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大连市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14649313 上传时间:2019-11-12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4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大连市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辽宁省大连市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辽宁省大连市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辽宁省大连市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辽宁省大连市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辽宁省大连市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大连市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辽宁省大连市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第I卷(选择题)本卷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48分。每道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用2B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相应位置。1汉人司马谈在论六家要旨批评先秦某一思想流派:“不别亲疏,不殊贵贱则亲亲尊尊之恩绝矣。可以行一时之计,而不可长用也。故曰:严而少恩。”这一流派是A.儒家B.墨家C.法家D.道家【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百家争鸣”。从材料中“不别亲疏,不殊贵贱则亲亲尊尊之恩绝矣”可以看出,该流派的主张与儒家讲究亲疏贵贱等级的思想不符,故A项错误。墨家主张“兼爱”,与材料中“严而少恩”的主张不符,故B项错

2、误。法家主张“法治”,不顾及“亲亲尊尊之恩”,符合“严而少恩”的特点,故C项正确。道家主张顺应自然,提倡清静无为、知足寡欲,与材料信息不符,故D项错误。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法家2梁启超说:“到了两宋,当然会产出儒佛结婚的新学派,加以那时候的佛家,各派都衰,禅宗独盛。禅宗是打破佛家许多形式和理论,专用内观工夫,越发与当时新建设之道学相接近,所以道学和禅宗,可以说是宋、元、明思想全部的代表。”其提及的“儒佛结婚的新学派”、“新建设之道学”是指A道家学派 B道教 C理学 D佛教禅宗【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材料反映宋朝时期儒学吸收佛教

3、禅宗的理论来改造儒家学说,结合所学知识,宋代理学的出现,承担了重建儒学价值体系的职能,通过对理论挑战和现实问题的创造性回应,古典儒学通过理学而得以复兴。同时理学思想体系也有选择性的吸收扬弃了道教、佛教的思想,更加思辨化。所以答案选C。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宋明理学的形成3.“父前行,子踵后。路遇长者,敛足拱手。尊长在前,不可口唾。”这是在敦煌发现的唐宋时期少儿启蒙读物中的句子,它反映当时的教育( )A. 鼓励儿童活泼机智 B. 突出地方教育特色C. 提倡父子教学相长 D.注重儒家伦理道德【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材料内容体现的是儿子要顺

4、从父亲的任何行为,小辈要无条件的尊敬长辈,所以与儒学宣扬的道德相符合,故答案选择D项。 A项内容的表述与材料内容相反。B项本身说法错误。C项对材料内容理解不正确。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儒学的发展注重儒家伦理道德4.“自宋以降,仗义死节之士远较前古,论者以为程朱讲学之效”。材料表明程朱理学对宋代以后中国社会的影响突出表现为( )A.促进文化教育普及 B.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C.压抑了人的个性发展 D.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了积极作用【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程朱理学。程朱理学强调人的气节,对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性格形成起了积极的影响,故D项正确。A项明显与材料相左;B项材料

5、无法体现;C项是宋明理学的消极影响,而材料说的是积极方面。所以应选D。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宋明理学的影响5据说冉雍的父亲是个“贱而恶”的人,但孔子仍收冉雍为其弟子,这体现了孔子( )A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 B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C言传身教的教育原则 D培养君子的教育目标【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冉雍的父亲是个“贱而恶”的人,但孔子仍收冉雍为其弟子,说明孔子收弟子没有歧视他,故体现了孔子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故答案选择A项。BC两项是教学方法,D项是孔子教育的目的,而材料体现的是孔子的教育思想。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孔子6下列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主张

6、中,反映了当时社会发展趋势的是( )A.民贵君轻 B.兼爱尚贤 C.中央集权 D.无为而治【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战国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而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最能反映当时社会发展趋势的,民贵君轻、兼爱尚贤、无为而治尽管也是当时的主流思潮,但是并不能代表当时社会发展趋势,故C项正确,ABD项错误。所以本题答案就是C。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法家思想7北宋张载提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人生理想;明清之际的顾炎武发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呼吁。二者的相同点是( )A强调社会责任感

7、B提倡知行合一 C构建新儒学体系 D重建伦理秩序【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归纳、概括,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为万世开太平”、“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本题实际上考查古代中国儒学发展相关内容宋明理学与明末清初的批判继承儒学。据此,分析、判断选项,可知: A项符合题干材料的核心意思,即是二者的相同点,正确。其余BCD三项的表述,题干材料无从体现,属于无关项,排除。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A。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宋明理学的影响8春秋战国时期有人提出:“不教而诛,则刑繁而邪不胜;教而不诛,则奸民不惩;诛而不赏,则勤励之

8、民不劝;诛赏而不类,则下疑、俗险而百姓不一。”他主张A无为而治 B礼法并施 C严刑少恩 D以民为本【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从材料的描述可知,不进行教育而光杀人,这样虽然刑罚多但压不下歪风邪气;光教育而不实行刑罚,这样做坏事的人就受不到惩戒;体现了教化和法制的作用,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是战国时期荀子的礼法并施的思想,故B项正确;A项道家思想;C项是法家思想;D项是孟子思想。所以答案选B。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荀子9.随着社会的变迁,儒家文化自身也在不断地充实和发展,下列各项能够体现儒家思想与时俱进精神内涵的是()汉代董仲舒

9、将“春秋大一统”融入儒家思想宋代儒学家将儒学发展到理学阶段明清时期的儒学家将儒学神圣化当今为建立和谐社会充分发掘儒家思想的深层内涵A B C D【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儒学的发展变化。汉代的时候,适应大一统的需要,董仲舒将儒学发展到新阶段,提出“春秋大一统”的思想;宋代的时候,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儒学家吸收道佛思想,将儒学发展到理学的阶段;儒家的“和为贵”的思想符合当今和谐社会发展的需要;明清时期,进步思想家对儒学进行批判,提出了一些进步思想。故错误,符合题意,所以应选C。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儒学的发展儒学的发展变化10当读到:条件一:科举产生的士大夫,注重道德文化修养,

10、注重气节,对儒家经典大义的不断探究成为时尚。条件二:学堂上老师带读:“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由此判断得出的正确答案A“百家争鸣”时儒学已成为蔚然大宗 B西汉对儒学的推广和太学的兴办C宋明理学对儒学的发展 D明清之际思想活跃局面的出现【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宋明理学。由题干内容“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可以得出体现的是宋明理学的观点,故C项正确;ABD项不符合题意。所以应选C。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宋明理学11先秦某思想家提出:“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

11、,而身为宋国笑。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材料所反映的思想主张是A仁政爱民 B无为而治 C人文主义 D与时俱进 【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材料信息“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表明作者反对当前统治者的墨守陈规,体现作者与时俱进的思想特点,故D项正确。A、B、C项俱与材料信息无关,故选D。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法家思想12李贽赞扬汉代卓文君私奔再嫁司马相如 “当大喜,何耻为”,倡导婚姻自由,这是反对儒家思想中的A.致良知 B.格物致知 C.存天理,灭人欲 D.克己复礼【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

12、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可知宋明理学强调忠、孝、节、义、廉,压制人的自然欲求。因此在理学家眼里,卓文君私奔再嫁司马相如的行为违背天理,是“耻”。而李贽反正统,倡导婚姻自由,体现了对理学“存天理灭人欲”的批判,C符合题意。材料中未体现致良知、格物致知和克己复礼的修养,故ABD项排除。所以答案选C。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存天理,灭人欲 13“理会得熟时,道理便在上面。又如律历、刑法、天文、地理、军旅、职官之类,都要理会,虽未能洞研其精微,然也要识个规模大概,道理方泱洽通透。”这段话提倡的是( )A. 格物致知 B. 发明本心 C. 知行合一 D.

13、致良知【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材料“如律历、刑法、天文、地理、军旅、职官之类,都要理会,虽未能洞研其精微” 可知符合南宋朱熹学说的“格物致知”观点,认为研究事物而获得知识、道理,故A项正确。B项是陆九渊的主张;CD项是王守仁的主张。故选A。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格物致知 14.明夷待访录中载:“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这体现出( )A.农民发封建的强烈愿望 B.封建社会末期商品经济的发展要求C.知识分子参与政权的愿望 D.资产阶级对民主政治的要求【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材料“为天下之大害者

14、,君而已矣”顾炎武的这段话是典型的对君主专制的一种批判,这从根本上则是反映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因为封建君主专制是商品经济发展的最大障碍之一,故B项正确;ACD项错误。所以答案选B。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顾炎武15. 西汉中期,统治者对救灾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导致这一现象的思想因素是A墨子“兼爱”思想 B孟子“性善论”C老子“无为”思想 D董仲舒“天人感应”学说【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所学,董仲舒的新儒学针对中央集权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针对加强君权需要,提出“君权神授”的政治思想和相应的儒家道德观点,故D项符合题意。所以答案选D。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天人感应”学说16. 西厢记中说:“这的堪为字史,当为款识,有柳骨颜筋,张旭张颠,羲之献之。”对文中“柳骨颜筋”分析正确的是A.“颜”“柳”分别指颜真卿与柳宗元B.唐代楷书由此步入盛世时期C.该书法的字体笔画简约、勾连不断D.开启了书法艺术的自觉阶段【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