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选修之先秦诸子选读《仁义礼智,我固有之》.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4652152 上传时间:2019-11-12 格式:PPT 页数:15 大小:7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人教版选修之先秦诸子选读《仁义礼智,我固有之》.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语文:人教版选修之先秦诸子选读《仁义礼智,我固有之》.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语文:人教版选修之先秦诸子选读《仁义礼智,我固有之》.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语文:人教版选修之先秦诸子选读《仁义礼智,我固有之》.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语文:人教版选修之先秦诸子选读《仁义礼智,我固有之》.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人教版选修之先秦诸子选读《仁义礼智,我固有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人教版选修之先秦诸子选读《仁义礼智,我固有之》.(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仁义礼智,我固有之,整体感知,“四心”,“四端”,“四德”,思考一:在孟子看来,作为“人”,我们每个人都已经具备了“仁义礼智”四种发端,那么,我们具备了“仁义礼智”四种发端,是不是就已经具备了“仁义礼智”这四种品德了?纵观全文,孟子认为,怎样才能达到“仁义礼智”的境界? 不是。“仁义礼智四种发端”并不等于“仁义礼智”,只是说我们具备了达到“仁义礼智”境界的潜能。 在孟子看来,我们要达到“仁义礼智”的境界,至少要做到六个方面:要“扩而充之”,要“存之”,要“求”之,要“反身而诚”、“强恕而行”,要“熟之”,要不“自暴自弃”。,思考二: 从课文所选的6段选文来看,课题就是全篇所阐发的中心,意思是说

2、我们每个人本来就都已经具备了“仁义礼智”四种发端,而且它就好像每个人都有四肢一样。那么,孟子是通过怎样的方式、或者说是运用了怎样的手法来引出这个中心的?,一、层进式的手法引出论说中心的。 首先提出一个观点:“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这种“不忍人之心”就是“恻隐之心”,既然人皆有“恻隐之心”,那么,就会有“因自身的不善而羞耻,见他人的不善而憎恶”的“羞惡之心”;因而也就会有“辞让之心”、“是非之心”,因而也就具备了“仁义礼智”四种发端了。这里用的都是直接推理的逻辑手法,层层推进,一步步逼近论说中心,这种运用层进式手法引出论说中心的手法是理性极强的一种手法,非常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借鉴。,二、是运用正反对

3、比的手法。 从大的方面来讲,先从正面立论:“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接着从反面推论:“无恻隐之心,非人也;非人也;非人也;非人也; 接着再把“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归为“仁义礼智”四端,最后引出所要论说的中心正反对比,辩证有力!,思考三: 第1段引出论说中心的手法极富理性,辩证有力,但是,运用层进式也好,运用正反对比也好,而从逻辑上来说,用的都是直接推理的方式,而唯独对“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这一观点不惜调动了“例证法”和“正反对比法”展开了全面而深刻的论证,这是为什么?你从孟子所运用的“例证法”的论证中能得到一个怎样的启示?,“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这个观点是直接推理出论说

4、中心的十分重要的理论基础,它就像为了求证一个几何命题而精心设定的一个坐标点,这个坐标点如果不存在,那么有待求证的命题就不存在,同理:“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这个直接推理出论说中心的重要理论基础如果站不住脚,本文的论说中心也就站不住脚。 从孟子所运用的“例证法”的论证中我们可以得到这样一个启示:运用“例证法”论证观点时,举例要全面,绝不能使用“孤证”。而“孤证”现象在我们同学的作文中却是屡见不鲜的。,仁义礼智与走西口,走西口里面除了故事曲折离奇、令人惊叹外,几代晋商在与命运抗争中的表现出的坚忍、奋斗精神更是深深地感染着我,而剧中“仁义礼智信”对几代人的教育更让我深有感触。看完这个故事,我不禁深思,“

5、仁义礼智信”这五个字应该怎么理解呢? “仁义礼智”最初由孟子提出,并以仁义礼智为四端:后汉代董仲舒扩充为“仁义礼智信”,称为“五常”。这“五常”贯穿于中华伦理的发展中,对幼儿启蒙教育的三字经中,提到“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 “五常”是一种信念,这种信念也成为许多成功人士一生为之奋斗的行为准则。,对“五常”的解释因社会背景的不同而变迁,也因一代代人追求的不同而改变。我们仅从山西祁县田家代代相传的祖训的变更中,即可感受到国家通过这一理念对国民的期待。最初田家对“仁义礼智信”解释为:大忠大爱为“仁” ,大孝大勇为“义”,修齐治平为“礼”,大恩大恕为“智”,公平合理为“信”,这是一个弘扬忠

6、孝、修身治国平天下时期的要求;而到了民国,革命党人将田家祖训“仁义礼智信”理解为:天下一统为“仁”,民族兴亡为“义”,自强不息为“礼”,福亏自盈为“智”,以义取利为“信”。解放战争爆发、时局动荡不安的中国,共产党在号召志士参加革命时,田家人士对于祖训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认为:世界大同为“仁”,祖国山河为“义”,家国天下为“礼”,刚柔相济为“智”,一诺千金为“信”,当以诺颜王子、田家子孙为首的革命志士齐声立下上述誓言的时候,我感动了!“祖国山河、家国天下”,当以此承载终身的追求时,生命显得是那么有力量,这种力量足以令人震撼。,在21世纪的今天,这个促进经济发展、规划个人职业生涯的时代,我们是否还有

7、必要遵循“仁义礼智信”的五常要求,对自己和社会共同有益的“五常”的具体内容应该是什么呢?我个人认为,当今社会,对个人、企业而言,“仁义礼智信”可以解释为“仁爱、忠义、礼和、睿智、诚信”。 “仁爱”是儒学伦理哲学的中心范畴与最高道德准则,其本义是友爱、互助、同情。对个人而言,仁是仁爱、宽容之心。热爱工作,用爱心来对待他人,包容别人。 “忠义”有两个方面的意思,一方面是个人对他人忠诚,怀一颗赤诚之心,为社会发展尽己之力;其二是,社会要实行正确的利益分配原则,实现义利合一、以义生利地促发展原则。,“礼和”是人际关系、个人秉承传统的礼仪、礼法、上下有序原则,才能处理好各种关系,借助合力提升自己。 “睿

8、智”是对知识的综合运用中要有智慧,才智,智谋。一个人要保持强烈的求知欲,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综合运用能力;通过向新技术的挑战和创新勇气、锐气提升综合竞争力,达到智慧和谋略的克敌制胜。 “诚信”是诚实不欺、诚心诚意,言而有信、遵守诺言。“诚信”是一个人道德思想与道德行为的体现,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墨子说“言不信者,行不果”,一个人赢得诚信,就会赢得尊重。 信念决定胸怀,胸怀影响事业,只有努力使自己成为有仁、有义、有礼、有智、有信的人,我们才更具备成功的条件。,最后一集诠释仁义礼智信更是上升为三重境界。 第一重: 大忠大爱为仁 大孝大勇为义 修齐治平为礼 大恩大恕为智 公平合理为信 第二重: 天下一统为仁 民族兴亡为义 自强不息为礼 福亏自盈为智 以义取利为信 第三重: 世界大同为仁 祖国山河为义 家国天下为礼 刚柔相济为智 一诺千金为信 仁爱、忠义、礼和、睿智、诚信。,总结教学: 本文所选的是孟子有关“修身”方面问题的重要论说,主要阐发的是“仁义礼智”的“四端之说”,它是孟子“性善论”思想的集中体现。作为一种优秀的传统文化,我们应当去认真地学习体会,并要积极地继存和发扬。与此同时,作为议论性的文章,孟子经常采用的层进、对比和比喻说理的方法,更是我们必须学习和借鉴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