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第六单元 相关读物-《原君(节选)》课时训练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14775474 上传时间:2019-11-1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 第六单元 相关读物-《原君(节选)》课时训练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中语文 第六单元 相关读物-《原君(节选)》课时训练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中语文 第六单元 相关读物-《原君(节选)》课时训练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中语文 第六单元 相关读物-《原君(节选)》课时训练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中语文 第六单元 相关读物-《原君(节选)》课时训练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 第六单元 相关读物-《原君(节选)》课时训练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 第六单元 相关读物-《原君(节选)》课时训练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相关读物-原君(节选) 课时训练达标巩固区一、基础巩固1.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故古之人君,量而不欲入者量:考虑B.初不欲入而不得去者初:起先C.其逐利之情,不觉溢之于辞矣逐:追逐D.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向:向来【解析】选D。向:假如。2.下列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解析】选C。都是连词,表转折。A项,介词,把,拿/介词,凭着;B项,代词,代君主/结构助词,的;D项,语气词,表判断/句中语气词,舒缓语气。3.下列句子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此我产业之花息也B.呜呼!岂设君之道固如是乎C.视之如寇雠,名之为独夫D.至废孟子而不立,非导源于小儒乎【解析】选C。“雠”

2、同“仇”。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今含义相同的一项是()A.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B.亦犹夫人之情也C.有公害而莫或除之D.此其人之勤劳【解析】选D。勤劳:努力劳动,不怕辛苦,古今义相同。A项,古义:自己的私事;今义:只顾自己的利益,不顾别人。B项,古义:一般人,普通人;今义:古代诸侯的妻子称夫人,后来用来尊称一般人的妻子。C项,古义:公共的祸害;今义:比喻对公众有害的事物。5.下列语句中,从句式角度看,与其他三项不同类的一项是()A.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人各自利也B.是以其未得之也C.初不欲入而不得去者,禹是也D.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解析】选B。属于宾语前置句。其余三句是判断句。

3、二、拓展阅读(2015北京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1题。天无私覆也,地无私载也,日月无私烛也,四时无私行也。行其德而万物得遂长焉。尧有子十人,不与其子而授舜;舜有子九人,不与其子而授禹:至公也。晋平公问于祁黄羊【1】曰:“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祁黄羊对曰:“解狐可。”平公曰:“解狐非子之仇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平公曰:“善。”遂用之。国人称善焉。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曰:“国无尉,其谁可而为之?”对曰:“午可。”平公曰:“午非子之子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平公曰:“善。”又遂用之。国人称善焉。孔子闻之曰:“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祁

4、黄羊可谓公矣。墨者有钜子腹,居秦,其子杀人,秦惠王曰:“先生之年长矣,非有他子也,寡人已令吏弗诛矣,先生之以此听寡人也。”腹对曰:“墨者之法曰:杀人者死,伤人者刑。此所以禁杀伤人也。夫禁杀伤人者,天下之大义也。王虽为之赐,而令吏弗诛,腹不可不行墨者之法。”不许惠王,而遂杀之。子,人之所私也。忍所私以行大义,钜子可谓公矣。(取材于吕氏春秋去私)注释:【1】祁黄羊:人名,晋国大臣。后文解狐、午、腹 (tn),均为人名。6.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一项是()至公也A.到达B.极、最C.至于D.导致忍所私以行大义A.忍耐B.容忍C.对狠心D.抑制【解析】选B。此句是对舜不让位给自己的儿子而让位给禹这

5、一行为的评价,因此“至公也”是评价尧舜大公无私,应当是“极其公正”的意思,故选B。几个选项都是“至”的常用义,可能会混淆,需要注意。选C。文中的“所私”指钜子的儿子,意思是用对自己的儿子狠心的方式来伸张大义。7.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解析】选A。A项,第一个“其”表疑问语气,第二个“其”是代词。B项,两个“之”都是助词“的”的意思。C项,“遂”都是“于是、就”。D项,“者”都表示“的人”。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不与其子而授舜没有传位给自己儿子而传给了舜B.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您的发问是恰当的,不是问我的仇人是谁C.先生之以此听寡人也在这件事

6、上先生还是听我的吧D.此所以禁杀伤人也这是用来禁止杀伤人的法令【解析】选B。B项解释有误,“君问可”联系上下文可知,是在说南阳令的人选,因此是“您问我谁可以胜任这个职位”的意思,“可”指的是“可以胜任”,并不是在评价晋平公的发问,因此选B。9.请把第一段中画线句子译为现代汉语。译文: 【解析】考查翻译文言文的能力,翻译时要注意联系文意,注意词类活用的现象。“私”,解释为“偏爱、偏私”;“烛”是名词活用为动词,可以解释为“照亮”;“行”解释为“运转”;“长”解释为“发展、生长”。在翻译时注意语序,使得句子通顺。答案:日月照耀四方没有偏私,四季的运行没有偏私。它们各自施行它们的恩德,所以万物才得以

7、生长。10.用恰当的熟语描述下列人物各自的处事为人。要求任选两人,每个人物用两个熟语(包括成语)描述。晋平公祁黄羊腹答: 【解析】文中晋平公在祁黄羊进谏之后任用官员,得到了很好的效果,是个明君,因此需要用善于纳谏这方面的词语来形容他。祁黄羊和腹两人都是正直无私的形象,可以用近似的成语来解释。其中的腹更偏向于不徇私枉法,祁黄羊更偏向于公正不阿,可分别用形容不偏私、公正的词语来展现这两个人物形象。答案:晋平公:从善如流(纳谏如流)、择善而从祁黄羊:出以公心、不念旧恶腹:大义灭亲、不徇私情(铁面无私)11.请具体说明“善”字在以下三种语境中指向的对象。平公曰:“善。”国人称善焉。孔子闻之曰:“善哉!

8、”答: 【解析】“善”字在三句话中都是赞许之意,必须联系上下文来确定评价的对象。第一句出现在祁黄羊的建议之后,因此是赞许建议。第二句前有“遂用之”,“之”指的是祁黄羊推荐的解狐,因此这一句应该是百姓对县令人选的评价。第三句是孔子评价祁黄羊,后有议论“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因此“善”的对象是祁黄羊公正的做法。答案:此指平公同意祁黄羊的推荐,“善”指向的是祁黄羊的建议。百姓对南阳令的人选很满意,“善”指向的是任用南阳令解狐。此处孔子赞许祁黄羊的公正,因此“善”指向“祁黄羊之论”,指其行为不偏私、不避仇。附【译文】天的覆盖没有偏私,地的承载没有偏私,日月照耀四方没有偏私,四季的运行没

9、有偏私。它们各自施行它们的恩德,所以万物才得以生长。尧有十个儿子,但是不把王位传给他的儿子却传给了舜;舜有九个儿子,但不传位给他的儿子却传给了禹:他们最公正了。晋平公向祁黄羊问道:“南阳没有县令,谁可以担任呢?”祁黄羊回答说:“解狐可以担任。”晋平公说:“解狐不是你的仇人吗?”祁黄羊回答说:“君王问的是可以做地方官的,不是问我的仇人哪。”晋平公说:“好啊!”于是就让解狐担任。国人都很称赞。过了不久,晋平公又问祁黄羊说:“国家没有管军事的官,那有谁能担任呢?”祁黄羊回答说:“祁午可以担任。”晋平公说:“祁午不是你的儿子吗?”祁黄羊回答说:“君王问的是谁可以担任管军事的官,不是问我的儿子呀。”晋平

10、公说:“好啊。”于是又让祁午担任,国人都很称赞。孔子听到了这件事说:“祁黄羊的说法太好了!推荐外人不回避仇人,推荐家里人不回避自己的儿子。”祁黄羊可以称得上公正了。墨家有个大师腹,居在秦国,他的儿子杀了人,秦惠王说:“先生的年岁大了,也没有别的儿子,我已经命令官吏不杀他了,先生在这件事情上就听我的吧!”腹回答说:“墨家的法规规定:杀人的人要处死,伤害人的人要受刑。这是用来禁绝杀人伤人的。用来禁绝杀人伤人的是天下的大义。君王虽然为这事加以照顾,让官吏不杀他,我不能不施行墨家的法规。”腹没有答应秦惠王,就杀掉了自己的儿子。儿子是人们所偏爱的,用对自己的儿子狠心的方式来伸张大义,腹可称得上大公无私了

11、。【强化提升】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君道宋邓牧古之有天下者,以为大不得已;而后世以为乐。此天下所以难有也。生民之初,固无乐乎为君,不幸为天下所归,不可得拒者,天下有求于我,我无求于天下也。子不闻至德之世乎?饭粝粱,啜藜藿,饮食未侈也;夏葛衣,冬鹿裘,衣服未备也;土阶三尺,茅茨不穷,宫室未美也;为衢室之访,为总章之听,故曰“皇帝清问下民”,其分未严也;尧让许由而许由逃,舜让石户之农而石户之农入海,终身不反,其位未尊也。夫然故天下乐戴而不厌,惟恐其一日释位而莫之肯继也。不幸而天下为秦,坏古封建,六合为一,头会箕敛,竭天下之财以自奉,而君益贵;焚诗书,任法律,筑长城万里,凡所以固位而养

12、尊者,无所不至,而君益孤。惴惴然若匹夫怀一金,惧人之夺其后,亦已危矣!天生民而立之君,非为君也,奈何以四海之广,足一夫之用邪?故凡为饮食之侈、衣服之备、宫室之美者,非尧舜也,秦也。为分而严、为位而尊者,非尧舜也,亦秦也。后世为君者歌颂功德,动称尧舜,而所以自为乃不过如秦,何哉?书曰:“酣酒嗜音,峻宇雕墙,有一于此,未或不亡。”彼所谓君者,非有四目两喙、鳞头而羽臂也,状猊咸与人同,则夫人固可为也。今夺人之所好,聚人之所争,慢藏诲盗,冶容诲淫,欲长治久安,得乎?夫乡师里胥,虽贱役,亦所以长人也,然天下未有乐为者,利不在焉故也。圣人不利天下亦若乡师里胥然独以位之不得人是惧岂惧人夺其位哉夫惧人夺其位者

13、甲兵弧矢以待盗贼乱世之事也。恶有圣人在位,天下之人戴之如父母,而日以盗贼为忧,以甲兵弧矢自卫邪?故曰:“欲为尧舜,莫若使天下无乐乎为君;欲为秦,莫若勿怪盗贼之争天下。”嘻,天下何尝之有!败则盗贼,成则帝王。若刘汉中、李晋阳者,乱世则治主,治世则乱民也。有国有家,不思所以捄之,智鄙相笼,强弱相陵,天下之乱,何时而已乎!(选自伯牙琴有删改)【注】衢室:指筑室于衢,以听民言;总章:指帝王听政之所。头会箕敛:赋税苛刻繁重。捄:同“救”,拯救。1.对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不幸为天下所归归:拥戴B.慢藏诲盗,冶容诲淫诲:诱导C.虽贱役,亦所以长人也长:养育D.智鄙相笼,强弱相陵陵:

14、通“凌”,欺侮【解析】选C。长:掌管。2.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解析】选D。A.乎:介词,相当于“于”,引出动作发生的对象/语气助词,用于句中,舒缓语气;B.以:连词,表示目的关系,可译为“而”“来”“用来”等。C.乃:副词,却/副词,就。D.焉:兼词,于此/语气助词,表陈述语气。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至德之世”,尧舜等圣明君主饮食粗劣,服饰简单,房屋简陋;他们的地位也不威严尊贵,因此人们都不乐意做君王。B.天生万民而“立君”是为了百姓,而当今的君王却掠夺百姓,奢靡无度,成为社会动荡的根源,因此,在理想社会里是不需要君王的。C.作者认为君王并不是什么天生的异人,只不过是“成者为王,败者为寇”,这种思想破除了人们对君王的迷信,体现了可贵的平等意识。D.本文属于政论文,运用了举例、引用和对比等论证方法,对秦以来的君主制度进行了尖锐的批判,观点鲜明,论证有力,说理透彻。【解析】选B。“不需要君王”,文中无依据,在“至德之世”也需要像尧舜那样的圣君来为民办事。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圣 人 不 利 天 下 亦 若 乡 师 里 胥 然 独 以 位 之 不 得 人 是 惧 岂惧 人 夺 其 位 哉 夫 惧 人 夺 其 位 者 甲 兵 弧 矢 以 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