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第三章第二、三节(附练习题).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4715912 上传时间:2019-11-12 格式:PPT 页数:70 大小:1.9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原第三章第二、三节(附练习题).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马原第三章第二、三节(附练习题).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马原第三章第二、三节(附练习题).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马原第三章第二、三节(附练习题)._第4页
第4页 / 共70页
马原第三章第二、三节(附练习题)._第5页
第5页 / 共7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马原第三章第二、三节(附练习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原第三章第二、三节(附练习题).(7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二 节,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一、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二、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三、革命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四、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五、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第二节 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一、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基本矛盾 (二)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基本矛盾,1、社会基本矛盾的含义: 社会基本矛盾就是指贯穿社会发展过程始终,规定社会发展过程的基本性质和基本趋势,并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根本的推动作用的矛盾。 2、社会基本矛盾的内容:

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基本矛盾。它们规定并反映了社会基本结构的性质和基本面貌,涉及社会的基本领域,囊括社会结构的主要方面。,(二)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首先,生产力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最基本的动力因素,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最终决定力量。 其次,社会基本矛盾特别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一切历史冲突的根源”,决定着社会中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也会影响和制约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最后,社会基本矛盾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解决方式,并从根本上影响和促进社会形态的变化和发展。,生产力的最终决定作用,一、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进而决定

3、其他社会关系的基本面貌,决定世界发展的历史进程。 二、生产力是社会进步的根本内容,是衡量社会进步的根本尺度。 三、生产力发展既是社会物质文明发展的基本内容,也是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发展的基础。,二、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一)阶级和阶级斗争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才出现的社会现象 (二)阶级斗争是阶级对立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三)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是认识阶级社会的科学方法,(一)阶级和阶级斗争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才出现的社会现象,1、阶级: 所谓阶级,就是这样一些集团,由于它们在一定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其中一个集团能够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 2、阶级斗争: 阶级斗争

4、是阶级利益根本冲突的对抗阶级之间的对立和斗争。阶级斗争根源于阶级之间物质利益的根本对立,根源于社会经济关系的冲突。,(二)阶级斗争是阶级对立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1、在阶级社会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必然会通过阶级斗争表现出来。社会发展的经济动因与阶级斗争动力是联系在一起的。 2、阶级斗争对阶级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突出地表现在社会形态的更替中,还表现在同一社会形态的量变过程中。 3、阶级斗争受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它的作用是历史的、变化的。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其历史进步作用是其他阶级斗争不可比拟的。,(三)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是认识阶级社会的科学方

5、法,1、坚持阶级分析方法,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和阶级斗争观点去观察和认识阶级社会的社会历史现象。 2、阶级分析方法要求全面地、动态地分析阶级状况,分析各阶级的经济地位、政治立场和意识形态,准确把握各阶级之间的关系和阶级力量的对比,把握社会运动和社会生活的脉搏。 3、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阶级斗争还将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在某种条件下还有可能激化,但已经不是主要矛盾。,三、革命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一)社会革命的实质和根源 (二)革命对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一)社会革命的实质和根源,1、社会革命的实质: 社会革命的实质是革命阶级推翻反动阶级的统治,用新的社会制度代替旧的社会制度,解放生产力,推

6、动社会发展。 社会革命是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是社会形态的质变。 2、社会革命的根源: 社会革命根源于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生产力的发展和旧的生产关系、经济基础的发展和旧的上层建筑之间出现矛盾和冲突,是社会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运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发生矛盾。于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发展的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社会革命的根源,(二)革命对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1、社会革命是实现社会形态更替的重要手段和决定性环节。“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一七八九年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攻占巴士底狱,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二

7、)革命对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2、社会革命能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积极性和伟大作用。 3、无产阶级将会为消除阶级对抗,并充分利用全人类的文明成果,促进社会全面进步而创造条件。,四、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1、改革: 是同一种社会形态发展过程中的量变,是统治阶级为了巩固和完善自己建立的社会制度而在社会各个领域采取革新举措。 2、改革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表现: 改革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社会基本矛盾,促进生产力发展,推动社会进步的有效途径和手段。,从用新体制代替旧体制并解放生产力这个意义上说,改革也是一场革命。,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1992年,邓南巡讲话,1978年初,凤阳县乃至安徽省尝试“包干到

8、组”,小岗人也满怀兴趣的把20户人家分成4个组。没干多久,组里就产生了矛盾,于是每个组又分“叉”。但没干几天又有吵架的。社员提议:这样干不好,干脆包干到户。大家最终拟订3条意见:1、夏秋两季打的头场粮食要先把国家公粮和集体提留交齐;2、明组暗户,瞒上不瞒下;3、如果队长因此犯法坐牢,他家的活由全队包下来,小孩由全队养到18岁。到会的18户户主赌咒发誓按下红手印。这就是震惊全国的“大包干”。 小岗人用18个鲜红的手印揭开了中国农村改革蔚为壮观的一页。“大包干”诞生伊始,就有人责难说,这违背了“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原则,是资本主义;也有人说,“大包干”是机会主义。,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小岗村的故事

9、,案 例 一,就在有人对“大包干”提出质疑、改革处于关键时刻时,1980年5月31日,同志在同其他中央负责人就农村问题发表重要谈话时指出:“农村政策放开后,一些适应搞包产到户的地方搞了包产到户,效果很好,变化很快凤阳花鼓中唱的那个凤阳县,绝大多数搞了大包干,也是一年翻身改变面貌,有的同志担心这样搞会不会影响集体,我看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 邓的重要谈话对于打破僵化观念,消除恐惧心理,推动包产到组和最终发展到包产到户、包干到户具有扭转乾坤的巨大作用。,案 例 一,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小岗村的故事,从这个案例我们不难看出:,改革在历史发展的过程当中,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社会基本矛盾,促进生产力发展,推动

10、社会进步的有效途径和手段。,社会主义的“不断改革”论告诉我们, “所谓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任何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五、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一)科学技术革命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杠杆 (二)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具有两重性,科学和技术的关系,科学,技术,理论基础,手段,是什么为什么,做什么怎么做,可能,现实,从个别到一般,从一般到个别,知识形态,物质形态,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一)科学技术革命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杠杆,电 力 技 术 革 命,原子 能、 计算 机和 空间 技术 革命,信 息 技 术 革 命,蒸 汽 机 技

11、术 革 命,四次科学 技术革命,一,二,三,四,首先,对生产方式产生了深刻影响: a.改变了社会生产力的构成要素; b.改变了人们的劳动形式; c.改变了社会经济结构,特别是产业结构。 其次,对生活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 最后,通过影响思维主体、思维客体和思维工具,促进了思维方式的变革。,科学技术革命的影响,科学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了新教的工具。,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气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当今中国谁的名字最值钱?为什么?,上世纪90年代,美

12、国经济学家布朗曾向世界发问:“21世纪谁来养活中国?” 袁隆平院士给出的答案不容置疑:中国人通过科技进步和共同努力,不仅能养活自己,而且可以帮助发展中国家解决粮食短缺问题。 “袁隆平”名字品牌价值1008.9亿元。,2008年8月,中国的粮价油价肉价的胀势不仅得到了控制,而且都在跌,中国经济的头号难题找到了答案:农业丰收得靠科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世界可以没有比尔盖茨,不可以没有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走近袁隆平,袁隆平,1930年9月1日生于北平,汉族,江西省德安人,无党派人士,现在居住在长沙。他是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现年81岁。 袁

13、先生现任中国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暨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湖南农业大学教授、联合国粮农组织首席顾问、世界华人健康饮食协会荣誉主席、湖南省科协副主席和湖南省政协副主席等。 2007年4月29日,袁隆平在美国首都华盛顿正式就任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袁隆平院士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中的惟一当选者。,荣誉,1.2007年十大经济年度特别荣誉奖 2.国家特等发明奖 3.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4.首届全国道德模范之“全国敬业奉献道德模范” 5.荣登“2010中国心灵富豪榜首富榜” 他也被称为:“米神”、“当代神农” ,并曾获得很多国际荣誉: 2002年,获越南政府“越南农业和农村发展荣誉徽章” 2

14、004年,世界粮食奖,世界粮食奖基金会 2008年,获颁“2007影响世界华人终身成就奖”。 2010年,中国著名科学家、“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荣获法国最高农业成就勋章 ,2008年“2007影响世界华人终身成就奖”颁奖典礼,鲁豫有约对话袁隆平先生,如何发展科技?,要发展科学技术必须发展教育,教育的功能与作用, 教育的功能:,培养人才、发展科技、 传承文化、服务社会, 教育的作用, 是一个国家发展创新能力的基础 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 是开拓、带动、创新先进生产力的重要动力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 性,全局性作用, 我国的教育现状:,与发达国家比差距明显: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

15、比较低,高素 质人才相对不足,人力资源处于劣势地位,发展教育事业仍然任重道远,科教兴国,就是要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含义:科教兴国是通过科技和教育来振兴国家,关键:落实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单项选择:,2008年6月2日人民网载文指出,教育历来是每个国家走向繁荣昌盛的不可缺少的火车头,对此,下列理解不正确的是:( ),A、教育对生产力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 B、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作用

16、 C、教育改变落后 D、发展生产力,教育要先行,A,课堂练习,2008年6月20日人民网载文指出,数据显示,中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约为4246万人,已成为名副其实的科技人力资源大国,但是相对来讲,大师级的高科技人才还是比较缺乏。上述材料反映了:( ),A、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偏低 B、高素质人才相对不足 C、我国人力资源处于劣势 D、科教兴国的目标已经实现,B,课堂练习,(二)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具有两重性,科学技术像一把“双刃剑”,既能通过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造福于人类,也可能在一定条件下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消极后果。科学技术有时“表现为异己的、敌对的和统治的权力”。 全球问题:人口增长过快、粮食短缺、能源和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等。 从一定意义上说,这些问题是由于科学技术广泛应用于自然而又失去控制所引起的。,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二、个人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第三节 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