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2影视光线概述

上传人:命****币 文档编号:114594708 上传时间:2019-11-11 格式:PPT 页数:41 大小:2.5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章2影视光线概述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第二章2影视光线概述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第二章2影视光线概述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第二章2影视光线概述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第二章2影视光线概述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章2影视光线概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章2影视光线概述(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画面造型与影视用光,画面造型与影视用光,THE SCULPT AND LIGHTING OF FILM-VIDEO,COMMINICATION SCHOOL OF SDNU,主讲教师 王虎,第二章 影视光线概述,第一节 光是影视语言的元素 第二节 光与视觉 第三节 光与色彩 第四节 光影结构 第五节 光的分类 第六节 光与造型 第七节 照明器材,第二节 光与视觉,一、光的基本概念 1、光的本质 微粒说(牛顿) 机械波(惠更斯、菲涅尔) 电磁波(麦克斯韦、赫兹),2、光源,能发光的物质叫光源。世界上能发光的物质很多,光源大体上可以分为两大类:即自然光源和人工光源。 (1)自然光源 太阳(我们的星

2、系中最大的光源),月亮,星体,闪电等都是自然光源。 生物光源也是自然光源一种。如萤火虫光,深海鱼类发的光等。 (2)人工光源 火焰光源。人类在远古时代就学会了钻木取火,燃烧木柴、干草防寒取暖、煮烤食物、驱逐黑暗、带来光明。火是人类文明的象征,文明的发展又带来新的光源。动植物油和矿物油的出现给人类带来各种油灯的光源。 电光源。电的发现使人类进入现代文明,各种电灯的发明使人工光源获得巨大发展。,3、电光源的种类,4、光源强度,光源辐射可见光同时也辐射紫外线和红外线。因此光源的辐射能的强度不能用能量单位(瓦)来表示,需要用人眼对光的相对感觉量作为基准来衡量。这个量就是光通量。 光通量是光源在单位时间

3、内辐射可见光的总量,单位是流明(lm)。一个流明是由面积530510-3平方厘米绝对黑体在铂的凝固温度(2046K)时所发出的光量。,5、照度,表示被照明表面在单位面积上接受的光通量:即某物表面被照亮的程度,单位是勒克斯(Lx)。 1勒克斯等于1个流明均匀地分布在一平方米面积上所产生的照度。1Lx1Lm1平方米。 照度大小与光源发光强度成正比,在距离不变时,光源越强照度越大。 在点状光源条件下,物体表面接受的照度大小与光源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物体表面照度大小与光线投射方向有关;入射角越大照度越小。 1勒克斯照度是很低的,它仅能分辨出周围物体的大致形态。,5、照度,6、亮度,表示表面发光强度值。

4、不论是自发光还是反射光,在垂直于主方向上,单位面积内的发光强度都叫做亮度。单位是尼特(nt)。 1nt=1cd/1平方米 1尼特等于1平方米发光面积上产生1坎特拉光强。,7、反射光,反光率(P),等于反射光通量与入射光通量的比值。,8、镜面反射,只有在固定反射角位置上可以看到光源影像,其亮度几乎等于光源自身强度。 反射光束与入射光束相同,不发生性质变化。,9、漫反射,一束平行光束投射到圆面上产生的扩散现象,反射光发散,改变了原光速的性质。,二、白光与色温,人眼具有色彩的适应性,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自定义白光。这与电影胶片和摄像机不同。 色温是表示光源的光谱成分的概念,任何光源,只要有类似的光谱成分

5、,就可以看作有相同的色温,虽然它们的实际工作温度会有不同。 色温是利用绝对黑体辐射光的色度与温度关系来标志白光色度的一种方法,绝对温标(K)的零度是-273C。,当摄影机与环境色温不一致时:,改变光源色温(改变光源电压值,或加装滤光纸) 更换光源,与之匹配 在摄影机镜头加装校正色温滤镜 更换色彩胶片(日光型、灯光型)、调整摄像机滤光片,旋转滤色片转盘,选择适合拍摄环境中光源 色温的滤色片。,5600K色温滤色片呈浅桔色(衰减蓝光)。 2800K色温滤色片呈浅蓝色(衰减红光)。 3200K色温滤色片是无色透明光学玻璃 。,光源,色温 (K),自然,人工,薄云 多云、雨天 直射阳光、 中午 日出后

6、或日落前的一小时 日出后或日落前半小时 日出后或日落,日光灯(昼光白) 水银灯 日光灯(白) 日光灯(暖白) 摄制室照明 碘钨灯 录像照明 白炽灯 钠灯 蜡烛光,8000 蓝光 7000 6000 5000 白光 4000 3500 黄光 3200 3000 2500 红光 2000,典型色温(K),标准蜡烛,1930,家用钨丝灯(25250瓦),26002900,石英溴钨灯(50010 000瓦),31003200,硬质玻璃齿钨灯(5005 000瓦),31003200,管形石英卤钨灯(8003 000瓦),31003200,镝钬灯(1 0005 000瓦),50006000,铟灯(1004

7、00瓦),50005500,高强度弧光灯,6000,家用日光灯(1540瓦),60007000,日出,日落,28003500,没有太阳的昼光,45004800,中午前后的阳光,54005500,室内漫散阳光,55006000,阴沉的天空,68007500,烟雾弥漫的天空,8000,晴朗的、蔚蓝的北方天空,1000020000,三、视觉特性,明视觉与暗视觉 亮度与层次 亮度适应与观察方法 整体观察法 联系对比观察法 色觉的适应性,1、明视觉与暗视觉,视网膜上有两种细胞椎体细胞与杆体细胞。椎体细胞“感光度”低,只有在强光作用下起作用,能分辨出不同的色彩和微小的细节。杆体细胞感光度高,只能在弱光环境

8、下起作用,不能分辨细节和色彩。 当光暗到一定层次后,视觉就从明视觉转向暗视觉,杆体细胞开始起作用,光谱变成一条明暗不同的灰带。 晚间时段,稍亮一点的部分还能看到一点点蓝绿的色调,因此在影视造型中,夜景可以处理成带有蓝绿色调的灰色。,2、亮度与层次,人眼就亮度的反应,可以使用“对比逐次法” 首先确定背景亮度Ls为一个固定值,A与B亮度相等时,人眼不能区分。 逐次加强A区亮度,直至人眼能够区分La与Lb,也就获得了一个视觉上的亮度层次;然后再增加B区亮度 增加到一定程度,人眼无法分辨二者亮度差异,都是一个白色光斑,这就是白亮度阈;反之会得到黑亮度阈。 当我们改变背景时,黑白亮度阈范围也会随之扩大或

9、减少,也就是看到的亮度层次也会增加或减少。,2、亮度与层次,亮度绝对值对视觉感受没有意义,它的意义在于与一环境对比之中,亮度在感受中具有相对性质。 人的视觉宽容度是不固定的,随环境亮度变化而变化,所以在不同的亮度环境条件下,视觉能分辨景物的层次也是不同的。这对于摄影机、摄像机同样适用。 亮度具有相对性,视觉取决于亮度与背景的对比度,也就是层次在起作用。 摄影再现景物,并不是真实再现景物各部分亮度的绝对值,而是再现景物各部分亮度的反差关系,即景物的亮度对比关系。,3、亮度适应与观察方法,人眼瞳孔变化量相当于摄影机镜头f/2-f/11的纳光量变化(5档光圈,1:64倍变化量)。亮度适应发生在两种情

10、况下: 明暗空间转移时,人眼瞳孔的变化会缩短两者亮度差; 局部亮度适应,同一空间中亮暗部视觉转移,会减小明暗差异感觉; 视觉亮度适应给布光带来困难,光效气氛难以把握,使视觉无法准确判断景物照度和亮度的绝对值。 布光是从局部开始的,某个局部感到合适时,整体关系不一定合适,画面不是亮部光线过强、暗部过暗,就是相反。,4、整体观察法,把景物亮部、暗部、中间部分同时纳入视野,不能把视线对焦在某一局部位置。借此比较整个环境中各部分亮度,判断各部分关系是否符合技术手段和艺术气氛。 利用看光镜,普遍降低亮度,使视像失去细节,留下大的明暗关系和色块关系,整体光线效果得到突出感受。(在瞳孔未放大之前) 判断两个

11、方面:一是曝光技术,最亮部分与最暗部分是否在宽容度之内;二是整体气氛的直觉感受。,5、联系对比观察法,布光的实质就是调节各部分光线亮度比例和光线结构(光的性质、投射方向)。 局部布光时,视线要随时观看其他部分的亮度,进行相互比较,才能判断这部分光线强弱是否合适。 布光实践中,对比观察与整体观察交错进行。,6、色觉的适应性,同一束红花,分别在日光灯下和钨丝灯下观看,感觉不到太大差异;如果同时用两盏灯从两个不同方向照明,会发现日光灯照射部分偏蓝,钨丝灯照射部分偏红。 中饱和度色彩,在低饱和度背景上,显得鲜艳;在高饱和度背景上,显得灰淡。 色觉适应性在照明技术上,体现在色温的平衡处理上。,当主体与背

12、景的色别相近时,主体的饱和度降低; 当主体与背景的色彩互补时,主体的饱和度会增强;,明度对比的设计,色彩的明度从黑到白中间有9个均匀过渡的灰度阶段。不同的明度、不同面积大小的色块组合在一起可以给人以不同的视觉感受。 、低明度基调; 、中明度基调; 、高明度基调。 2-3种颜色,明度配色应用:明度的主调,颜色必须占构图的1/2以上,属于支配地位。,明度对比的设计,高长调:、明快; 高短调:、轻柔; 中长调:、强壮; 中短调:、沉闷; 低长调:、威严; 低短调:、梦幻、忧郁; 中高短调:、希望; 中低短调:、低沉;,1.中低短调对比,戒烟广告招贴的设计,整体色彩由于采用了中低短调对比,因而显得厚重

13、、严肃。,2.低短调对比,采用低短调对比,依靠光效的处理手法,在视觉上形成明暗对比。整个图中的色彩以黑色为主,过渡色阶较少,而中间配之以面积较小的中间调,整体给人以一种神秘的科技美感。,3.高长调对比,图的色彩对比属于高长调,就是画面中以高明度的色彩为主,配以小面积的不同低明度色块,给人以强烈的视觉震撼感受,整体会给人以明朗、男性、硬派的联想。,4.高短调对比,图采用高短调对比,给人以柔和、轻盈、清新、女性美、朦胧的感受。,明度对比的设计,色彩面积的大小可以改变对比效果,对比色双方面积越大、调和效果越弱;反之,双方面积越小,调和效果越强。 对比双方面积均等,调和效果越弱;对比双方面积相差越大,

14、调和效果越强。 只有恰当的面积比才能取得最好的视觉平衡,形成最好的视觉效果。,色相对比的设计,单独的明度对比调和有一个显著缺点,就是画面沉闷。 如果以明度对比调和作为主要调和方式,需要在其它的辅助色的用色上多加考虑,利用辅助色打破沉闷的感觉。,孟赛尔色相环,色相对比的设计,两个色相对比调和的取色方法和相应的色彩感觉。 H:h和谐,统一; H:(h1-30)类似,活泼; H:(h30-60)准对比,生动; H:(h120-150)对比,强烈; H:(h180)补色,刺激。,孟赛尔色相环,色相对比的设计,使用两个同一色与使用明度对比调和的注意事项是一样的,两个同一色构成的画面没有力度,但是比较容易

15、烘托表现主题,一般都是以背景的形式存在。两个类似色对比调和要注意与极色相结合,即黑和白,这样的页面会比较干净、朴素、大众化。 两个补色对比调非常容易树立风格,能给人留下强烈的印象,既不失个性又比较容易让人接受。大多情况下它是作为主色调,结合明度对比调和、类似色对比调和存在。多个色相对比调和,在纯度高的情况下,它比较容易塑造出个性鲜明的形象。,苏菲的抉择色彩处理,苏菲:梅丽尔斯特里普 导演:艾伦帕库拉 摄影:阿尔芒都,根据空间的不同,处理成两种色彩。 法西斯集中营的空间环境处理成灰色调,表现没有人性的法西斯特征。 到了美国则用红色表现,暗示她的新生活。环境是一所内外都是红色的楼房,它是影片的主要环境,占银幕时间较长。 观众长时间观看红色视觉会产生视觉疲劳,因为红色属于刺激性很强的色彩。因此摄影师在处理占有较大时空关系的红色调时,体现了色觉适应原则的应用:在影片中随着银幕时间的延长,红色块的饱和度逐渐降低,由纯红色渐渐变成红黄色调,由高饱和度逐渐变成低饱和度。 这种变化观众很难发现,感觉始终是同一种红色,但这种处理减弱了红色长时间对观众视觉的刺激,让观众在观看中感到舒适。,苏菲的抉择色彩处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