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 第四章 种群 第三节 种群的数量波动及调节素材2 浙科版必修3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14772522 上传时间:2019-11-12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生物 第四章 种群 第三节 种群的数量波动及调节素材2 浙科版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高中生物 第四章 种群 第三节 种群的数量波动及调节素材2 浙科版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生物 第四章 种群 第三节 种群的数量波动及调节素材2 浙科版必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物 第四章 种群 第三节 种群的数量波动及调节素材2 浙科版必修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节 种群的数量波动及调节 一、种群增长曲线 1.种群的指数增长 (1)条件:在理想条件下,包括食物空间充裕,气温适宜,没有敌害。 (2)特点:起始增长很慢,随种群基数的加大,增长会越来越快,呈现指数增长。 (3)增长曲线:“J”形曲线,指数增长。 2.种群的逻辑斯谛增长 (1)条件:有限条件,包括资源有限、空间有限和受到其他生物制约条件。 (2)曲线:在自然界中,种群一般呈“S”形增长。 (3)特点:起始增长呈现加速增长,K/2时增长最快,此后开始减速增长,达到K值时停止增长或在K值上下波动。 (4)K值: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K值。K值随环境空间的改变而发生

2、变化。 思考:实验室内短时间培养某种微生物,该生物的种群数量一般属于哪种增长类型?对于一个自然种群来讲,种群数量增长属于什么类型?为什么会达到K值? 提示:由于实验室内短时间培养,能提供足够的营养、空间,且不存在天敌,所以种群的增长将呈现“J”形增长。对于一个自然种群来讲,由于生存环境有限,随着种群密度的上升,个体间对有限的空间、食物和其他生活条件的种内斗争必将加剧,以该种群为食的捕食者的数量也会增加,从而使该种群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增高,当出生率和死亡率基本相等时,种群数量呈现“S”形增长,即种群数量达到环境容纳的最大值(K值)。 二、种群的非周期波动与周期波动 1.种群的数量波动:种群中的

3、个体数量随时间而变化,这就是所谓的种群数量波动。 2.影响种群数量波动的因素: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以及环境条件的改变引起种群数量的波动。 3.类型 (1)非周期性波动:大多数种群的数量波动方式。 (2)周期性波动:少数物种的种群数量波动方式。 4.调节种群数量波动的因素 (1)外源性因素:气候、食物、疾病、寄生和捕食等。 (2)内源性因素:行为调节和内分泌调节。 三、种群数量的外源性调节因素 1.气候:对种群影响最强烈的外源性调节因素,特别是极端的温度和湿度。 2.食物:是影响种群数量波动的重要因素,食物不足,种群内部必然会发生激烈竞争,使很多个体不能存活或不能生殖。 3.寄生:病源物和寄生物

4、的致病力和传播速度是随着种群密度的增加而增加的,种群密度越大,抑制增长的作用力也就越强。 4.捕食:能把种群密度控制在一个低水平上。 四、种群数量的内源性调节因素 1.行为调节:领域行为对种群密度具有明显的调节作用。 2.内分泌调节:种群密度过大时,由于社会压力加大,刺激中枢神经系统引发内分泌失调,导致种群数量下降。任务型阅读在江苏高考英语试题中占有较大比重,考题形式以表格形和树状形为主,文章体裁以议论文、说明文为主,文章篇幅往往较长,阅读量大,但结构清晰。该题型综合性很强,思维含量较高,答案既要忠实于原文,又要不局限于原文,原词填空题和词性、词形变换题在逐渐减少,通过归纳总结得出答案的题逐渐增多,另外还有推断作者意图和态度的考题,这必将增加该题型的难度,所以得分一直偏低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