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 第二章 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2.2.3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练习(含解析)新人教A版必修2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14743750 上传时间:2019-11-1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数学 第二章 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2.2.3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练习(含解析)新人教A版必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中数学 第二章 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2.2.3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练习(含解析)新人教A版必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中数学 第二章 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2.2.3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练习(含解析)新人教A版必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高中数学 第二章 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2.2.3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练习(含解析)新人教A版必修2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数学 第二章 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2.2.3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练习(含解析)新人教A版必修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数学 第二章 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2.2.3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练习(含解析)新人教A版必修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班级: 姓名:_1.过平面外的直线l,作一组平面与相交,如果所得的交线为a,b,c,则这些交线的位置关系为()A.都平行B.都相交且一定交于同一点C.都相交但不一定交于同一点D.都平行或都交于同一点【解析】选D.当l与相交时,设交点为A,则过l的平面与的交线a,b,c,都过点A,当l时,由线面平行的性质得labc.2.已知m,n为两条不同的直线,为两个不同的平面,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A.m,mnnB.m,nmnC.m,m,=nmnD.m,nmn【解析】选C.A中,n还有可能在平面内;B中m,n可能相交、平行、异面;由线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可得C正确.D中m,n可能异面.3.

2、已知mn,m,过m的平面与相交于a,则n与a的位置关系是()A.平行B.相交C.异面D.以上均有可能【解析】选A.因为m,m,=a,所以ma,又mn,所以na.4.如图,四棱锥P-ABCD中,M,N分别为AC,PC上的点,且MN平面PAD,则()A.MNPDB.MNPAC.MNADD.以上均有可能【解析】选B.因为MN平面PAD,MN平面PAC,平面PAC平面PAD=PA,所以MNPA.5.如图所示,在空间四边形ABCD中,E,F,G,H分别是四边上的点,它们共面,并且AC平面EFGH,BD平面EFGH,AC=m,BD=n,当四边形EFGH是菱形时,AEEB=()A.mnB.nmC.(m+n)

3、mD.(m+n)n【解析】选A.因为AC平面EFGH,所以EFAC,GHAC,所以EF=HG=mBEBA,同理EH=FG=nAEAB.因为EFGH是菱形,所以mBEBA=nAEAB,所以AEEB=mn.6.,是三个平面,a,b是两条直线,有下面三个条件:a,b;a,b;a,b.如果说法“=a,b,且_,则ab”是正确的,则可以在横线处填的条件是()A.或B.或C.或D.只有【解题指南】对每一个条件逐一判断,看是否满足线面平行的性质定理.【解析】选C.中a,b,=b,得出ab;中a,b,b,=a,=a,得出ab.7.如图,四棱锥S-ABCD的所有棱长都等于2,E是SA的中点,过C,D,E三点的平

4、面与SB交于点F,则四边形DEFC的周长为()A.2+3B.3+3C.3+23D.2+23【解析】选C.因为AB=BC=CD=DA=2,所以四边形ABCD是菱形,所以CDAB,又CD平面SAB,AB平面SAB,所以CD平面SAB.又CD平面CDEF,平面CDEF平面SAB=EF,所以CDEF,所以EFAB.又因为E为SA中点,所以EF=12AB=1.又因为SAD和SBC都是等边三角形,所以DE=CF=2sin60=3,所以四边形DEFC的周长为:CD+DE+EF+FC=3+23.8.若直线a平面,a平面,=直线b,则()A.ab或a与b异面B.abC.a与b异面D.a与b相交【解析】选B.ab.理由如下:如图,过a作平面交平面于c,因为a,所以ac.过a作平面交平面于d,因为a,所以ad.所以cd.又c,d,所以c,又c,=b,所以cb,所以ab.任务型阅读在江苏高考英语试题中占有较大比重,考题形式以表格形和树状形为主,文章体裁以议论文、说明文为主,文章篇幅往往较长,阅读量大,但结构清晰。该题型综合性很强,思维含量较高,答案既要忠实于原文,又要不局限于原文,原词填空题和词性、词形变换题在逐渐减少,通过归纳总结得出答案的题逐渐增多,另外还有推断作者意图和态度的考题,这必将增加该题型的难度,所以得分一直偏低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