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第6课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教学素材 北师大版必修2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14534983 上传时间:2019-11-1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9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第6课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教学素材 北师大版必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第6课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教学素材 北师大版必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第6课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教学素材 北师大版必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第6课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教学素材 北师大版必修2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第6课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教学素材 北师大版必修2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第6课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教学素材 北师大版必修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第6课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教学素材 北师大版必修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教学素材)简单介绍安庆内军械所清末最早官办的新式兵工厂。1861年由曾国藩创设于安徽安庆。规模较小,以手工仿制开花炮、弹药及轮船,为湘军提供部分武器装备。所内“全用汉人,未雇洋匠”,集合了一批当时中国著名科学技术专家,如徐寿、华蘅芳、龚芸棠、徐建寅、张斯桂、李善兰、吴嘉廉等,还有上百名工人。1862年(清同治元年)8月,制造出我国第一台蒸汽机。同年底,试制成一艘小火轮,成为尔后“黄鹄”号的雏形。1863年初开始生产各种劈山炮和开花炮弹。1864年湘军攻陷南京后,迁往南京,后并入金陵机器制造局。该所的创办,是晚清近代军事工业和中国近代工业的发轫。简单介绍江南制造总局简称江

2、南制造局或江南制造总局,又称作上海机器局,是清朝自强运动中成立的军事生产机构,为晚清中国最重要的军工厂,是清政府洋务派开设的规模最大的近代军事企业。也是近代最早的新式工厂之一。为后来江南造船厂的前身。该机构成立于1865年9月20日的上海,由曾国藩规划,后由李鸿章实际负责,最初向上海租界的美国公司旗记铁厂购买机械厂房和船坞而成立,同年,将原本苏州洋炮局和由容闳向美国买的机器设备抵达一起并入而成。到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制造局造船的部门独立,称作江南船坞,辛亥革命又改称江南造船所。江南制造局本身也于1917年改称上海兵工厂,于1937年停办。日军占领上海后,将其场地和机械并入江南造船所。江

3、南造船所至1953年,又更名为江南造船厂,1867年搬到高昌庙镇,扩充设备,建有机器厂、洋枪楼、汽炉(锅炉)厂、铸造厂、轮船厂等。占地70余亩。至80年代又相继建成炮弹厂、水雷厂、炼钢厂、栗色火药厂、无烟火药厂等。1996年改为江南造船有限责任公司,属于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江南机器制造局在同治年间是全东亚最大的兵工厂,对于清朝的军事力量以及重工业生产都有提升作用。例如在1867年时,每天平均可以生产十五枝毛瑟枪和各式弹药,李鸿章认为当时该局生产的枪械弹药,对于后来捻乱的平定有所助益。除了枪弹之外,该局也在1868年生产出了中国第一艘自造的汽船(木制船身)惠吉号。1891年时,为中国首次炼出钢

4、铁。【合作探究】洋务运动兴办的民用工业的主要特点是什么?第一,都是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和设备的近代化企业。例如,张之洞从英国引进的全套纺织设备。第二,这些民用工业创办的形式大多为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属于官僚资本,但它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第三,这些民用工业的创建,在客观上对外国经济侵略势力的扩张,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因为这些企业生产的产品,除供给国家和军队使用外还投放市场。如,开平煤矿生产的煤逐渐取代了洋矿开采的煤在天津市场的地位;张之洞的湖北织布局创办后,洋布每年进口减少约10万匹;修卢汉铁路所用的铁轨也是由汉阳铁厂生产的。简单介绍汉阳铁厂汉阳铁厂,中国近代最早的官办钢铁企

5、业。1890年由湖广总督张之洞主持在湖北大别山下动工兴建,1893年9月建成投产。全厂包括生铁厂、贝色麻钢厂、西门士钢厂、钢轨厂、铁货厂、熟铁厂等6个大厂和机器厂、铸铁厂、打铁厂、造鱼片钩钉厂等4个小厂。创办经费最初定为246万余两,1892年清政府增拨42万两,到建成时,实际支出500万两左右。因计划不周,所购设备不适于炼制大冶铁矿提供的含磷较高的矿砂,所炼钢料不符合铁路钢轨的要求,钢铁生产陷入困境。1896年4月该厂改为官督商办企业。为解决材料和设备问题,1898年开发江西萍乡煤矿,用马丁炉改造全厂冶炼设备,以制造钢轨。由于此项改造耗资巨大,1898年向德国资本求贷,1899年与日本签订“

6、煤焦铁矿石互售合同”。1904年又以大冶矿山作抵,不断向日本资本借贷。至辛亥革命前,有炼铁炉3座,炼钢炉6座,约年产生铁8万吨,钢近4万吨,钢轨2万余吨 。抗日战争时期 ,汉阳铁厂部分冶炼设备内迁重庆,其余被日军侵占。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接收,作为敌伪产业清理结束。后在原汉阳铁厂基础上建成武汉钢铁公司。京师同文馆清末洋务派创办用以培养译员、通事”的外国语学校。1862年6月11日在北京成立,附设于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初设英文馆,1896年,增设了日文馆。1902年,同文馆并入京师大学堂。同文馆前后存在了40年之久。京师同文馆在中国最早采用了班级授课制,所以被视为中国近代新式学校的发端。京师同文

7、馆的创办,是第一次改革旧传统教育的尝试,也培养了一批外国语人才。留美幼童中国官派留学生的艰难留学历程1872年夏,“中国留学生之父”容闳组织第一批留美幼童30人赴美留学,此后至1875年,清政府每年继续遴选1016岁30名少年渡洋深造,4年共派出120名,是为中国最早的官派留学生。出国难1870年,曾国藩往天津处理“天津教案”,容闳当翻译,于是大胆向曾提出了他的“留学教育计划”。曾国藩非常赞同,立即与李鸿章联合上奏,得到了清廷的批准。曾国藩和李鸿章计划先向美国派120名留学生,主要学习科技、工程等办洋务急需的学科。考虑到语言问题,决定选10到16岁的幼童出国;从1872年起每年派30名,至18

8、75年派完;留学年限为15年;经费一律由清廷支付。如果在今天,这样优越的条件,难得的机会,不知有多少人会千方百计去争取出国。但在那时,绝大多数人视出国留学为危途,尤其是美国,离中国遥远,不少人认为那是个非常野蛮而不开化的地方,甚至会把中国人的皮剥下,“安在狗身上”,特别是将10来岁的儿童送出国,一别就是15年,还要签字画押,“生死各安天命”,让一般家长难以接受。所以,容闳使出全身解数,就是招不到这30名幼童。于是他不得不返回老家香山县动员说服乡亲们报名,同时在附近县市活动,结果还是没有招满,最后在香港又招了几名,才凑足30名,于1872年8月11日由上海赴美。以后的3批90名学生,虽然招收时遇

9、到的困难稍小一点儿,但同样艰难。不过,由于容闳的执著,120名幼童如期派到了美国,终于打开了中国官派留学生的大门。出国后更难幼童们怀着寂寞、凄凉、悲哀但又兴奋、好奇、激动的复杂心情来到了千万里以外的新大陆。扑面而来的是语言问题,没有经过英语训练,无法和美国人交流,而且将他们三五人一组分到了美国友人家里,生活上更摸不着门道。他们的女主人出于爱怜,常常见面就抱起来亲他们的脸颊,这些幼童个个满脸通红,不知所措。礼拜天房主人带他们去教堂,他们想拒绝又不好张口,只好偷偷地溜走,因为清廷明确规定他们不许信仰基督教。这自然破坏了他们和房主人的友好感情。至于西餐,他们更吃不惯,饿肚子在所难免。带队的清廷官僚自

10、带了一些腌黄瓜,没几天就被幼童们偷吃光了。刚到美国的幼童一身中国打扮,瓜皮帽,蓝缎褂,崭新的黑布鞋,油亮的黑大辫,特别引起美国人的好奇感。幼童一上街,就会有一群美国小孩子跟在后面围观,有的还高喊:“中国女孩子”!让这些中国幼童非常难堪,有的急得直哭。学习上的问题也很多。他们要补习英文,还要集中起来学汉语,每周写一篇作文,如果写不出来,汉语先生会打屁股。经过两三年的英语补习,多数幼童可以进学校学习了,清朝官吏对他们的管制也相对减少了。在美国的小学、中学,幼童们接受的是一种全新的教育。中国人聪明好学、刻苦奋斗的天性,使这批幼童个个学习用功,成绩优良。有的因为用功过度,常常病倒,有3位积劳成疾,客死

11、美国。比起在国内求学来,这些幼童的负担要重得多。到1880年,多数幼童已经中学毕业,个别的如詹天佑等考入了大学,还有一些进入中专或其他职业学校学习,成材在望。但新的政治危机一天天在增加。幼童们在美国接受的是西方的教育,过的是美国式的生活,对于十来岁的孩子来讲,非常容易“美国化”。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幼童不愿穿中式服装,经常是一身美式打扮。尤其是那根拖在脑后的长辫子,既麻烦,又常遭人白眼,不少幼童索性把辫子剪掉,见清廷长官时再弄一根假辫子装上。众所周知,在清朝,辫子不是简单的装束问题,而是是否忠于清廷的政治问题。当清廷官吏发现有的幼童剪掉了辫子,就一面严厉管教,一面上奏清廷。清政府自然对这批留美

12、幼童失去了政治上的信任。还有一些幼童受美国宗教文化的影响,渐渐地信奉了基督教,这更是清政府不能容忍的。幼童们从小学到中学,用的都是西方的教材,不但学到了许多新的自然科学知识,而且也接触了较多的资产阶级启蒙时期的人文社会科学文化,数年之后,他们渐渐地对学习四书、五经等失去了兴趣,对孔夫子也不那么崇拜,对烦琐的封建礼节也不大遵守了。反而对个人权力、自由、民主之类的东西十分迷恋。个别的幼童还和美国的女孩子暗暗约会,自由恋爱。现存的几位留美幼童所写的情书,充满着缠绵悱恻而情真意切的炽热情感。充满青春活力的幼童们还特别好动,他们参加各类体育活动,经常出没于篮球和足球场上,詹天佑等人还组织了棒球队,在不少

13、比赛中取得了好成绩。在受过美国文化熏陶的容闳眼里,幼童们的这些变化都是很自然的。但是,和容闳一起负责管理留美幼童的清廷守旧官僚却视幼童的这种新变化为大逆不道,处处给幼童们出难题。一场围绕留美幼童的中西文化冲突不可避免了。最后不得以1881年将幼童凄然撤回而告终。中途撤回美梦难圆按照容闳的本意,是让留美生一年一年地派下去,至少坚持百年,就能为实现中国的现代化造就一批高级人才。由于清廷对容闳的信任程度有限,所以只让他担任留美生副监督,遇到好多重大问题还是由监督说了算。1876年,吴子登出任留美幼童监督。吴支持洋务事业,还有一定的英语水平,但思想开放度不高,行为古怪,官僚习气严重,对派留学生常持异议

14、。他一上任,就将幼童们召来,严加训斥,引起多数留美生的不满。他尤其对一些幼童信奉基督教不满,下令开除了两名信教者,并勒令二人回国。这两名幼童知道回国后没有好果子吃,就在美国友人的帮助下,转往异地上学。后来都成了很有成就的名人。吴子登还增加幼童们的中文课程,突出进行封建道德礼仪教育,对剪掉辫子者严惩不怠,甚至杖责。一时间搞得留美幼童人心惶惶,最后在幼童们的心理反而激起了一种逆反心理,对吴子登的话就是不听,只服从容闳一个人的。这更使吴子登怒不可遏,视容闳为仇敌。令人不安的是,吴子登频频向清廷写奏折,经常给李鸿章写信,讲留美幼童如何“美国化”,如何不听管教;讲容闳如何放纵幼童,如何目空一切,如何失职

15、。而容闳毕竟不大懂中国政治,从来没想到向清政府写奏折,或给李鸿章写信讲明情况。这样时间一长,清廷即对吴子登的话信以为真。连曾纪泽这样开明的官员都认为留美幼童难以成材。所以当1881年吴子登请求清廷将幼童们全部撤回的时候,迅速得以批准。到1881年年底,除已在美国病故者3人、中途辍学者23人,剩下的94名“留美幼童”,分三批“凄然回国”。 这“94名回国留学生,如今学籍可考者87名,其中小学19名,中学35名,共54名,即60%以上正在接受初等基础教育;33名大专学生中,只有两人获得学士学位,其中一名就是日后成为著名工程师的詹天佑”。据田正平留学生与中国教育近代化所载,这分三批回国的留美学生,“头批21名均送往上海电报局,二、三批由福建船政局、江南制造局留用23名,50名分拨天津水师、机器、鱼雷、电报、医馆等处”。至于詹天佑扬名京张铁路、梁敦宜成为外交总长、唐绍仪担任民国总理、蔡绍基就任北洋大学校长,那都是20至30年以后的事情了。就这样,幼童留美仍被称为开了近代官派留学教育的先河,被誉为中国留学教育的里程碑。南洋兄弟烟草公司是以粤商简照南、简玉阶兄弟为主体,南洋华侨集资创办的在旧中国最大的一家民族资本烟草企业。简照南、简玉阶兄弟原在香港经营怡兴泰商号、贩运土洋新货于日本、香港、泰国之间,数年后积余资本3万多元。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