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阅读第二章专题三考点一课案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4760786 上传时间:2019-11-12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700.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文阅读第二章专题三考点一课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现代文阅读第二章专题三考点一课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现代文阅读第二章专题三考点一课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现代文阅读第二章专题三考点一课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现代文阅读第二章专题三考点一课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现代文阅读第二章专题三考点一课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文阅读第二章专题三考点一课案(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整体上梳理、概括情节及分析情节结构特点一、通晓情节结构方面的知识作为小说叙事结构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情节”是文学作品中的事件、主要故事的策划或设计。它是按照因果关系联系起来的一系列事件的逐步展开。(一)情节运行的基本模式情节是一系列具有前因后果的事件的展开,这些事件展开的过程就是它的运行过程。不同的情节有它不同的运行轨迹和方式:1传统小说模式(线性结构模式)通常采用以时空为本位,按照故事发展的先后顺序安排情节。一般有以下三种方式。(1)基本模式: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目前高考选文多为这样的结构模式。如2011年安徽卷巴尔塔萨的一个奇特的下午就属于这种模式。“开端”是小说所反映的矛盾冲突的开始(

2、往往能够看出作者的褒贬倾向);“发展”是小说主要矛盾冲突从发生到激化的演变过程;“高潮”是决定矛盾各方面的命运或者主要矛盾即将解决的关键时刻,是矛盾冲突发展到顶点,人物思想斗争最紧张、最激烈、最尖锐的阶段(最能表现人物思想品格的部分);“结局”是矛盾得到解决,人物的发展已经完成,故事有了最后的结果,主题思想得到充分展示的部分,是情节发展的必然结果(往往是议论抒情句段)。(2)摇摆式:通常所说的“一波三折”。大多数小说情节运行并不呈现为一条直线,总会在某处放慢速度甚至停下来做点什么,然后再回到轨道上去,这就出现了情节的摇摆。情节的摇摆往往赋予小说更为摄人心魂的魅力。(3)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式:

3、俗称“欧亨利式”笔法。在结尾处出其不意地揭示真相,而这个真相通常都出人意料,但回扣前面的情节,一切又都在情理之中,从而增加小说情节的生动性。2外国小说模式外国小说在结构上赋予了更多的变化,主要有三种常见的结构模式。(1)“延迟”式结构:作者竭力给故事、人物、读者的心理设置障碍,又不使读者觉得希望完全破灭,在这种捉迷藏式的游戏中,一环扣一环,实现小说的结构张力。(2)生活的横断面:将时空浓缩到一个小小的点上,在精巧的结构中展开漫长的时间和无限的空间。(3)按照心理展开的意识流结构:它打破了时间的维度,让人物的意识在超时间的空间里任意往来。(二)小说情节的结构要素结构依靠情节的力量而构成,也可以通

4、过情绪的勾连、材料的组织等来构成。小说情节的结构要素有:(1)线索。它是贯穿整个作品情节发展的脉络,它可以是某人、某物、某种情感、某个事件,也可以是时间、空间。阅读小说,抓住线索是把握小说故事发展的关键。线索有单线和双线两种。双线一般分明线、暗线两种。由人物活动或事件发展所直接呈现出来的线索叫明线。小说明线所叙述的人物故事容易集中突出。未直接描绘的人物活动或事件所间接呈现出来的线索叫暗线。暗线能够在更深更广的层面上揭示出当时社会的各种矛盾或斗争的焦点,使故事情节安排更加巧妙,使小说矛盾和主题更加突出。(2)情节安排的技巧。基本技巧有照应、伏笔、过渡、铺垫、点题等,常用技巧有悬念法、误会法、对比

5、法、突转法、抑扬法等。悬念:作者为了激活读者的“紧张与期待的心情”,在艺术处理上采取的一种积极手段。通俗地说,它是指在小说的叙述中先设置一个谜面,藏起谜底,在适当的时候再予以点破,使读者的期待心理得到满足。悬念的主要作用是吸引读者关注,引人入胜。抑扬:对写作对象或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然后陡然一转,出乎读者所料,从而使文势曲折多变,使文章产生峰回路转、跌宕起伏的效果,增强作品的可读性。照应:是篇章间的伏笔照应,又叫呼应。照应能使情节连贯,脉络清晰,结构紧凑。伏笔:作者对将要在作品中出现的人物或事件,预先作的提示或暗示。伏笔用得好,可使全文前后呼应,结构更严谨,情节发展更合理,前因后果更分明。对比

6、: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对比的作用一般是渲染气氛、表现人物或突出主题。衬托:描绘某一事物来表现另一事物的艺术手法。它分为正衬和反衬两种。衬托可以使文章更生动,人物、事物形象更突出,主题更鲜明。铺垫:也称铺叙衬垫,它是为了衬托主要人物或事物而铺叙另外的人物或事物以作衬垫。运用铺垫写法是为了蓄积气势,突出文章主旨。突转:在小说结尾部分,作者常常采用突转的方法形成情节的某种“巧合”、某种意料之外的反转,或者是人物性格的“急剧改变”。这种突转常收到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效果,对表现小说主旨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二、掌握整体概括分析情节结构题的规范要点(一)找出线索、概

7、括情节题(2015全国)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马兰花李德霞大清早,马兰花从蔬菜批发市场接了满满一车菜回来。车子还没扎稳,邻摊卖水果的三孬就凑过来说:“兰花姐,卖咸菜的麻婶出事了。”马兰花一惊:“出啥事啦?”三孬说:“前天晚上,麻婶收摊回家后,突发脑溢血,幸亏被邻居发现,送到医院里,听说现在还在抢救呢。”马兰花想起来了,难怪昨天就没看见麻婶摆摊卖咸菜。三孬又说:“前天上午麻婶接咸菜钱不够,不是借了你六百块钱吗?听说麻婶的女儿从上海赶过来了,你最好还是抽空跟她说说去。”整整一个上午,马兰花都提不起精神来,不时地瞅着菜摊旁边的那块空地发呆。以前,麻婶就在那里摆摊卖咸菜,不忙的时候,就和马兰花

8、说说话,聊聊天。有时买菜的人多,马兰花忙不过来,不用招呼,麻婶就会主动过来帮个忙中午,跑出租车的男人进了菜摊。马兰花就把麻婶的事跟她男人说了。男人说:“我开车陪你去趟医院吧。一来看看麻婶,二来把麻婶借钱的事跟她女儿说说,免得日后有麻烦。”马兰花就从三孬的水果摊上买了一大兜水果,坐着男人的车去了医院。麻婶已转入重症监护室,还没有脱离生命危险。门口的长椅上,麻婶的女儿哭得眼泪一把,鼻涕一把。马兰花安慰了一番,放下水果就出了医院。男人撵上来,不满地对马兰花说:“我碰你好几次,你咋不提麻婶借钱的事?”马兰花说:“你也不看看,那是提钱的时候吗?”男人急了:“你现在不提,万一麻婶救不过来,你找谁要去?”马

9、兰花火了:“你咋尽往坏处想啊?你就肯定麻婶救不过来?你就肯定人家会赖咱那六百块钱?啥人啊!”男人铁青了脸,怒气冲冲地上了车。一路上,男人把车开得飞快。第三天,有消息传来,麻婶没能救过来,昨天她女儿火化了麻婶,带着骨灰连夜飞回了上海。男人知道后,特意赶过来,冲着马兰花吼:“钱呢?麻婶的女儿还你了吗?老子就没见过你这么傻的女人!”男人离开时,一脚踢翻一只菜篓子,红艳艳的西红柿滚了一地。马兰花的眼泪在眼眶里打转转。从此,男人耿耿于怀,有事没事就把六百块钱的事挂在嘴边。马兰花只当没听见。一天,正吃着饭,男人又拿六百块钱说事了。男人说:“咱都进城好几年了,住的房子还是租来的。你倒好,拿六百块钱打了水漂儿

10、。”马兰花终于憋不住了,眼里含着泪说:“你有完没完?不就六百块钱吗?是个命!就当麻婶是我干妈,我孝敬了干妈,成了吧?”男人一撂碗,拂袖而去,把屋门摔得山响。日子水一样流淌。转眼,一个月过去。这天,马兰花卖完菜回到家。一进门,就看见男人系着围裙,做了香喷喷的一桌饭菜。马兰花呆了,诧异地说:“日头从西边出来啦?”上小学二年级的女儿嘴快,说:“妈妈,是有位阿姨给你寄来了钱和信,爸爸高兴,说是要犒劳你的。”马兰花看着男人说:“到底咋回事?”男人挠挠头,嘿嘿一笑:“是麻婶的女儿从上海寄来的。”“信里都说了些啥?”男人从抽屉里取出一张汇款单和一封信,说:“你自己看嘛。”马兰花接过信,就着灯光看起来。信中写

11、道:“兰花姐,实在是对不起了。母亲去世后,我没来得及整理她的东西,就大包小包地运回上海了。前几天清理母亲的遗物时,我意外地发现了一个小本本,上面记着她借你六百块钱的事,还有借钱的日期。根据时间推断,我敢肯定,母亲没有还这笔钱。本来母亲在医院时,你还送了一兜水果过来,可你就是没提母亲借钱的事。还好我曾经和母亲到你家串过门,记着地址。不然麻烦可就大了。汇去一千元,多出来的四百块算是对大姐的一点心意吧。还有一事,我听母亲说过,大姐一家住的那房子还是租来的。母亲走了,房子我用不上,一时半会儿也卖不了,大姐如果不嫌弃,就搬过去住吧,就当帮我看房子了,钥匙我随后寄去。”马兰花读着信,读出满眼的泪水(有删改

12、)1小说有明暗两条线索,分别是什么?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答:_答案第一问:明线是马兰花一家为借款而引发的冲突,暗线是麻婶母女的还款过程。第二问:设置麻婶母女还款这一暗线,虽然着墨不多,但仍可展现她们的品质,丰富小说的主题;明暗线索交织,使小说情节更为集中紧凑,突出了主人公的形象。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构思的妙处。小说的主人公是马兰花,故事情节也是围绕马兰花借给麻婶钱,看病人不提钱,为钱与丈夫产生矛盾,收到麻婶女儿的信和钱来展开的。所以明线是马兰花一家为借款而引发的冲突。而另一条线索则是麻婶借钱、记账、住院、去世,女儿还钱感恩。虽然麻婶母女还钱为暗线,着墨不多,但还是表现出了她们知恩图报的

13、美好品质,丰富了小说的主题。而在表现马兰花一家因借钱而引发冲突的同时,将马兰花朴实善良、善解人意、做事有原则和麻婶母女知恩图报的美好品质呈现在读者面前,这样明暗线交织,使故事情节更为集中紧凑,也更突出了马兰花这一人物形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丈夫的账单美国马克吐温招聘女打字员的广告费(支出金额)提前一星期预支付给女打字员的薪水(支出金额)购买送给女打字员的花束(支出金额)同她共进的一顿晚餐(支出金额)给夫人买衣服(一大笔开支)给岳母买大衣(一大笔开支)招聘中年女打字员的广告费(支出金额)2小说虽文约而情节完整,想象空间广阔,请简要概括本文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答:_答案开端:“丈夫”花

14、钱招聘了一位年轻的女打字员。发展:“丈夫”喜欢上女打字员,预付薪水,送花,共进晚餐。高潮:婚外情暴露,向“夫人”“岳母”赔礼买衣服送给她们,平息家庭危机。结局:另聘一中年女打字员。精要点拨1审清该题型的常见提问方式梳理小说的脉络;概括小说的情节;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中的某一方面);小说的线索是什么,请简要分析。2掌握该题型的答题方法和模式(1)梳理情节三法理清小说的结构层次,按小说叙述顺序、情节发展脉络进行梳理。寻找小说的线索来梳理。小说线索是贯穿整部作品的情节发展的脉络,它可以是小说中的某个人物、某个事物,也可以是作者的情感、小说

15、的事件,还可以是故事中的时间、空间。阅读小说,抓住线索是把握小说故事发展的关键。抓住场面,梳理情节。一般一个场面可以梳理为一个情节,小说中的场面就是人物活动的场所。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就可用此法梳理:酒店遇故交、市场买刀寻仇、看管草料场、山神庙复仇等。(2)运用答题模式,准确概括从主人公的角度叙述。故事复杂、关涉的人物较多时,一般首先从主人公的角度叙述、概括,而且要前后贯通。叙述要完整。按照“何时何地何人做何事”的格式加以叙述、概括。尤其是“何人”“何事”这两个要素坚决不能省略。“何事”一环有时要包括“原因、经过、结果”。叙述、概括时要避免前后情节的相互交错。(二)分析概括情节结构特点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城市人的压力英克瑞斯罗斯我在大街上走着,步履匆匆,因为我快要迟到了,但是我想不起来是被什么事耽搁了。我注意到我手中拿着一根香蕉,可是我不知道我为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