鹰潭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4485283 上传时间:2019-11-11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222.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鹰潭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鹰潭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鹰潭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鹰潭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鹰潭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鹰潭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鹰潭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鹰潭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目 录第一篇转变发展方式在新的起点上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第一章发展基础第二章发展背景第一节面临的机遇第二节面临的挑战第三章指导思想第四章主要目标第二篇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第一章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第一节 巩固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第二节 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第三节 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第二章 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第一节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第二节 实施农村卫生清洁工程第三节 发展农村公共服务第三章 增加农民收入第一节 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第二节 优化农村富余劳动力创业就业环境第三节 建立完善稳定的支农体系第四章 深化农村改革第三篇 加速新型工业化 推进产业

2、结构优化升级第一章 延伸发展铜产业第一节 优化铜产业布局第二节 大力发展铜精深加工第三节 提升铜产业发展平台第二章 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第三章 改造提升传统特色产业第四章 提升园区发展水平第四篇 发展旅游物流业 全面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第一章 充实提升生活服务业第一节 做大做旺旅游业第二节 加快发展其他生活服务业第二章 大力拓展生产服务业第一节 推动现代物流业跨越发展第二节 加快发展其他生产服务业第五篇 优化城镇空间布局 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第一章 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第一节 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第二节 明确功能分类管理第二章 优化城市空间布局第三章 推进新型城镇化第一节 加快建设信江新区第二节

3、优化提升老城区第三节 加快县城和重点镇建设第四节 建立健全城乡统筹机制第六篇 强化支撑能力 加强交通能源水利和信息化建设第一章 完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第二章 增强能源支撑能力第三章 加强防洪抗旱体系建设第四章 全面推进“数字鹰潭”建设第七篇 推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 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第一章 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第一节 创建循环型生产方式第二节 倡导绿色消费第三节 健全资源回收利用体系第四节 完善政策技术支持第二章 加强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第一节 加强水资源保护第二节 加强大气污染防治第三节 加强固体废弃物污染控制第四节 加强生态保护第五节 强化环境保护监管第六节 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第三章 加强能源资源集约

4、利用第一节 强化节能降耗第二节 节约利用水资源第三节 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第四节 合理开发和保护矿产资源第四章 形成节约型社会导向机制第八篇 促进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第一章 加快科技创新第一节 建设科技创新基础平台第二节 促进重点领域突破第三节 完善创新服务体系第二章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第一节 优先发展教育第二节 提高教育质量第三节 促进教育公平第四节 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第三章 构筑人才高地第一节 健全人才培养体系第二节 创新人才发展机制第三节 优化人才发展环境第四章 大力发展文化体育事业第一节 繁荣文化事业第二节 发展文化产业第三节 推进体育事业发展第五章 大力发展卫生事业第一节

5、全面加强公共卫生第二节 健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第三节 提高基本医疗保障水平第四节 强化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第五节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第九篇 保障和改善民生 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第一章 积极扩大就业第一节 广开就业门路第二节 完善就业服务第三节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第二章 合理调节收入分配第一节 完善收入分配制度第二节 规范收入分配秩序第三章 健全社会保障第一节 加快完善社会保险制度第二节 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第三节 完善社会救助体系第四章 扩大城乡居民消费第一节 培育消费热点第二节 引导消费预期第三节 改善消费环境第五章 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第一节 提高计划生育服务水平第二节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第三

6、节 促进妇女儿童事业全面发展第四节 支持残疾人事业发展第六章 健全维护群众权益机制第一节 拓宽社情民意表达渠道第二节 完善社会矛盾调解机制第七章 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第一节 保障食品药品安全第二节 严格安全生产管理第三节 健全应急管理体系第四节 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第五节 健全防灾减灾体系第八章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第一节 加强社会组织建设第二节 健全社区服务体系第三节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第四节 构筑精神家园第十篇 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第一章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第一节 转变政府职能第二节 深化投资体制改革第三节 推进财税体制改革第四节 推进先行先试改革工作第

7、二章 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第一节 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第二节 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第三章 完善现代市场体系第一节 建立健全要素市场第二节 规范市场秩序第十一篇 大力承接产业转移 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第一章 提升对外开放新优势第一节 提高引进外资水平第二节 促进对外贸易转型升级第三节 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第二章 优化对外开放环境第一节 优化政务环境第二节 推进区域合作第十二篇 保障规划实施第一章 建立健全规划实施机制第二章 强化规划协调管理第三章 加强重大项目实施鹰潭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2011年-2015年)规划纲要是根据中共鹰潭市委关于制定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

8、的建议编制的,主要阐明市委、市政府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未来五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市上下共同行动的纲领,是编制未来五年其他各级各类规划、实施重大工程项目的重要依据。第一篇转变发展方式在新的起点上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十二五”时期,是我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是深度实施“四大一新”发展战略,全面融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和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科学发展、进位赶超、绿色崛起的重要时期,必须紧紧抓住和用好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新的起点上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第一章发展基础“十一五”时期

9、是我市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时期。五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以发展凝聚人心、以改革拓展空间、以正风气形成合力、以加强组织建设强化保障”的总体要求,扎实推进“四大一新”发展战略,抢抓机遇,真抓实干,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巨大冲击,战胜历史罕见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和特大洪涝灾害,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新的巨大成就,全面和超额完成了“十一五”各项规划目标。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2010年预计(下同),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42.7亿元,是2005年的2.8倍,“十一五”年均增长13.5%,人均生产总值达460

10、0美元;三次产业结构比由2005年的14.2:49.4:36.4调整为9.6:63.2:27.2;财政总收入达55.1亿元,是2005年的3.8倍,“十一五”年均增长30.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260亿元,“十一五”年均增长34%,五年累计完成投资746.5亿元,是“十五”投资总和的4.4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190.8亿元,是2005年的3.4倍,“十一五”年均增长19.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86.6亿元,是2005年的2.4倍,“十一五”年均增长18.8%。“四大一新”发展战略取得新成效。“世界铜都”建设成绩斐然。先后荣获“中国铜产业基地”、“中国再生资源循环利用基地”、“国家新

11、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三块金字招牌,“三个基地、一个中心”已基本成形。铜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达1327.8亿元,成为全省设区市首个“千亿元产业”。“大物流”建设突飞猛进。浙赣铁路电气化改造完成,动力车组开通,景鹰高速、鹰瑞高速全线通车,鹰潭海关正式获批,“无水港”项目投入运营,现代物流园区顺利推进,我市成功纳入国内地区性物流节点,物流业主营业务收入达55.1亿元。旅游经济跨越发展。先后成功问鼎“世界地质公园”、“世界自然遗产”桂冠,旅游接待、服务能力不断提高,旅游总收入达45亿元,年均增长30.7%。“大框架城市”已具雏形。中心城区至贵溪、余江、龙虎山的快速通道全面运行,信江新区建设全面启动,

12、全市建成区面积由2005年的44.9平方公里扩展到58.9平方公里,净增14平方公里,城镇化率由2005年的41.8%提高到52.6%。“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粮食连续五年实现增产,总产达64万吨,完成了986个新农村试点建设,全市所有行政村实现村村通水泥路(油路),农村普遍建立了以自然村为单位的村民事务理事会,农村卫生清洁工程“鹰潭经验”在全省得到推广。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积极推进政府机构改革,政府职能不断转变,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不断深化,执政能力明显增强。“数字鹰潭”建设全面启动。文化、要素市场、投融资、医药卫生等领域的改革取得明显成效。对外开放水平稳步提高,一批重大项目相继落户,实际利用外

13、资年均增长12.7%;实际引进省外资金年均增长33.3%;外贸出口年均增长22.5%。环境保护达到新水平。全市工业废水、废气基本实现达标排放,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0%;空气质量基本保持级以上;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市区及贵溪、余江生活污水处理厂建成投运,铜拆解区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已建成;全市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由2005年的1.47吨标准煤下降到1.176吨标准煤。SO2排放总量控制在4.82万吨以内,COD排放总量控制在1万吨以内,分别较“十五”期末下降12.7%和10%。和谐社会取得新进展。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05年的8843元增加到15618元,年均增长12%;

14、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5年的3640元增加到6249元,年均增长11.4%。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扎实推进,五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0.5万人。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社会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城乡居民住房条件明显改善,五年建成经济适用房、廉租房12871套。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51%。九年义务教育全面普及,高中阶段和职业教育提质扩容,民办教育不断壮大。医疗卫生事业迅速发展,覆盖市、县、乡(社区)、村的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初步形成,全市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医保参保率和新农合参合率均达到95%。体育事业蓬勃发展,成功承办江西省第十三届运动会。文化艺术、广播电视、人口计生等各项社会事业都得到较快发展。过去的五年,是我市综合实力迅速提高的五年,是发展后劲显著增强的五年,是城乡面貌深刻变化的五年,是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的五年。回顾过去五年的发展历程,最根本的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抓住发展不足这个主要矛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