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语文主题阅读实验研究解析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4636361 上传时间:2019-11-12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小学语文主题阅读实验研究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中小学语文主题阅读实验研究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中小学语文主题阅读实验研究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中小学语文主题阅读实验研究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中小学语文主题阅读实验研究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小学语文主题阅读实验研究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小学语文主题阅读实验研究解析(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小学语文主题阅读实验研究课题方案(2010-05-27 17:16:10) 转载标签: 教育一、课题研究的背景(一)理论背景语文学科作为我国中小学教学中的基础学科,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着诸多问题,尤其是在语文阅读教学方面,长期的政治化倾向和应试目的使语文阅读热衷于宏大主题和追求功利价值,背离了通过语文阅读帮助学生掌握祖国语言文字,提高学生文学素养,培养学生人文精神,使学生热爱生命和自然的真正目的,从而使语文阅读既没有很好地体现出工具性特点,更没有发挥出人文素养养成的功能。针对这种情况,在本世纪初掀起的新课程改革浪潮中,产生了全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新的语文课程理念和价值取向,由于本课题是在新

2、课程改革的理论和实践背景下展开的,因此语文课程标准的新理念和价值取向也就必然地成为本课题研究的理论背景。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性质与地位”中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总目标”中指出:在阅读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语文课程标准在

3、“实施建议”中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要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本课题正是基于以上语文课程的新理念和新的价值取向来确定自身的研究理念和建构自身的研究目的体系、内容系统及方法论的。本课题的研究理念可概括为:用中小学语文主题阅读实验研究激发和升华学生的精神生命。其特征为按照研究理念设计阅读主题,从方法论的角度讲,主题的选择和

4、确定不拘泥于现有教材的有关主题,而是根据儿童不同阶段的身心发展特征和认知发展水平,根据课题所研究区域的儿童语文素养和人文精神发展水平来选择和确定,在此基础上,以大语文和大文化的视野,将教材中的主题与课题研究过程中所构建的阅读主题有机结合,形成课内课外相结合的阅读主题群,并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身心特征和不同主题群,构建不同的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和探求不同的语文阅读教学方法,使语文阅读教学得到整体性的重构。在研究过程中注重继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关注人类,关注自然,培养学生的健康情感和正确的态度,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像世界,帮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

5、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在主题中得到整合,使学生在阅读中成长,在阅读中升华学生的精神生命。(二)现实背景新课程改革六年来,语文阅读教学在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教学方法、教学形式上发生了重大变化,但由于阅读教学的应试负担过重,功利目的过强,缺乏有效指导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使中小学生读书量普遍不够,读书时间少;课堂阅读教学仍以知识体系为主,过多注重词句、段落、写作方法等的分析和指导,讲问过多,忽视对阅读整体性的把握;对学生的阅读缺乏有人文意义的主题引领和深度指导,使阅读杂乱无章和浅尝辄止;忽略学生阅读时的独特思想感受和情感体验,形成共性突出、个性缺乏的阅读结果;忽视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使阅读成为暂时性

6、功利的短期行为,最终使语文阅读形成重功利、轻发展;重共性、轻个性;重继承、轻创新;重认知、轻情感的反文化特征,造就有知识、没文化的阅读者。由此可见:当前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在阅读目的、阅读内容、阅读方法、阅读数量、阅读时间等方面都存在着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有效的解决,将会在不同程度上会导致学生阅读能力的弱化,人文精神的缺失乃至民族文化的退化。具体到宝安的现实,由于宝安中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的不平衡,学生阅读能力、阅读习惯、人文素养的不均衡发展的现状,使语文阅读教学中仍然存在着传统的结构主义语文阅读教学观念和方法,而缺乏本课题所强调的以中小学生人文精神建构为取向的新语文

7、阅读教学理念和以主题为内核、课内阅读教学和课外阅读指导相结合的方法论思想,从而导致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过度注重语文的工具功能,强调文体、语法、修辞、技巧、句型、词汇等的教学;普遍存在着“轻阅读”、“浅阅读”和“局部阅读”现象,语文阅读教学大都停留在对文本浅层意义的诠释和对局部技巧的传授,不太注重深究阅读文本所内蕴的深刻人文价值;语文阅读教学带有较大的功利性,看重短期的考试、竞赛价值,而不去追求阅读对学生精神生命成长和升华的恒久价值;课内和课外的阅读缺乏有主题的整合,甚至在课内外阅读内容所蕴涵的价值观上存在冲突,对学生人格发展中非常重要的价值观和谐产生负面影响;中小学生的阅读缺乏老师的有目的、有系统

8、的深度引导,由于中小学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尚未定型,这种自发型的阅读极其容易使其受到社会流俗文化的影响,不仅难以增强学生的语文素养,而且还会慢慢消弥人的意志,使人精神空虚,失去精神生命的活力。为此,对我区中小学的阅读教学和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整合。基于以上几点,我们认为“中小学语文主题阅读实验研究”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它将有效弊免中小学生阅读时间短,阅读量少,阅读方法单一,阅读文本泛化,缺乏精神内核等弊端,它旨在以新课程理念为核心,以新课标教材的单元主题为主线,选取对人生最为重要、最需要关注、最富有情感、最能体现人文精神和生命价值的主题,如:感动、感恩、博爱、敬畏、品位、睿智、和谐、宽容

9、、生命、自然等,通过阅读与这些主题相关的文章,展现每个个体的阅读个性和理想,培养其自觉阅读、独立阅读、有思考地阅读、有创意地阅读以及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自觉寻找有意义主题的习惯,最终使学生成为渴望的阅读者、有吸收的阅读者、有思想的阅读者和终身的阅读者。二关于语文主题阅读的国内研究现状及本课题的独特研究意义近十年阅读教学与以往相比有很多新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研究性阅读和新概念阅读两种新的视角来诠释阅读教学理论。阅读教学模式的建构体现在个性化阅读、语感教学、自主阅读、快速阅读、互动性阅读等方面。阅读方式的变革体现在网络阅读、扩展性阅读、整体性阅读、比较阅读和批注式阅读等。其中较为突出的课题实验有:(

10、一)山东高密:大量阅读双轨运行实验:它以“大语文教学观”为指导,以大量读写为教学手段,强调课内外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大面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该课题通过对语文教学要素的重组,采用“识字双轨、阅读双轨、听说双轨、习作双轨”这四种策略,使它们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发挥了1+12的整体功能。(二)于永正的“五重”阅读法研究:遵循语文教学的规律,使阅读做到“重情趣、重感悟、重积累、重迁移、重习惯”,强调阅读方法和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双重落实。(三)窦桂梅的主题教学研究:从儿童自身特点和学习现状、课程单元以及从教材自身出发,提炼教材的“主题词”,即与生命体验有关的属于“人生意义”的词语,以“

11、积累、感悟、创造”为形式,由一主题“牵一发”动教材知识体系的“全身”,从而站在哲学的高度,进一步从生命的层次,全新全面认识课堂教学,整体构建课堂教学的一种体系。(四)李敬尧的“导学式”阅读教改实验:强调学生在教师强力指导下的“自学”。其教学过程包括下述六个基本式:预习式、读书式、提问式、讨论式、作业式,评改式,主要侧重于阅读方法的指导。(五)华中师范大学教科院夏家发的“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外阅读指导”研究:根据小学生各年龄阶段的阅读倾向、身心特点、阅读喜好来选择阅读文本,进而培养学生的阅读速度、思维方式、阅读习惯和思想修养等。该课题强调将文本按一定标准、体裁分成不同类别,如:故事、童话、传记、游记

12、、历史、艺术、小说等,并按学生的需要选择阅读材料。(六)程汉杰的“快速高效阅读法”研究:它综合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生理学、语言学、思维学等学科的有关原理,借鉴国内传统的优秀读书方法和国外盛行的快速阅读法,并结合我国中小学生的实际设计而成的、以激发学生阅读积极性、提高阅读速度与理解水平,从而最终达到提高阅读效率为目的的一套阅读训练方法。它强调学生阅读理解、阅读速度及高效阅读方法的掌握。以上课题多关注阅读方法、阅读与其他能力间的联系及阅读教学模式的建构等。而本课题的独特研究意义则在于:(1)从教育角度来讲,“中小学语文主题阅读实验研究”是一种方法引领。当一个主题愈具有意义,愈深入,愈能置于情境脉络

13、,愈根植于文化、背景、认知以及个人的知识中,学生便愈容易学习、记忆和生成。而当儿童的生活与主题建立联系时,学习就趋于统整。(2)从文化的角度讲,“中小学语文主题阅读实验研究”是一种全新的文化建构,它引领学生关注文化,亲近母语,寻找语言文化的根源,汲取世界和民族文化的精华,通过体验与熏陶,理解与扬弃,鉴赏与反思,沉淀与创造,形成一种高品味的精神建构。(3)从课程角度讲,“中小学语文主题阅读实验研究”是对教材内容的补充、重组、拓展,它将使教师成为课程的建构者、践行者、创造者。具体而言,中小学语文主题阅读实验研究研究的意义还表现在:(1)强调语言与精神同构。关注阅读的人文性、文化性,注重人的内化,偏

14、重于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及良好人格的形成。“中小学语文主题阅读实验研究”中的“主题”既是单元主题,又可成为中小学生的“生活主题”、“人生主题”,对培养学生健全的个性心理,形成高品味的人生追求,学会哲学的思考将起到积极地促进作用。(2)从整体入手,强调阅读的连续性和递进性。它与“专题阅读”有所不同,“中小学语文主题阅读实验研究”中有些主题虽属同一专题范畴,但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思想意识高度、情感发展特点不同,它们的呈现方式、思想内涵等呈循环式递进。(3)强调学生对文本的多元解读,让学生用文化的视角浏览整个单元内容,关注其对单元文化主题多角度、多侧面的把握和理解。三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一)研究

15、目标 学生目标:提高学生对阅读文本的感受、理解、评价、鉴赏能力,培养其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意识,注重学生语言积淀、情感体验及良好语感的形成,并逐步提高阅读速度和对阅读主题的把握能力,使学生有思考地读书,成为有思想的读者。进一步促进学生识字、口语交际、习作等相关能力的提高。教师目标:理解“中小学语文主题阅读实验研究”的理论建构,掌握“主题阅读”的方法引领,使教师的阅读素养、知识涵养、文化学养有更大的发展,打造一批有影响力的教师。学校目标:带动学校新一轮的快速发展,进一步打造书香型校园,形成卓有特色的阅读文化。2研究内容围绕“中小学语文主题阅读实验研究”的理论建构、方法、策略、体系、适用范围、研究

16、重点等进行以下子课题研究:(1)主题阅读与学生阅读习惯、阅读意识、阅读精神形成的研究(2)“中小学语文主题阅读实验研究”中主题的深化与拓展研究(3)“中小学语文主题阅读实验研究”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4)“中小学语文主题阅读实验研究与智慧表达”的研究(5)在主题阅读中生成习作智慧的研究(6)“中小学语文主题阅读实验研究课外活动体系构建”的研究(7)“中小学语文主题阅读实验研究评价机制”的研究四课题研究的方法、途径1、方法(1)在“主题阅读与学生阅读习惯、阅读意识、阅读精神形成的研究”中要注意使学生养成在阅读中查字典、认真思考、讲求阅读方法、自觉寻找有价值的文本的习惯,并通过对学生阅读目标、阅读时间、阅读数量、阅读类别、阅读品味、对阅读主题的把握及学生阅读前后的表现(口语表达、朗读、习作等)来判断学生是否形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意识、阅读精神。(2)在“中小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