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两制教学设计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14591793 上传时间:2019-11-1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国两制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一国两制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一国两制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一国两制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一国两制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国两制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国两制教学设计(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学设计 历史学院 201023120004 马英 课标要求: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邓小平“一国两制”的构想;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海峡两岸的交流。通过指导学生总结“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过程及讨论香港回归的历程,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通过指导学生搜集材料,讨论“一国两制”的内涵及分析海峡两岸交流的历史与现状,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知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让学生归纳“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过程。通过指导学生搜集材料及相互间的合作、讨论,让学生理解“一国两制”的深刻内涵

2、。通过分析材料、观看录像、讨论发言等方式了解港澳问题的由来、回归过程及回归的意义。通过分工协作、讨论发言等方式,让学生对台湾问题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并能对祖国统一大业作出较为客观、科学的分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一国两制”的提出,不仅反映了我们党的非凡智慧,而且体现了党爱国为民的一贯立场,从而培养学生爱党的情感。香港、澳门的回归,不仅雪洗了中华民族的百年屈辱,而且开创了内地与港澳共同繁荣的新局面,从而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树立为国奋斗的决心。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认识:祖国统一是必然趋势,台湾一定会早日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任何逆历史潮流而动的人必将遭到时代的抛弃。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一国两制”的构想

3、和港澳地区的如期回归难点:“一国两制”构想的内涵和这一构想在解决港澳问题的运用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具准备:多媒体课前准备教师通过互联网等各种渠道搜集有关“一国两制”、港澳回归、两岸交流方面的资料,根据教学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归纳整理,制成课件。学生提前预习课文,重点搜集“一国两制”内涵及台湾问题的资料,采用分工协作的方式:部分同学专门去图书馆查找资料,部分同学利用互联网去查找资料,部分同学则专门归纳、整理所有资料,以手抄报或课件等形式展现给大家。教学设计【导入新课】上新课之前,分别选取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先生和我们现任总理温家宝先生的两段话请语文课代表带着感情朗读,然后提问:你们知道两位老人的国殇是什

4、么吗?引导:是啊,统一!统一!中国人的统一之梦已经做的太久了。不过,让人欣慰的是,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香港、澳门这两个流浪的孩子都已经回到了母亲的怀抱,而台湾却还在母亲的身边徘徊。那么,香港、澳门是如何成功地走完回家之路的呢?台湾问题该何去何从?我们将在这节课中去寻找答案。一、“一国两制”的构想(板书)教师引导:针对港、澳、台地区,我们开创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这一构想已在解决港澳问题上得到了成功的运用,同时也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那么,这一构想从酝酿到形成,究竟经历了一个什么样的过程呢?此处请学生依据教材进行归纳,着重要求他们理清线索。学生归纳时,教师深入到他们中间。在学

5、生阅读完材料后,教师提出如下几个问题:1建国初期,我国对台湾一直采取什么样的政策?这一政策到何时发生了转变?2结合材料,你能找出转变的原因吗?3告台湾同胞书的发表,有何重大意义?学生们可以自由讨论。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在讨论过程中确立如下观点:“解放台湾”,这是建国后我们经常提的一句口号。到了70年代,随着中国加入了联合国,许多国家纷纷和中国建交,并与台湾当局断交。特别是中美关系实现了正常化,为提出并确立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创造了新的有利条件。1978年中共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大陆的对台政策开始进行重大调整。1979年1月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的告台湾同胞书是这一转变的重要标志。告台湾同

6、胞书的发表,为结束两岸军事对峙和实现双方的交往接触创造了必要的前提和安全环境,也成为祖国大陆日后对台的基本方针和政策,“和平统一中国”成为解决两岸分裂问题的主旋律。教师对学生发言进行点评后,引导:告台湾同胞书的发表,标志着中国大陆对台湾政策的重大调整与转变,到了八十年代,党和政府对台政策又有了重大进展。让我们首先来分析一下1981年叶剑英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的谈话,请大家根据教材提供的内容谈谈你们的看法。教师引导后,由学生自己阅读,归纳出谈话的内容即可。此处应强调,叶剑英的谈话虽然没有明确指出,但实际上已经涉及了“一国两制”的内容。学生看后,组织学生讨论:结合你所掌握的资料

7、,你能告诉大家“一国两制”的内涵吗?这个问题在本课中既是重点又是难点,我们应该鼓励学生对教材的内容进行补充。在讨论前把这一问题化解为若干个小问题供他们讨论,在学生相互补充、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深入到学生中间,随时接受学生的提问并对他们适时加以鼓励、引导:(1)“一国两制”的基础是一个中国,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国家的领土和主权不能分割。邓小平说,我们承认台湾地方政府在对内政策上可以搞自己的一套。台湾作为特别行政区,虽是地方政府,但同其他省、市以及自治区的地方政府不同,可以有其他省、市、自治区所没有而为自己所独有的某些权力,条件是不能损害统一的国家的利益。(2)“一国两制

8、”的核心问题是祖国统一。邓小平说,我们都是炎黄子孙,实现真正的统一,前人没完成的,我们完成,后人会怀念我们,不做这件事,后人写历史总要责备我们。这是大事,前人没有完成,我们有条件完成,这个不苛刻。(3)“一国两制”的“两制”是指在中国国内可以两种制度长期并存,共同发展,由宪法规定设置特别行政区,在特别行政区内,原有的社会经济制度、生活方式、同外国的经济文化关系不变,私人财产、房屋、土地、企业所有权、合法继承权和外国投资等方面都得到切实保障。两制并存尊重历史,尊重现实,充分考虑和照顾到了各方面的利益,有利于特别行政区的稳定和繁荣。(4)“一国两制”的主体是社会主义。邓小平说,“一国两制”要讲两个

9、方面。一方面,社会主义国家里允许一些特殊地区搞资本主义,不是搞一段时间,而是搞几十年,成百年,另一方面也要确定国家的主体是社会主义。中国的主体,10亿人口的地区坚定不移地实行社会主义。在这个前提下,可以在自己身边,在小地区和小范围内实行资本主义。在小范围内允许资本主义存在,不会改变大范围的社会主义性质,而且更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5)实行“一国两制”,台湾与港澳有所不同,比港澳更宽,作为中国对港澳恢复行使主权的象征,中央政府向港澳派驻军队;台湾可以保留军队,中央政府不派军队去。统一后,大陆不仅不派行政人员到台湾去,中央政府还要在全国性政权机构中留出一定比例的名额,让台湾各界人士参与国家管理。(

10、6)实行“一国两制”长期不变,且有法律保证。1983年邓小平在中央会议上说,恐怕50年要定,定50年,更放心。50年我们也发达起来了。而且,50年后更没有变的必要。这样使人们感到我们政策的连续性、可靠性。根据邓小平的这一思想。“50年不变”被正式写入全国人大六届二次会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在学生掌握了“一国两制”的内涵后,启发;“一国两制”是我们党的伟大创举,我们也已经初步理解了它的形成过程及深刻内涵,这一构想首先在解决香港问题上得到了成功的运用。二、香港、澳门回归(板书)1香港的回归(板书)a香港问题由来(板书)首先由电脑屏幕显示如下文字,以香港地区的老照片作为背景。材料一:“今大皇帝准将香

11、港一岛给予大英君主及嗣后世袭王位者长远据守主掌,任便立法治理。”材料二:“将粤东九龙司一区付与大英君主并历后嗣,并归属香港界内。”材料三:“九龙半岛全部、香港附近大小四十几个岛屿,大鹏湾、深圳湾、香港四周水面,都划做租界区域。租界期九十九年。”教师请学生根据以上材料指出它们分别引自哪些条约并简要说明香港问题的由来。然后做如下总结:英国在1842年通过南京条约割占了中国的香港岛;1860年通过北京条约割占了中国的九龙司地方一区;1898年通过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强租新界99年。至此,香港完全进入了英国的殖民统治时期。b香港的回归历程(板书)教师引导: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就声明将在适当的

12、时候收回香港的主权,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有了极大发展,为香港的回归创造了条件,1982年,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访华,揭开了两国关于香港前途问题谈判的序幕。教师引导后,看邓小平中关于中英谈判的照片,然后提出以下问题供学生讨论:双方的主要分歧是什么?中国政府是如何解决这一分歧的?双方最后的谈判结果是什么?有何重大意义?对影片中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在谈判中的表现,你有何感想?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可以深入其中,随时对他们的观点进行点评。第四个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可以自由发挥。前三个问题应该使学生确立如下的结论:英方主张用主权换治权,这是中方无法接受的。邓小平指出:“关于主权问

13、题,中国在个问题上没有回旋余地”,中方主张用“一国两制”的方案解决香港问题。经过艰苦的谈判,双方最终在1984年正式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联合声明宣布:中国政府将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英国政府声明届时将香港交还中国。声明的发表,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迈进了一大步。在表达完以上观点后,播放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的实况录像片段。然后请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感想。教师引导:香港已经回家了,许多人曾经因为各种原因对她的前途表示过担忧,但事实已经证明他们的担忧是多余的。下面是两段代表性材料,从中我们又会感受到些什么呢?(看完材料后,请学生发表感想)2澳门问题的由来及回归(板书)教师过

14、渡:我们已经了解了香港问题的由来和其回归的历程及回归的盛况,那么,澳门问题是怎么回事?澳门又是如何回归的呢?左边展示澳门地图,右边则展示如下文字 1553年,葡萄牙人借口曝晒水浸货物,强行进入澳门. 1557年,葡萄牙通过贿赂明朝官员,取得在澳门的定居权. 19世纪五六十年代,葡萄牙人先后侵占了氹仔岛和路环岛.教师引导:由于有了香港问题成功解决的范例,解决澳门问题的条件也就日趋成熟了,中葡政府在1987年4月签署了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声明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将于1999年12月20日对澳门行使主权。请学生思考:香港、澳门的回归,有何重大意义呢?3香港、澳门回归的意义(板书)在学生归纳后

15、,由教师整理如下:雪洗了百年耻辱。开创了港澳和内地共同发展的新纪元。标志着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标志着中国人民为世界和平、发展与进步事业作出了新的贡献。三、海峡两岸关系的进展(板书)由电脑屏幕徐徐演示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后来呵/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呵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配以思乡曲。教师引导:从这首诗中,你可以感受到作者一种什么样的情结?你能告诉大家为什么诗人说“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吗?教师总结:是啊,我们都已经强烈感受到了诗人的思乡情结,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其实是所有华人期盼统一的强烈愿望。1949年,蒋介石率领国民党的残余部队逃到了台湾。自此,海峡两岸进入了相互隔绝的时期。所以诗人说“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历史已进入了 21世纪,海峡两岸的关系又有了哪些变化呢?诗人心中的乡愁何时才能抹去?总结到此,请学生根据自己所搜集到的资料,通过多媒体演示、手抄报展示、口头陈述等方式向大家介绍、分析台湾问题的动向。此处教师应注意控制好时间,作好引导工作,应避免过激、错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