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专1~8知识点整理(精)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4693298 上传时间:2019-11-12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9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地理专1~8知识点整理(精)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一地理专1~8知识点整理(精)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一地理专1~8知识点整理(精)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一地理专1~8知识点整理(精)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一地理专1~8知识点整理(精)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一地理专1~8知识点整理(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地理专1~8知识点整理(精)(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 天体1、 天体类型最基本的天体:恒星和星云质量体积密度恒星小小大星云大大小2、 天体系统总星系 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河外星系二、 太阳系 太阳 八大行星公转运动特征:共面性、同向性、近圆性 矮行星 彗星、流星体及其他小天体三、 太阳1、太阳大气位置厚度温度亮度光球里外薄厚低 高高 低色球日冕2、太阳活动的标志与影响太阳大气太阳活动的标志平均周期对地球环境的影响光球黑子主要标志11年1、扰乱地球上空电离层,影响地面短波通讯。2、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3、两极地区产生极光现象色球耀斑日珥日冕太阳风四、 只有一个地球1、特点类地行星质量小,密度大,中间有铁核巨行星质量大,密度小,由气体组成

2、远日行星离太阳最远2、地球是唯一有生命的天体 距日适中 体积与质量适中 自转周期和公转周期适中 处于稳定的宇宙环境专题2 地球的伙伴月球一、月球1、月球表面特征(1)走路轻飘飘引力小质量小(2)白天漆黑,星星格外明亮 (3)寂静无声(4)昼夜温差大 没有大气(5)没有天气变化(6)起伏不平,环形山密布陨星撞击、火山爆发2、月球的运动(1)恒星月(27.32日)它是月球真正的公转周期。(2)地球上的人永远只能看到相同的半个月球月球绕地球的公转周期与月球的自转周期相同,公转方向与自转方向相同。二、月相1、朔望月(29.53日)1、一个朔望月的月相变化规律 农历时间形状新月初一无亮面上弦月七、八半月

3、,亮面朝西满月十五满月下弦月二十二、三半月,亮面朝东2、月相成因月相成因新月月球位于日地之间上弦月地球与月、日连线成直角满月地球位于月地之间下弦月地球与月、日连线成直角3、月相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规律月出月落时间月相在天空中的位置新月6:00升18:00落整晚不可见上弦月12:00升24:00落上半夜见于西边天空满月18:00升6:00落整晚可见下弦月24:00升12:00落下半夜见于东边天空三、日食与月食发生条件分类日食1、新月2日地月三者在一条线上(新月的时候不一定会发生日食)日全食、日偏食、日环食月食1、 满月2、 日地月三者在一条线上(满月的时候不一定会发生日食)月全食、月偏食四、月球与

4、潮汐1、大潮小潮时间原因大潮新月、满月月球引潮力和太阳引潮力相叠加小潮上弦月、下弦月月球引潮力和太阳引潮力相抵消2、潮汐的意义对沿海地理环境的影响对人类经济活动的影响1、侵蚀海岸2、顶托河水3、影响海岸生物分布1、捕鱼2、晒盐3、养殖4、发电5、航运专题3 人类对太空的探索太空探索的意义开发利用太空资源太空资源 空间资源 太阳能资源 矿产资源 环境资源微重力、高真空、强辐射、超低温五、 地球自转3、 地球仪上的经纬线经线纬线概念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的线地球仪上与赤道平行的线特点形状半个圆一个圆,且都平行方向指示南北方向指示东西方向2、地球仪上的经纬度经度纬度概念经线标注的度数纬线标注的度数划分

5、从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分为180度从赤道向南向北各分为90度代号东经(E)、西经(W)南纬(S)、北纬(N)1、 方向地球自转方向从侧面看自西向东在北极上空看逆时针旋转在南极上空看顺时针旋转2、 根据地球自转方向判定南北半球的方法:自转方向为逆时针是北半球。3、 周期时间长度原因太阳日24小时以太阳为参照物,由于地球在自转的同时围绕太阳公转,因此它转了360度多,它不是地球真正的自转周期。恒星日23小时56分4秒以恒星为参照物,它是地球真正的自转周期。4、 速度分布规律角速度除两极外,各地的角速度都相等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为0六、 地方时与区时1、地方时的分布规律地方时的分布规律原因(1)经

6、度不同的各地地方时不同。(2)位置较东的地点地方时比较西的要早。(3)经度每隔15度,时刻相差1小时。经度每隔1度,时刻相差4分钟。地球自西向东自转2、地方时计算方法(1)在以极点为中心的地方时图上,根据自转方向判断所求地点在已知的东还是西。(2)判断所求与已知相差多少经度,相差多少经度就相差多少时间。(3)东加西减。3、区时(1)时区的划分:从0度经线开始向东向西各7.5度,作为0时区;从0时区开始向东向西各划分为12个时区,东12区和西12区各占半个时区,合为1个时区。(2)区时的概念:每个时区共用使用的时间。4、北京时间(1)东八区的区时(2)东八区的中央经线的地方时5、区时分布规律相邻

7、两合个时区,区时相差1小时;相隔几个时区,区时就相差几个小时。6、区时换算方法 (1)在以0时区为中心的时区图上,判断所求地点在已知的东还是西。(2)判断所求与已知相差几个时区,相差几个时区就相差几个小时(以东为正,大数减小数)。(3)东加西减。7、国际日期变更线(1)位置:a 180度经线b 东西十二区的中央经线c 东十二区最东边,西十二区最西边(2)变更a 变更日期,时间不变。b 自东向西过国际日期变更线,日期减一天。三、地转偏向力北半球右转,南半球左转,赤道不偏转。四、地球公转1、方向周期速度从侧面看自西向东一年近日点远日点从北极上空看逆时针1月份7月份快慢2、黄赤交角概念度数原因地球的

8、公转轨道面与赤道面之间的夹角。2326地球公转五、季节1、太阳直射点的移动(1)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时间节气(北半球)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或移动方向3月21日前后春分日赤道3月21日6月22日向北6月22日前后夏至日北回归线6月22日9月23日向南9月23日前后秋分日赤道9月23日12月22日向南12月22日前后冬至日南回归线12月22日次年3月21日向北(2)原因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是因为黄赤交角(地球公转)的存在。(3)五带与黄赤交角五带名称五带范围黄赤交角变化五带的变化黄赤交角变化五带的变化热带2326N2326S变大变大北温带2326N6634N变小南温带2326S6634S变小北寒带6634

9、N90N变大南寒带6634S90S变大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1)概念太阳高度: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正午太阳高度:正午时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变化范围:090。正午太阳高度为90的地方就是太阳直射的地方,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能达90度,南北回归线之外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不能达90度。(2)全球正午太阳高度分布规律节气(北半球)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全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春分日赤道从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夏至日北回归线从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秋分日赤道从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冬至日南回归线从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一年之中南北回归线之间从太阳直射点的那一条纬线向南北两侧递减(3)原因正午太

10、阳高度的变化是因为太阳直射点的变化(黄赤交角、地球公转)。4、 昼夜长短的变化(1)全球各地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1节气(北半球)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全球各地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北半球各地赤道南半球各地春分日赤道全球昼夜相等春分日夏至日昼长夜短昼夜相等昼短夜长夏至日北回归线昼最长夜最短昼夜相等昼最短夜最长夏至日秋分日昼长夜短昼夜相等昼短夜长秋分日赤道全球昼夜相等秋分日冬至日昼短夜长昼夜相等昼长夜短冬至日南回归线昼最短夜最长昼夜相等昼最长夜最短冬至日次年春分日昼短夜长昼夜相等昼长夜短一年之中太阳直射在哪个半球,那个半球就昼长夜短;太阳直射在哪个半球的回归线上,那个半球就昼最长夜最短。(2)昼夜长短变化的数

11、学原因名称概念昼半球夜半球晨昏线(圈)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昼弧纬线圈中位于昼半球的弧长夜弧纬线圈中位于夜半球的弧长晨昏线(圈)与过地轴的经线圈之间的夹角(3)全球各地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2太阳直射在哪个半球,那个半球纬度越高昼越长,另一个半球纬度越高昼越短。(4)昼夜长短变化的原因昼夜长短的变化是因为太阳直射点的变化(黄赤交角、地球公转)。4、极昼极夜的变化(1)全球各地极昼极夜的范围变化规律节气(北半球)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全球各地极昼极夜范围变化规律北半球南半球春分日赤道全球无极昼极夜春分日夏至日极昼范围从北极扩大到北极圈极夜范围从南极扩大到南极圈夏至日北回归线北极圈及其以内有极昼南极圈及其以

12、内有极夜夏至日秋分日极昼范围从北极圈缩小到北极极夜范围从南极圈缩小到南极秋分日赤道全球无极昼极夜秋分日冬至日极夜范围从北极扩大到北极圈极昼范围从南极扩大到南极圈冬至日南回归线北极圈及其以内有极夜南极圈及其以内有极昼冬至日次年春分日极夜范围从北极圈缩小到北极极昼范围从南极圈缩小到南极一年之中南北回归线之间太阳直射在哪个半球,那个半球的极圈内就有极昼;太阳直射在哪个半球的回归线上,那个半球的极圈及其以内都有极昼。(2)极昼极夜变化的数学原因名称变化范围晨昏线(圈)与过地轴的经线圈之间的夹角-23262326(3)原因极昼极夜的变化是因为太阳直射点的变化(黄赤交角、地球公转)。5、季节(1)概念夏季就是一年之中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昼最长夜最短的季节,冬季反之。(2)成因季节是因为太阳直射点的变化(黄赤交角、地球公转)。思维导图运动的方向、周期、速度地球的自转运动昼夜交替地理意义地方时与区时地转偏向力运动的方向、周期、速度地球的公转运动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四季的形成黄赤交角昼夜长短变化知识结构一、 板块构造学说1、板块构造学说的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