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一单元(一)为政以德课件语文版选修~论语_选读汇编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4715140 上传时间:2019-11-12 格式:PPT 页数:49 大小:1.5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第一单元(一)为政以德课件语文版选修~论语_选读汇编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高中语文第一单元(一)为政以德课件语文版选修~论语_选读汇编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高中语文第一单元(一)为政以德课件语文版选修~论语_选读汇编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高中语文第一单元(一)为政以德课件语文版选修~论语_选读汇编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高中语文第一单元(一)为政以德课件语文版选修~论语_选读汇编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第一单元(一)为政以德课件语文版选修~论语_选读汇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第一单元(一)为政以德课件语文版选修~论语_选读汇编(4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 为政以德,写作素材积累,知能优化演练,基础自主学案,课堂互动探究,美文佳作欣赏,一 为政以德,诗海探珠,小 村 梅尧臣 淮阔州多忽有村, 棘篱疏败谩为门。 寒鸡得食自呼伴, 老叟无衣犹抱孙。 野艇鸟翘唯断缆, 枯桑水啮只危根。 嗟哉生计一如此, 谬入王民版籍论。,【赏析】 这首诗写洪灾后人民的悲苦生活。前六句以“棘篱疏败”“寒鸡”“老叟无衣”“野艇”“枯桑”等为意象,写出这个村子人烟稀少、破败荒凉之情景。结尾发出强烈感叹:尽管沙州村上人家灾后现状如此凄惨,他们还是被编以户籍以向统治者交纳苛捐杂税,这是多么可悲的事情啊!作者咏叹至此,不再作评论,可见他对这些穷苦灾民,倾注着同情的泪水。近人陈

2、衍评此诗说:“写贫苦小村,有画所不到者。末句婉而多风。”,【思考】 这首小诗描绘了小村怎样的景象? 【提示】 画线部分为思考答案。,基础自主学案,共,通“拱”,环抱,,环绕,道,通“导”,训导,道,通“导”,治理,动词,治理,语气词,表反问,介词,替,动词,攻打,自夸,炫耀,名词,功绩,战功,扶着盲人走路的人,辅佐,帮助,省视,察看,介词,按照,介词,让,连词,相当于“而”,连词,表承接,连词,表转折,连词,表并列,名词作动词,下命令,名词作动词,把放在前面,使动用法,使归附,使动用法,使,增加,使动用,法,使鸣响,形容词作名词,羞耻心,形容词作名词,优秀的人,使动用法,使,充裕,使动用法,使

3、安定,没有羞耻心,用兵,这里指发动战争,把作为,“年”,收成。“饥”,年成不好,灾荒,能力差的人,六、特殊句式 是社稷之臣也 _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 _ 使民以时 _ 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_ 南宫适问于孔子曰 _ 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_,判断句,介词结构后置句,介词结构后置句,介词结构后置句,介词结构后置句,介词结构后置句,无乃尔是过与 _ 君子哉若人 _ 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 _ 何以伐为 _,宾语前置句,主谓倒装句,省略句,宾语前置句,七、名句默写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_ _。” 子曰:“道之以政,_,民免而无耻;_,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子曰:“其身正,_;_,虽令不从。”,居其所而

4、众,星共之,齐之以刑,道之以德,不令而行,其身不正,八、文学常识 1走近作者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_。春秋后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是_学派的创始人,提出了“仁”的思想。他发愤为学,博学多能。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广收门徒,收的学生不管贫富贵贱,据说有3000弟子,其中优秀的有72人。他成为文化传播的使者。曾周游列国,晚年专心从事古代文献整理与传播工作,致力于教育,整理诗、书等古代典籍,删修春秋。其学生将其思想言行记载在_中。,仲尼,儒家,论语,2资料链接 论语是一部记载_言行的书,它由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编辑而成。论语是“_”之意。汉朝以前,论语有过鲁论、齐论、古论等不同名称的

5、版本,但除了个别篇目不同外,各种版本内容大体一致。孔子学说的核心思想是“仁”,论语中始终如一地贯穿了他的这一思想。,孔子及其部分弟子,语录,课堂互动探究,文脉探究 1如何理解“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这句话的含意?,【提示】 这句话代表了孔子“为政以德”的思想,意思是说,统治者如果实行德治,群臣百姓就会自动围绕着你转。这是强调道德对政治的决定性作用,主张以道德教化为治国的根本原则。这是孔子学说中较有价值的部分,表明儒家治国的基本原则是德治,而非严刑峻法。孔子说:“政者,正也。”只有自身“正”了,才能去正人,也才可能出现“众星共之”的现象。所谓“自身正”,也就是要求一个人要注意修身

6、养性,努力培养自己的思想品德,使自己成为一个有德行的人,处处以德行事,由此感化周围的人,形成“众星共之”的局面。,2对孔子的“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这段话应如何理解? 【提示】 这段话中,孔子举出两种截然不同的治国方针。孔子认为,刑罚只能使人避免犯罪,不能使人懂得犯罪可耻的道理,而道德教化比刑罚要高明得多,既能使百姓守规蹈矩,又能使百姓有知耻之心。这反映了道德在治理国家时有不同于法制的特点。但也应指出:孔子的“为政以德”思想,重视道德是应该的,但却忽视了刑政、法制在治理国家中的作用,这在一定程度上又反映了孔子思想的局限性。,3孔子一方面主张先“富之”后“

7、教之”,一方面又宁可去“食”留“信”,二者有没有矛盾?怎样理解“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这句话? 【提示】 从孔子“均无贫”、有若“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等言论看,孔子是认识到了富民的重要性的,不能由于他的去食主张就否定他的富民思想。去食一说,是在特定的语境下对教民思想的强调。孔子认为,于统治者而言,如果道德不行,不受百姓爱戴,失去了老百姓的信任,就失去了作为统治者的最根本的,条件,这是一票否决的事。这体现了孔子初步的民本思想。朱熹说:“民无食必死,然死者人之所必不免。无信则虽生而无以自立,不若死之为安。故宁死而不失信于民,使民亦宁死不失信于我也。”,4孔子的两个学生在季氏家做官,季氏是他们的“

8、老板”,为什么有军事行动却要跑来告诉孔子? 【名师点拨】 孔子那个时候的师生关系与现在的不一样。当时并没有党派组织,但孔子与学生相当于一个党派,孔子是其精神领袖,弟子们对孔子有宗教性的崇敬。打一个比方,孔子相当于某一武术流派的掌门人,弟子没有一件事敢不向他报告。孔子对学生是一种道德的感召,学生不敢骗他。这两位学生是季氏的家臣,是文人兼武,职带兵的。季氏想吞并颛臾,他们参与其事。他们不是不知道季氏的野心,他们受孔子的影响,又是孔子的高材生,内心也觉得季氏这件事做得不对,而且做出来一定要挨老师骂。可是这两人又觉得季氏这样做也未尝不可,因而没有坚决反对,但又怕孔子知道以后自己吃不消,于是两人来试探孔

9、子的意思。,5为什么说“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名师点拨】 孔子认为政治上最重要的事情是养生(食)送死(丧)和祭祀。统治者要“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要减轻人民的赋税,藏富于民。朱熹对此解释说:“民富,则君不至独贫;民贫,则君不能独富。”从这一层面来说,民足是君足的先决条件。没有民足,就没有君足。这是维持君民关系的最基本的底线,在这一底线范围内,君民之间可保持基本的和谐与平衡;超越或破坏了这一底线,社会将面临“上下失序”的混乱局,面。在当时,国君亦即政府,从现代政治学的观点来看,政府本身没有自己的利益,好的政府应该代表人民的利益,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就是要做到“三个代表”

10、。所以人民的富足就是国家的富足,就是国君的富足,就是国力的体现。,细剖深析 楼主 古代儒家主张以德治国,现代社会更强调依法治国。治国应以“德”为重还是以“法”为重?请结合论语相关内容,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沙发 从两者实质看,并不互相排斥,而是互相兼容、联系的。“法治”属于政治建设,是规范人们行为准则的强制性的“外律”、“他律”,其主要功能是“惩恶”,对道德建设有引导作用,也是道德建设的保证,对人们的道德观念养成有培养和引导作用。“德治”属于思想建设,是规范人们行为准则、自觉遵守社会秩序的“内律”、“自律”,其主要功能是“扬善”,它是立法的基础,是保证和调节各行各业人们生活、工作的重要因素

11、,它可以解决许多法律无法解决的问题,它可以提升人们的思想境界。,板凳 德治是实行法治的根本保证。道德的实施不是凭借国家的强制力,而主要依靠社会舆论和传统力量以及人们的自觉来维护;法律则通过国家的强制力来强迫人们遵守。无论从立法还是司法实践中,都离不开道德的保证,再完备的法律都是靠人来执行的,特别是对执法者来说,如果道德水平低下,就会把法律作为谋私或滋生腐败的工具和土壤。,三楼 从历史和实际看,我国经过了人治加强法制法治法治、德治的结合的过程。现在正处于社会转型期,新的道德体系正在建设和形成,提倡德治尤为重要。古代的“德治”是建立在“人治”基础上的一种政治理想体系,与今天的“以德治国”有本质的区

12、别。它虽在一定程度上对统治者有约束作用,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它与民主、法治是不兼容的。但它作为“法治”的辅佐,建立一定的道德标准来规范人(包括统治者与百姓)的行为,以实现社会的稳定,这种做法还是有其积极的意义,对今天也有借鉴作用,值得研究总结。,1课内素材开发 德不孤,必有邻 天下最值得交往的人是有德的人,因为他们总能按照社会公德、良心道德去做人做事,从而赢得人心。这句话也富有仁义与交往的意思。孔子在此提出了两个关键的概念:一为“德”,一为“邻”。“德”就是有美德,有修养,这是从自身角度讲的;“邻”就是邻居、朋友。这是从对方的角度讲的。孔子这句话揭示了人与人之间的关,写作素材积累,系带来的

13、两个必然结果:一是德若孤,必无邻;一是德不孤,必有邻。“德不孤,必有邻”,就是有德之人具有极大的感染力与极强的亲和力,根本无须去刻意寻找,自然有人来找他、接近他。“德”者“得”也,它是一个让我们高尚起来的好东西。 适用话题 这则材料可用于“美德”、“交往”、“人生修养”等有关话题作文写作中。,2鲜活素材速递 中国短道速滑队之乱 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运动管理中心4日晚就中国短道速滑队内部冲突事件作出处罚决定,撤销两届冬奥会冠军得主、短道速滑名将王濛国家队队长的职务,取消她的国家队队员资格。参与打架的队员刘显伟也被开除出队,另一名主力队员周洋宣称要退出国家队,其他部分主力队员也情绪不稳,短道速滑队处于

14、分裂状态。,适用话题 这则材料可用于“团结就是力量”、“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纪律与约束”、“反省”等有关话题作文写作中。,知能优化演练,美文佳作欣赏,最美,冰凌花 杨国桓,冰凌花,是冬日里因为屋里的暖气和外面的寒气碰撞在玻璃窗上,在这个寒与暖的临界之处结成、开出的奇异绚烂的花朵。如今,在城里,早已居住在楼室里面,已经用地热和空调取暖的人们,大概淡忘了冰凌花;如今的孩子们更不知冰凌花为何物了,连听了这花的名字都感到陌生新奇。 这冰凌花出身寒苦,它是盛开在我们这些从上个世纪走过来的人们眼前、身边和心中的花。想起冰凌花,就想起我们经历的许许多多。,在我的心中,从坎坷、艰难、尴尬的煎熬之中,留下

15、美好回味和记忆的东西很少,但冰凌花算是此生每每魂牵梦萦的一个,我在最难的时候,曾经终日望着寒窗上的冰凌花发呆出神,心游八荒万仞,今天我每每忆起这段心路历程,就从心底里油然而生一种凄美而纯真的感慨:最美,冰凌花! 我的记忆中,过去的冬天真冷,要比现在的冬天冷上许多倍。尤其是在我的少年时代,每到冬天,那数九隆冬的老北风,那漫天的的鹅毛大雪,老人们叫它北风烟雪,那滴水成冰的气候,我们是怎么活过来的,如今想来,都如同神话,没有冻死在那些个冬天里连自己都觉得万幸。,那时,冰凌花就开在我们家那四扇巴掌大的单层小玻璃窗上。我家住的老式房子,只有向阳的南面四扇玻璃窗,上面的窗户阁子是糊的窗户纸。每到冬天,为了防寒,妈妈领我们选一个暖洋洋的日子,打糨糊,溜窗户缝。妈妈说:针鼻大的窟窿能透进斗大的风,一定要糊严实;外面冷,屋里热,玻璃窗上才开冰凌花呢。就这样,每天我们除了上学,淘气,就在家里的炕头猫冬。,那时,从屋里向外看的视野只有这四块小玻璃窗,我们的眼界真狭小啊。待到开出了冰凌花的季节,更是什么也看不见了。大雪封门的严冬里,家里取暖,除了烧炕的地炉子或者闷灶子外,就是几节铁皮卷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