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大礼包】2012年高中生物 3.4细胞呼吸课件 浙科版必修1

上传人:琴**** 文档编号:11462724 上传时间:2017-08-18 格式:PPT 页数:128 大小:1.7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开学大礼包】2012年高中生物 3.4细胞呼吸课件 浙科版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128页
【开学大礼包】2012年高中生物 3.4细胞呼吸课件 浙科版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128页
【开学大礼包】2012年高中生物 3.4细胞呼吸课件 浙科版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128页
【开学大礼包】2012年高中生物 3.4细胞呼吸课件 浙科版必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128页
【开学大礼包】2012年高中生物 3.4细胞呼吸课件 浙科版必修1_第5页
第5页 / 共1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开学大礼包】2012年高中生物 3.4细胞呼吸课件 浙科版必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开学大礼包】2012年高中生物 3.4细胞呼吸课件 浙科版必修1(1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需氧呼吸的不同阶段比较,需氧呼吸不同阶段的图示,从图解中看出:需氧呼吸第三阶段共产生12个水分子,但需氧呼吸的第二阶段需消耗6个水分子。,有线粒体的生物一定能进行需氧呼吸,但必须在有氧条件下,无线粒体的生物有的也能进行需氧呼吸。如蓝细菌。需氧呼吸的三个阶段连续进行,若中间有中断,后面的反应将无法进行下去。,【典例1】以下图解表示某绿色植物细胞内部分物质的代谢过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解中的、两物质依次是H2O和O2B图解中(一)、(二)两阶段产生H的场所都是线粒体C图解中(三)阶段产生的水中的氢最终都来自葡萄糖D1分子丙酮酸经过(二)、(三)两阶段可产生6分子水,【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

2、键是产物水中H的来源有2个:葡萄糖和第二阶段参与反应的水。,【标准解答】选A。在需氧呼吸的三个阶段中第一阶段的场所是细胞溶胶,因此第一阶段产生H的场所也是细胞溶胶。在第二阶段中水参与丙酮酸的氧化分解,在第三阶段氧气与H反应产生12个水分子。其中一半来自于葡萄糖,一半来自于第二阶段参与反应的6个水分子。因此,1分子丙酮酸经过(二)、(三)两阶段可产生12分子水。,【互动探究】(1)图中(二)的场所是什么?其物质变化情况是怎样的?提示:线粒体基质。水+丙酮酸 二氧化碳+H。(2)图中(三)的场所是什么?产物有哪些?提示:线粒体内膜。产物为水。,【误区警示】在书写反应式时,“能量”两个字不能用ATP

3、代替,因为反应式中的“能量”包含散失的热能和储存在ATP中的能量两部分。,二、需氧呼吸和厌氧呼吸的差异,需氧呼吸三个阶段都产生ATP,厌氧呼吸只在第一阶段产生ATP。有的生物可以同时进行需氧呼吸和厌氧呼吸,如酵母菌在氧气浓度低时主要进行厌氧呼吸,浓度高时则只进行需氧呼吸。有的生物只有厌氧呼吸一种方式。,【典例2】按下表设计进行实验,分组后,在相同的适宜条件下培养810小时,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组不产生CO2而乙组产生B.甲组的乙醇产量与丙组相同C.丁组能量转换率与丙组相同D.丁组的氧气消耗量大于乙组,【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表格中氧气的有无,细胞结构是否完整,有氧

4、则进行需氧呼吸;无氧则进行厌氧呼吸。,【标准解答】选D。酵母菌在有氧的条件下能将葡萄糖分解成CO2和水,无氧的条件下将葡萄糖分解成CO2和乙醇。依题意,甲组、丙组进行厌氧呼吸,乙组、丁组进行需氧呼吸。甲组、乙组两组都产生CO2;由于甲组细胞不完整,甲组的乙醇产量较丙组少;丁组能量转换率较丙组高;丁组的氧气消耗量大于乙组。,【规律方法】细胞呼吸的判断方法(1)当无CO2释放和O2吸收时,细胞只进行产生乳酸的厌氧呼吸。(2)当不消耗O2,但产生CO2时,细胞只进行产生乙醇的厌氧呼吸。,(3)当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相等时,细胞只进行需氧呼吸(CO2和O2的值不为零)。(4)当释放CO2量大于O2

5、吸收量时,细胞同时进行需氧呼吸和产生乙醇的厌氧呼吸。,【变式训练】在a、b、c、d条件下,测得某植物种子萌发时CO2和O2体积变化的相对值如表。若底物是葡萄糖,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a条件下呼吸产物除CO2外还有乙醇和乳酸B.b条件下需氧呼吸消耗葡萄糖比厌氧呼吸多C.c条件下厌氧呼吸最弱D.d条件下产生的CO2全部来自线粒体,【解析】选D。a条件下呼吸产物除CO2外还有乙醇;b条件下需氧呼吸和厌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的比为15;d条件下需氧呼吸吸收的O2与产生的CO2体积相等(77),此时细胞只进行需氧呼吸,厌氧呼吸最弱,且产生的CO2全部来自线粒体。,三、影响细胞呼吸的因素,1.影响细

6、胞呼吸的内因:酶活性,它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2.影响细胞呼吸的外界因素影响细胞呼吸的外界因素有温度、氧气浓度、二氧化碳浓度、含水量等。(1)温度:细胞呼吸是由酶催化的一系列反应过程,因此细胞呼吸对温度的变化很敏感,如图。,(2)氧气浓度:氧气促进需氧呼吸,抑制厌氧呼吸,在一定范围内呼吸强度随着氧气浓度升高而增大,如图。,(3)CO2:对需氧呼吸有抑制作用。(4)水:在一定范围内,细胞呼吸强度随含水量的升高而加强,随含水量的减少而减弱,如图。,储存水果、蔬菜等需要低温、低氧(高氮、高CO2)及适宜的湿度等条件。低温以不破坏植物组织为宜,一般需零上低温;低氧并不是指越低越好,它是指总呼吸强度最弱时

7、对应的氧浓度;适宜的湿度目的是保持水果、蔬菜的新鲜度,避免干燥导致水果、蔬菜失水而影响品质。而储存粮食时除了需要低温、低氧外,还需要干燥。,【典例3】如图为外界条件对植物细胞呼吸速率的影响曲线,请据图分析并回答问题:,(1)从甲图中可知,细胞呼吸最旺盛时在点_,AB段说明随着温度升高,细胞呼吸强度_,温度主要通过影响_来影响呼吸强度。(2)乙图中曲线是_呼吸类型,若曲线描述的是水稻根细胞的细胞呼吸,那么在DE段根细胞内积累的物质是_。曲线表示的生理过程所利用的有机物主要是_。,【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温度影响酶活性;O2对厌氧呼吸存在一定的抑制作用。【标准解答】(1)从甲图可知,B点是曲

8、线的最高点,此时细胞呼吸强度最高。在AB段,随温度升高细胞呼吸的相对速率逐渐增大,温度主要通过影响酶的活性来影响呼吸速率。(2)乙图中,曲线随着氧气浓度的上升,细胞呼吸相对速率下降,说明曲线是厌氧呼吸,水稻根在DE段氧气浓度相对较低的情况下主要进行厌氧呼吸,产生乙醇。曲线是需氧呼吸,细胞呼吸过程中所利用的有机物主要是葡萄糖。,答案:(1)B 逐渐增强 酶的活性 (2)厌氧 乙醇 葡萄糖,【互动探究】(1)曲线在最高点后影响呼吸强度的外界因素是什么?提示:温度。(2)曲线在最高点前影响呼吸强度的外界因素是什么?提示:氧气浓度。,【 变式训练】如图中曲线a表示水稻根需氧呼吸和厌氧呼吸所释放的CO2

9、总量的变化,曲线b表示需氧呼吸释放的CO2量的变化,则表示厌氧呼吸释放的CO2量的变化的是图中的( ),【解析】选B。由曲线知横坐标表示O2浓度,随O2浓度升高,厌氧呼吸受到抑制,曲线是不断下降的,它也是题干a曲线前段下降的原因。,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醋酸菌是一种好氧细菌,在氧气充足的情况下能将乙醇氧化成醋酸。,【典例】(2009广东高考)利用地窖贮藏种子、果蔬在我国历史悠久。地窖中的CO2浓度较高,有利于A.降低呼吸强度 B.降低水分吸收C.促进果实成熟 D.防止腐烂【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高浓度二氧化碳对细胞呼吸有抑制作用。,【标准解答】选A。贮藏种子和果蔬,主要是抑制细胞呼吸,减少有

10、机物消耗,CO2是细胞呼吸的产物,产物浓度高,使反应速率下降,从而降低呼吸强度。【误区警示】储存种子时要注意二氧化碳浓度只是细胞呼吸的影响因素之一,一般情况下需要同时控制温度和二氧化碳的量才能达到储存的目的。,【变式训练】下列与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无关的是( )A晒干小麦种子以延长保存期限 B对番茄植株进行摘心以增加产量C夜晚适当降低温室内的温度以提高产量 D农村采用密闭的土窑储存水果蔬菜,【解析】选B。水分影响细胞呼吸,低水可以降低呼吸强度,延长保质期。适当降低温度可以降低细胞呼吸强度,增加有机物的积累,以提高产量。土窑中的二氧化碳浓度高,不利于细胞呼吸,能相对较长时间储存水果蔬菜。,【典例】

11、不同种类的种子中储存的营养物质的种类不同。在科学研究中常用呼吸熵RQ(RQ=释放的二氧化碳体积/ 消耗的氧气体积)来表示生物的需氧呼吸的能源物质的不同。下面是测定发芽种子呼吸熵的两个装置图:,(1)装置一中的小试管中加入NaOH溶液的目的是_。(2)若发芽的种子已长出幼苗,进行该实验时,则应将装置放置在何种条件下进行?_;原因是_。,(3)小琪同学来做这个实验,她将同一种正在发芽的种子等量分装入两个装置。假定其他操作步骤无误,她发现装置一中的着色液向左移动,而装置二中的着色液位置却不发生改变,则可推断该种子发芽过程所消耗的能源物质主要是_,发生的反应方程式为:_。 (4)若发现装置一与装置二中

12、的着色液均向左移动,则该种子发芽过程中所消耗的能源物质主要是_,理由是_。,【常见错误】(1)第(2)问易误答为“光照下”“进行光合作用”。(2)第(4)问易误答为“葡萄糖”,或不能给出答案。,【错因分析】导致该题错答的原因是:(1)对测定细胞呼吸熵的原理不理解。该实验把测定O2消耗及CO2的产生作为实验指标,需氧呼吸消耗O2,产生CO2,而光合作用消耗CO2,产生O2。因此光合作用的发生会干扰细胞呼吸气体量的变化。要测定呼吸熵应排除光合作用的影响。,(2)不能充分挖掘题干信息。装置一中需氧呼吸产生的CO2被NaOH溶液吸收,消耗O2导致着色液左移;装置二中没有NaOH溶液,着色液左移,说明消

13、耗O2体积大于产生CO2体积,因此消耗的能源物质不可能仅是葡萄糖。油脂含氢量高于糖类,进行需氧呼吸时消耗O2体积大于产生CO2体积,着色液左移。,【正确解答】(1)吸收发芽种子呼吸释放的CO2(2)黑暗条件 避免幼苗进行光合作用,干扰细胞呼吸气体量的变化(3)葡萄糖(或糖类)C6H12O6+6O2+6H2O 6CO2+12H2O+能量(4)油脂 油脂中氢含量较高,吸收的O2体积大于释放的CO2体积,酶,1.下列关于需氧呼吸第二阶段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丙酮酸分解时需要氧参与B.需要水的参与C.发生在线粒体内膜D.产生大量的ATP【解析】选B。需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在第二阶

14、段,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H,释放少量的能量,这一阶段不需要氧的参与。,2巴斯德发现,利用酵母菌酿酒时,若发酵容器内存在氧气,会导致乙醇产生停止,这就是所谓的巴斯德效应。直接决定巴斯德效应发生与否的反应及其场所是( )A.乙醇+氧气丙酮酸 细胞溶胶B.丙酮酸+氧气二氧化碳 线粒体基质C.H+氧气水 线粒体内膜D.水氧气+H 线粒体内膜【解析】选C。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进行需氧呼吸,此时氧气与H结合生成水,是在线粒体内膜上进行的。,3.生物体内有机物氧化分解的总过程中,完全在线粒体中进行的是( )A.C6H12O6+6O2 6CO2+6H2O+能量B.丙酮酸转化为乳酸C.C6H12O6 2

15、C2H5OH+2CO2+能量D.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CO2和H,酶,酶,【解析】选D。A项是需氧呼吸的全过程,发生在细胞溶胶和线粒体中。B项是厌氧呼吸第二阶段,发生在细胞溶胶中。C项是乙醇发酵,两阶段均发生在细胞溶胶中。D项是需氧呼吸第二阶段,发生在线粒体中。,4.如图表示化合物在生物体内的代谢转移过程,请分析回答(X为中间代谢产物),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马铃薯块茎细胞中,经过程转移时所释放出的能量较少,未释放的能量贮存在乳酸或乙醇中B.若人体内实现过程转移,则此过程主要发生在肌肉和肝细胞中C.在植物体内过程的产物为淀粉和纤维素D.进行过程的场所是细胞溶胶和线粒体,【解析】选A。马铃薯块茎厌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而不是乙醇;人体内糖元合成的主要场所是肝脏和肌肉;过程是葡萄糖形成多糖的过程,在植物体内合成的多糖是淀粉和纤维素;细胞需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溶胶和线粒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