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黄陵县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三学月考试题(重点班)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14696935 上传时间:2019-11-1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8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省黄陵县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三学月考试题(重点班)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陕西省黄陵县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三学月考试题(重点班)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陕西省黄陵县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三学月考试题(重点班)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陕西省黄陵县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三学月考试题(重点班)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陕西省黄陵县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三学月考试题(重点班)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陕西省黄陵县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三学月考试题(重点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西省黄陵县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三学月考试题(重点班)(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二年级重点班第三学月考试历史试题(全卷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1.泰米斯托克利是雅典“十将军委员会”成员之一,曾为雅典城邦屡立功勋,但后来却贪赃 受贿,甚至出卖国家利益,被公民大会“陶片放逐”。这种处置方式产生于()A城邦出现时期 B梭伦改革时期C克里斯提尼改革时期 D伯里克利改革时期2悲平城诗云:“悲平城,驱马入云中。阴山常晦雪,荒松无罢风。”童谣曰:“纥于山头冻死雀,何不飞去生处乐?”诗歌和童谣说明了()平城地理位置偏远、环境恶劣 平城是鲜卑族元老集中的地方,保守势力十分强大孝文帝迁都洛阳的必要性 北方常受强敌柔然的骚扰

2、A B C D3“21世纪提及王安石,我们只更感到惊异:在我们之前900多年,中国即企图以金融管制的办法操纵国事,其范围与深度不曾在当时世界里任何其他地方提出。”这段材料说的是()A.农田水利法 B.募役法 C.市易法 D.青苗法4“三代不同礼而王,五伯不同法而霸”“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上述引言应该是 ()A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 B商鞅用以支持自己变法的重要依据C旧贵族反对商鞅变法的理论基础 D西周对夏商两朝历史经验的总结5北魏孝文帝改革顺应了时代的潮流,这种时代的潮流不包括()A民族融合的潮流 B北方地区封建化的潮流 C北方少数民族汉化的潮流 D南北朝时期各国纷纷通过改革实现富

3、国强兵的潮流6宋史载,有某位官员对王安石变法的看法是:“治天下譬如居室,敝则修之。非大坏不更造也。”这表明此官员() A支持变法,主张新制 B否定任何形式的改革 C主张变法应循序渐进 D主张变法应选择时机7 促进社会转型的重要动力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在春秋战国时期则表现为铁犁牛耕的使用,不过有学者认为早在商代就可能出现了牛耕,对此他最有力的证据是() A商代遗址中出土了牛骨 B诗经里有农耕生活的描写 C孔子学生冉耕字伯牛,名字中有耕、牛二字 D古文字学家发现甲骨文中有字呈牛牵引犁头启土状8 王安石在河北民诗中写道,边境百姓“家家养子学耕织,输与官家事夷狄”,感慨他们生不逢时,“汝生不及贞观中

4、,斗粟数钱无兵戎”。这些诗句表现了作者() 对冗兵冗官的不满 对田园生活的赞美 对唐代治世的向往 对北宋孱弱的无奈A B C D 9上(明太祖)曰:“昔汉武帝用东郭咸阳、孔仅之徒为聚敛之臣,剥民取利,海内苦之。宋神宗用王安石理财,小人竞进,天下骚然,此可为戒。”明太祖() A肯定王安石变法,认为王安石为下层民众进入仕途提供了机会 B否定王安石变法,认为历代变法都是对民众的盘剥,并不可取 C否定王安石变法,认为君臣不能以变法为名行敛财之实而苦天下 D肯定王安石变法,认为孔仅等人是为君聚敛而王安石是为国理财10大化改新的措施中,把农民从氏族贵族的占有下解放出来的措施是() A公地公民制度B班田收授

5、法 C租庸调制 D改革统治机构11有学者认为,王安石变法时,国家通过市场的力量调节供需和物价,而不是着重于国家的直接经营活动。与之相应的变法措施是()A农田水利法 B市易法 C方田均税法 D免役法12“州郡之民,或因年俭流移,弃卖田宅,漂泊异乡,事涉数世。”孝文帝改革中能改变这种状况的是()均田制三长制整顿吏治改穿汉服A. B. C. D.13忽必烈改制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措施是()A在地方推行行省制 B在中央设中书省作为最高行政机关C重视发展农业 D实行兵民分治14. 赵翼在廿二史札记中写到:“盖(孝文)帝优于文学,恶本俗之陋,欲以华风变之,故不惮为此举也。然国势之衰,实始于此。”此话属于()

6、A.历史事实 B.一手史料 C.史料解释 D.历史评价15.大化改新跳跃式地实现了日本历史上一次重大的飞跃,这种“飞跃”的实质是()A.建立了天皇制度 B.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C.打破了氏族贵族的特权 D.建立了封建制度16.大化改新在政治上借鉴了唐朝的( ) 中央官制地方官制,君主专制制度司法制度 A.B. C.D. 17. 战国策记载,赵国谋得秦人围攻的上党之地后,秦赵处于临战状态。平阳君赵豹劝诫赵王:“秦以牛田,水通粮,其死士皆列之上地,令严政行,不可与战。王自图之!”在平阳君赵豹看来,秦国强大的原因,不包括()A.秦国采用了先进的牛耕技术 B.秦国军粮水上运输极为便捷C.商鞅变法推行重农

7、抑商政策 D.秦国法令严厉,行政效率高18 “州郡之民,或因年俭流移,弃卖田宅,漂泊异乡,事涉数世。”孝文帝改革中能改变这种状况的是( )均田制三长制整顿吏治改穿汉服A.B. C. D.19.战国时期魏国变法中既改善吏治,又大大削弱旧贵族特权的措施是()A.推行“选贤任能,赏罚分明”政策 B.实行“尽地力”政策C.制定法经D.创建“武卒”20. “秦性强,其地险,其政严,其赏罚信,其人不让,皆有斗心,故散而自战。”据此可知,秦国改革的有利条件是() 国君拥有较为集中的权力 国君热心变法 拥有较多的贤能有为之人 充斥尚武精神A. B.C. D.21.北魏孝文帝改革为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延续注入了新的

8、活力。下列评述正确的是()A.采用均田制消除了土地兼并 B.实行俸禄制,杜绝了官吏贪腐之门C.迁都洛阳,适应了游牧需要 D.易姓改服促进了民族间的交往交融22.三字经写道:“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周朝“最长久”的制度保障是() 分封制 宗法制 礼乐制度 郡县制A B. C. D. 23. 郭沫若在奴隶制时代中国古代史的分期问题一文中认为:春秋在鲁宣公十五年(前594年)有“初税亩”的记载,虽然仅仅三个字,却含有极其重大的社会变革的历史意义。这里所说的“重大的社会变革的历史意义”主要是指( )A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B承认了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C土地国有制度不断完善 D井田制

9、在历史上完全消失24. 梭伦在当选执政官之前,曾经赋诗说:“我注目凝视,悲哀充溢着我的心,这爱奥尼亚最古老的地方,竟至陷于绝境。”梭伦说雅典“陷于绝境”主要是指()A.奴隶的反抗斗争 B.奴隶主内部争权夺利斗争C.工商业奴隶主的挑战 D.贵族与平民的矛盾斗争25.商鞅变法中,最能体现中央集权制萌芽的措施是( )A.废井田,开阡陌 B.奖励军功 C.废除世卿世禄制 D.建立县制26.今天的西藏和台湾在元朝时,分别由什么机构管辖( )理藩院 宣政院 澎湖巡检司 台湾府 A. B. C. D. 27. 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都产生了深刻的社会影响,从社会进程的发展来看,其最主要的表现是 () A.

10、改变了单一的生活方式 B.促进了封建化进程 C.增强了国家的综合国力 D.加速了民族融合28. 北宋中期,“官以寓禄秩、叙位著,职以待文学之选,而别为差遣以治内外之事”。如某人为“吏部郎中、龙图阁学士、知开封府”,“吏部郎中”是官,“龙图阁学士”是职,“知开封府”才是实际工作。宋代这样做的影响是()A提高了行政效率 B完善了宋朝的科举制度C加重了财政负担 D解决了藩镇割据的威胁29.商鞅变法与王安石变法的相同点有( )A.抑制土地兼并 B.限制高利贷盘剥C.都重农抑商、奖励军功 D.都以富国强兵为目的30. 史学界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看法不一。有人认为北魏孝文帝是盖世英雄,也有人认为他是千古罪人

11、,改鲜卑武勇之风为汉人的文弱之风。你认为出现这种分歧主要是针对北魏孝文帝改革中的什么措施( )A.均田制B.三长制 C.汉化政策 D.整顿吏治二、材料题(40分)31(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梭伦“采取曾是最优良的立法,拯救国家”,对后世影响深远。材料一因为雅典宪法完全是寡头政治的所以在群众眼中,宪法上最残酷和苛虐的部分就是他们的奴隶地位;当然,他们对于每一件别的事也一样感到不满,因为他们觉得他们自己实际上什么事都没有参与。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材料二梭伦说:“我制定法律,无分贵贱,一视同仁。”双方(贵族和平民)都要适可而止,以公正为本。然而,在阶级社会中,根本利益的冲突是无法避免的梭伦受

12、到了来自两方的攻击,被迫无奈,最后只身逃出希腊。冯俊科西方幸福论从梭伦到费尔巴哈(1)根据材料一,概括雅典国家形成初期寡头政治的弊端。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弊端给雅典带来的社会危机。(6分)(3)根据材料二,分析梭伦无法达到改革目标的根本原因,并指出梭伦的哪些观念对后世民主政治产生了积极影响。(6分)32.(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图一梭伦在改革前的辩论 图二商鞅舌战图材料二 黑色的土地,将是最好的证人,因为正是我,为她拔掉了众多的债权标,以前她备受奴役,而今已重获自由。许多被出卖的人们,我都使他们获得解放!材料三 商鞅下令“为田开阡陌封疆”,废止“田里不鬻”的原则,准许民间买卖土地。材料四 魏亡之祸,成于六镇;轻薄六镇,实自太和。夫变夷从夏,人孰不以为美?至一家门户紧切利害,乃忽弃不顾,可乎?然则自古公亶父陶复陶穴,至于岐有夷之行,彼累积而后成,非文胜其质也。迁洛之举,群臣不顺,孝文设术以诈之,示威以胁之。不知厌忽累世安乐之余,经始百年荒榛之地,一事不成,旧业尽弃,欲以何为?嗟夫!孝文诚非玩岁月而苟目前者;及其昧先后,失名实,不安于本而眩其末,则好治与念乱同科,可不悲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