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西宁市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14678761 上传时间:2019-11-1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海省西宁市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青海省西宁市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青海省西宁市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青海省西宁市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青海省西宁市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青海省西宁市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海省西宁市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西宁市1718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高 二 历 史一、选择题(本题共35道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1.董仲舒在春秋繁露顺命中说:“天子受命于天,诸侯受命于天子,子受命于父,臣受命于君,妻受命于夫,诸所受命者,其尊皆天也。虽谓受命于天亦可。”汉武帝接受了这一观点,主要是董仲舒的思想主张有利于()A光大儒家思想B重建道德秩序C建立太学机构D加强专制统治2.有学者在评论某一观点时说:“一个人也许能够天马行空、细致入微地漫谈孝道,但是,只有他的具体行动,才能真正展现他对于这一思想理解的深度。”这一观点是()A天人感应B知行合一C经世致用D格物致知3.李贽在李氏丛书老子解下篇 中写道:“致一之理

2、,庶人非下,侯王非高,在庶人可言贵,在侯王可言贱。”李贽提出的观点是()A提倡人人平等B主张个性解放C否定封建礼教D反对理学空谈4.钱穆先生认为:“朱子之所谓理,同时即兼包有伦理与科学之两方面。”下列朱熹的观点中最有可能体现“理”有“科学”之含义的是()A“仁”者爱人B“三纲五常”C“格物致知”D“正君心”5.“他们从旁观察世局,认真思索宇宙的真象,使用着抽象度高且不带意识形态的执着的语言,描述天道与人事变化的法则,属于原理性研究的层次是他们的专长。”这一评价是针对()A儒家B法家C道家D墨家6.“儒学神学化,儒家宗教化,孔子教主化的进程,为封建统治找到了较为理想的意识形态”。这一历史现象开始

3、于()A春秋战国B西汉C宋代D明清7.民本思想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宝库中重要的思想资源,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源远流长的珍贵历史遗产。下列主张不能体现民本思想的是()A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B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C民为贵,社翟次之,君为轻D人无于水监,当于民监8.明代一位思想家指出了亡国与亡天下的区别,并明确提出了经世致用思想。这位思想家是()A顾炎武B黄宗羲C王夫之D李贽9.唐朝武则天崇佛,唐武宗灭佛,秦朝焚书坑儒,汉朝独尊儒术。这四个实例从本质上说明了()A思想服务于政治的需要B君主专制制度的形成C儒家传统思想的影响D天人感应学说的影响10.先秦某一学派“顺四时而行,是以非命;以孝视天下,是以

4、上同;此其所长也。及蔽者为之,见俭之利,因以非礼,而不知别亲疏。”这一学派应是()A墨家B法家C道家D儒家11.有人评价某部作品时说:“大量运用楚地的方言词汇,带有浓厚的南国情调和地方特色。”这部作品可能是()A诗经B离骚C上林赋D雨霖铃12. “欲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当若繁为攻伐,此实天下巨害也。”慨言此论的先秦思想流派对传统文化的最大贡献应是()A关注人生,留下的是人生态度:真实、自由、宽容B关注国家,留下的是治国理念:公开、公平、公正C关注社会,留下的是公平与正义:平等、互利、博爱D关注文化,留下的是文化价值:仁爱、正义、自强13.一位大学者的诗:“闻道西园春色深,急穿芒履去登临。

5、千芭万蕊争红紫,谁识乾坤造化心。”他要从春意盎然中体会“天地生物之心”,与该主张一致的是()A人性本善B心即理也C格物致和D致良知,知行合一14.成书于东汉时期的九章算术以应用题集形式写成。全书共分方田、粟米、衰(cuT)分(按等级分配物资和税收比例)、少广(开平方和开立方)、商功(工程的体积计算)、均输(赋役及税收计算)、盈不足(盈亏问题)、方程、勾股等九章。据此分析,该书的编写主要是为了()A解决生产生活的实际问题B建立独具特色的数学体系C加强对于广袤国土的统治D给各级学校配备数学教材15.宋应星全面搜集整理传统农业、手工业技术,撰成天工开物一书,书名取“天工人其代之”“开物成务”之义”。

6、材料表明中国传统科技的突出特点是()A重人伦,轻自然B有很强的实用性和经验性C重视科学实验D注重对事物本质规律的探索16.周先慎在其明清小说里说到“从思想内涵和题材表现上来说,明清小说最大限度地包容了传统文化的精华,而且经过世俗化的图解后,传统文化竟以可感的形象和动人的故事而走进了千家万户。”据此,说明“明清小说”能够“走进了千家万户”的主要原因是()A传统文化的包容性B自身较强的适应性C商品经济的开放性D封建君主制的需要17.“三五步走遍天下,七八人百万雄兵”“咫尺地五湖四海,几更时万古千秋”,这些诗句是对下列中国哪种传统艺术特点的描述()A魔术B绘画C戏剧D杂技18. “他一方面为政治制度

7、的近代化奔走呼号,另一方面又小心翼翼地转向传统观念求助。他以资本主义近代化为目标,力图冲破封建体制,但又难以摆脱封建羁绊。”文中描述的“他“最可能的是()A林则徐B康有为C孙中山D陈独秀19.一位学者说:“不登大雅之堂的白话小说,成为中国文学史的重要内容;作为传统文化的民间文学,第一次真正进入了大学的学术殿堂。”材料中的现象出现在()A洋务运动期间B维新变法时期C辛亥革命期间D新文化运动期间20.19世纪中期以前,西方的科学家认为宇宙中有一种物质是弥漫在世界上,无所不在的。受其影响,19世纪90年代,谭嗣同撰写了仁学,把仁作为世界的本质,说仁统万物,仁统宇宙,仁就是世界的本体。由此可见,谭嗣同

8、这一思想认识的突出特点是()A传统文化与西方思想相结合B全盘照搬西方思想学说C用传统文化取代了西方思想D顽固坚守儒家传统思想21.史学家陈旭麓在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提出:“就其主观动机而言,他们未必有真心打破旧轨,但他们的主张却历史的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文中的“他们”主张()A“以忠信为甲胄、礼义为干橹”B“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C“唯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民隐得以上达,君惠得以下递”D“我中国欲独立,不可不革命”22.英国哲学家罗素说:“甲午战争,中国被日本打败,义和团运动后,中国又遭到列强的报复,这终于使中国的有识之士看到中国的当务之急是要有一个更好的更现代

9、化的政府,而不是一个濒于崩溃的帝王之家。”材料中的“有识之士”提倡()A中体西用B维新变法C民主共和D民主科学23.早期的新文化运动宣扬“德先生”和“赛先生”,把启蒙视为“救国之要道”;俄国十月革命以后,新文化运动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这一变化反映了当时()A思想启蒙运动已失去社会价值B救亡图存成为中国各阶级共识C思想运动的发展体现时代要求D民主科学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24.在历史上,中国一贯将外国视为“夷”。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夷”的提法方被“洋”或“各国”所取代。“洋务”遂成为“一时之世风”,“一时舆论之所趋向”。这一变化反映了()A近代中国屡败于列强产生畏惧心理B时人对“技不如人”的体认日益

10、加深C洋务派开近代中国学习西方之风气D西方文明完全取代传统的中华文明25.魏源提出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在当时并未产生多大反响,近二十年以后,洋务派才开始将学习西方的主张付诸于实践。这反映了()A清政府对时局变化反应迟钝B魏源的主张没有可行性C“中体西用”学说被广泛接受D清王朝被西方列强利用26.学者季羡林认为,我们对西方文化和外国文化,当然要重视“拿来”,就是把外国的好东西“拿来”。这里涉及到三个方面,物的部分、心物结合的部分、心的部分,都要拿。这里“心的部分”是指()A外国先进的科技B外国的思想文化C外国的政治制度D外国的生活方式27.“西学东渐是指近代西方学术思想向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甲

11、午战争以后,由于中国当时面临着国破家亡的命运,许多有识之士开始更积极全面地向西方学习”。甲午战争后向西方学习的进步思想的主流是()A中体西用B变法图强C民主共和D民主与科学28. “(它)毕竟使中国人看到了另一个陌生的世界,看到了那个世界的部分,并设法把这部分引进到中国来,而成为中西文化频繁接触后的当时两者可能结合的一种形式给僵化的封建文化打开了缺口”。材料评述的进步思想是()A经世致用B师夷长技C中体西用D托古改制29.有史家评论道:“须知那个时候的中国,要在充斥封建主义旧文化的天地里容纳若干资本主义的新文化,除了中体西用还不可能提出更好的宗旨来。”此观点强调了“中体西用”()A是理想的救国

12、方案B容纳资本主义的新文化C符合了当时的国情D充斥封建主义的旧文化30.博物、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课程从清末开始列入中学课程,如图显示中学自然科学课程比重的演变情况据此,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1902年自然科学课程的设置标志着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启动B1922年自然科学课程比重体现了“五四”时期科学思潮兴起C19291936年自然科学课程比重表明国民政府重视科学教育D自然科学课程比重的变化反映了清末民国时期轻视人文教育31.浅析中西方传统文化的差异与交融一文指出:“西方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吸收完全取决于中国文化的魅力和西方文化发展的内在要求。中国文化在暴力冲撞下被迫吸收西方近代文化,不得不进行痛苦的转

13、型与嬗变。”这说明A.中国近代文明对西方具有吸引力 B.文化的自身魅力决定其传播的程度C.文明的交融和吸取具有明显的差异 D.中西文化交融和汲取的过程较相似32.2011年1月,在全国大学生中开展的“中国文化符号调查”结果公布,在270项候选中国文化符号中,最具代表性的前10项依次是:汉语(汉字),孔子、书法、长城、五星红旗、中医、毛泽东、故宫、邓小平、兵马俑,而周杰伦、韩寒均排在200名之后,这一结果反映( )A中国传统典范及遗产深刻影响青年一代 B青年一代的核心价值观发生根本转变C现代传媒带来的“追星”现象已不复存在 D西方文化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甚微33.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曾经把子午线从世

14、界地图中央向西移动170度,使中国正好出现在坤舆万国全图的中央。他这样做A迎合了统治者“天朝上国”的心理 B. 大大开拓了中国知识分子眼界C打破了中国传统“天圆地方”观念 D改变了中国人观察世界的角度34.康熙帝曾说“朕生来不好仙佛”,他多次在他的宫廷教师面前“斥责了佛教和道教”,但另一方面,“康熙帝保护了喇嘛教,频繁地拜谒佛教的圣山(五台山),并且修建了大量的佛教寺庙。”康熙帝这一行动,最主要出于A争取社会政治势力的支持 B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 C通过宗教手段控制思想言论 D对宗教的态度和认识发生了变化35.瑟莱特说,佛教传入中国后,佛经译文遭到改动,例如“丈夫供养妻子”变成了“丈夫支配妻子”,“妻子体贴丈夫”变成了“妻子敬其丈夫”。这种现象主要反映了A传统文化遭遇冲击 B理学成为官方哲学C. 外来文化汉化明显 D. 西学东渐进程加快第II卷(非选择题)二.主观题(30分)36.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孔子极力侣导仁人君子之道,从理想人格的愈义讲。孔子所谓口的仁人君子不仅应关切个人道德品格修养,具备忠信、孝佛、克己、好学、知勇、仁怒等诸美德,而且更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