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患险于明火,消防知识讲座(精)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4646252 上传时间:2019-11-12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隐患险于明火,消防知识讲座(精)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隐患险于明火,消防知识讲座(精)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隐患险于明火,消防知识讲座(精)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隐患险于明火,消防知识讲座(精)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隐患险于明火,消防知识讲座(精)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隐患险于明火,消防知识讲座(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隐患险于明火,消防知识讲座(精)(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责任重于泰山。江泽民同志1996年5月1日为上海防火委员会题词。 作是一项科学性、社会性很强全民性的事业,只有普及消防法规和消防知识教育,才能有效地预防和减少火灾的危害。 易爆化学品的消防安全管理和安全操作中,为了有效地预防火灾爆炸事故的发生,减少火灾损失,必须首先对物质燃烧的基本条件,着火机理,火灾发生发展的规律及防火灭火基本原理等消防安全基础知识有一个必要的了解,以便在掌握火灾规律的基础上,通过控制和破坏燃烧条件,达到防火、灭火和控制火势蔓延的目的。第一节 物质的燃烧可燃物与氧化剂(空气或氧气)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通常伴有火焰、发光、发烟现象,称为燃烧。在时间或

2、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叫火灾。一、 燃烧的基本条件任何物质发生燃烧,都有一个由未燃烧状态转向燃烧状态的过程。燃烧过程的发生和发展,必须具备以下三个必要的条件,即:可燃物、氧化剂和温度(引火源)。温度可燃物氧化剂人们总用“燃烧三角形”来表示燃烧的三个必要条件,只有在上述三个条件同时具备的情况下可燃物质才能发生燃烧,三个条件无论缺少哪一个,燃烧都不能发生。进一步研究表明,用“燃烧三角形”来表示无焰燃烧的基本条件是非常确切的。而对有焰燃烧,因过程中存在未受抑制的游离基(自由基)作中间体,因而燃烧三角形需增加一个坐标,形成燃烧四面体(见图1.2)。自由基是一种高度活泼的化学基团,能与其他的自

3、由基和分子起反应,从而使燃烧按链式反应的形式扩展。因此,有焰燃烧的发生需要四个必要条件,即:可燃物、氧化剂、温度和未受抑制的链式反应。未受抑制的链式反应可燃物温度氧化剂 图1.2 燃烧四面体1. 可燃物凡是能与空气中的氧或其他氧化剂起化学反应的物质称为可燃物,如木材、氢气、汽油、煤炭、纸张、硫等等。可燃物按其化学组成,可分为无机可燃物和有机可燃物两大类。从数量上讲,绝大部分可燃物为有机物,少部分为无机物。按其所处的状态,又可分为可燃固体、可燃液体和可燃气体三大类。对于这三种状态的可燃物来说,其燃烧难易程度是不同的,一般是气体比较容易燃烧,其次是液体,最后是固体。有些物质在通常情况下不燃烧,但在

4、特定条件下也能燃烧。例如,铁和铜在通常条件下谁也不会认为它们能燃烧,但事实上赤热的铁在纯氧中能发生剧烈的燃烧,赤热的铜能在纯氯中发生剧烈燃烧。铝本身不燃烧,把铝碎成粉末,不但会燃烧,甚至飞扬在空气中时遇火还能发生爆炸。在这种条件下,完全可以说铁、铜和铝也是可燃物。不过,人们一般还是把铁、铜和铝作为不燃物对待,因为在通常情况下它们并不发生燃烧。又如像聚氯乙烯、酚醛塑料等高分子聚合物,在强烈火焰作用下也能燃烧,但离开火焰后则不能燃烧,将这类物质就称为难燃物。可燃物是燃烧不可缺少的一个首要条件,是燃烧的内因,没有可燃物燃烧根本不能发生。2. 氧化剂(助燃物)能帮助和支持可燃物燃烧的物质,即能遇可燃物

5、发生氧化反应的物质称为氧化剂。氧化剂具有较强的氧化性能。通常我们所讲的氧化剂(助燃物)是指广泛存在于空气中的氧气。此外,还有能够提供氧气的含氧化合物和氯气等。3. 温度(引火源)引火源是指供给可燃物与助燃物发生燃烧反应的能量来源。一般分为直接火源和间接火源两大类。了解火源的种类和形式,对有效预防火灾事故的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直接火源主要有:(1) 明火:指生产、生活中的炉火、灯火、烛火、焊接火、吸烟火、撞击、摩擦打火、机动车辆排气筒火星、飞火等。(2) 电弧、电火花:指电气设备、电气线路、电气开关及漏电打火;电话、手机、BP机等通讯工具火花;静电火花(物体静电放电、人体衣物静电打火、人体积

6、聚静电对物体放电打火)等。(3) 瞬间高压放电的雷击能引燃任何可燃物。间接火源主要有:(1) 高温:指高温加热、烘烤、积热不散、机械设备故障发热、摩擦发热等。(2) 自燃起火:是指在既无明火、又无外来热源的情况下,物质本身自行发热、燃烧起火,如黄磷、烷基铝在空气中会自行起火;钾、钠等金属遇水着火;易燃可燃物质与氧化剂、过氧化物接触起火等。4. 链式反应大多数的有焰燃烧都存在着链式反应。当某种可燃物受热时,它不仅会汽化,而且该可燃物的分子会发生热裂解作用,即它们在燃烧前会裂解成更为简单的分子。这些分子中的一些原子间的共价健常常会发生断裂,从而生成自由基。由于它处于一种高度活泼的化学状态,能与其他

7、的自由基和分子反应,而使燃烧持续下去,这就是燃烧的链式反应。未受抑制的链式反应分链引发、链传递、链终止三个阶段。它是维持有焰燃烧的必要条件之一。需要说明的是,具备了燃烧的必要条件,并不等于燃烧必然发生。在各必要条件中,还有一个“量“的概念,这就是发生燃烧或持续燃烧的充分条件。燃烧的充分条件是:(1) 一定的可燃物浓度可燃气体或可燃液体的蒸汽与空气混合只有达到一定浓度,才会发生燃烧或爆炸。如:车用汽油在-38以下、灯用煤油在40以下、甲醇在7以下时均不能达到燃烧所需的浓度。在这种条件下,虽有充足的氧气和明火,仍不能发生燃烧。(2)一定的氧气含量各种不同的可燃物发生燃烧,均有本身固定的最低含氧量要

8、求。低于这以浓度,虽然燃烧的其他必要条件已经具备,燃烧仍不会发生。如:汽油的最低含氧量要求为14.4,煤油为15,乙醚为12。(3)一定的点火能量各种不同可燃物发生燃烧,均有本身固定的最小点火能量要求。达到这一能量才能引起燃烧反应,否则燃烧便不会发生。如:汽油的最小点火能量为0.2mJ,乙醚(5.1)为0.19mJ,甲醇(2.24)为0.215mJ。(4)不受抑制的链式反应对于无焰燃烧,以上三个条件同时存在,并且相互作用,燃烧即会发生。而对于有焰燃烧,除以上三个条件外,燃烧过程中存在未受抑制的游离基(自由基),形成链式反应,使燃烧能够持续下去,亦是燃烧的充分条件之一。二、 燃烧的类型燃烧按其形

9、式的条件和瞬间发生的特点,一般分为闪燃、着火、自燃和爆炸四种类型,它们具有共同特征但表现形式不同。(一) 闪燃液体都能蒸发,而且液体的蒸发温度范围非常广,既能在高温时蒸发,又能在常温时蒸发,甚至低温时也能蒸发,只是蒸发的速度不同而已。当液体温度较低时,由于蒸发速度很慢,液面上蒸汽浓度很小,蒸汽与空气形成的混合气体遇到火焰时,是点不燃的。随着温度的升高,液面上蒸汽浓度增大,就有可能在一定的蒸发温度下,可燃液体的饱和蒸汽与空气混合后遇火焰闪出火花并随即熄灭。这种在液体表面上能产生足够的可燃蒸汽(包括可熔化的少量固体,如石蜡、樟脑、萘等),遇火能产生一闪即灭的燃烧现象,叫做闪燃。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

10、采用闭杯法测定),液体表面上能产生闪燃的最低温度,叫做闪点(又称闪火点)。闪燃是一种瞬间燃烧现象。闪燃发生的原因,是因为液体在闪燃温度下蒸发速度不快,液体表面上聚积的蒸汽一瞬间燃尽,尔来不及补充新的蒸汽以维持稳定的燃烧,故闪燃一下就熄灭了。但闪燃往往是着火的先兆,闪点是表示可燃性液体性质的指标之一。当可燃液体加热到闪点及闪点以上时,遇有火焰或火星的作用,就不可避免地引起着火。在消防管理中,对这种燃烧现象应引起注意。几种易燃液体的闪点见表1-1。液体名称闪点()液体名称闪点()汽油-46煤油28酒精911苯-14二硫化碳-30乙醚-45(二) 着火可燃物质在空气中与火源接触,达到某一温度时,开始

11、产生有火焰的燃烧,并在火源移去后仍能继续燃烧的现象,叫做着火。着火就是燃烧的开始,并且以出现火焰为特征,这是日常生产、生活中最常见的燃烧现象。例如,用火柴点燃柴草,就会着火。一种物质燃烧时放出的燃烧热使该物质能蒸发出足够的蒸汽来维持其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叫做燃点。通俗讲就是能引起着火的最低温度。物质的燃点越低,越容易着火,火灾危险性也就越大。部分常见可燃物的燃点见表1-2。 物质名称燃点()物质名称燃点()黄磷34橡胶120布匹200硫207纸张130230木材250300蜡烛190棉花210255烟叶222豆油220炭黑180无烟煤280500一切可燃液体的燃点都高于闪点。其一般规律是:易燃液

12、体的燃点比闪点高15,而且液体的闪点越低,这一差值越小。例如,汽油、丙酮等闪点低于0的液体,这一差值仅为1;闪点在100以上的液体,这一差值可达到30以上。时实际上,在敞开容器中很难把易燃液体的闪点和燃点区别开来。因此,在评定易燃液体的火灾危险时,一般以闪点为参数。但是,燃点对可燃固体和闪点比较高的可燃液体,则具有实际意义。根据可燃物的燃点高低,可以衡量其火灾危险程度,以便在防火和灭火工作中采取相应的措施。例如,控制这些物质的温度在燃点以下,就可以防止火灾的发生;灭火中用冷却法灭火,其原理就是将着火物质的温度降低到燃点以下,使火熄灭。(三) 自燃可燃物质在没有外部火花、火焰等火源的作用下,因受

13、热或自身发热积热不散引起的燃烧称为自燃。根据热的来源不同,物质的自燃可分为受热自燃和自热自燃(即本身自燃)两大类。1. 受热自燃可燃物质在没有明火接触而靠外部热源作用下,达到一定温度时发生自行着火现象,称为受热自燃。例如,可燃物在加热、烘烤、熬炼、热处理中,或者受摩擦热、辐射热、压缩热、化学反应热的作用而引起的燃烧,均属于受热自燃。2. 自热自燃(即本身自燃)由于物质内部发生生物、物理、化学等作用造成积热不散而引起的自行着火现象,叫做自热(或蓄热)自燃,也叫做本身自燃。例如:湿稻草、油棉纱、褐煤等在没有外来热源作用下的燃烧均属于自热自燃。在规定的条件下,物质发生自燃的最低温度,叫做该物质的自燃

14、点。在这一温度时,物质与空气(氧)接触,不需要明火的作用,就能发生燃烧。物质的自燃点越低,发生火灾的危险性就越大。几种常见物质的自燃点见表1-3:物质名称自燃点()物质名称自燃点()黄磷3435汽油280煤油240290柴油250380赤磷200270石油沥青270乙炔180硫磺207涤纶纤维390硫化氢270(四) 爆炸爆炸是指由于物质急剧氧化或分解反应产生温度、压力增加或两者同时增加的现象。广义上讲,物质由一种状态迅速地转变为另一种状态,并在瞬间以机械功的形式释放出巨大能量,或是气体、蒸汽在瞬间发生剧烈膨胀等现象,叫做爆炸。爆炸最重要的一个特征就是爆炸点周围发生剧烈一力突跃变化。爆炸通常分

15、为物理爆炸和化学爆炸两大类。1. 物理爆炸装在容器内的液体或气体,体积迅速膨胀,使容器压力急剧增加,由于超压力和(或)应力变化使容器发生爆炸,并且爆炸前后物质的化学成分均不改变,这种现象称为爆炸。例如,蒸汽锅炉、压缩或液化气钢瓶、油桶、轮胎的爆炸等,都属于爆裂。爆裂能直接或间接地造成火灾。2. 化学爆炸由于物质急剧化学反应产生温度、压力增加或两者同时增加而形成的爆炸现象,称为化学爆炸。例如,可燃气体、蒸汽和粉尘与空气形成的混合物的爆炸、炸药的爆炸等都属于化学爆炸。实际上,化学爆炸就是可燃物与氧化剂混合后的混合物(或者本身是含氧的炸药),遇到引火源而发生的瞬间燃烧。这种爆炸的速度很快,每秒可达到几十米到几千米,爆炸时产生大量的热能和气态物质,形成很高的温度,产生很大的压力,并发出巨大的响声。这种爆炸能够直接造成火灾,因此具有很大的火灾危险性。可燃气体、蒸汽、粉尘与空气的混合物,必须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遇到引火源才能发生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