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系统影像学.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4627773 上传时间:2019-11-12 格式:PPT 页数:141 大小:24.3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循环系统影像学._第1页
第1页 / 共141页
循环系统影像学._第2页
第2页 / 共141页
循环系统影像学._第3页
第3页 / 共141页
循环系统影像学._第4页
第4页 / 共141页
循环系统影像学._第5页
第5页 / 共1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循环系统影像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循环系统影像学.(1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南昌大学第五附属医院 影像科 鲁广亮 电话:15870774646,The Fiv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Nanchang University,循环系统影像学,南昌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本系统主要内容,第一部分:心脏、血管影像学检查技术及正常表现 第二部分:心脏、心包、肺血管影像学基本病变 第三部分:心脏疾病影像学诊断 第四部分:血管性疾病影像学诊断,心、血管影像学检查技术及正常表现,X线 1、摄影 显示心脏的位置、形态、大小、边缘和轮廓,无法观察心脏各房室壁和腔内解剖结构 起基本筛查作用 2、心血管X线造影:将对比剂通过心导管快速注入心腔或血管,使心脏及血管在X线照

2、射下显影方法,有创、但仍被视为诊断心脏和大血管疾病“金标准”, 多用于手术前或介入治疗前 超声 方便、廉价、实时动态显示心脏、血管的解剖结构和运动心功能和血流进行测量和分析 首选和主要检查手段,循环系统影像学技术及特点,CT:心包病变、大血管血栓、主动脉瘤、血管夹层、鉴别纵隔血管与非血管病变;MSCT(64排)在评价冠状动脉病变方面有较高的临床价值,是冠心病主要的无创筛查方法之一 MR: 对心脏形态、心脏功能、心肌活性和心肌灌注评价有很高的准确性,是评价心肌病变的重要方法之一,循环系统影像学技术及特点,一、 X线正常表现,(一)X线后前位片,患者直立,前胸壁紧贴片盒,LAO,(一)X线左前斜位

3、片,心前缘:右心房、右心室; 心后缘:左心房、左心室;,患者直立,左前胸靠片盒,身体与片盒呈:60角,摄片吞钡,(一)X线右前斜位片,RAO,心前缘: 升主动脉、肺动脉段、右心室; 心后缘: 左心房、右心房; 食管下段及胃泡偏居前方为识别右前斜位标志,(一)X线侧位片,心前缘,全部为右心室; 心后缘:左心房、左心室;,PA,RAO,LAO,LL,心胸比率(线图),测量心胸比例是确定心脏有无增大最简单办法 心脏最大横径与胸廓(右膈肌顶水平的胸廓最大横径的内缘)最大横径的比率, 正常成人心胸比例0.50,不同体型的正常心型,正常成人心胸比例0.50;横位心不超过0.52 心影轻度增大:0.52-0

4、.55;中度:0.56-0.60;重度0.6,纵隔大血管,DSA:主动脉弓三个血管分支,主肺动脉窗层面 其上界为主动脉弓下缘,下界为左肺动脉,前方为升主动脉,内后方为气管,其内亦包含有数个淋巴结、脂肪和一些结缔组织,CT增强-横轴位,正常心脏CT-横轴位、长、短轴位,长轴位:与心脏长轴平行的体位, 即与室间隔平行 如图a 横轴位:与人体长轴垂直的体位,是常用的标准体位 如图b 短轴位:与心脏长轴垂直的体位 , 即与室间隔垂直 如图c,主动脉瓣 二尖瓣,正常二尖瓣CT表现,纵隔大血管-胸口层面,纵隔大血管-主动脉弓,纵隔大血管-肺动脉顶部,纵隔大血管-气管分叉层面,纵隔大血管-肺动脉主干,升主动

5、脉根部,心脏“四腔”,心底,心包,心包厚度约(1-2mm),正常MRI(图),正常MRI(图),正常MRI(图),正常MRI(图),RA右房 RV右室 LA左房 LV左室,四腔心,左室长轴,LA左房 LV左室,正常MRI(图),两腔心,短轴位,RV右室 LV左室,正常MRI(图),正常心包无论T1WI、T2WI均表示为低信号 厚度约为12mm,正常MRI心包(图),心脏冠状动脉解剖,左、右冠状动脉分别起自左、右冠状窦,左冠状动脉造影(DSA),右冠状动脉造影(DSA),心脏冠状动脉CTA示意图,左冠状动脉:LMT-左冠脉主干 LAD-前降支 LCX-回旋支 LMB-钝缘支 D-对角支 右冠状动

6、脉:RCA-右冠脉主干 PDA-后降支 PLB-锐缘支,容积再现技术显示整个冠状动脉树及其与心脏间的关系,正常冠状动脉CTA,曲面重建显示左、右冠状动脉CTA,心脏冠状动脉MR示意图,a. 冠脉白血序列, b. 冠脉黑血序列,心脏、心包、肺血管影像学基本病变,异常表现,(一)心脏位置、形态异常 (二)心包异常 (三)心脏冠状动脉异常 (四)肺门及肺血管异常,一侧膈肌升高或膈疝时心脏形态及位置发生改变,心脏移位,继发于胸廓畸形、胸膜和肺部疾病,心脏移位,心脏右位,镜面右位心,1、左心室增大(后前位),左心缘向左增大、凸出,相反搏动点上移,心尖向下、向外移位 “靴型”心 相反搏动点:左心缘上左心室

7、、肺动脉段的搏动方向相反,两者的交点称为相反搏动点,是衡量左右心室增大的一个重要标志,左心室增大X线片,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左心室增大 正位片:左心缘向左下延长,侧位片:心后缘下段向后增大、心后间隙消失,左心室增大CT片,左心室增大的常见原因,高血压病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或狭窄 二尖瓣关闭不全 动脉导管未闭,右心室约占心前缘面积的3/4,有“前心室”之称 左心缘腰部消失,心尖上翘、圆凸,相反搏动点下移 呈“梨型”心,2、右心室增大(后前位),二尖瓣狭窄 慢性肺原性心脏病 肺动脉狭窄 肺动脉高压 房间隔缺损 Fallot四联症,右心室增大的常见原因,心包疾病,心包病变包括: 心包积液 心包增厚 心包

8、钙化 心包肿块,心包积液 X线(大量),X线对于少量心包积液诊侧增断有限,对于中度以上的积液,心影可向两大如“烧瓶”状,心包积液,正常情况心包腔内有少量液体,如果液体量50ml,即为心包积液,正常心包,心包增厚、钙化,超声、CT/MR 均可以直接显示增厚的心包,厚度在4mm以上,重者的心室舒张功能受限,心脏冠状动脉异常,1、冠状动脉先天性发育异常 2、冠状动脉血管粥样硬化斑块 (钙化斑块、非钙化性斑块、混合性斑块) 3、冠状动脉心肌桥形成 4、冠状动脉瘤样扩张,左冠、右冠共同起源于右主动脉窦,心脏冠状动脉起源异常,正常冠状动脉分别起源于左、右主动脉窦,右冠状动脉开口高位,冠状动脉单冠畸形,左冠

9、状动脉前降支钙化性斑块,左冠状动脉前降支脂质斑块形成并血管腔狭窄约75%,心肌桥,定义:冠状动脉心肌桥也是一种先天性的冠状动脉发育异常;正常冠状动脉走行于心外膜下的脂肪组织内,如果冠状动脉某一段走行中被心肌所覆盖,这段动脉称为: 壁冠状动脉,覆盖这段动脉的心肌纤维称为:心肌桥 最常见于前降支中段,心肌桥的厚度一般为(2-4mm),心肌桥分布示意图,左侧冠状动脉心肌桥,心血管CTA(图A)显示LAD中段管腔中度狭窄;MPR和冠脉分析(图B、C)显示LAD中段心肌桥,管腔狭窄。,肺门及肺血管异常,肺门异常:增大、缩小 肺动脉异常:肺充血、肺动脉高压、肺少血 肺静脉高压:肺淤血、间质性肺水肿、肺泡性

10、肺水肿 混合型肺循环高压,病因:1、先天性心脏病:房或室间隔缺损、动脉 导管未闭或循环血量增加的甲亢疾病 2、肺心病、肺栓塞 3、二尖瓣、三尖瓣狭窄或左房肿瘤等,肺充血,X线: 肺野清晰,肺动脉段膨隆,肺门血管增粗,导致肺动脉高压“肺门舞蹈”,X 线: 肺门血管细、肺门影小 肺纹理普遍细小 肺野清晰、透明 严重者出现侧支循环,肺少血,肺动脉高压,X线: 肺动脉段明显突出 肺门动脉扩张、搏动强、外围血管细小 右心室增大,肺静脉高压,肺淤血 间质性肺水肿: 水肿液主要在肺泡壁、小叶间隔、支气管和血管周围的结缔组织及胸膜下结缔组织,出现间隔线即Kerley线,以B线最常见 肺泡性水肿:液体积聚在终末

11、气腔内,两肺广泛性斑片状模糊影,重者聚集在肺门区形成“蝶翼状”阴影,间质性肺水肿,KerleyB线:两肺下叶外侧水平线状影 常位于肋膈角区,长约1-3cm的水平线 一般垂直于侧肋胸膜,间质性肺水肿,心源性间质性肺水肿,典型的小叶间隔增厚,肺泡性肺水肿,肺门旁对称性“蝶翼状”斑片状 密度增高影,心脏疾病的影像学诊断,一、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CAD),【临床与病理】 由基本病变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引起的冠状动脉狭窄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病变。 主要累及主干及大分支、心肌缺血 、急性心肌梗死 、室壁瘤,左冠状动脉CTA-前降支钙化,A,狭窄范围 局限性狭窄:20mm B,狭窄程度 无狭窄

12、: 0 轻度狭窄:(50%75%) 闭塞(100%)心肌梗死 C,斑块性质 钙化性斑块 CT值126817HU,相对稳定斑块。 非钙化性斑块: (脂质软斑块 CT值-44-47HU、纤维性斑块 CT值25117HU ) 混合性斑块 D,病变形态 向心性 偏心性 闭塞性或扩张性,心脏冠脉狭窄和斑块分析,前降支中段非钙化斑块管腔重度狭窄,多支冠脉广泛性钙化斑块,冠心病介入治疗,球囊扩张,支架植入,术前,术后,植入术后、支架位置正常、管腔通畅,平行轨道征 ,心肌病,【临床与病理】 原发性心肌病包括:扩张(充血)型占70%,肥厚型占20%,限制(闭塞)型10% 扩张型心肌病心脏常呈球形扩大,四个腔均扩

13、大,以左心为主,心肌松弛无力,通常心肌不厚,附壁血栓机化可使心内膜增厚。,从左至右依次为: 正常心脏、扩张型心肌病、 肥厚型心肌病、限制型心肌病,【影像学表现】 X线:早期正常,后期中至高度增大,以左心室显著,左心缘圆隆;右心室增大或双心室增大;肺静脉高压 CT、MR: 扩张型心肌病心脏舒张末期左、右心室腔扩大,以左室扩大为主,心室横径增大较长径明显,室间隔及心室游离壁不厚;室壁运动减弱,心肌收缩功能普遍减弱。,扩张型心肌病,扩张型心肌病 MR,扩张型心肌病 US,二维超声心动图 全心扩大,左心扩大明显,室间隔肥厚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心尖部肥厚型心肌病,限制型心肌病,显示广泛心内膜及心肌壁

14、的钙化,先天性心脏病,一、房间隔缺损(ASD),【临床与病理】 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之一 按缺损部位可分为第一孔 (原发孔)型,第二孔 (继发孔)型,此型为主约占80%,早期可无症状,通常在青年期以后因肺动脉高压而出现劳累后心悸、气短、乏力、晚期在胸骨左缘第2-3肋间收缩期杂音,P2亢进,房间隔缺损(线图),IVC-下腔静脉 SVC-上腔静脉 RA-右房 RV-右室 PUL.ART-肺动脉干 PA-肺动脉 PV-肺静脉 LA-左房 LV-左室 AO-主动脉,X线: 心型:“二尖瓣”型心型、肺动脉突出 心影: 半数以上中度以上的增大,以右房、室增大为其突出表现,右心房、右心室增大的程度与肺动脉高

15、压程度呈正比,尤其右房增大是房间隔缺损的重要征象,主动脉结大多数偏小 肺血:肺充血 肺门血管:增粗、3/4者有肺门舞,ASD 影像表现,超声:心尖位和胸骨旁四腔图上显示房间隔中部或上部连续性中断 CT、MRI:快速成像序列MRI电影能在SE序列拟诊缺损的层面清楚显示有无左向右分流的血流情况、右心房和右心室的增大,肺动脉的扩张,ASD 影像表现,房间隔缺损X线片,心影增大、梨形心;肺动脉段突出、主动脉结偏小,肺充血改变。,女性, 32岁,自幼活动后心慌气短,时有紫绀,易感冒,心房间1.58cm的缺损,两心腔相通,右房右室增大。,房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CT&MR,心脏CT及心脏MRI亮血序列显示房

16、间隔中部 连续性中断,右心房、右心室增大,房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二维超声心动图 右心房、右心室扩大,房间隔连续性中断,二、法洛四联症(TOF),【临床与病理】 最常见的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小儿先心病中居第4位 由先天性的室间隔缺损、主动脉骑跨,肺动脉狭窄(常为右心室漏斗部狭窄)及以后继发的右心室肥厚组成,以室间隔缺损与肺动脉狭窄为主。缺损多在膜部,一般较大,达10mm25mm 胸骨左缘可闻收缩期杂音及震颤,肺动脉第二音减弱或消失,法洛四联症,IVC-下腔静脉 SVC-上腔静脉 RA-右房 RV-右室 PUL.ART-肺动脉干 PA-肺动脉 PV-肺静脉 LA-左房 LV-左室 AO-主动脉,X线: 心型: 典型为“靴型”心多数肺动脉段凹陷 肺动脉段下方的局限突起为第三心室 心影: 轻度增大占3/4,右心室增大为主 1/3者右心房增大,上腔静脉增宽 肺血: 肺血减少 侧枝循环在下肺野形成细网状影 大血管: 升主动脉增宽、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