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莆田市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6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14636789 上传时间:2019-11-12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1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莆田市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6月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福建省莆田市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6月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福建省莆田市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6月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福建省莆田市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6月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福建省莆田市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6月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福建省莆田市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6月月考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莆田市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6月月考试题(含解析)(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莆田2016-2017学年下学期高二6月质量检测语文(选修)一、现代文阅读(24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文后各题。由宋江的家族关系说明中国古代的政治(节选)萨孟武经济制度可以分做两种,一是个人主义的,一是社会主义的。前者指团体对于个人的生存,不负责保证;后者指团体对于个人的生存,须负责保证。但是团体对于个人的生存,既然须负责保则个人对于自己的生存,当然没有特别顾虑的必要,因之,个人可任意筹划团体全部的利益,所以这个时候,利他主义是道德上最高原理。反之,团体不能保证个人的生存,则个人在考虑团体利益之先,不能不谋自己利益的安全,否则由个人的穷苦,势必引起社会全体的没落,所

2、以这个时候,在道德上,不能不承认利己主义。但是从来社会乃同时存在着这两个制度,即在社会之内,固然实行个人主义的经济制度,而在家族之内,则实行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家族与社会的经济制度既然不同,所以家族与社会的道德原则也互相抵触,即在家族之内,以利他主义为最高道德原则,在社会之内,却不能不承认利己主义的道德原则。社会与家族既然实行二种矛盾的道德原则,那么,人民要在家族之内,成为良好的父兄,势不能再在社会之内,成为良好的臣民,因为在道德上既有保证家族生活的义务,则稍稍剥削社会,由社会的道德原则的利己主义看来,并没有什么大错。这种现象固然不是中国才有的,不过欧洲各国,自工业革命发生之后,一面因手工业的

3、没落,劳工阶级都吸收于工厂之内,同时兼以交通发达,人民容易迁徙,所以大家族制度渐次破坏,而代以小家庭制度。反之,中国则为农业社会,农民束缚于土地之上,本来不喜欢移住,这种性质已经可以发生大家族制度了。何况农业技术极其幼稚,家有数亩的田,就需要许多劳工,不论男女老幼,均须各尽所能,分担一部分的工作。劳动力既然必要,则家中多一个子弟,无异于增加一个劳动力,因此之故,家长也不许子弟移住别地。中国古代把“九世同居”视为最高道德,是有相无私蓄,无私器,不敢私假,不敢私与。”而唐律疏议亦说:“诸祖父母,父母在,而子孙别籍异财下,如果一家的人都肯做工,当然和此之故,懒惰的常常偷闲,把一切生计归于家长负担。家

4、长既然负担一家的生计,则只能蝇营狗苟,以谋多得金钱,因之,他出来做官,又讲贪,只能依靠于政治手段,得了一官半职,就可发一笔大财。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中B. 一切社会中都同时存在个人主义的和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家族的与社会的经济制度不同,其道德原则也相互抵触。C. 在农业社会的中国,广大农民被束缚在土地之上,不喜欢移居到异地他乡,这种性质会导致中国大家族制度的形成。D. 中国古代把“九世同居”视为最高道德,是因为家中多一个子弟,就是增加一个劳动力,家长不允许子弟移居别处。2.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团体能保证个

5、人的生存时,利他主义是道德最高原则;当团体不能保证个人的生存,那么道德上须承认利己主义。B. 如果说在家族之内是以利他主义作为最高的道德标准,那么在社会之内,就不得不把利己主义作为道德原则。C. 工业革命后,欧洲各国大家族制度渐次没落,原因在于劳动力都被吸收于工厂,以及交方设法多谋点金钱,因此他们做官会贪污受贿,搜刮民膏。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第一段运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利己主义看来,人民要保证家族生活,稍稍剥削社会没什么大错,因此,和珅等贪官从社会道德原则看,是可载,从道德和法律上印证了这一观点的正确性。D. 假使大家族的人都肯做工,这和分家异财1.

6、D 2. B 3. B【解析】1.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D项,从文中来看,“劳动力既然必要,则家中多一个子弟,无异于增加一个劳动力,因此之故,家长也不许子弟移住别地。中国古代把九世同居视为最高道德,是有相当理由的”,由此可以知道“增加一个劳动力”是家长“不许子弟移住别地”的原因,而不是把“九世同居”视为最高道德的原因,因果关系错误。2.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设题的误区如下:因

7、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B项,“就不得不把利己主义作为道德原则”错误,文中说的是“所以这个时候,利他主义是道德上最高原理。反之,团体不能保证个人的生存,则个人在考虑团体利益之先,不能不谋自己利益的安全,否则由个人的穷苦,势必引起社会全体的没落,所以这个时候,在道德上,不能不承认利己主义”。3.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

8、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B项,“因此,和珅等贪官从社会道德原则看,是可以理解的”错误。(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侯兆川的客人赵春亮在侯兆川这块地界上,二小儿绝对是个响当当的人物。二小儿自幼眼瞎,几乎全盲,每天拖一根竹棍,走街闯巷,卖唱乞讨。每到一个村子,二小儿就拿出竹板,“当、当、当”敲打几下,循着响声,有人便陆续从家里走出来:“二小儿来了?”二小儿“嗯”一声,摸索着找块儿石头,坐下,自说自话:“我叫崔光活,光活不死的意思。”大伙谁也不加理会,仍然喊他二小儿。只要不是农忙季节,乡亲们大都会拿着手中的活儿,围聚在二小儿周围,谈天说

9、地,逗二小儿开心。二小儿就像个巨大的磁铁,总能迅速聚拢起一个不小的人场。“笑几声!二小儿!”有人喊。“笑啥呀?”二小儿反问,但不等人答话,二小儿便“嘎嘎、嘎嘎、嘎嘎”地笑起来。二小儿的笑声很有特点,像是一只孤单的鸭子抻着脖子鸣叫,两个音节一组,一声高一声低,颇具节奏。二小儿的笑声刚起,大伙的笑声就铺天盖地地响起,瞬间将二小儿的笑声湮没了。二小儿止住笑,抖开一块脏兮兮的红布,摸索着铺开,再伸手从分辨不出颜色的挎包里掏出卦牌来,小心翼翼地摆放好。二小儿的笑声就像开戏的铃声,接下来幕布缓缓拉开,一场好戏便上演了。大伙笑一阵子,也便淅淅沥沥止住了。有人说:“二小儿,又拿算卦骗钱,一点也不准呢!”说归说

10、,仍会有很多人走到二小儿面前,明知故问:“算一卦多少钱?”“五毛。”“便宜点两毛!”也不待二小儿答应,就伸手去抽卦牌了,抽出三张,依次交给二小儿。二小儿便摸索着打开卦牌,先用右手拇指摸索几下,然后凑到眼前仔细辨认。接着便给算卦的人讲卦:“好事呀,最近家里定会进财。”“哪有什么财呀?花钱如流水,好久都没有进财了!”抽卦的人反驳。“收礼了吗?”“没有!”“粜粮食了吗?”“也没有!”“鸡下蛋了吧?”“鸡下蛋也算啊?”“算!算!当然算!这就算是应验了啊。”二小儿一边说一边如释重负地摸索打开第二张卦牌。二小儿的卦牌无非就是“老三篇”,进财、动土、遇小人。几乎所有的人都能将他准备讲给抽卦人的卦辞背出来。卦

11、算完了,二小儿接过递来的票子,凑到眼前仔细辨认一番,心满意足地塞进上衣兜里,等着下一个顾客。围聚的人越来越多,时间也临近中午。有人提议:“二小儿,唱一段吧!”二小儿站起来,摸出竹板开始敲打,锣鼓声、铙钹声、二胡声,诸多乐器的声响源源不断地从二小儿口中发出,惟妙惟肖,热闹非凡。二小儿唱的曲子多半是乡亲们耳熟能详的戏曲,穆桂英挂帅、秦雪梅吊孝等,所唱的却大都是旦角,二小儿手捏手绢,翘起兰花指,扭捏作态,不时惹得听众哄堂大笑。唱过两三段,就该吃饭了,乡亲们吃啥,二小儿吃啥,连给自家男人准备的鸡蛋汤,也会有二小儿的一份。吃饱喝足,二小儿择一处向阳或背风处,眯眼小憩,休息足了,起身敲着棍子,“哒哒哒”地

12、回去。在乡亲们的意识里,二小儿从未被看作是一名乞讨者,而是整个村子最受欢迎的客人。有人说,二小儿有个哥哥,在云南某地当县长呢,也曾把二小儿接了过去,二小儿在那住了一段时间,觉得实在没意思,便瞒着哥哥偷偷溜了回来。是真是假,不得而知。倒是二小儿临终前,床前聚集了不少偷偷抹泪的乡亲,让很多有儿有女的人也羡慕不已,都说二小儿前世积了德。那天,二小儿艰难地扭了扭头,看看身边的乡亲,灰暗无神的眼眶里竟然溢满了浑浊的泪水。“这么多年,侯兆川的乡亲们待我不薄啊,我知足了!”二小儿说,“拜托各位,请在我的墓碑上刻上我的大名崔光活,光活不死”二小儿的声音逐渐小了下去。“你放心吧,二小儿,你叫崔光活!”乡亲们回答

13、。“我还得问大伙一句,”二小儿双唇翕动,像是一条濒死的鱼,“这么多年,我虽然要吃要喝,但也给乡亲们带去了很多开心和欢乐,你们说是不是啊?”说完,侧着耳朵等待众人回答。在场的乡亲们已经有人泣不成声,赶紧点头说:“那是,我们都把你当亲人呢。”二小儿走得很安详。没有了二小儿,侯兆川乡亲们的生活突然索然寡味了好长时间。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二小儿是侯兆川“响当当的人物”,不仅因为他会算卦,会唱曲,更因为他出身不凡,有一个当县长的哥哥。B. 二小儿的卦牌无非就是“老三篇”,进财、动土、遇小人。几乎所有的人都能将他准备讲给抽卦人的卦辞完整地背出来。且明知是骗钱,但

14、人们还会抽卦牌、算卦,说明侯兆川的人都很愚昧、无聊。C. 二小儿临终前“床前聚集了不少偷偷抹泪的乡亲”,甚至有人泣不成声,因为乡亲们已经把二小儿当成了他们的亲人,他们为二小儿的离去二伤心。D. 小说结尾说“没有了二小儿,侯兆川乡亲们的生活突然索然寡味了好长时间。”说明二小儿就是乡亲们生活中的调味料,没有了他,生活里就少了味道。5. 二小儿不过是一个走街闯巷,卖唱乞讨的乞者,可是在侯兆川乡亲们的意识里,他是整个村子里最受欢迎的客人,为什么?请结合作品具体分析。6. 二小儿临终前请乡亲们在他的墓碑上刻上他的大名崔光活,乡亲们说:“你放心吧,你叫崔光活!”这一情节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答案】4. C 5. 从二小儿的角度:(1)二小儿才华出众。他会算卦,会唱曲,会口技。“诸多乐器的声响源源不断地从二小儿口中发出,惟妙惟肖,热闹非凡”,“手捏手绢,翘起兰花指,扭捏作态,不时惹得听众哄堂大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