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第四单元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 第12课 俄国农奴制改革学案 岳麓版选修1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14707194 上传时间:2019-11-1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3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第四单元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 第12课 俄国农奴制改革学案 岳麓版选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中历史-第四单元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 第12课 俄国农奴制改革学案 岳麓版选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中历史-第四单元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 第12课 俄国农奴制改革学案 岳麓版选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高中历史-第四单元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 第12课 俄国农奴制改革学案 岳麓版选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第四单元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 第12课 俄国农奴制改革学案 岳麓版选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第四单元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 第12课 俄国农奴制改革学案 岳麓版选修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2课俄国农奴制改革问题导学1俄国农奴制改革与俄国工业化活动与探究材料一1851年,俄国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5.7%,农村人口占94.3%,其中90%是农奴。工厂规模很小,大型企业平均不过4050个劳动力。吴清修、王玲俄国废除农奴原因的再思考(1)根据材料一,探究19世纪50年代俄国工业发展的特点。材料二据统计,18601890年,俄国企业数增长18.3%,工人数增长66.6%,生产总额增长100%。生铁产量增加了2倍,钢产量和棉纺织业的产值都增加了3倍,而煤炭产量的增加则超过了19倍,石油产量猛增了200多倍,在此期间,俄国的整个工业产量增加了6倍,铁路线增加了35倍多。张广翔德国学者关于俄

2、国1861年改革研究述评(2)对比材料一、材料二,指出19世纪6090年代俄国工业发展有何新变化?探究思考出现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材料三欧洲三国人均GDP(单位:元)国家1870年1913年法国1 8763 485英国3 1914 921俄国9431 488英安格斯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材料四沙皇政府不关心农业的发展,农产品出口挣回的外汇,大部分用于军费、政府和工业部门的支出,只有小部分投入农业发展。因此,俄国农业落后,农民负担沉重,购买力低下杨甘霖大国崛起专题学习与研究(3)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改革后俄国经济发展的状况。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改革后俄国农民的处境,探究分析其原因。(4)综合

3、上述材料,探究思考俄国工业化进程的启示。俄国农奴制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转折点。(1)从性质上看,为封建农奴主主持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2)从地位上看,实现由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过渡转变。(3)从作用上看,广大农民获得了人身自由,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促进了俄国农业乃至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工业革命的开展。2全面认识俄国农奴制改革活动与探究材料一到了19世纪60年代,它的弱点暴露无遗,内部很不稳定,对外则比想象中虚弱很多。其关键弱点既是政治的,又是经济的。亚历山大二世所推行的改革与其说是振衰起敝的灵丹妙药,不如说是暴露疾病的症状。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1)为克服材料一中的“关键弱

4、点”,俄国统治者采取了哪一重大举措?结合所学知识探究其必要性。材料二 下列一组是与1861年农奴制改革相关的文字和图片。图片描绘了被地主宣布“解放”的农民伏在地上亲吻主人脚面的情景。一个目击者回忆农民听取“解放”法令的反应时说:“农民们愁容满面并且低下了头农民中怨声和叫喊声越来越高”1876年,一位地主说:“解放法令颁布十五个月后,当我再看到农民时受奴役的所有迹象都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2)关于农民获得解放,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描述,你认为上面哪一描述较为客观并说明理由。材料三农民有权控告、辩护、起诉;民事案件,农民可以亲自或经代理人打官司,刑事案件农民可以提出控告,可以亲自或经代理人用一切可

5、以利用的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权利;没有法庭判决或政府及社会当局的法令,不得对农民进行任何惩罚在乡尚未组织起来和乡法庭尚未成立之前,由地主监督自己领地上的秩序,他们有审判和执行判决之权。1861年2月19日宣言(3)据材料三,探究农奴在法律上获得了哪些权利?这些权利的获得说明了什么?认识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不彻底性。(1)农奴制改革是对农民进行了一场“合法”的掠夺,使俄国农民长期贫困,购买力低下,国内市场狭小,影响俄国经济的发展。(2)司法改革后广大农村地区的司法权仍掌握在地主手中,也体现了司法改革的不彻底性。(3)农奴制改革并没有触动沙皇专制制度,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俄国

6、还面临着民主革命的任务。当堂检测一、选择题1恩格斯说:“战争证明:哪怕出于纯粹军事上的考虑,俄国也需要铁路和大工业。于是,政府着手培植俄国的资本家阶级。但是这个阶级没有无产阶级是无法存在的,而为了创造无产阶级分子,不得不实行所谓农民解放。”材料中的“战争”是指()A拿破仑战争 B克里木战争C第一次世界大战 D十月革命后的国内战争21876年一位封建地主说:“街上到处都是热烈的气氛。成群的农民和绅士都站在宫殿前,大声呼喊着万岁!万岁!解放法令颁布十五个月后,当我再看到农民时,我只有敬慕他们。他们同以前的主人交谈时,就像一个平等的人在同另一个平等的人交谈。”假设这位封建地主所说的是真实的,那么农民

7、发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农奴从法律上获得了人身自由B可以高价赎买到一块份地C摆脱农奴主控制,归村社严格管理D彻底摆脱封建束缚3列宁说:“如果总的看一看1861年俄国国家全部结构的改变,那么就必然会承认这种改变是封建君主制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转变道路上的一步。这不仅从经济观点来看是正确的,而且从政治观点来看也是正确的。”这表明农奴制改革()A在一定程度上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障碍B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C促进了俄国的近代化D阻止了革命在俄国的发生二、非选择题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据统计,18601890年,俄国的生铁产量增加了2倍,钢铁产量和棉纺织业产值都增加了3倍,而煤炭产量的增加则

8、超过了19倍,石油产量猛增了200多倍,在此期间,俄国的整个工业产量增加了6倍。(1)指出材料一中图1、图2与图3之间的关系。(2)材料二说明了什么?试结合所学说明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内容。答案:【问题导学】1活动与探究:(1)提示:工厂规模小;缺乏必要的自由劳动力。(2)提示:变化:国内经济总量迅速增大;企业中的劳动力增加。原因:“解放”法令废除了农奴制,扩大了俄国自由劳动力的来源;农民高额的土地赎金,为工业化提供了大量资金。(3)提示:状况:总体水平仍然远远落后于西欧国家。原因:政府牺牲农业(政府不关心农业的发展);解放后的农民仍受村社严格管理,很大程度上被束缚在土地上;农业落后,国

9、内市场狭小,不利于工业的发展。(4)提示:农业的发展(废除封建农奴制改革)可以大大推动工业化进程;工业化进程中,要注意保护农民的利益(工农业协调发展)。2活动与探究:(1)提示:举措:推行农奴制改革,废除农奴制。必要性:农奴制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农奴制激化了俄国社会矛盾;农奴制造成了俄国经济和军事的落后。(2)提示:描述者的立场不同。若认为较客观,应从农奴制改革由农奴主实施,农民只能被动接受等角度来回答(若回答农奴制改革“解放”了农民,使农民获得了“自由”,农民对此表示感激也可)。若认为较客观,应从农奴制改革不彻底,农民依然受到奴役和剥削,农民对此表示不满等角度回答。若认为较客观,应从农

10、奴制改革提高了农民的政治地位,改变了农民的精神面貌等角度回答。(3)提示:权利:有控告、辩护、起诉的权利;获得了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权利。说明:农奴获得了公民权。【当堂检测】1B解析:分析材料“不得不实行所谓农民解放”是指农奴制改革。俄国在克里木战争中的失败,加剧了国内的经济和社会危机,暴露了农奴制的弊端。社会矛盾的加剧,推动农奴制改革。故材料中的“战争”指的是克里木战争。2A3C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点有两个,一是近代化的概念,二是对教材知识的掌握。近代化包括经济、政治和思想。材料从经济和政治两个方面来说明改革促进了俄国的近代化,B、D两项不符合史实。A项仅仅是从经济一个角度来说的。4参考答案:(1)图1反映的是克里木战争俄国战败暴露了农奴制的危机;图2反映的是农奴制的存在导致了俄国经济落后;图1与图2引发图3以“解放”法令为主要内容的俄国农奴制改革。(2)说明:俄国经济迅速发展。内容:签署并颁布了“解放”法令;进行了司法改革和地方自治改革。解析:第(1)问实质是考查克里木战争与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关系。第(2)问考查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内容。南洋兄弟烟草公司是以粤商简照南、简玉阶兄弟为主体,南洋华侨集资创办的在旧中国最大的一家民族资本烟草企业。简照南、简玉阶兄弟原在香港经营怡兴泰商号、贩运土洋新货于日本、香港、泰国之间,数年后积余资本3万多元。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