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莆田市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14628753 上传时间:2019-11-12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9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莆田市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福建省莆田市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福建省莆田市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福建省莆田市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福建省莆田市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福建省莆田市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莆田市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福建省莆田市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6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填写在答题卡内。)1历史竞赛中,主持人问:“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根源是什么?”如果你是选手,你的回答是()A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B欧洲无产阶级成为独立的政治力量C空想社会主义的诞生D马克思、恩格斯的研究和实践活动2列宁曾写道:“马克思的哲学是完备的哲学唯物主义,它把伟大的认识工具给了人类,特别是给了工人阶级。”该论断的含义是马克思主义()A对工人运动有科学指导作用B改变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C能给无产阶级具体的斗争手段D增强了工人阶级的政治力量3陈独秀在1923

2、年指出:“党在第一次代表大会时还没有纲领,甚至没有规章,党的要求无产阶级专政悬在半空,到第二次代表大会时就脚踏实地了,有了规章,找到了与中国实际的联系并决定了党要走的道路。”这是指中共二大()A确定了党的中心任务B制定了党的最高纲领C制定了党的最低纲领D决定了与国民党合作4下图邮票纪念的历史事件() A确立了武装反抗反动派的总方针B标志着红军战略转移的胜利完成C红军从此摆脱了国民党军的围堵D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51945年9月毛泽东为重庆新华日报题词:“庆祝抗战胜利,中华民族解放万岁。” 对“中华民族解放”理解正确的是()A推翻了 “三座大山”的压迫B结束了列强占领中国领土的历史C实现

3、了国共两党的空前团结D取得了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胜利6近日,教育部下发2017年1号函件关于在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中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函,要求在教材中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精神。对这一要求的正确理解有() 日本侵华和中国抗战是一个连续和深化扩展的过程 客观反映了中国战场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地位 有利于客观反映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有利于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 中国的抗战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始终居于主导地位ABCD71944年11月,美国总统特使赫尔利访问延安后,对外宣称:“国民政府和国民党所秉持的原则与中国共产党所秉持的原则之间,即使有所分歧的话,分歧也不是很大。” 当时国共两党

4、的原则中“分歧”最小的是()A抗战进行到底B军队上交国家C建立联合政府D推行政治民主8下表所示为20世纪5090年代中美苏日四国关系的演进,其反映了() 时期 关系 5060年代 中苏同盟对抗美日同盟 6070年代 中苏分裂并继续与美日抗衡 7080年代 中美日关系改善,同时抗苏 8090年代 中美日保持相对友好,中苏关系逐步正常化 A中美苏日四国决定国际政治格局的走向B意识形态的分歧主导了亚太地区的局势C国家利益的角逐影响着国际关系的变化D远东太平洋地区经济区域化向纵深发展9下图反映了冷战时期美国采取的某一措施。实施这一措施的根本意图是() A帮助西欧恢复经济B实现人道主义援助C增强美国经济

5、实力D加强对西欧的控制101946年3月,丘吉尔在美国发表演说,主张英美结盟并联合其他西方国家,共同遏制苏联,对抗世界共产主义运动。该演说()A是美苏冷战正式开始的标志B揭开了美苏冷战的序幕C直接导致共产党工人党情报局的成立D标志着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11“冷战”开始后,加剧了世界的紧张局势,首先成为美苏“冷战”的焦点是()A德国B奥地利C朝鲜D越南121961年成立的奉行独立自主、非集团愿则和宗旨的国际组织是()A不结盟运动B亚太经合组织 C北大西洋公约组织D华沙条约组织131958年,法国、德国等国组建了欧洲经济共同体;1960年,英国和葡萄牙等国组成欧洲自由贸易联盟。这些组织的出现()

6、A阻碍了全球化的进程B具有鲜明的“冷战”色彩C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D缓解了欧洲各国的矛盾141992年,在雅加达召开了第十次不结盟运动国家首脑会议。以下是对该会议的报道,其中正确的是()A有力地冲击了二战后国际关系中的两极格局 B正式接纳中国作为其新成员C作为独立力量进一步加强国际格局多极化趋势 D铁托、尼赫鲁是主要推动者15有学者在评价戈尔巴乔夫改革时认为,“出发点本是国富民强的改革计划最终导致工业乃至整个社会的毁灭。”其中“社会毁灭”主要指()A东欧剧变B苏联解体C两极格局瓦解D环境污染16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的施政纲领是()A一九五四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B中共民主革命纲领C中

7、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D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决议17下面两幅图片所反映的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两项政治制度,其共同点有() 都实现了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愿望 都是地方行政管理制度 都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都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ABCD18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些规定体现了()A民主集中制原则B政治协商原则C人民民主原则D社会主义原则19正式把“依法治国”这一治国方略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下来的会议是()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B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C中共十五大D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20据媒体报道,江西省某市

8、原人大代表熊某纠集多名同族兄弟称霸乡里,威胁当地党委政府工作人员,干扰基层组织选举。材料中“村霸”现象的存在()A中断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进程B违背了农村基层民主制度C影响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施D摧毁了社会主义法律体系21王老师在讲授”祖国统一大业” 一课时设计了如下板书。其中,方框中的内容应是() A“一国两制”B“求间存异”C“和平共处”D“九二共识”22会长汪道涵与台湾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进行多次会谈,1992年双方达成的共识是()A“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B允许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交流C两岸实现直接通邮、通航、通商D实施“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23下图是“习马会世纪握手”。这历史性的一握

9、翻开了海峡两岸关系新的一页。回顾历史,打破海峡两岸隔绝状态的事件是() A1979年,全国人大发表告台湾同胞书B1987年,台湾当局允许居民赴大陆探亲C1992年,海协会和海基会达成“九二共识”D2008年,海峡两岸直接“通商通航通邮”24全面准确理解和贯彻“一国两制”方针和基本法,是特区实现“良政善治”的根本原因,是特区长治久安、繁荣稳定的“定海神针”和“压舱石”。“一国两制”方针的前提是()A同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B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并存C原殖民国家势力必须退出特区D特区享有司法、行政、外交等权利25下列三幅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新中国的外交政策逐渐走向成熟B“一国两制”构想付诸实践C

10、中国人民维护国家统一立场坚定D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26结束中美之间20多年的敌对状态,标志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的事件是()A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B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C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D1979年中美两国正式建交27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开启了中美关系的:“破冰之旅”,时人评论说,尼克松改变了世界,但毛泽东却说:是世界改变了尼克松。以下史实能够佐证毛泽东观点的有() 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 美国在与苏联的争霸中处于守势地位 尼克松访华使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美国长期实行“遏制和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ABCD28英国学者珍妮克莱格在其著作中国的全球战略:走向一个多极世界中写道:20世纪70年代“周恩来在万隆播下的种子终于开花结果”。此处的“开花结果”指的是()A中国重返联合国B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C中日邦交正常化D中国加入不结盟运动29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始终致力于在外交领域的突破和发展,通过不断努力,上世纪七十年代国际上出现了一个与中国建交的热潮,其关键是()A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C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D中日两国正式建交30对下图所示国际组织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由五个成员国组成B正式建立于2001年C成员国结成紧密同盟D缘起于区域经济合作莆田七中2016-2017学年下学期高一历史期中试卷.装.订.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