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学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6月月考试题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14683440 上传时间:2019-11-12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1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市学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6月月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重庆市学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6月月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重庆市学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6月月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重庆市学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6月月考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重庆市学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6月月考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重庆市学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6月月考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市学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6月月考试题(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重庆市铜梁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6月月考试题第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每题3分,共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石遗先生曾谓:“论诗必须诗人,知此中甘苦者,方能不中不远,否则附庸风雅,开口便错。”确为不易之论。从形式上审查,普里查特关于诗歌鉴赏的表述规范且近乎完美,将只能意会难以言传的审美体悟做成可视化的数学模型,既易于理解又具有操作性。但这改变不了标准化时代“精致的平庸”的本质。严格说,悟诗比解诗更重要。南宋严羽借禅喻诗:“大抵禅道唯在妙悟,诗道亦在妙悟。”民国时期有教授讲诗,一堂课下来,只一首一首朗诵,顶多在精妙之处停顿,连声感叹。行家眼中

2、,这种做法或者更贴近诗的本质:诗歌往往只表现情绪,传达情感,能触摸这种情感,感受语言的体温,也就够了。用分析、归纳与综合的理性思维去规训感性、直觉的艺术思维会适得其反。民国时期,学术体制化与管理表格化尚不发达,还能容忍如此行为。再往前看,释迦、孔子来教现代大学怕也难适应。释迦说法,多以色相示人,游戏神通,如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孔子亦多喜怒不测,言行每出其门人意料之外,有时极正经,有时却只开开玩笑。如此新鲜活泼,春光烂漫,很难保证不被习惯于标准化的管理者说成调笑宴宴。全世界的学术圈越来越迷恋于自我发明的一套言说方式,甚至将这种言说方式视作身份证明,尽管经不起推敲与追问。对数字、公式、模型等理性语

3、言的迷恋折射出论文价值的真实来源。工业革命后,人类文明加速,划时代的科学发现差不多都是以论文为呈现形式。在众多文体中,论文的优先地位得以彰显并逐渐巩固,科学研究范式获得众星捧月般的尊崇。一个明显的标志是,人文社会学往往被冠以人文社会科学之名,因为,不加上“科学”两字,很难在学科分类日益细琐的现代知识体系里占据一席之地。“五四”以来,科学与民主深入人心。崇尚科学放之四海而皆准,怕的是将崇尚科学偷换成崇尚论文。更可怕的是将论文变成一种变相的控制技术。但很不幸,本来代表着人类探索未知世界勇气与热情的论文正逐渐被资本主义精妙地胁迫与改造,变成大工业生产线上的流水产品。论文越来越八股,成为一套规训体系。

4、因此,论文已经变成了一种标准化产品。从这个角度看,论文已经被普遍异化了,它本为寻求真理驱逐黑暗,但现实中大多数论文写作者却不得不将它与生存、待遇挂钩,变成不折不扣的干禄文字。对平庸论文泛滥及所谓“学术规范”的诟病不可谓不多,董桥的评说直击要害:“又长又深的学术著作是半老的女人,非打点十二分精神不足以深解;有的当然还有点风韵,最要命的是后头还有一大串注文,不肯罢休!”过度重视论文,造就了一个空前无趣的时代。只是,标准化造成才情与灵气流失,这样下去,只怕人们最后会分不出“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与“樱桃红了芭蕉绿了”的区别。(摘编自陈建华标准化时代的文化乡愁)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5、3分)A民国时代有教授讲诗,淡化妙语连珠的理性分析,更注重通过感悟语言去触摸情感。B工业革命后论文更加得到重视,划时代的科学发现都以论文呈现,凸显了论文的科学性。C符合科学研究范式的论文更易得到青睐,人们为了求取功名利禄,论文越来越被异化了。D论文已变成标准化产品,就像大工业生产线上的流水产品,愈加偏离它追寻真理的本质。【答案】B【解析】“划时代的科学发现都以论文呈现”表述错误,原文说的是“划时代的科学发现差不多都是以论文为呈现形式”。且“凸显了论文的科学性”于文无据。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普里查特将审美体悟做成数字模型,易于理解又具有操作性,使诗歌鉴赏迈上新台阶

6、。B石遗先生认为:论诗必须是知此中甘苦的诗人,即使没有达到目的,也离目标不远了。C南宋严羽借禅喻诗,认为论诗如论禅。把禅学融合于诗学之中,直接指出诗、禅相通。D董桥认为平庸论文如“半老女人”,受所谓“学术规范”的影响,论文变得了然无趣。【答案】A【解析】“使诗歌鉴赏迈上新台阶”分析错误,原文说的是“但这改变不了标准化时代精致的平庸的本质”。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释迦强调用自身体悟去感召信徒,孔子寓教于乐。他们如果在当下教学很难不被调笑。B标准化时代下的论文越来越痴迷数字、公式、模型等理性语言,使得论文越来越模式化。C诗歌是生命的体验,需人们用感性、理性和直觉的艺术思维

7、方式去感受她的美丽与哀愁。D在这标准化时代,可能人们无法理解“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所传达的春光易逝的无奈。【答案】C【解析】“理性”说法错误,原文表述为“用分析、归纳与综合的理性思维去规训感性、直觉的艺术思维会适得其反”。(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鱼的故事张炜 父亲也被叫到海上拉鱼了。我沿着父亲的足迹,去海上看那些拉大网的人。 海上没有浪,几个人把小船摇进去。随着小船往海里驶,船上的人就抛下一张大网,水面上留下一串白色网漂。小船兜一个圈子靠岸,剩下的事儿就是拽住大网往上拖,费劲地拖。这就是拉大网。 网一动,渔老大就呼喊起来,嗓门吓死人。所有的拉网人随号子嗨呀嗨

8、呀叫,一边后退一边用力。大网慢慢上来了,岸边的人全都狂呼起来。我这是第一次看到这么多活蹦乱跳的鱼一齐离水。各种鱼都有,最大的有三尺多长,头颅简直像一头小猪。有一条鱼的眼睛睁得老大,转动着,一会儿盯盯这个,一会儿盯盯那个。我相信它懂事。岸边早排好了长队,都是赶来买鱼的人。他们有的推车,有的担筐。鱼不值钱,买鱼的扔下一块钱就可以随便背鱼。父亲真辛苦,每天要拉好多网。早晨还要拉黎明网,这网最重要。这时也是海上老大最精神的时候。拴网绳了,喊号子了,领头喊的人两手伸得像大猩猩一样长,一举一举大喊。海上老大就高兴这样。父亲也跟上喊,额头冒着汗珠。父亲学会了做一种毒鱼。这种鱼肉最鲜,可偏偏有毒,毒死的人数不

9、完。母亲一见它就吓得叫起来,说我们无论如何也不能冒这个险。父亲把衣袖绾起,用一把小刀剖开鱼肚,然后分离出什么,把鱼头扔掉。用清水反复冲洗,又将鱼脊背上那两根白线抽掉,说:没事了。母亲喘着把鱼做好。一种奇特的鲜味飘出,真好吃。这才叫好吃。父亲从酒葫芦里倒出一点酒,让我和母亲都尝了一小口。这天晚上很愉快,父亲还唱起了一首拉网的歌,母亲为他缝补衣衫。我胆子大了,伏到父亲背上,脊背热得像炕。父亲常把海上的欢乐带回,又差点全部抵销。这次父亲又捎回几条毒鱼,扔在地上就睡去了。母亲仿照父亲上次那样把鱼剖开,从头全做一遍。还是鲜气逼人,又美吃一顿。一个多钟头过去,我有点晕,真的晕了。接着我看见父亲全身抖动,手

10、指像按在一根琴弦上,又颤又挪,嘴里吐出了白沫。母亲比我们好一点,脸也黄了。母亲摇晃过来,我们扶在一起。母亲说:到外面采一点木槿叶,采一点解毒草。我往外连爬带跑。草地上全是一样的草稞,根本分辨不出有什么不同。这些草稞像是向我伸来,抚摸我。我低下头,它们就像火焰一样烧我的脸。母亲已经采到了一株解毒草,她先嚼碎一些,吐在我嘴里。原野在眼前变成一片紫色,又变幻出更奇怪的颜色。整个原野都有一层紫幔,下面像有一万条蛇在拱动。它不停地抖、舞,升上来,眼看就要把我覆盖了。我不能挣脱。我想起了妈妈,睁大眼找,四周一个人也没有。我喊,不知喊了多久,才听到一阵脚步声。我躺在小茅屋里,旁边是父亲。母亲坐在那儿,旁边的

11、碗里是捣成稀汁的解毒草。她说:“孩子,你说胡话”吃毒鱼后一个多月的晚上,外面起了大风。风很大,搅弄得整个荒滩不得安宁,各种大声使我害怕。我睡着了,接着就梦见一条小鱼,好俊的小鱼。它打扮得像一个小姑娘一样走进了茅屋。母亲把她抱到怀里,给她梳理透明的头发。真漂亮,除了有两个鱼鳍,到处和人一样。我扯着她的手在院里玩,一起逮蝉。后来我才知道,母亲想让她做我的媳妇。我不好意思。不过,幸福啊。她说她要走了,但是还会常来小屋。走前她告诉我:她的爷爷、奶奶、哥哥、弟弟,所有的亲戚都给海上老大逮来了,他们死得惨。她让我求求岸上人,求求他们住手吧。如果他们做得到,她就可以嫁到岸上来。我哀求母亲去找海上老大,母亲答

12、应了。小鱼姑娘又来了。她哭着,告诉我,他们还在捕鱼,海里那么多姐妹再也看不到了。她实在是没有办法了,所以刚才路过鱼铺的时候,给好多睡觉的拉网人腿上胳膊上都扎了红头绳:我把他们扎住了,他们就不能下海了。梦做到这儿就醒了。我觉得像失掉了一个真正的朋友,竟然哭了。母亲赶紧把我抱到怀里,问怎么了?我就告诉了这个梦。天亮后父亲要到海上去,母亲让他小心一点。她把我的梦告诉了他,说:孩子梦见好多拉网人都给扎上了红头绳。父亲瞥了母亲一眼,走了。后来我才知道:那天父亲把我的梦告诉了海上老大,老大只是一笑。那天傍晚风息涛平,老大就让小船出海。想不到一场风暴突来,出海的五个人就在人们的眼皮底下跌进了狂浪。他们无一生

13、还。父亲跑回来嘴唇都紫了,双手抖着跟母亲讲了风暴。母亲一句话也没说,只直眼盯着我。这就是鱼的故事。我再也忘不掉,一直没忘。尽管许多人说那只是一次巧合 (选编自上海文学2003年11期,有删改)4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是:( )(3分) A.作者在文章开头写拉网时渔老大和拉网人的呼喊,写岸边人面对活蹦乱跳的鱼的狂呼,都只是为了表 现人们丰收的欢乐,表现自然可以给人们丰厚的馈赠。 B.“我”一家三口因吃大海中的毒鱼而中了毒,却又在草地上找到解毒草而获救。这个情节启示我们:大自然可能带来灾难,也能帮助我们渡过危难。 C.在“我”的梦里,鱼姑娘说给拉网人扎上了红头绳,让

14、他们不能下海。母亲因此提醒父亲,但父亲却毫不在意,结果一些人发生了意外,情节出人意料。 D.小说以一个小孩子的视角,叙述了捕鱼人因拒听鱼姑娘的劝告,捕鱼过多而遭到大自然的惩罚,最终坠海而死的故事,警醒人们要敬畏自然。5、小说中“我”的父亲作为捕鱼人的代表,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5分)6、小说的后半部分详细地描绘了“我”做的一个梦,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赏析。(6分)【答案】4、 B【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A项,渔老大和拉网人的呼喊,不只是因为丰收快乐,还是为了喊口号一起用力把网拉上来。C项,“父亲却毫不在意”说法不当,他把我的梦告诉了海上老大,说明他是在意的

15、。D项,“捕鱼人因拒听鱼姑娘的劝告”说法错误,原文中鱼姑娘只是向我托梦,并没有劝告捕鱼人。 5、勤劳纯朴。靠捕鱼维生,每天很早起来拉黎明网,一天都要拉好多次的网,每一次都得费劲地拖。坚忍乐观。拉网捕鱼的工作非常艰辛,但他们没有怨言,反而非常享受劳动的快乐。目光短浅。对捕捞不知节制,没有意识到人与自然是一种对等的关系,人类应与自然和谐相处。充满智慧,生活经验丰富。会做毒鱼,能解毒。(答出三点即可给满分)【解析】本题考查欣赏人物形象的能力。分析人物的形象特点,重点抓住人物的言行举止、神态、心理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从文中的重点句子入手:“父亲真辛苦,每天要拉好多网。早晨还要拉黎明网”“拴网绳了,喊号子了,领头喊的人两手伸得像大猩猩一样长,一举一举大喊。海上老大就高兴这样。父亲也跟上喊,额头冒着汗珠”,写出了作为渔民的父亲的勤劳和纯朴;“父亲从酒葫芦里倒出一点酒,让我和母亲都尝了一小口。这天晚上很愉快,父亲还唱起了一首拉网的歌,母亲为他缝补衣衫”,写出了父亲生活的艰辛,但是仍然乐观隐忍的性格;小说中写到的我和母亲吃到毒鱼的情节和最后鱼姑娘托梦的情节,写出了作为渔民的父亲的无知、见识短浅,不懂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6、借梦突出小说主题。梦中鱼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