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安康市石泉县池河镇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14712665 上传时间:2019-11-1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省安康市石泉县池河镇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陕西省安康市石泉县池河镇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陕西省安康市石泉县池河镇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陕西省安康市石泉县池河镇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西省安康市石泉县池河镇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课题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授课类型新授课标依据知道西汉“推恩令”的实施,理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对西汉巩固及历史意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引导,了解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颁布“推恩令”、强化监察制度和经济控制等史实。 2、通过指导,分析汉武帝采取的措施在当时所起的作用及 对后世产生的影响,理解汉武帝对巩固“大一统”格局的功绩。 3、通过比较汉武帝与前人的措施,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通过秦始皇与汉武帝构建“ 大一统”格局所采取的措施及效果的对比,发现两者之间的异同,形成汉武帝是“大一统”格局推进者的认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汉武帝推

2、进“大一统”格局采取的措施,使秦始皇开创的中央集权制度得以延续和巩固,并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认识“大一统”格局对汉民族形成和中华文化的影响,感悟统一是国家发展强盛的基石。3、认识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措施的有效性,从中感受汉武帝高明的治国智慧。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汉武帝的大一统”教学难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教学过程设计师生活动设计意图【情景导入】师:俗话说“得天下不易,坐天下更难”,当年汉高祖面临的也是这种情况。请看课文“文景之治”的内容。2、 汉武帝的大一统1、汉武帝实现大一统的原因 “阅读文字”介绍了汉武帝哪一方面特点?这个特点与前面学过的哪些人物相似?A、汉武帝重视

3、人才,善于用人。B、尧、舜、商汤、周文王、周武王、齐桓公、吴王阖闾、越王勾践、秦孝公、秦王嬴 政、汉高祖刘邦等。什么是大一统?即中央加强对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各方面的统一领导,形成高度中央集权的政治局面。汉武帝时能实现大一统,决非偶然,如果没有从高祖“文景之治”,近半个世纪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奠定了雄厚的经济基础;如果没有景帝时平定七国之乱,奠定了巩固的政治基础,恐怕大一统的局面是不可能出现的。大一统的局面出现,也和汉武帝这个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的统治措施密切相关。2、汉武帝大一统措施结合课文,由学生分组讨论归纳汉武帝为实现大一统采取了哪些措施,为什么,教师逐条和学生分析讨论。大一统1原因客观:

4、景帝后期的经济繁荣主观:汉武帝雄才大略,善于用人加强中央集权2措施政治:削弱诸侯国势力,封国越分越小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设太学3、汉武帝大一统意义汉武帝的大一统不仅是西汉强盛的顶点,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第一个鼎盛局面。【合作探究】1、回忆一下前一课中的秦始皇陵,对比汉文帝对修自己陵墓的要求,你觉得有什么不同之处吗?再对比一下他们在位时的作为说说你的看法。 2、秦始皇和汉武帝 在我国历史上谁的功劳大?学生小组之间合作探究交流解决上述问题,加深对课文的认识。【小结提升】任何一个社会、一个国家、一个朝代,如果吏治不清,政治黑暗,社会就不会稳定,经济也不会发展,从今天我们学习的东汉王朝的兴与衰中了解到,皇帝明智,减轻对百姓的剥削,就出现了封建社会的治世局面;反之,皇帝年幼不主事,大权旁落,甚至不断进行争权夺利,最终导致的是东汉王朝的衰落。任何朝代的兴衰有其发展的自然规律,你找到这个规律了吗?作业设计 同步导练111必做,12小题选做,13题必做。回顾楚汉战争让学生知道,得天下不易,坐天下更难的道理,由此导入新课。学生讨论汉武帝大一统意义,培养学生认识重要革新对社会的能力。南洋兄弟烟草公司是以粤商简照南、简玉阶兄弟为主体,南洋华侨集资创办的在旧中国最大的一家民族资本烟草企业。简照南、简玉阶兄弟原在香港经营怡兴泰商号、贩运土洋新货于日本、香港、泰国之间,数年后积余资本3万多元。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