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第2课时)学案 中图版必修1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14530109 上传时间:2019-11-1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7.6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第2课时)学案 中图版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中地理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第2课时)学案 中图版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中地理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第2课时)学案 中图版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中地理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第2课时)学案 中图版必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中地理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第2课时)学案 中图版必修1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第2课时)学案 中图版必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第2课时)学案 中图版必修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课时地球的公转、地球公转与自转共同作用下产生的地理意义一、地球的公转1定义:地球围绕太阳的运动。2特征(1)方向:_。(2)周期:1恒星年,即_。(3)轨道:近似正圆的_,太阳位于其中一个_上。(4)速度:随公转位置而变化,如下图所示:3黄赤交角:_面与赤道面之间的夹角,目前为_。4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如下图所示:位置日期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太阳直射点的移动_3月21日前后_前后北回归线_9月23日前后_前后南回归线在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示意图中如何确定二分、二至日?二、地球公转与自转共同作用下产生的地理意义1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1)太阳高度角:_与_的夹角,一天中,太阳高度角的最大值出现

2、在_。(2)空间分布: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的正午太阳高度角为_,距直射点所在纬度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角越_;距直射点所在纬度越远,正午太阳高度角越_。(3)规律(以北半球为例)节气直射点位置变化规律一年中达最大值的地区一年中达最小值的地区春分日和秋分日赤道由赤道向_递减赤道夏至日2326N由_向南北递减_及其以北地区_冬至日_由_向南北递减_及其以南地区_2.昼夜长短的变化(1)昼弧和夜弧:晨昏线把所经过的_分为昼弧和夜弧。(2)变化规律_全年昼夜平分;纬度越高,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越_;极圈内出现极昼、极夜现象。北半球夏半年(3月21日前后至9月23日前后),北半球各地昼_夜_,且纬度越高,昼_,

3、夜_;夏至日昼夜长短差异达到_,北半球昼_夜_,北极圈及其以内有_现象。北半球冬半年(9月23日前后至来年3月21日前后),昼夜长短情况与夏半年正好相反。南半球的情况与北半球_。春、秋分日,全球各地_,均为12小时。3季节更替(1)原因:_在纬度上的周年变化。(2)不同纬度的季节变化(3)季节划分二分二至日不同纬度昼夜长短的变化(教材图1-3-11)读图可获得以下信息:(1)3月21日前后和9月23日前后,晨昏线与某一经线圈重合,与纬线垂直,并平分纬线,昼弧长度等于夜弧长度,全球昼夜平分;(2)6月22日前后,晨昏线与经线存在一夹角,与南、北极圈相切,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昼短夜长,越向北白昼

4、越长,北极圈及以北地区有极昼现象,南极圈及以南地区有极夜现象;(3)12月22日前后与6月22日前后正好相反;(4)赤道上全年昼弧长等于夜弧长,即全年昼夜等长。答案:一、2.(1)自西向东(2)365天6时9分10秒(3)椭圆焦点(4)7月初1月初3黄道23264B赤道C6月22日D赤道A12月22日思考讨论点拨:应先确定二至日,再根据地球公转方向确定二分日。确定二至日有两种方法。(一)连线法:(1)连接日心和地心;(2)该线与地球表面的交点为太阳直射点;(3)观察该点所在的南、北半球位置,若在北半球则为北半球夏至日,若在南半球则为北半球冬至日。(二)地轴倾向法:观察左、右两端的地球,若地轴北

5、极离太阳近,则为北半球夏至日;反之,则为北半球冬至日。二、1.(1)太阳光线地平面正午(2)90大小(3)两极北回归线北回归线南半球2326S南回归线南回归线北半球2(1)纬线圈(2)赤道大长短越长越短最大最长最短极昼相反昼夜平分3(1)太阳直射点(2)夏冬明显(3)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季夏季秋季冬季知识点一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在地球公转过程中,由于地轴空间指向不变,并且存在黄赤交角,由此产生了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日期北半球节气南半球节气直射位置3月21日春分日秋分日赤道a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正向北移动6月22日夏至日冬至日北回归线b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正向南移动9月23日秋分日春分日赤道c

6、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正向南移动12月22日冬至日夏至日南回归线d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正向北移动【例题1】 读“二分二至日时地球的位置图”,完成下列问题。(1)当大家在享受国庆假期的时候,地球公转位置在图中哪个点附近()。Aa Bb Cc Dd(2)从五一劳动节到9月10日教师节,地球公转的速度变化是()。A持续变快 B逐渐变慢C先变慢再变快 D先变快再变慢解析:第(1)题,依据地轴倾向可知,a处为夏至,c处为冬至。进而依据公转方向可知, b为秋分,d为春分。国庆为10月1日,与秋分(9月23日)接近。第(2)题,从5月1日至7月初(远日点),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变慢;从7月初至9月10日,公转速度

7、逐渐变快。答案:(1)B(2)C知识点二 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分布及季节变化1.纬度分布不同纬度的正午太阳高度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不同,具体如下所示:2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季节变化(1)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过程如下图所示:(2)正午太阳高度的极值变化如下图所示:回归线之间地区:太阳两次直射,直射时达最大值。3正午太阳高度角(H)的计算(1)公式计算法:H90纬距已知某地纬度和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求某地正午太阳高度角(H),在公式中,纬距是某地所在纬度与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之间间隔的纬度数。(2)“立竿见影”法:Harctanh/L【例题2】 读“太阳直射点移动轨迹图”,分析完成下列问题。(1)当太阳直射

8、点位于F时,北京时间是_月_日_时_分。此时地球上正午太阳高度角达到一年中最大值的范围是_。(2)当太阳直射点从D点向E点移动的过程中,上海昼夜长短及变化情况是_;当太阳直射点位于B时,上海昼夜长短的情况是_。(3)当太阳直射点从B点移到C点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多项选择)。A黄河中下游地区出现春旱现象B巴西圣保罗昼渐长,夜渐短C温哥华白昼时间比旧金山短D南极洲的极夜范围逐渐扩大到南极圈E天安门广场旗杆正午时的影子逐渐缩短(4)请在图上画出太阳直射点位于C时,东、西半球的昼夜状况。(要求画出晨昏线,并用斜线表示黑夜)。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F处为南回归线,经度为20W。120E位于F点

9、以东,经度差为140,地方时相差9小时20分。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回归线及其以南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第(2)题,从D到E,太阳直射点南移,上海昼渐短夜渐长,但昼长仍大于夜长。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第(3)题,太阳直射点从B至 C,为北半球春分至夏至,黄河中下游地区易出现春旱;南半球各地昼渐短,夜渐长;温哥华昼长大于旧金山;南极洲极夜范围从极点扩大到极圈;天安门广场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增大,物体影子逐渐缩短。答案:(1)12222120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2)昼长夜短,且昼渐短夜渐长昼夜等长(3)ADE (4)如下图所示: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1)确定地方时:当某地太阳高度

10、达一天中的最大值时日影最短,当地的地方时是12时。(2)确定房屋的朝向:在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南方,房屋朝南;在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北方,房屋朝北。(3)判断日影长短及方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影子越短,正午太阳高度越小,影子越长,且日影方向背向太阳。(4)计算楼距:一般来说,纬度较低的地区,楼距较近;纬度较高的地区,楼距较远。解题关键是计算当地冬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并计算影长。(5)计算太阳能热水器安装角度:应使太阳能热水器集热面与太阳光线垂直。知识点三 昼夜长短的变化与计算1.从直射点的移动规律看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取决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太阳直射点向北移

11、则北半球各地昼渐长、夜渐短,南半球相反;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则南半球各地昼渐长、夜渐短,北半球相反。(如图,以北半球为例)2从晨昏线的倾斜上看昼夜长短的纬度变化3昼夜长短的计算(1)昼弧、夜弧计算法在光照图中,根据某纬线上昼弧、夜弧所占的经度数,按15/时可推算出某日某地的昼长和夜长。(2)日出、日落时间计算法白昼的长度为从日出到日落,白昼的中间时刻为正午12时(地方时),上午与下午等长。已知某地日出地方时或日落地方时,即可算出昼长,而夜长=24小时-昼长。日出时刻=12-日落时刻=12+(3)根据对称规律计算同一纬线上的地区,昼长相同,夜长相同;南、北半球纬度数相同的地区,昼长、夜长相反,如30

12、N的昼长等于30S的夜长,30N的夜长等于30S的昼长。如图所示:【例题3】 下图是“某日同一经线日出时刻(地方时)随纬度变化图”。图内三条曲线,其中一条是正确的。请阅读正确曲线,完成下列问题。(1)若上图表示6月22日状况,则南纬4050地区的夜长约为()。A15小时16小时20分B17小时19小时20分C19小时20分21小时20分D22小时40分23小时20分(2)若上图表示南半球的状况,当北京时间12点时,下列四图中与之相符的是()。注: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解析:第(1)题,三条日出时刻曲线可以看成三条晨线,6月22日,赤道上6时日出,6634N上0时日出,因此下面一条错误;由于晨昏线

13、在6月22日与6634N相切而不是相交,因此上面曲线正确,中间一条错误。通过读图可以得出A项正确。第(2)题,如果为南半球晨线,则读图可知南半球为夏半年,排除B、C两项。根据北京时间为12时,可以计算150W为18时,D项正确。答案:(1)A(2)D昼夜长短变化的几个规律(1)递增规律: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另一半球相反。(2)变幅规律:赤道处全年昼夜平分;纬度越高,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越大。(3)极昼、极夜规律:极昼(极夜)的起始纬度90太阳直射点的纬度。纬度越高,极昼(极夜)出现的天数越多。1关于下图的说法,正确的是()。A此图为公转轨道图,公转轨道是正圆B地球过A点时的运动线速度略大于B点C地球运行至A点时大致是1月初D地球从A点出发再返回到A点所需的时间恰好为1恒星年答案:C下表为三地连续两日日出与日落时刻(北京时间)。据此完成第23题。时间地点当日次日日出日落日出日落9:0023:008:5823:027:1918:417:2018:405:4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