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大连市一〇三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14645818 上传时间:2019-11-1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大连市一〇三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辽宁省大连市一〇三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辽宁省大连市一〇三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辽宁省大连市一〇三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辽宁省大连市一〇三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辽宁省大连市一〇三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大连市一〇三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辽宁省大连市一三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Na-23Mg-24S-32Cl-35.5Ca-40 Fe- 56 Cu-64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放热反应发生时不必加热,吸热反应在加热后才能发生B反应热指的是反应过程中放出的热量C依据盖斯定律,热化学方程式具有加合性,也可以进行加、减、乘、除四则运算D焓变单位中kJmol1,是指1 mol物质参加反应时的能量变化2.下列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 ) AFe(SCN)3溶液中加入固体KSCN后颜色变深

2、B棕红色NO2加压后颜色先变深后变浅CSO2催化氧化成SO3的反应,往往需要通入过量的氧气DH2、I2、HI平衡混和气体加压后颜色变深3.下列能确认化学平衡发生了移动的是 ( ) A化学反应速率发生改变B有气态物质参加的可逆反应达到平衡后,改变压强C由于某一条件的改变,使平衡体系中各组分的浓度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改变D可逆反应达到平衡后,使用催化剂4.根据中学化学教材所附元素周期表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第16列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化学式为 B. 第2列元素中一定没有非金属元素 C. 第15列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均为 D. 第3列元素种类最多5右图为短周期的一部分,

3、推断关于Y、Z、M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非金属性:YZMB原子半径:MZY C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HaYHaMHbZ DZM2分子中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均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6. 某温度下,体积一定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可逆反应:()()()()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加入少量,逆反应速率增大 B升高温度,正反应速率加快,逆反应速率不变C当容器中气体压强不变时,反应达到平衡 D平衡后加入,上述反应的增大7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说法不正确的是 ( )AFeCl3易溶于水,可用作净水剂B硅是半导体材料,纯净的硅是光纤制品的基本原料C浓硫酸能干燥氯气,说明浓硫酸具有吸水性D氨易液化,液氨气化吸

4、收大量的热,所以液氨常用作制冷剂8对下列实验现象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选项实验现象原因分析A久置的浓硝酸呈黄色浓硝酸不稳定,分解生成的NO2 溶解在其中B铝片先用砂纸打磨,再加入到浓硝酸中,无明显现象浓硝酸具有强氧化性,常温下, 铝被浓硝酸钝化CSO2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溶液紫红色褪去SO2具有漂白性,使其褪色D向湿润蔗糖中加入浓硫酸,固体迅速变黑,后体积急剧膨胀在浓硫酸脱水作用下,蔗糖被炭化,炭与浓硫酸反应生成了CO2、SO29.一定条件下的密闭容器中:4NH3(g)5O2(g) 4NO(g) 6H2O(g) H=905.9 kJ mol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4 mol N

5、H3和5 mol O2反应,达到平衡时放出热量为905.9 kJ ( )B. 平衡后升高温度,混合气体中NO含量降低C.平衡后降低压强,混合气体平均摩尔质量增大D. 平衡时,v正(O2)= v逆(NO)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已知:H2(g)O2(g)=H2O(l)H285.8 kJmol1,则H2的燃烧热为285.8 kJB已知:S(g)O2(g)=SO2(g)H1Q1; S(s)O2(g)=SO2(g)H2Q2,则Q1Q2C已知:H2SO4(浓)NaOH(aq)=Na2SO4(aq)H2O(l) H1;CH3COOH(aq)NH3H2O(aq)=CH3COONH4(aq)H2O(l

6、) H2,则有|H1|H2|D已知:Fe2O3(s)3C(石墨)=2Fe(s)3CO(g)H489.0 kJmol1CO(g)O2(g)=CO2(g)H283.0 kJmol1C(石墨)O2(g)=CO2(g)H393.5 kJmol1则4Fe(s)3O2(g)=2Fe2O3(s) H1 641.0 kJmol1二、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1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有化学键被破坏的变化就是化学变化用化学键的强弱可以判断氯化氢与溴化氢的熔沸点高低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不一定是同种元素如果A族某元素原子序数为x,则同周期A族的元素的原子序数为x+1如果第三周期某元素原子序数为x

7、,则同主族第四周期的元素的原子序数为x+8A族元素的阴离子还原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越强A. B. C. D. 12M元素的阳离子与N元素的阴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有关两元素的下列叙述:原子半径MN;原子序数MN;原子最外层电子数MN;元素的非金属性:MN。其中正确的组合是 ( )A. B. C. D. 13.在一固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可逆反应,nA(g)+mB(g)pC(g)已经达到平衡状态。已知n+mp,正反应为放热反应。下列分析结论中正确的是 ( ) 升温,c(B)/c(C)的值变小; 降温,混合气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变小;增加B物质的量,A转化率增大; 使用催化剂,气体总

8、的物质的量不变;加压使密闭容器的容积变小,A或B的浓度变大;若A的反应速率为v(A),则v(B)= nv(A)/m。 A B C D14. 某温度下,在固定容积的容器中,可逆反应A(g)3B(g) 2C(g)达到平衡,此时测得n(A)n(B)n(C)=221。若保持温度不变,以n(A)n(B)n(C)=221的比例向该容器中再充入A、B和C,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刚充入时反应速率正减小,逆增大 B. 平衡不发生移动C. 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D. 物质C的质量分数增大C%P(Pa)T1T215在密闭容器中,对于可逆反应A 3B 2C(g),平衡时C的体积分数与温度和压强的关系如图所示

9、,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若正反应方向H T 2BA一定为气体CB一定为气体D压强增大时,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减小16.已知有热化学方程式:SO2(g)+ 1/2 O2(g) = SO3(g) H =98.32kJ/mol。现有4molSO2参加反应,当放出314.3kJ热量时,SO2的转化率最接近于 ( ) A40 B.50 C.80 D.9017. 为了避免NO、NO2、N2O4对大气的污染,常采用NaOH溶液进行吸收处理(反应方程式:2NO22NaOH=NaNO3NaNO2H2O;NO2NO2NaOH=2NaNO2H2O)。现有由a mol NO、b mol NO2、c mol

10、N2O4组成的混合气体恰好被V L NaOH溶液吸收(无气体剩余),则此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 A. molL1 B. molL1C. molL1 D. molL118向50 mL稀H2SO4与稀HNO3的混合溶液中逐渐加入铁粉,假设加入铁粉的质量与产生气体的体积(标准状况)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且每一段只对应一个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开始时产生的气体为H2BAB段发生的反应为置换反应C所用混合溶液中c(HNO3)4 molL1D参加反应铁粉的总质量m25.6 g三、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56 分)19.(6分)在化学反应中,只有极少数能量比平均能量高得多的反应物分

11、子发生碰撞时才可能发生化学反应,这些分子被称为活化分子。使普通分子变成活化分子所需提供的最低限度的能量叫活化能,其单位通常用kJmol-1表示。请认真观察右图,然后回答问题。反应过程能量(kJ/mol)反应物分子生成物分子活化分子反应物的总能量(E1)生成物的总能量(E2)()()活化分子的最低能量(1)图中所示反应是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该反应_ (填“需要”或“不需要”)加热,该反应的H =_(用含E1、E2的代数式表示)。(2)已知热化学方程式:H2(g) O2(g) = H2O(g) H =241.8 kJmol-1,该反应的活化能为167.2 kJmol-1,则其逆反应的活化能为_。20(13分)现有A、B、C、D、E、五种短周期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组成的单质是最轻的气体;B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次外层的两倍; D为第三周期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的元素;C和D两种元素核外电子总数之和为19;E元素的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