高中语文 第九单元 相关读物-《浙东学术》课时训练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14775479 上传时间:2019-11-1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 第九单元 相关读物-《浙东学术》课时训练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中语文 第九单元 相关读物-《浙东学术》课时训练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中语文 第九单元 相关读物-《浙东学术》课时训练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中语文 第九单元 相关读物-《浙东学术》课时训练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中语文 第九单元 相关读物-《浙东学术》课时训练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 第九单元 相关读物-《浙东学术》课时训练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 第九单元 相关读物-《浙东学术》课时训练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相关读物-浙东学术课时训练达标巩固区一、基础巩固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可以空言讲也 空言:抽象的理论说教B此宋学之所以见讥于大雅也 大雅:高雅,高尚C究其所以纷纶 纷纶:纷纭,纷乱D以其各有事事故也 事事:治事,做事【解析】选B。大雅:才德高尚的人。2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解析】选C。A项,“为”,动词,写作;动词,是。B项,“于”,介词,表对象;介词,表比较。C项,“而”,都是连词,表转折。D项,“以”,介词,因为;介词,用。3下列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中的意思最相近的一项是( )A不如见诸行事之深切著明也B朱陆异同,干戈门户C故惟陋儒则

2、争门户也D学者不知斯义,不足言史学也【解析】选C。A项,“行事”,文中指具体的历史事件。B项,“干戈”,文中是动词,动干戈。C项,“门户”与现代汉语意思相近,是“派别”的意思。D项,“学者”,文中指求学的人。4.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A.作者认为,司马迁探究董仲舒的天人性命之说,而不用空洞抽象的理论,写出了有益于治国安邦的著作史记。B.宋明理学被才德高尚的人讽刺的原因是那些想尊崇人的天赋禀性的儒生,只抽象地谈论义理来作为治学的功绩。C.朱熹和陆九渊持议不同,为门户之见大加攻伐,他们的争论是束缚人们思想的所在,也是多年来学术研究的误区。D.作者认为,浙东学术各派虽然源流不同,境

3、遇不同,在现实中的表现也不相同,但他们的卓越之处是有各自的事情可做。【解析】选D。分析不全面,卓越之处还应包括“不空谈德性”“不空谈学问”。5翻译下列句子。(1)儒者欲尊德性,而空言义理以为功,此宋学之所以见讥于大雅也。译文:_(2)彼不事所事,而但空言德性,空言问学,则黄茅白苇,极面目雷同,不得不殊门户,以为自见地耳。译文:_【解析】要注意特殊词语的解释和句式的翻译。(1)关键词有“尊”“以为”“大雅”。(2)关键词有“但”“雷同”“殊”。 答案:(1)儒者想推崇人的天赋禀性,却把抽象地谈论义理作为治学的功绩,这就是宋代理学被才德高尚的人讥笑的原因。(2)那些不做他们应该做的事却空谈德性,空

4、谈学问的人,就像黄茅白苇,样子极其相似,却不得不属于不同的门类,自以为独有见地。二、拓展阅读(2015三明高二检测)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与刘言洁书清戴名世言洁足下。仆平居读书,考文章之旨,稍稍识其大端。窃以为文章之为道,虽变化不同,而其旨非有他也,在率其自然而行其所无事,即至篇终语止而混茫相接,不得其端,此自左、庄、马、班以来,诸家之旨,未之有异也。盖文之为道,难矣。今夫文之为道,未有不读书而能工者也,然而吾所读之书而吾举而弃之,而吾之书固已读,而吾之文固已工矣。夫是一心注其思,万虑屏其杂,置其身于埃壒之表,用其想于空旷之间,游其神于文字之外,如是而后,能不为世人之言,不为世人之文,

5、斯无以取世人之好。故文章者,莫贵于独知。今有人于此焉,众人好之,则众人而已矣,君子好之,则君子而已矣。是故君子耻为众人之所好者,以此也。彼众人者,耳剽目窃,徒以雕饰为工,观其菁华烂熳之章,与夫考据排纂之文,出其有惟恐不尽焉,此其所以枵然无有者也。君子之文,淡焉泊焉,略其盯畦,去其铅华,无所有,乃其所以无所不有者也。仆尝入乎深林丛簿之中,荆榛碍吾之足,土石封吾之目,虽咫尺莫能尽焉。余且悄揣焉惧跬步之或有失也。及登览乎高山之颠,举目千里,云烟在下,苍然茫然,与大无穷。顷者游于渤海之滨,见夫天水浑沦,波涛汹涌,惝恍四顾不复有人间。呜呼!此文之自然者也。文之为道如是,岂不难哉?仆自行年二十,即有志于文

6、章之事,而是时积忧多愁,神气荒惑,又治生不给,无以托一日之命。自以年齿尚少,可以待之异日,蹉跎荏苒,已逾三十,其为愧悔惭惧,何可胜言。数年以来,客游四方,所见士多矣,而亦未见有以此事为志者,独足下好学甚勤,深有得于古人之旨,见不以仆为不才,而谓可与于斯文也者,仆何敢当焉?偶科检箧中文字,自丙辰至于丙寅,十年间所著,有芦中集、问天集、围学集、岩居川观集,删其十之二三,汇为一集,而以请正于足下。足下以为可存,则存之;不然,即当削去。行且入穷山之中,躬耕读书,以庶几稍酬曩昔之志。然而未敢必也。【注】埃壒之表:尘世之外。 枵然:空虚、空洞。 盯畦:原意是田界,此处引申为程式法则的限制束缚。丛簿:草木丛

7、生之处。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吾之文固已工矣 工:善于、擅长B是故君子耻为众人之所好者耻:把当作可耻C略其盯畦,去其铅华 去:除掉、去掉D以庶几稍酬曩昔之志 曩:之前、以往【解析】选A。工:精美、精巧。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解析】选D。两个“者”均为助词,用在时间词后面,补足音节。A.前一个“其”是代词,译为“他、他的”;后一个“其”是副词,表示婉商语气,译为“还是”。B.前一个“以”是介词,译为“把”;后一个“以”是介词,译为“因为、由于”。C.前一个“之”是代词,译为“这”,指代率其自然而行其所无事;后一个“之”是助词,宾语前

8、置的标志。8下列对本文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篇关于散文创作的重要文论。作者认为,散文创作,一是要表现作者的真情实感而不应矫揉造作,无病呻吟;二是作品应“略其盯畦,去其铅华”,自然天成,不事雕琢,作家不应模仿和因袭。B文章思路清晰,结构谨严。第一段提出为文之道“率其自然”的观点,第二段阐述如何做到“率其自然”,第三段进一步阐释“率其自然”的为文之旨,第四段回顾自身,表达心志,称颂言洁,呼应文题。C作者年少之时,就有志于文章之事,苦心孤诣,以自己丰富的作品实践了自己的理论主张。如今年事已高,认为刘言洁“好学甚勤,深有得于古人之旨”,便寄希望于言洁,自己则归隐山林,躬耕读书。D作

9、者认为,要写好文章就应多读书,同时又强调读书而能弃书,对所读之书要能消化吸收、融会贯通,使之成为自己的东西,善于学习而不是机械模仿,这样才能摆脱束缚,独抒性灵,独出心裁。【解析】选C。“自己则归隐山林,躬耕读书”错,从“以庶几稍酬曩昔之志”和结尾“然而未敢必也”可判断。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仆尝入乎深林丛簿之中,荆榛碍吾之足,土石封吾之目,虽咫尺莫能尽焉。译文:_(2)自以年齿尚少,可以待之异日,蹉跎荏苒,已逾三十,其为愧悔惭惧,何可胜言。译文:_答案: (1)我曾走入树林幽深草木丛生的地方,荆榛阻挡我的脚步,土石遮挡我的眼睛,即使很近的地方也不能到尽头。(得分点:“仆”“

10、封”“虽”“咫尺”,全句意思通顺。)(2)自己认为年龄还小,可以等到他日(来做),时间就这样白白地流逝了,(不觉)就已过了三十岁,那内心的惭愧、悔恨、害怕,又怎么能说得尽呢。(得分点:“以”“胜”“蹉跎荏苒”“何”,全句意思通顺。) 附【译文】 言洁足下。我平时读书,考究文章的要旨,稍稍识得文章的主要精髓。我私下认为文章的作法,虽然变化不同,然而它的要旨没有其他的,就在于循自然之情而不矫揉造作,抒发思想情感,到文章结束都是自然天成而不刻意雕琢,这从左丘明、庄周、司马迁、班固以来,各家文章的要旨,没有与这不相同的。文章的作法,是很难的了。文章的作法,没有不读书就能擅长的,然而我读书又能全都丢弃书

11、,对所读之书能消化吸收,融会贯通,这样我的书本已读通,我文章当然就会精妙了。一心一意去思考,万般思索摒除杂念,让身体置于尘世之外,让思想遨游于空旷天地之间,让文章的内在精神呈现于语言文字之上,这样以后,就能不说世俗之人的话,不写世俗之人的文章,这就无法获取世俗之人的喜爱。所以文章的写作,没有不贵在独抒性灵,别出心裁的。如果有一个人在这里,世俗众人喜爱他,他也就成了和世俗众人一样的人,君子喜爱他,他也就成了和君子一样的人。所以君子把被世俗众人喜爱当作是可耻的事,就是因为这。那些世俗众人,模仿因袭,只是把雕饰词句作为擅长的事,看他们那文辞华美的文章,跟那考据编纂文章一样(自己的东西很少),这就是虽

12、然在动笔时用其所有,唯恐不尽,但写出的文章还是空洞无物的原因。君子的文章,追求淡泊,摒弃那程式法则的束缚,除去那虚浮粉饰之词,无所有,才是(真正)的无所不有。我曾走入树林幽深草木丛生的地方,荆榛阻挡我的脚步,土石遮挡我的眼睛,即使很近的地方也不能到尽头。我就慢慢地摸索,害怕有半步的闪失。等到登上山顶欣赏,抬眼千里之外,云烟尽在脚下,天地一片苍茫,寥廓无际。一会儿就能遨游在渤海边上,看见那水天相接,浑然一体,波涛汹涌。四面一看,恍惚不再有人间。啊,这就是文章的自然天成呀!文章的作法像这样,难道还不难吗?我从二十岁开始,就有志于文章写作的事,然而那时我有诸多忧愁,精神沮丧,加上生计没有着落,无法让

13、一天得以安生。只是自己认为年龄还小,可以等到他日(来做),时间就这样白白地流逝了,(不觉)就已过了三十岁,那内心的惭愧、悔恨、害怕,又怎么能说得尽呢。多年以来,我客游四方,遇见的读书人很多,却也没有遇见把文章写作的事作为志向的人,唯独你甚是勤奋好学,深得古人的为文要旨,见你不认为我没有才能,而且说我可以从事文学之事,我又怎么敢当呢?偶尔整理翻检箱中的文章,从丙辰到丙寅,是这十年间所写的,有芦中集、问天集、围学集、岩居川观集,删去其中的十分之二三,汇成一集,用来请你指正。你认为可以保存就保存,不然就丢弃。我将进入山林之中,躬耕读书,大概可以实现我以前的志向。然而不敢肯定就一定能够实现。三、文化经

14、典阅读10.阅读下面选段,回答后面的问题。世俗风尚,必有所偏,达人显贵之所主持,聪明才智之所奔赴,其中流弊必不在小。载笔之士不思救挽,无为贵著述矣。苟欲有所救挽,则必逆于时趋。(选自章学诚致钱大昕)请就上文概括作者主张重整学风的理由。答:_答案:文章之学脱离实际,达官贵人把持文坛,聪明才智之人奔走呼喊无人理睬,于是重新提倡经世致用的治学风尚。【强化提升】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尚 志 斋 说虞集亦尝观于射乎?正鹄者,射者之所志也。于是良尔弓,直尔矢,养尔气,畜尔力,正尔身,守尔法而临之。挽必圆,视必审,发必决,求中乎正鹄而已矣。正鹄之不立,则无专一之趣向,则虽有善器强力,茫茫然将安所施哉?况乎弛焉以嬉,嫚焉以发,初无定的,亦不期于必中者,其君子绝之,不与为偶,以其无志也。善为学者,苟知此说,其亦可以少警矣乎!夫学者之欲至于圣贤,犹射者之求中夫正鹄也。不以圣贤为准的而学者,是不立正鹄而射者也。志无定向,则泛滥茫洋无所底止。其不为妄人者几希!此立志之最先者也。既有定向,则求所以至之之道焉,尤非有志者不能也。是故从师取友,读书穷理,皆求至之事也。于是平居无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