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复习题

上传人:oq****t 文档编号:11456737 上传时间:2017-10-13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5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语文复习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大学语文复习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大学语文复习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大学语文复习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大学语文复习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学语文复习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语文复习题(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将进酒 李白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朝如青丝暮成雪。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河奔流不息,象征着广阔、永恒山高不可及,象征着神圣、权威 1、我国最早的字典是 ,作者是东汉的 。 说文解字 许慎 2、汉字形体的演变历程是 。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简化字 、我国古代汉语的“四声”是指 ,现代汉语的“四声”是指 。平上去入阴平、阳平、上声、去声 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是 。诗经 四书”指 ;“五经”指 ; “十三经”指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诗书礼乐春秋 诗、书、礼(仪礼礼记周礼) 、乐、春秋(三传) 、论语、孟子、孝经、尔雅 6、我国古代每

2、一个时期都有突出的文学形式,如先秦散文,汉 ,唐 ,宋 ,元 ,明清 。乐府 诗 词 曲 小说、 “文章西汉两司马”是指 和 。司马迁、司马相如8、中国古典四大名著是 , , , 。红楼梦 , 西游记 , 三国演义 , 水浒传 、 “洛阳纸贵”是指为人争先传抄的作品 ,其作者是 。三都赋 左思10、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 形容唐代诗人 的作品的。苏东坡 王维 1、 青青子衿 ,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 ,沉吟至今。 2、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 独怆然而涕下 。 3、月上柳梢头, 人约黄昏后 。 4、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 , 两处(地)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

3、 , 却上心头 。 5、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 6、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11、“五岳”是指 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 北岳恒山 中岳嵩山 。 12、我国自南宋以来,把花中的 梅兰竹菊 、 、 、 称为“四君子” 13、家庭中“九族”以自己为本位,上指 ,下指 。一言蔽之, 周易是西周初年用来占卜的书,属于中国四书五经之一,被称为群经之首 。什么是占卜? 为何占卜? 看书咯 如何占卜?甲骨文,即当时用龟骨、兽甲进行占卜时留下的卜辞,通过纹路算卦。 “卜”、 “兆”(会意字)阴爻(- - )和阳爻( )是八卦中

4、的基本符号。 每三爻连叠成一卦,阴阳两爻形成最基本的八卦。 八卦中的任意两个上下相叠形成周易中的每一卦, 周易中共有 64 卦。(请参考课本第 3 页注释) 每卦六爻,从下往上数,依次被称为初爻、爻二、爻三、爻四、爻五、上爻,爻若为阳,称“九” ,若为阴,称“六” 。 分为“易经”和“易传”两个部分 (请参考课本第 1 页课文题解第二段) 何谓“经”、 “传”?周易=易经+易传易经中每卦有卦画卦名 卦辞,爻名,爻辞 易普通卦共六句爻辞,乾卦、坤卦各多出一句爻辞传部分 “传”的部分被统称为“十翼 、周易为群经之首,成书年代在 西周初年 ,分为 易传 和 易经 两部分。 2、 周易中由八卦衍成 6

5、4 卦,每卦一般有 6 句爻辞, 易经中共有爻辞 6 条, 这是因为: 3、八卦的名称分别 乾卦 坤卦 震卦 巽卦 坎卦 离卦 艮卦 兑卦 、 、 、 、 、 、 、 。彖: 天是万物创造的伟大根本( 元) ;云气流行、雨泽施布,万物通畅、祥和(亨) ;在乾道的变化规律中,万物各自保持自己的特性,无所不正,一切和谐、顺遂(利贞) 。象: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参考译文:天道运行刚健强壮,君子应该效法天,不断努力,自强不息坤:元亨,利牝马之贞。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利。西南得朋,东北丧朋。安贞,吉 1、了解女娲神话体系。 2、神话是怎么产生的? 3、中西神话的比较 看书为什么中、西神话有如此多

6、相通之处?中西神话的差异反映了什么?一、了解女娲神话体系体系一,无配偶:造人与补天 体系二,有配偶:伏羲与女娲两兄妹创造人类 中西神话情节趋同:人类在自然中生活自然大灾害人类受惩罚良种被保留雨过天晴,新天地、新人类诞生 神话产生于人类童年阶段,是人类通过想象和推理对自身、自然界作出的解释。四、神话的基本类型1、创世神话 3、洪水神话(灾难神话)2、始祖神话 4、英雄神话(战争神话) 女娲补天出自淮南子中国神话短、无专著、不成体系,零散见于各文献中,主要存在于山海经 、淮南子里。中国神话不发达的原因?中国叙事文学想象力与创造力相对缺失的原因? 找资料 上网 1、 诗经的来源和构成2、 诗经经典篇

7、目鉴赏 看书3、 诗经语言特色、抒情基调以及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最早被称为诗 , “诗”即“歌” ,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共收诗 305 首,又称“诗三百” 。 因被儒家学派奉为儒家经典,故又称诗经 ,是四书五经之一。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不学诗 ,无以言 305 篇诗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者,多出于里巷歌谣之作,所谓男女相与咏歌,各言其情者雅、颂之篇,则成周之世朝廷郊庙乐歌之辞其作者往往圣人之徒。 ” 朱熹 风土 之音曰 风 , 朝廷 之音曰 雅 , 宗庙 之音曰 颂 。 ”郑樵 “风雅颂之别,当于声求之。 ”王国维 “雅者,正也,言

8、王政之所由废、兴也。 ”毛诗序 “颂之声较风雅为缓也” 观堂集林根据音乐的风格分类根据音乐的来源、内容、风格等, 诗经分为以下几部分:风 15 国风 (民间采诗)雅 大、小雅 (贵族献诗)颂 周鲁商颂 (乐师作诗)从思想性和艺术价值看国风的价值最高游女指的是谁?可望而不可及、可欲而不可求游女 人生中可望而不可得的所有理想汉水 人在追求理想过程中遇到的一切阻碍汉广主题探讨 单相思的哀歌由男女之思生发出来,却又超越男女之思对可望而不得的对象的不懈思慕与追求 这是人生中非常普遍的一种情境企慕情境企慕的过程中既有憧憬的希望、追求的兴奋,又有受阻的烦恼、失落的惆怅,还有不愿轻易放弃的执著,是人生中一种不

9、可言传、辛酸却又浪漫的心理体验。黍离的艺术特色叠音词 章节复沓 四言为主,杂以多言何人在唱?因何而“忧”? 看书诗经时代抒情的基本格调“哀而不伤,乐而不淫” 思无邪诗经的语言特色四言为主 叠音词 复沓诗经六义风雅颂赋比兴 赋:平铺,叙述 比:比喻。硕人堪称比喻之最“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娥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构成一种意境把握周南汉广 、 王风黍离中反映的人生意境,将它们意译成现代文。看书了解关于孔子 所处时代:春秋战国 身份:“士” ,诸子百家之一 历史地位:教育家、思想家、政治家汉代,孔子圣人

10、地位得以确立(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儒学的国学地位得以形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仁爱人推己及人(博爱)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礼)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体著作。语录体的特点语言简练 篇与篇之间互不连贯 每章取首篇首句二或三字为标题 十有五而志于学 (志,有志向)学习目标明确、学习态度端正 三十而立(立,确定不动,稳固)有了自己独立而稳定的价值观和大局观 四十而不惑(不惑,坚定、无疑惑,不摇摆不定)更加坚定不移地按自己的原则生活 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懂得天道,顺其自然)看尽人间世事,明辨是非,以宽容、静穆的心态对待善恶 七十而从心而欲,不逾矩“不自由,毋宁死。太自由,就堕落

11、”主观意识和做人规则融合为一,达到很高的一个境界。 人需要在一生的过程中修身养性,一步步循序渐进地积累自身的德行。 道德的最高境界是思想和言行的融合, 是自觉地遵守道德规范,而不是勉强去做。 “人生十年曰幼,学;二十曰弱,冠;三十曰壮,有室;四十曰强,而仕;五十曰艾,服官政;六十曰耆,指使;七十曰老,而传;八、九十曰耄,耋,耄耋虽有罪,不加刑焉。百年曰期,颐。 ”(礼记曲礼篇 ) 从修身做起,从各方面先培养自身仁德并懂得礼仪,在个人都具有仁德(爱人、博爱)并讲究礼仪(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基础上,达到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庄子与道家思想及秋水 中国历史上最睿智的思想家、哲学家之一,道家

12、思想的集大成者。 庄子极富文学性,标志着先秦散文的真正成熟。课文秋水节选两个形象:河伯(黄河之神)北海若(海神)特殊句式闻道百(定语后置)见笑于大方之家(被动句)以为莫若己者(宾语前置) 了解我之谓也(宾语前置)小仲尼之闻,轻伯夷之义四、庄子和道家思想 出世,顺应自然,回归本我人在名、利、生死等外物面前失去了自我、异化了,不知自己真正的所求、所欲、所往,所以人应该顺应自然、回归本我,在纷繁复杂的世事纠缠中保持精神自由。庄子送葬过惠子之墓顾谓从者曰郢人垩蔓其鼻端若蝇翼使匠人斫之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宋元君闻之召匠石曰尝试为寡人为之匠石曰臣则尝能斫之虽然臣之质死久矣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垩:白灰 斫:砍 质:知己、知音史记淮阴侯列传一、司马迁生平1、继父志,任史官家族世代掌管太史官一职,以修史为荣。2、直言受宫刑李陵事件中为李陵辩解,受宫刑。“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3、发愤著史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鲁迅)在史学、文学上均是经典。史记记叙了上自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帝太初年间共三千多年的历史,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书按体裁分为三类1、编年体以时为纲(春秋 、 资治通鉴 )2、国别体以地为纲(国语 、 战国策 )3、纪传体以人为纲(史记 )史记把人分为几种类型,整部史记由本纪、世家、列传、表、书五部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