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13秋学期《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在线作业.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4589697 上传时间:2019-11-11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420.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开13秋学期《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在线作业.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南开13秋学期《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在线作业.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南开13秋学期《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在线作业.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南开13秋学期《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在线作业.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南开13秋学期《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在线作业.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南开13秋学期《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在线作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开13秋学期《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在线作业.(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3秋学期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在线作业一、单选题(共50道试题,共50分。)V 1.决定社会的性质和面貌的是() A. 血缘亲族关系B. 政治思想关系C. 阶级压迫关系D. 社会生产关系满分:1分2.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是() A. 人们自发形成的世界观B. 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C. 科学的世界观D. 无产阶级世界观满分:1分3.根据社会意识的层次和特点不同,可以把社会意识划分为() A. 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B. 个人意识和群体意识C. 意识形态和非意识形态D. 进步意识和落后意识满分:1分4.人类社会的本质 A. 生产力B. 生产关系C. 生产方式D. 人的实践满分:1分5.人类社会的基

2、本矛盾是() A. 政治与经济之间的矛盾B. 理论与实践之间的矛盾C. 先进社会意识与落后社会意识之间的矛盾D.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满分:1分6.“任何历史人物的历史作用都不能超出他们所处历史条件许可的范围 ”。这种看法是 () A. 机械决定论观点B. 历史宿命论观点C. 历史循环论观点D. 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满分:1分7.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根本对立的焦点在于是否承认 () A. 事物的普遍联系B. 事物发展的动力是内部矛盾C. 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D. 经过量变过渡到质变满分:1分8.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 A. 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问题B. 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3、问题C. 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D.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满分:1分9.阶级斗争的根源在于,对立阶级之间() A. 在物质利益上的根本对立B. 在政治立场上的根本对立C. 在社会心理上的根本对立D. 在意识形态上的根本对立满分:1分10.上层建筑由两部分组成,它们是() A. 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B. 政治法律制度和社会意识形态C. 政治法律思想和道德观念D. 政权机构和军队警察满分:1分11.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第一的基本的观点是 () A. 唯物主义的观点B. 辩证法的观点C. 可知论的观点D. 实践的观点满分:1分12.生产关系范畴反映的是() A. 人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B. 人与人之间的经济

4、关系C. 人与人之间的政治关系D. 人与人之间的思想关系满分:1分13.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包括 () A. 劳动者和生产工具两个方面B. 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两个方面C. 劳动者和生产资料两个方面D.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满分:1分14.社会改革实质上是() A. 社会经济制度的根本变革B. 社会政治制度的根本变革C. 社会体制的改善与革新D. 社会风气的改善与进步满分:1分15.真理与谬误的本质区别在于 () A. 真理是有用的,谬误是有害的B. 真理是对外部世界的反映,谬误是自己头脑里存在的C. 真理是相对的,谬误是绝对的D. 是否正确反映了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满分:1分16.在全部人类社

5、会关系中,最基础的关系是() A. 血缘亲族关系B. 政治思想关系C. 阶级压迫关系D. 社会生产关系满分:1分17.先有工程设计图,然后按设计图施工,建成大楼。这一事实说明() A. 意识在先,物质在后B. 意识对物质有决定作用C. 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D. 物质对意识有决定作用满分:1分18.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 A. 一切从实际出发B. 实事求是C. 理论联系实际D. 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满分:1分19.唯物辩证法说的联系是有条件的,这种条件是() A. 不可改变的B. 可以改变的C. 可以任人创造的D. 完全与人无关的满分:1分20.有人认为只有写到书本上的理论才是真实可靠的,从

6、而不顾实际情况,死搬书本上的教条。这在认识论上犯了 () A. 类似唯心主义先验论的错误B. 类似直观被动反映论的错误C. 类似唯理论的错误D. 类似经验论的错误满分:1分21.下列选项中,包含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思想的是 () A.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B.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C.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D. 月晕而风,础润而雨满分:1分22.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是因为 () A. 科学技术渗透到生产力诸要素中转为现实的生产力B. 科学技术是构成生产力的最重要的独立因素C. 科学技术能把生产力诸要素结合起来构成现实的生产力D. 科学技术是直接现实的生产力满分:1分23.从阶级划分的角度来

7、看,阶级是一个 () A. 经济范畴B. 政治范畴C. 思想范畴D. 广泛的社会范畴满分:1分24.假象是指 () A. 正面地直接地表现本质的现象B. 从反面歪曲地表现本质的现象C. 不存在于客观事物之中的现象D. 和本质没有同一性的现象满分:1分25.对我国的历史文化遗产批判地继承。这种态度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B. 内因和外因关系的原理C. 原因和结果关系的原理D. 辩证的否定的原理满分:1分26.从个别事实走向一般结论的思维方法是() A. 分析方法B. 综合方法C. 归纳方法D. 演绎方法满分:1分27.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命题适合于() A. 任何历

8、史时代B. 奴隶社会以后C. 资本主义社会以后D. 当代新科技革命以后满分:1分28.揭示物质世界发展的状态和形式的规律是() A. 质量互变规律B. 对立统一规律C. 否定之否定规律D. 本质决定现象规律满分:1分29.人脑是 () A. 思维的机器B. 思维的源泉C. 思维的物质器官D. 思维的物质外表满分:1分30.哲学上的一元论就是承认 A. 世界是物质的B. 世界是精神的C. 世界是统一的D. 世界是发展的满分:1分31.在我国战国时期,公孙龙提出“白马非马”。这个命题的错误在于它割裂了() A.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联系B. 矛盾的特殊性和普遍性的联系C.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联

9、系D.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联系满分:1分32.构成生产力的基本要素是 () A. 人力、风力、畜力等之和B. 各种力量之和C. 各种知识之和D. 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和劳动者满分:1分33.“意识是人脑分泌的特殊物质”,这是 () A. 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B. 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C. 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D. 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满分:1分34.社会革命的深刻根源是 () A.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B. 先进阶级和落后阶级的矛盾C. 资源贫乏和人口增长的矛盾D. 进步思想和反动思想的矛盾满分:1分35.认为“元气”是世界万物的本原,这种观点属于 A. 朴素唯物主义B.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C.

10、 辩证唯物主义D. 庸俗唯物主义庸俗唯物主义满分:1分36.从阶级属性和功能上看,马克思主义哲学是 () A. 资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 农民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C. 所有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D. 无产阶级世界观和方法论满分:1分37.下列现象属于因果关系的有 () A. 白天和黑天的关系B. 闪电和雷鸣的关系C. 燃烧和灰烬的关系D. 阴电和阳电的关系满分:1分38.世界观就是() A. 观察世界形势的根本方法B. 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根本观点C. 对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D. 对社会某些领域具体问题的看法满分:1分39.从本质上看,国家是 () A. 管理社会各项事业的机关B. 维护

11、社会秩序的机关C. 阶级统治的暴力机关D. 调和社会矛盾的机关满分:1分40.生产力范畴反映的是 () A. 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B. 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C. 人与劳动资料的关系D. 人与劳动产品的关系满分:1分41.哲学的基本派别是() A. 古希腊哲学和古印度哲学B.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C. 历史主义和机会主义D.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满分:1分42.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是() A. 实践认识实践B. 感觉知觉表象C. 概念判断推理D. 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感性认识满分:1分43.我国宋代哲学家朱熹提出“理在事先”,“理”乃是“天地万物之根”等观点属于() A. 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B. 朴素唯物主义

12、的观点C. 辩证法的观点D. 对立统一的观点满分:1分44.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是 () A. 对立统一规律B. 质量互变规律C. 否定之否定规律D. 现象表现本质的规律满分:1分45.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 () A. 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B. 是否承认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C. 是否承认社会历史是发展变化的D. 是否承认阶级和阶级斗争满分:1分46.作为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地理环境,指的是 () A. 全部自然界B. 劳动资料C. 直接影响生产力发展的自然条件D. 人类生存和发展所依赖的各种自然条件的总和满分:1分47.在唯物辩证法看来,水果同苹果、梨、香蕉、桃子等的关系是 () A. 整体和部分的关系B. 本质和现象的关系C. 共性和个性的关系D. 内容和形式的关系满分:1分48.下列各种社会意识形式中,属于非意识形态的是() A. 自然科学B. 哲学和宗教C. 政治思想D. 道德和艺术满分:1分49.个人意识和群体意识的联系表现为() A. 群体意识是个人意识的总和B. 个人意识决定群体意识C. 个人意识是从群体意识中产生的D. 二者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相互转化满分:1分50.在矛盾体系中,处于支配地位并对事物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的矛盾是() A. 普遍矛盾B. 内部矛盾C. 主要矛盾D. 次要矛盾满分:1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