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第四单元 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单元测试 新人教版选修3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14707806 上传时间:2019-11-1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7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第四单元 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单元测试 新人教版选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中历史-第四单元 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单元测试 新人教版选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中历史-第四单元 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单元测试 新人教版选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中历史-第四单元 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单元测试 新人教版选修3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中历史-第四单元 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单元测试 新人教版选修3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第四单元 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单元测试 新人教版选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第四单元 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单元测试 新人教版选修3(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单元 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一、单选题(共15题;共30分)1.美国历史学家杰里本特利指出:当1945年同盟国击败轴心国,摧毁德意志帝国和日本帝国时,随着另一场战争的开始,世界不得不重建。“另一场战争”是() A.战后美苏争夺世界B.战后新的经济体系形成刺激下贸易竞争C.战后美欧争夺世界市场D.战后欧美与亚非拉民族国家争夺世界世界原料2.1962年,为了“往美国人的裤子里塞一只刺猬”,苏军实施了代号为“阿纳德尔”的行动计划。对于这一计划的认识,正确的是( ) A.美苏争霸中苏联处于优势B.苏联取得了与美国同样的地位C.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优势D.表明双方争夺的重点发生了变化3.柏林墙竖起来

2、后,肯尼迪总统说:“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堵不是防范外敌,而是防范自己人民的墙。”柏林墙归根结底应视为( ) A.“柏林危机”的产物B.“冷战”时代的产物C.两德对峙的产物D.东德封闭边界的产物4.20世纪五六十年代,苏美领导人曾分别谈到:“英国雄师一声吼而天下震撼一切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如今,英国已经吓不倒任何国家。它已失去一个帝国,但至今还不知该扮演什么角色。”导致英国从“震撼一切”到“吓不倒任何国家”的主观因素是 A.美国的强大B.经济实力的削弱C.苏联的强大D.联合国的成立5.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国际关系发生了新的变化。苏联提出和平共处、和平竞赛、和平过渡的“三和”方针,美国提出

3、了“和平演变”战略。这表明美苏() A.全面“冷战”的局面正式形成B.双方用“冷战”代替了直接对抗C.“冷战”的方式有了新的扩展D.“和平”政策取代了“冷战”政策6.从“尼克松主义”到“里根主义”说明 A.美国的对外政策已拖垮苏联B.美国的对外战略做出重大调整C.从放弃世界霸权到重新争霸D.美国的战略核武器数量赶上苏联7.下图是1987年里根和戈尔巴乔夫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会晤的照片,有关其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世界局势逐步趋于缓和B.美苏关系仍处于尖锐对峙的时期C.苏联改变了对美国的政策D.美国加强了“和平”攻势8.某条约有如下内容:“考虑到一个有正在重新军国主义化的西德参加的西欧联盟这样一

4、个军事集团 这样就加深战争的危险。决定缔结本友好合作互助条约。”据此判断该条约是( ) A.北大西洋公约B.华沙条约C.马斯特里赫特条约D.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9.英国首相丘吉尔在战后说到:“我的一边坐着一只把一条腿搭在另一条腿上的巨大的俄国熊,另一边是巨大的北美野牛。中间坐着的是一头可怜的英国小毛驴。”这段讲话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英国地位下降B.美苏平起平坐C.英国装可怜想趁虚而入D.美苏两极格局初现雏形10.德黑兰会议期间的一天早晨,在例会开始前,丘吉尔说:“昨晚我做了个梦,梦见我成为世界的主宰!”罗斯福说:“我梦见我成了宇宙的主宰!”斯大林说:“我梦见,我既没有批准丘吉尔先生您当世

5、界主宰,也没批准罗斯福先生您当宇宙主宰!”通过这段话,我们可以看出( ) A.苏联实力最强B.罗斯福野心最大C.美苏矛盾是主要矛盾D.三国争霸意图明显11.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发生剧变,这表明东欧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缺乏经验,不够成熟社会主义国家发展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在世界上遭到失败社会主义国家应走适合本国实际的道路 A.B.C.D.121970年2月,尼克松在对外政策报告中说:“我们朝着改善同北京的实际关系的方面采取我们所能采取的那些步骤,那些肯定是符合我们的利益,符合亚洲的和平和稳定的利益。”尼克松说这番话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综合国力的空前强大B.在

6、美苏争霸中美国由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C.中苏两国友好关系的破裂D.美国为推行“战略防御计划”而调整对华关系13.苏联消息报和真理报在杜鲁门主义发表后的第三天和第四天,就分别发表社论,指出这是“帝国主义扩张政策”。这是因为杜鲁门主义( ) A.表明了美国公开放弃同苏联合作,标志着“冷战”正式开始B.表明美国要发动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武装进攻C.实质是马歇尔计划D.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最终形成14.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不久,美国总统杜鲁门说:“美国今天是一个强大的国家,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比它更强大了。”“胜利已使美国人民有经常而迫切的必要来领导世界了。”这表明( ) A.美国的世界霸权政策昭然若揭B

7、.美国要领导西方国家对抗苏联C.美苏同盟关系公开破裂D.美国要同苏联进行合作二、材料分析题(共3题;共45分)15.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杜鲁门(19451953年任美国总统)上台后曾一再宣称:“我们赢得的胜利是把领导世界的持续重担放到了美国人民的肩头”“全世界应该采取美国制度。”“不管我们喜欢与否,未来的(国际)经济格局将取决于我们”。吴于廑等编著世界史现代史编(下卷)材料二美国应该尽力协助世界恢复到经济健全的常态,没有它,就没有政治的安定,没有牢固的和平我们的任务是唤起合理经济的再生,促使政治社会的结构容纳自由制度的存在任何愿意协助完成恢复工作的政府将得到美国政府充分的合作。任何图谋阻挠别国

8、复兴的政府,都不能指望得到我们的援助。 马歇尔1947年在哈佛大学的演说 (1)杜鲁门上台后面对的国际政治经济背景如何?他提出的对外政策的实质是什么? (2)马歇尔演讲中的“合理经济的再生”指的是什么?为此美国出台了什么政策?其目的是什么? (3)据材料分析,杜鲁门和马歇尔的思想有何内在的一致性? 16.世界政治格局在一定时期内相对稳定,又不断发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二战极大地改变了世界主要国家政治力量的对比,战后逐步形成美苏两极格局。这一格局最终形成的标志是什么?两极格局之下,美苏对抗的主要形式是“冷战”。其开始的标志是什么?这一标志的出现,使美苏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

9、2)“冷战”期间,美苏两国未发生大规模的直接武装冲突,即使在关系到国家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也采取克制与妥协,从而使危机逐步降温,与此相关的事件是什么?这一事件的最终结果说明了什么? (3)20世纪60年代,不结盟运动是美苏两极格局之外的第三股政治力量。它所奉行的政策是什么?对世界政治格局有何影响? (4)两极格局瓦解的标志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使国际关系发生变化的最主要因素。 17.材料1材料2 这些事情(东欧剧变)来得虽然很突然,但都有长期形成的多方面的深刻原因。这些国家没有找到一条适合本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更多的是照搬苏联的一套做法。这些情况阻碍了这些国家的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伤害了

10、这些国家人民的民族感情,使得社会主义在这些国家不仅没有发挥和显示应有的优越性,而且声誉受到很大的影响。从外部条件来说,苏联“新思维”的改革之风,西方“和平演变”的鼓励政策,都对东欧的变化有影响,起了推动作用。钱其琛回答世界知识记者问题时的发言请回答: (1)柏林墙从修建到拆除反映了国际格局怎样的变化趋势?德国是怎样实现统一的? (2)根据材料2分析东欧剧变的本质。 答案解析部分一、单选题1.【答案】A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时间信息“1945年”,可以得出本题考察了二战后的国际格局,抓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另一场战争的开始”,可以得知这场战争是指冷战,在冷战格局下,美苏争夺世界,故A项正确,B

11、.C.D项错误。【点评】试题主要考查冷战局面的形成,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注意把握题干所给材料的主旨。2.【答案】C 【解析】【分析】“阿纳德尔”的行动计划既古巴导弹危机,“古巴导弹危机”的出现说明:美、苏关系趋于紧张,美国具有一定优势。故选C。3.【答案】B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分析问题的能力。二战后由于美苏的争夺,德国分裂,成立了东德和西德,因此柏林墙修建是冷战时代的产物。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柏林墙是冷战期间民主德国政府环绕西柏林边境修筑的全封闭的边防系统,以将其与联邦德国管辖的西柏林市分割开来。它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分裂和冷战的重要标志性建筑,也

12、成为了分割东西欧的铁幕的一个象征。4.【答案】B 【解析】【分析】关键注意题干中的限定词“主观因素”。A、C两项是客观因素,D项与题干无关,故B项正确。【点评】考查战后英国实力的衰落5.【答案】C 【解析】【分析】越南战争的存在,表明美苏之间并非全面“冷战”,故A项错误;美苏双方也有直接对抗,如古巴导弹危机、越南战争等,并未完全用“冷战”代替直接对抗,故B项错误;“冷战”的方式扩展到“三和”方针和“和平演变”战略,故C项正确;“冷战”未被取代,直到1991年苏联解体才结束,故D项错误。【点评】试题主要考查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注意把握题干所给材料的主旨。6.【答案】B 【解析】【分析】A项错在“拖垮”;美国并没有放弃过对世界霸权的争夺,所以C项错误;“中导条约”签订后,美国鉴于在数量上已落后于苏联,转而投入核武器质量的竞争,所以D项错误。故选B。【点评】考查美国对苏战略的变化7.【答案】B 【解析】【分析】图片反映的事件发生于美苏争霸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