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复习纲要考点整理-甘季国2017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114641966 上传时间:2019-11-1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1.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毛概复习纲要考点整理-甘季国2017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毛概复习纲要考点整理-甘季国2017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毛概复习纲要考点整理-甘季国2017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毛概复习纲要考点整理-甘季国2017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毛概复习纲要考点整理-甘季国2017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毛概复习纲要考点整理-甘季国2017》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毛概复习纲要考点整理-甘季国2017(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发展 为什么要发展马克思主义 以及为什么要中国化及其必然性1.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明确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确定为指导思想。2. 然而,马克思主义并不能自然而然地解决中国革命所面临的问题,还有一个如何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问题,也就是如何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问题。3.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迫切需要。4.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内在要求5.历史经验证明,马克思主义只有与本国国情相结合、与时代发展同进步、与人民群众共命运,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感召力。二、马克

2、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重大意义)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过程。一是马克思主义在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实现具体化。二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上升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三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

3、理论成果的关系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渊源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最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第二节 毛泽东思想(必考)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2.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3.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有其深刻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4.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5

4、.毛泽东思想正是对这些经验教训进行深刻总结而形成的理论概括。也正是经过了实践和反复比较,党和人民选择毛泽东思想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二.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毛泽东思想是在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过程中,在总结我国革命和建设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二、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简答,3大方面6大理论)毛泽东思想在以下几个方面,以独创性的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2.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3.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4.政策和策略的理论5.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6.党的建设理论1.关于国际战略和

5、外交工作的理论2.关于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理论毛泽东思想有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三、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理论和实践地位)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2. 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3. 党和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时代背景 社会历史条件)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过程)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在中国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

6、,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和改革开放以来新鲜经验,并汲取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10个内容 四个全面战略总布局)10个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发展道路、发展阶段、发展战略、根本任务、发展动力、依靠力量、国际战略、领导力量和根本目的四个全面战略总布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地位 (规范性表述)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2.新时期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

7、基础3.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指针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与发展 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科学内涵基本内容为括号内1.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看问题不要从抽象的定义出发,而要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从分析这些事实中找出方针、政策、办法来。2.理论联系实际,就是善于应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进一步从中国历史和现实的实际的认真研究中,在各方面作出合乎中国需要的理论创造。3.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就是依客观上社会实践的结果如何判定认识或理论是否是真理,而不是依客观上觉得如何决定。4.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实事求是内在

8、地包含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的内容 三、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why)(重要意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在基本精神上是一致的,他们都坚持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实事求是既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精髓。首先实事求是是贯穿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其次,实事求是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基本内容的各个方面最后,实事求是是渗透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方法论原则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内容) 必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总路线的内容即无

9、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总路线指明1.中国革命的对象: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2.中国革命的动力:包括无产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3.中国革命的领导力量:无产阶级4.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革命的前途是社会主义。 二、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1. 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2. 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本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10、。3. 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新民主主义文化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第五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第一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和主要特征1. 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2. 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新论断,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立论基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是党制定和执行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出发点。*三、科学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现阶段 重要)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长期性与阶段性统

11、一的动态发展过程。2. 首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同事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突出。3. 其次,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全面进步,同时发展面临新的重大结构性问题,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4. 最后,对外开放日益扩大,同时面临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在总结过去制定和贯彻基本路线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党的基本路线:第一, 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第二,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以经济建设为

12、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第三,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第四, “自立根生,艰苦创业”一、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是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主要经验的科学总结。第六章 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和科学内涵社会主义本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灭两级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1.突出强调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在社会主义发展中的重要地位。2.突出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级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发展目标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重要意义1.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2.把我们对

13、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的科学水平。3.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论述)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战略一、三步走发展战略1.第一步,从1981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2.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是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达到小康水平;3.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两番,达到中等发到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三步走发展战略,把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具体化为切实可行的步骤,展现了美好的前景,统一了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意志,成为全国人民为共同理想而努力奋斗的行动纲领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一个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14、,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二是人民民主不断扩大,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落实,三是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全民文化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四是任命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五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1、 中国梦是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深刻揭示了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发展的主线,形象的描绘了中华民族不懈奋斗的历史过程,集中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伟愿景2、 中国梦的思想内涵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包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其中最核心的内容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3、 中国梦的实现途径实现

15、中国梦必须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论述)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1. 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为什么说改革开放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1)中国共产党在20世纪70年代末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是有其深刻的国内和国际背景的。(2)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它不是对原有经济体制的细枝末节的修补,而是对其进行根本性的变革。(3)改革开放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但它不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意义上的革命,不是否定我们已经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而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4)改革开放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新探索,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照搬。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人类社会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发展的,生产力是决定性因素坚定不移地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