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4.1 传统文化的继承测试 新人教版必修3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14711732 上传时间:2019-11-1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政治-4.1 传统文化的继承测试 新人教版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中政治-4.1 传统文化的继承测试 新人教版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中政治-4.1 传统文化的继承测试 新人教版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中政治-4.1 传统文化的继承测试 新人教版必修3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中政治-4.1 传统文化的继承测试 新人教版必修3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政治-4.1 传统文化的继承测试 新人教版必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政治-4.1 传统文化的继承测试 新人教版必修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4.1传统文化的继承A组 基础对点练考点一传统文化的形式、特点1. 调查显示,得到公众广泛认同的大学校训,有清华大学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和复旦大学的“博学而笃行,切问而近思”等。它们的共同特点就是基本上直接援引中华古籍中的经世格言。由此可见()A中华古籍记载的传统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精华B中国传统思想决定着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社会发展C优秀的传统文化容易得到本民族人民的认同D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解析A说法错误,中华古籍记载的既有精华也有糟粕;B夸大了传统思想的作用;题干未体现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和民族性,D与题意无关;公众对这些援引中华古籍中的经世格言的校训的认同,实质是对优

2、秀的传统文化的认同。答案C2以前古孝称“父母在,不远游”,但现在为了求学、为了事业,许多年轻人都不得不离开父母到别的城市去发展,但这并不意味着不孝,只要经常给父母打个电话,报个平安,关心一下他们的生活,父母就很满足。这说明()A传统文化中有精华也有糟粕B传统文化不适应社会发展,应彻底否定C传统文化应与时俱进,不断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D传统文化应随着个人的需求相应变化解析材料说明敬老爱老内容形式因时而变,故答案选C。A干肢不符,B不是对待传统文化的科学态度,D是典型实用主义,均应排除。答案C考点二 传统文化的作用、态度3.结婚当天零点放喜炮,是太原人的传统习俗。高分贝的噪音,即便人睡得再沉,也大多

3、会被吵醒,老人和婴儿更容易成为受害者。1994年制订实施、又历经两次修改的太原市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规定,对在禁止时间和区域以外放炮有着非常严厉的处罚条款。但在人们心中生根发芽的传统习俗让地方性法规很无奈。我们在文化继承过程中,必须()根据时代要求,对传统文化进行批判继承彻底摆脱传统文化的羁绊,创造全新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改造传统文化既要反对厚古薄今,又要反对复古泥古A BC 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态度。很显然错误,应排除。故选D。 答案D4传统文化好比一捆干草,人们像驴子一样驮着它走,各人的驮法不同,聪明的人把它化为养料轻松地走向未来,愚蠢的人把它当做祖传宝贝,永远是沉重的负担。这

4、种观点说明()人们需要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人们需要把传统文化化做养料吸收人们对待传统文化有不同的观点人们不要接受传统文化的影响A BC D解析材料用形象的说法阐述了我们应怎样看待传统文化,符合题意,应选;人们无法不面对传统文化的影响,排除。答案A5.对待中国传统文化,既有过“兼收并蓄、全盘继承”的守旧主义,也有“全盘抛弃,彻底西化、完全欧美”的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这两种态度的共同错误在于()A否定了传统文化鲜明的民族性B违背了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C否定了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D违背了对待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解析“全盘继承”和“全盘抛弃”没有认识到传统文化有精华与糟粕之分

5、,选D。A、B、C不符合题意。答案DB组 提能强化练6.对漫画拧中商家的做法,下列认识正确的是不懂得传统文化并不具有开发和利用价值 利用传统文化要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正确发挥了传统文化促进经济发展的功能 严重扭曲了我国传统文化蕴含的内在价值A. B. C. D.解析漫画拧反映了某些开发商为最大限度获取经济利益,一味强调传统文化的经济价值,严重扭曲和亵渎了传统文化的内在价值,割裂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符合题意。都是对漫画寓意的错误解读。答案D 7传统文化由于历史悠久,距离现代生活较为遥远,使得许多新生一代很难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去理解和思考传统文化的精髓。这启示我们A.传统文化需要顺应社会

6、生活的变迁 B.传统文化的精髓已不符合现实生活C.要辩证地认识传统文化的现实作用 D.要改造传统文化中消极落后的因素解析材料反映了传统文化由于远离现代生活而使新生一代难以理解,这说明传统文化应与时俱进,不断赋予新的时代精神,从而更好地被新生一代接受,A符合题意。传统文化的精髓在今天的现实生活仍具有借鉴意义,B观点错误。CD观点正确,但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答案A8一封家书、一段历史,千百年来,传统家书维系着人间的轻轻,记录了时代的变迁,是文学、美学、书法、礼仪等文化的综合载体,目前,为了避免逐渐淡出人们视线的传统家书悄然灭亡,一些有识之士倡议抢救散落在民间的传统家书,这是因为A.传统文化是民族

7、文化的结晶 B.文化遗产是国家和民族的宝贵财富C.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D.文化环境影响着人们的品格与素养解析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结晶,A错误;保护和传承传统家书是因为家书作为文化遗产,是国家和民族的宝贵财富,B正确;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是指传统文化保留基本特征不变,但是具体内容会因时而变,意在表明要不断继承发展和创新,C不符合题意;保护家书主要在于它是文化遗产,而不是因为文化环境的问题,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B。答案B9“慎独”讲究个人道德水平的修养,看重个人品行的操守,是儒家推崇的自我修身方法。党员干部践行“三严三实”,就是要做到心存敬畏、慎独慎微。可见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和相对稳定

8、性 传统思想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具有深刻影响党的建设要全面吸收传统思想 儒家思想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A B C D解析儒家思想在今天的党员干部中践行,体现了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和相对稳定性、传统思想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具有深刻影响,故题肢题肢正确;题肢说法错误,因为对待传统思想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故排除;题肢说法错误,因为传统建筑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故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 答案A102015年11月7日,两岸领导人习近平和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时互称“先生”。尽管不同年代和时期,“先生”一词指代的对象不尽相同,但该词一直是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的一个尊称。这说明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

9、定性和民族性 传统文化对社会发展具有积极作用两岸文化血脉相连、同根同源 文化决定人的交往方式和交往行为A B C D 解析 材料描述了我国“先生”这一词语文化的内涵的变迁,体现了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民族性,符合题意;两岸都充分利用“先生”这一尊称,表明两岸文化血脉相连、同根同源,符合题意;传统文化只有顺应时代变迁,不断丰富发展才会对社会发展起积极作用,否则起阻碍作用,错误;文化不起决定作用,错误。故本题答案选A。答案A11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浸透了所有中国人、所有海外同胞的心田。中华文化具有比血更强的凝聚力,它能够把全世界中华儿女的心连在一起。不尊重自己传统文化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

10、民族。这主要是因为A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 B传统文化具有多样性C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D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解析 从题干的含义上看,该题是强调尊重传统文化对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从题干设问与选项之间的关系上看,该题是因果关系型选择题。所以,正确选项必须是说明为什么不尊重自己传统文化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D适合题意;ABC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 答案 D12拦街福是温州独具地方特色的民俗节日,距今有两百多年的历史。近年来,温州市政府对传统拦街福进行了重新审视和去粗存精的工作,将其成功打造成旅游节的重头戏。上述事实表明A传统文化具有顺应变动性 B传统文

11、化在继承后得到发展C文化对人的影响深远持久 D文化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解析 温州市政府对传统拦街福进行了重新审视和去粗存精的工作,将其成功打造成旅游节的重头戏。上述事实表明传统文化具有顺应变动性,A适合题意;传统文化在继承后不一定得到发展,B错误;C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排除;先进的文化才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D错误;故本题答案选A。答案A13站不倚门、话不高声;夹菜不过盘中线;称呼长辈必须以“您”开头。近日微信朋友圈中一则“济南老家规知道多少”的帖子广为流传,引起了人们对家风的关注。对于这些传统的家风,我们应该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 继承传统文化,促进社会发展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 摒弃传

12、统文化,顺应时代发展A B C D解析 传统家风作为传统文化,我们必须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必须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为其注入时代精神,符合题意;对待传统文化必须批判继承,错误;摒弃传统文化的观点不正确,错误。故本题答案选B。答案B14“最忆是杭州”,2016年9月4日晚,一台精彩纷呈的文艺演出在西子湖畔震撼上演,古典诗词的巧妙融入,中西文化的水乳交融,让世界的目光齐齐聚焦二十国集团(G20)杭州峰会。从国家主席习近平的公开演讲及致辞,到由张艺谋执导的最忆是杭州文艺演出,随处可见的中国元素,信手拈来的文学经典,令人无时无刻不感受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有人说,学好古典文学,才能看懂G20上的

13、文艺之美。这说明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独领风骚,引领世界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克服其消极作用,才能兴旺发达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由此推动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A. B. C. D.解析 题肢说法错误,因为中国传统文化没有引领世界,故排除;最忆是杭州的文艺演出巧妙的融入了古典诗词,让世界的目光聚焦杭州峰会,说明传统文化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克服其消极作用,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才能兴旺发达,故题肢正确;题肢说法错误,因为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不是推动我国文化发展的原因,

14、故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答案 CC组 大题冲关练 15中国传统文化中,“孝”历来被看作是最基本的、最重要的德行之一。孔子认为“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意思是说,孝顺长辈、尊敬兄长是能够爱别人的前提和根本。但封建社会片面强调子女对父母的孝,甚至变成“愚孝”,成为束缚人的思想和行为的枷锁。今天我们所倡导的孝敬父母,是在人格平等的前提下子女对父母履行法律和道德的义务和责任,是现代家庭中调节上下辈关系不可缺少的行为规范。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传统文化具有什么样的特点?(2)请简要说明传统文化对当代人们生活的影响。 解析本题以传统文化的孝顺为作背景材料,要求从传统文化的角度分析说明。答题时,要首先阅读材料,提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然后对这些信息从文化生活的角度进行分析思考,联系知识点,可从传统文化的特点、传统文化的影响等角度考虑。答案(1)传统文化具有历史继承性、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特点。(2)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今天,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反之,如果一成不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