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 第四章 种群 第一节 种群的特征学案4(无答案)浙科版必修3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14772639 上传时间:2019-11-12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7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生物 第四章 种群 第一节 种群的特征学案4(无答案)浙科版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高中生物 第四章 种群 第一节 种群的特征学案4(无答案)浙科版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生物 第四章 种群 第一节 种群的特征学案4(无答案)浙科版必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物 第四章 种群 第一节 种群的特征学案4(无答案)浙科版必修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4章种群和群落 第1节种群的特征学习目标1、 列举种群的特征。2、 尝试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学习难点种群的特征。学习重点样方的选择和确定。自主学习一、种群的概念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的 生物的全部个体。二、种群的特征1、种群密度概念:种群在 或 中的个体数。是种群最基本的 特征。调查方法: 和 。注意:不同物种的种群密度不同。 同一物种的种群密度在不断变化。2、出生率和死亡率出生率:指在单位时间内 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 的比率。死亡率:指在单位时间内 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 的比率。意义:是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思考:我国实行计划生育就是通过降低 来控制人口过度增长。3、迁入率和迁

2、出率概念:对一个种群来说,单位时间内迁入或迁出的个体占该种群个体 的比率。意义:直接影响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4、年龄组成概念:指一个种群中 的个体数目的比例。可分为三种类型: 、 、 。意义:可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思考:三种类型的种群,种群数量分别会怎么变化?5、性别比例概念:指种群中 的比例。意义:性别比例对种群密度也有一定的影响。思考:在一个种群中如果雄性个体数量减少,该种群密度会怎么变化?三、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参考优化方案62页)。1、样方法:植物种群密度取样调查的常用方法。样方法除适用于植物外,还适用于活动范围较小的动物。如蚯蚓、作物植株上的蚜虫。2、标志重捕法:适用于活动能力较

3、强的动物。计算课本62页学科交叉题和练习第一题。知识总结1、种群的空间特征种群的空间分布一般可概括为三种基本类型:随机分布:指的是每一个个体在种群分布领域中各个点出现的机会是相等的,并且某一个体的存在不影响其他个体的分布。均匀分布:特征是种群的个体是等距分布,或个体间保持一定的均匀的距离。集群分布:特征是种群个体的分布很不均匀,常成群、成簇、成块或成斑块地密集分布,各群的大小、群间的距离、群内个体的密度等都不相等,但各群大都是随机分布。2、影响种群密度的因素分析预测变化方向年龄组成种群密度性别比例种群数量出生率和死亡率影响数量变动直接影响决定种群大小和密度在种群的几个特征中,种群密度是基本特征

4、。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是决定种群密度与种群大小的直接因素,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间接影响种群密度。巩固提高1、下列属于种群的是:( )A、一个湖泊中的各种鱼 B、一个池塘中的各种浮游植物C、不同地带中的所有黄脊竹蝗 D、同一地带中的全部黄脊2、调查昆虫卵的密度常用的方法是:( )A、样方法 B、灯光诱捕法 C、标志重捕法 D、样方法或标志重捕法3、某中学生物科技小组对某一地段中的蒲公英进行调查,得到下列一组数据:样 方: X1 X2 X3 X4 X5 X6 X7 X8种群密度(株/m2): 3 7 15 2 4 9 8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此种群的种群密度为6.5株/m2B、用

5、这样方法求出的种群密度与实际密度应完全相同C、此调查所用方法为标志重捕法D、再重新选一次样方,所得结果与这次应相同4、下列不属于种群数量特征的是:( )A、1983年我国人口的出生率是1.862%B、某草原每公顷有10只黄鼠C、盐钩虾在5下后代雄性为雌性的5倍,而在23下后代雌性为雄性的13倍D、瓢虫的成群分布5、预测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数量未来的动态信息主要来自:( )A、现有居住人口不同年龄组成的比例 B、现有人口数量和密度C、现有出生率、死亡率和迁移率 D、现有人口男女性别比例任务型阅读在江苏高考英语试题中占有较大比重,考题形式以表格形和树状形为主,文章体裁以议论文、说明文为主,文章篇幅往往较长,阅读量大,但结构清晰。该题型综合性很强,思维含量较高,答案既要忠实于原文,又要不局限于原文,原词填空题和词性、词形变换题在逐渐减少,通过归纳总结得出答案的题逐渐增多,另外还有推断作者意图和态度的考题,这必将增加该题型的难度,所以得分一直偏低- 1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