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2018-2019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新生入学考试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14656636 上传时间:2019-11-1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9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2018-2019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新生入学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福建省2018-2019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新生入学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福建省2018-2019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新生入学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福建省2018-2019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新生入学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福建省2018-2019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新生入学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福建省2018-2019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新生入学考试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2018-2019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新生入学考试试题(含解析)(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福建省泉州第五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新生入学考试化学试题1.我国“化学”一词最早出于化学鉴原(1871年)。该书把一种元素翻译为“矽(xi)”。在地壳里,“矽”的含量在所有元素含量中占第二位,现代把这种“矽”元素命名为A. 锡 B. 硒 C. 氧 D. 硅【答案】D【解析】【详解】地壳中含量居前五位的元素是氧、硅、铝、铁、钙,含量居第二位的元素是硅,故答案选D。2.已知复分解反应2CH3COOH+Na2CO3=2CH3COONa+H2O+CO2可进行。在常温下,测得相同浓度的下列六种溶液的pH:溶质CH3COONaNaHCO3Na2CO3NaClONaCNpH8.88.611.610.

2、311.1表中数据揭示出复分解反应的一条规律,即碱性较强的物质发生类似反应可以生成碱性弱的物质。依照该规律,请你判断下列反应不能成立的是A. CO2+H2O+2NaClO=Na2CO3+2HClOB. CO2+H2O+NaClO=NaHCO3+HClOC. CH3COOH+NaCN=CH3COONa+HCND. NaClO+CH3COOH=HClO+CH3COONa【答案】A【解析】【详解】A.由表可知NaClO溶液的pH=10.3Na2CO3溶液的pH=11.6,所以CO2+H2O+2NaClO=Na2CO3+2HClO不能成立;B.由表可知NaClO溶液的pH=10.3NaHCO3溶液的p

3、H=8.6,所以CO2+H2O+NaClO=NaHCO3+HClO能成立;C.NaCN溶液的pH=11.1CH3COONa溶液的pH=8.8,所以CH3COOH+NaCN=CH3COONa+HCN能成立;D.由表可知NaClO溶液的pH=10.3CH3COONa溶液的pH=8.8,所以NaClO+CH3COOH=HClO+CH3COONa能成立;答案选A。【点睛】本题是一道信息迁移题,正确地把握题中信息“在复分解反应中,碱性较强的物质发生类似反应可以生成碱性弱的物质”是解题的关键,要求学生能根据表中所提供的有关数据进行迁移应用,找到符合题意的选项,考查了学生的学习能力、知识迁移应用能力。3.用

4、下图实验装置制取干燥的气体正确的是ABCD大理石与盐酸锌粒与稀硫酸双氧水与二氧化锰二氧化锰与氯酸钾浓硫酸浓硫酸无水氯化钙浓硫酸CO2H2 O2O2A. A B. B C. C D. D【答案】A【解析】【详解】A.大理石与盐酸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属于固液常温型,且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的大,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且二氧化碳不能与浓硫酸反应,能用浓硫酸干燥,故A正确;B.锌粒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属于固液常温型,但氢气密度比空气的小,不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故B错误;C. 双氧水与二氧化锰反应生成氧气,属于固液常温型,但Y中不能装固体干燥剂,故C错误;D.二氧化锰与氯酸钾制取氧气,属于固体加热型,不能

5、用图中实验装置制取,故D错误;答案选A。【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常见气体的制备等相关知识,通过气体的发生装置可知反应类型为:固液常温型,通气体的收集装置可知气体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气体的干燥应根据气体的性质选择合适的干燥剂。4.德国化学家格哈德埃特尔在固体表面化学的研究中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其成果之一是揭示了氮气与氢气在催化剂表面合成氨的反应过程(下图所示)符合上述反应过程的顺序是( )A. B. C. D. 【答案】D【解析】化学反应就是断裂旧键、形成新键的过程。因此,氮气与氢气在催化剂表面合成氨的反应过程应该是这样的:氮气分子和氢气分子分别到达催化剂表面;接着,在催化剂的作用下,两种分子分别在

6、催化剂表面分裂为氮原子和氢原子;然后,氮原子与氢原子在催化剂表面结合为氨分子;最后,氨分子离开催化剂表面。 综上所述,D正确,本题选D。点睛:本题的解题关键是根据分子的组成及分子结构示意图判断分子的变化过程,结合题意,理解催化原理,找出合理顺序。5.下图为海水吸收CO2并进行碳循环的原理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光合”作用中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B. 钙化中释放CO2的反应为:2 NaHCO3+CaCl2=CaCO3+CO2+2NaCl+H2OC. 吸收的CO2与钙化中释放的CO2的量相等D. 此碳循环中将CO2转化为无机物和有机物【答案】C【解析】【详解】A.绿色植物进行的光合作用是将太阳

7、能转换为化学能的过程,故A说法正确;B.钙化中释放CO2的反应为:2NaHCO3+CaCl2=CaCO3+CO2+2NaCl+H2O,故B说法正确;C.吸收的CO2与钙化中释放的CO2的量不相等,吸收的二氧化碳多,故C说法错误;D.碳循环中将CO2被海水吸收转化为碳酸,为无机物,绿色植物进行的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故D说法正确;答案选C。6.初中化学中几种常见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已知常温下B、C为气体,且B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一种重要原料;D、F均为无色液体,都由甲、乙两种元素组成,且分子中甲、乙原子个数比依次为2:1和1:1;E为黑色固体,与稀硫酸反应得到蓝色溶液(

8、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A. E转变为B一定是置换反应B. A不一定是含CO32-或HCO3- 的盐C. 除去B中混有的少量C,可以将混合气体通过盛有NaOH溶液的洗气瓶D. D、F中相同元素的化合价一定相同【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中关于物质的叙述找到一些特征物质,并判断物质的情况,据常温下B、C为气体,且B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一种重要原料,可推知B是二氧化碳,D、F均为无色液体,都由两种相同的元素组成,且分子中原子个数比依次为2:1和1:1,可推知D是H2O,F是H2O2,E为黑色固体,与稀硫酸反应得到蓝色溶液,可推知E是CuO,据此分析可得结论。

9、【详解】A.E转变为B即氧化铜转化为二氧化碳,采用一氧化碳对氧化铜进行还原可完成转化,但该反应不是置换反应,故A说法错误;B.由图示可知A与B的转化中A可以通过含有CO32-或HCO3-的盐加酸完成,A也可以是碳酸,因为碳酸分解可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溶于水可生成碳酸,故B说法正确;C.由F、D、C及E的转化可知C是氧气,所以除掉二氧化碳中的氧气时可以将其通过灼热的通网,通过盛有NaOH溶液的洗气瓶是不但不能除掉氧气,而且会使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故C说法错误;D.由于D是H2O,F是H2O2,两物质中氢的化合价相同都是+1价,而氧的化合价分别是-2和-1,故D说法错误;答案选B。7.FeC

10、l3溶液常用于蚀刻印剔电路,反应原理为 aFeCl3+bCu=c CuCl2+dX。向含溶质32.5g的FeCl3溶液中慢慢加入一定量的铜粉,反应过程中FeCl3、CuCl2的质量随铜粉的质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X为FeCl2B. 化学计量数c=1C. 化学方程式中a和b的比为1:2D. 完全反应后,生成X的质量为25.4g【答案】C【解析】【分析】由图示数据分析可得如下关系:aFeCl3+bCu=cCuCl2+dX162.5a 64b 135c32.5 6.4 13.5根据方程式可得等式:,则有a=2b=2c,即a=2,b=c=1,据此分析可得结论。【详解】A.铜具有还原性

11、,将+3价的铁还原为+2价的铁,因此X为氯化亚铁,故A说法正确;B.反应原理为2FeCl3+CuCuCl2+2FeCl2,因此c=1,故B说法正确;C.方程式中a和b的比为2:1,故C说法错误;D.设完全反应后,生成X的质量为x,则2FeCl3+CuCuCl2+2FeCl2135 25413.5g x 则x=25.4,故D说法正确;答案选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其特点是根据反应物或生成物的变化量来确定方程式的计量数,并不是根据已知的化学方程式来进行计算。8.定条件下,a、b、c、d四种物质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物

12、质abcd反应前的质量/g30201015反应后的质量/gxy010A. 参加反应的c与d的质量比为21 B. xy65C. 当y20时,该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 D. x的取值范围:0x30【答案】D【解析】【详解】A. 参加反应c和d的质量比为10g:5g =2:1,故A说法正确;B.由于反应消耗了c、d共15g,则xy=30+20+15=65g,故B说法正确;C. 当y20,说明b没有参与反应或参与反应但为反应物,生成物只有a,则此反应的反应物有两种或三种,但生成物只有一种,此反应为化合反应,故C说法正确;D.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得xy+0+10=30+20+10+15,即xy=65,x的取

13、值范围:0x65,故D说法错误;答案选D。9.某固体可能含有Ca(NO3)2、Na2SO4、Na2CO3、FeCl3、KCl中的一种或几种,现对其进行如下实验: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加适量蒸馏水,固体完全溶解成无色透明溶液;取少量上述溶液,加过量稀硝酸,有气泡产生;取所得溶液少量,滴加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分析以上实验现象,下列对原固体组成的推断中正确的是A. 肯定有Na2CO3、Na2SO4、无FeCl3、Ca(NO3)2B. 肯定有Na2CO3,无FeCl3、Ca(NO3)2C. 肯定有Na2CO3、Na2SO4,无FeCl3D. 肯定有Na2CO3,无FeCl3、KCl【答案】A【

14、解析】【详解】中实验得到无色透明溶液可知固体中没有FeCl3;中实验加过量稀硝酸,有气泡产生,说明固体中有Na2CO3,同时可证明没有Ca(NO3)2;中实验滴加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溶液中有硫酸根离子,则原固体中含有Na2SO4;无法确定是否含有KCl,根据上述分析可得答案选A。【点睛】在进行物质推断时,要充分利用共存思想来进行物质成分的分析,同时注意根据物质的特性进行推断,如本题中氯化铁在水溶液中呈黄色,因此由溶液的颜色可排除氯化铁的存在;另外根据碳酸钠能与硝酸钙反应生成沉淀可知:当碳酸钠固体存在时,硝酸钙就一定不存在。10.铜是生活中常见的金属,请回答下列问题:(1)Cu不活泼,通常情况下不与稀硫酸反应,但向Cu和稀硫酸的混合物中滴入H2O2后,溶液很快变蓝色,试写出该反映的化学的方程式_ 。(2)将硫酸铜溶液和碳酸钠溶液混合,会析出Cu2(OH)2CO3绿色固体,试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 。(3)火法炼铜的原理:Cu2S+O22Cu+SO2 在Cu2S中铜的化合价为_ 。【答案】 (1). Cu+H2O2+H2SO4=CuSO4+2H2O (2). 2CuSO4+2Na2CO3+H2O=Cu2(OH)2CO3+2Na2SO4+CO2 (3). +1【解析】【详解】(1)金属铜投入稀硫酸中不发生反应,但再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