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家洼煤矿主井筒作业规程解析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4630949 上传时间:2019-11-12 格式:DOC 页数:60 大小:2.7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肖家洼煤矿主井筒作业规程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肖家洼煤矿主井筒作业规程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肖家洼煤矿主井筒作业规程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肖家洼煤矿主井筒作业规程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肖家洼煤矿主井筒作业规程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肖家洼煤矿主井筒作业规程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肖家洼煤矿主井筒作业规程解析(6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为三十处肖家洼项目主斜井施工作业规程目 录第一章 工程概况3第一节 概述3第二节 编写依据3第二章 水汶地质3第一节 地质特征3第二节 煤岩赋存特性7第三节 水汶地质9第三章 巷道布置及支护说明9第一节 巷道布置9第二节 支护设计9第三节 支护工艺18第四章 施工工艺21第一节 施工方法21第二节 凿岩方式21第三节 爆破作业22第四节 装运岩(煤)方式26第五节 管线敷设方式26第六节 设备及工具配备27第五章 劳动组织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29第一节 劳动组织29第二节 循环作业29第三节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31第六章 生产系统31第一节 通风系统31第二节 压风系统36第三节 防尘系统36第

2、四节 供电系统36第五节 供、排水系统40第六节 运输系统40第七节 通讯、安全监测系统40第八节 地面搅拌系统41第七章 安全技术措施41第一节 施工准备41第二节 顶板管理42第三节 一通三防管理43第四节 机电管理46第五节 运输管理48第六节 破爆作业安全技术措施49第七节 防治水安全持技术措施53第八节 揭煤措施54第九节 冬季施工措施55第十节 防火措施57第十一节 避灾路线57第十二节 其它58第一章 工程概况第一节 概述一、工程名称本作业规程掘进的巷道为主斜井井筒。二、巷道用途肖家洼煤矿主斜井负担全矿的原煤提升,兼作矿井进风井。三、巷道设计长度及服务年限主斜井井筒设计长度:34

3、04.1 m;躲避硐室24个全长120 m。服务年限:约62年。四、预计开、竣工时间预计2009年11月20日开工,2011年5月14日竣工。第二节 编写依据一、编制目的为了更好的指导井巷工程的掘进施工,保证施工安全,确保工程质量,以安全生产为前提,工程质量保优良,生产成本最低化为目标,特编制此作业规程。二、编写依据本作业规程根据矿方提供的肖家洼煤矿初步设计说明书、新版煤矿安全规程、操作规程、矿山井巷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及考核评级办法等法规、行业标准进行编制。第二章 水汶地质第一节 地质特征一、井田地层本井田内地层大部分为新生界松散层覆盖,基岩地层仅零星出露于沟谷底部。基

4、岩地层主要由钻孔揭露,层序由老到新依次有:奥陶系中统上马家沟组(O2s)、峰峰组(O2f)、石炭系中统本溪组(C2b)、上统太原组(C3t);二叠系下统山西组(P1s)及下石盒子组(P1x)、上统上石盒子组(P2s)、石千峰组(P2sh);三叠系下统刘家沟组(T1l);上第三系上新统(N2);第四系中上更新统(Q2+Q3)及全新统(Q4)主斜井井口位于第四系二叠系内地层中,井筒上段处于第四系、第三系地层内,中下段井筒主要布置在二叠系和石炭系地层内。 现将井田内地层由老到新分述如下(1)奥陶系中统上马家沟组(O2s)区内地表未出露,仅有3个水文孔揭露,最大揭露厚度为87m,岩性为豹皮状灰岩,夹薄

5、层泥灰岩和白云质灰岩。(2)奥陶系中统峰峰组(O2f)区内地表未出露,本次工作中有3个钻孔揭露地层厚度87.0594.47m,平均94.04m。下、中部为浅灰、灰白色角砾状泥灰岩、碎屑灰岩,夹薄层白云质灰岩及铝土质泥岩,含不稳定的近似层状、透镜体细晶石膏23层,厚17 m,或为巨厚层状的泥灰岩、灰岩与石膏层混生,并有纤维状石膏脉充填于不规则的裂隙中,石膏脉宽550cm,统称为石膏带。上部为中厚巨厚层状灰白、深灰色微晶石灰岩、薄层状黑灰色泥灰岩、白云质灰岩、角砾状砾屑泥灰岩,局部夹薄层含铝质泥岩。(3)石炭系中统本溪组(C2b)与下伏峰峰组呈平行不整合接触。据本次钻探揭露资料该组厚度16.214

6、0.22 m,平均29.88 m。底部为山西式铁矿,呈透镜体鸡窝状,厚度04.90 m,一般为1 m,其上为深灰、褐灰色铝土矿(G层铝土矿)及黄铁矿。上部为灰黑色泥岩、砂质泥岩、深灰色铝质泥岩、粉砂岩夹灰色中细粒石英砂岩、灰岩及煤线,含灰岩03层。(4)石炭系上统太原组(C3t)自K1砂岩底至K7砂岩底,本次钻探多揭露至13号煤层底部,结合以往资料,厚度92.86139.83m,平均114.66m。与下伏本溪组整合接触,为本井田主要含煤地层之一。 下部由K1砂岩底至13号煤层顶,厚度为53.00 m左右。底部K1砂岩为灰、灰白色细粒石英砂岩,含岩屑、白云母,含黄铁矿及泥质包体,泥质及少量钙质胶

7、结,具交错层理和缓波状层理,厚度1.9014.15 m,平均5.50 m。其上为一套灰、灰黑色细粒砂岩、粉砂岩、砂质泥岩、泥岩组成的碎屑岩段,偶夹不稳定的生物碎屑灰岩及薄层铝质泥岩,含煤34层,其中13号煤层为全区可采的主要煤层。煤层顶板多为泥岩,底板为泥岩及炭质泥岩。13号煤层厚度2.5414.69m,平均12.27m,为全区稳定可采的主采煤层。13号煤层下平均4.00m处为不可采的14号煤层,14号煤层0.001.61m,平均0.28m,煤层顶板多为泥岩,底板为泥岩,14号煤下3m左右为15号煤层,煤层厚0-0.48m。中部由13号煤层顶至L4灰岩顶,厚度平均为54.00m左右。岩性由35

8、层深灰色生物屑泥晶(微晶)石灰岩夹深灰灰黑色泥岩、砂质泥岩和少量薄层粉细砂岩和煤层组成。本段所含煤层为零星可采的不稳定煤层9、10、11、12号层。9号煤层厚度0.001.65m,平均0.40m,为零星可采煤层。10号煤层厚度0.004.00m,平均0.50m,为零星不可采的煤层。11号煤层厚度0.000.83m,平均0.38m,为零星可采的煤层,12号煤层厚0-1.70m,平均0.50m,为零星可采煤层。上部由L4灰岩顶界至K7砂岩底,厚度平均6.00m左右。为深灰黑灰色泥岩、砂质泥岩、粉砂岩,夹薄层铝质粘土岩,偶夹薄煤线。(5)二叠系下统山西组(P1s)与下伏石炭系上统太原组地层呈整合接触

9、关系,区内无出露,在本井田东部地层被剥蚀,往西全层赋存,其底界以浅灰色中厚层中粗粒石英砂岩(K7北岔沟砂岩)与太原组分界。是本井田内另一主要含煤地层。自K7砂岩底至K8砂岩底,山西组全层厚度46.6289.80m,平均厚度63.58m,与下伏太原组整合接触,下部K7砂岩,岩性为深灰、砂质泥岩、粉砂岩或中细粒砂岩,厚度1.41-20.95m,平均6.46m,本组含煤49层,其中4、6、8号煤层为全区较稳定、大部可采煤层。该组下部岩性为灰黑色泥岩、炭质泥岩,粉砂岩,砂质泥岩和煤层,泥岩中可见菱铁矿结核;中上部为灰白、灰黄色中厚层状长石石英砂岩,岩屑石英杂砂岩、石英砂岩、长石岩屑砂岩,灰黑色泥岩、砂

10、质泥岩和煤层,砂岩中发育有平行层理和斜层理。本组主要含有2、3、4、5、6、7、8上、8、8下号共9层煤,其中4、8号煤为结构简单较稳定的大部可采的主要煤层,6号煤层为结构简单的不稳定大部可采煤层。其余为不稳定的不可采或零星可采煤层。(6)二叠系下统下石盒子组(P1x)该组地层在本井田东部被剥蚀,西部全层赋存,自K8砂岩底至K10砂岩底,该组全层厚度94.60152.52m,平均厚度110.34m。岩性为灰色、深灰色石英砂岩、长石石英砂岩、粉砂岩、砂质泥岩及泥岩,下部偶夹12层煤线。底部K8砂岩为灰白深灰色中厚层状中、粗粒长石石英砂岩,厚度1.0021.05 m,平均厚度5.79 m。成分以石

11、英为主,约70%以上(其中复晶石英为花岗岩石英、燧石及片岩型石英);长石占1425%(钾长石及斜长石,多粘土化及绢云母化);岩屑514%,主要为蚀边火山岩、片岩及粘土岩;含云母,偶见绿泥石、重矿物锆石、电气石。向上为灰色、绿灰色中、细粒岩屑石英砂岩、长石石英砂岩与深灰黑灰色泥岩、砂质泥岩互层。上部为灰绿色细粗粒长石石英杂砂岩夹灰灰绿色砂质泥岩、泥岩,顶部为一层灰白浅灰色铝质泥岩(桃花泥岩),富含铁质粒及结核,露头上常呈网格状褐红色褐铁矿细脉,可做为上、下石盒子组分界的辅助标志。(7)二叠系上统上石盒子组(P2s)该组地层地表无出露,主要赋存于本井田中西部,自K10砂岩底至K12砂岩底,全层厚度

12、378.53442.30m,平均厚度410.69m。主要由灰色、灰绿色、灰紫色、紫红色、紫色砂岩、砂质泥岩、泥岩组成,由上而下紫色色调渐浓。下部主要为灰绿色、灰白色砂岩、粉砂岩与杂色、深灰色及紫红色泥岩、砂质泥岩互层,以砂岩为主,底为砂岩K10厚1.2523.57 m,平均10.06 m,为灰灰白色厚层状中粗粒长石石英砂岩,石英占70%,其中复晶石英主要为花岗岩型、片麻岩型、燧石及石英岩;长石可达18%,以斜长石为主,部分粘土化、绢云母化及碳酸盐化;岩屑可达12%,主要为蚀变火山岩、片岩及花岗岩,含云母,其中矿物有锆石、磷灰石、角闪石等;杂基可达20%,主要是高岭石、水云母;底部含砾。孔隙式胶结,碎屑颗粒多呈点线接触。中下部主要为紫红色砂质泥岩夹灰色、绿灰色砂岩及灰黑色泥岩,以紫红色为主色调。砂质泥岩多呈团块状,水平层理发育,夹泥岩条带,层面上有云母片;砂岩横向不稳定,石英成分占6080%,长石占1230%,岩屑占510%,杂基516%。底界砂岩为黄绿色厚层状粗中粒岩屑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