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明园林发展.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4485115 上传时间:2019-11-11 格式:PPT 页数:52 大小:9.5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元明园林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元明园林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元明园林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元明园林发展.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元明园林发展.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元明园林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元明园林发展.(5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元代,1218年蒙古灭西辽,1227年6月灭西夏,1234年灭金,1246年招降吐蕃,1253年灭大理,1276年灭宋,1279年消灭宋残余势力,元朝最终统一中国。 1368年(元至正二十八年,明洪武元年),明太祖朱元璋建立明朝,同年明军攻占大都,元朝灭亡退出中原,与明朝对峙,史称“北元”。,绘画 元代未逾百年,然在中国绘画发展上,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山水画方面,由于蒙古朝廷轻视汉人,多所贬抑,汉人知识分子有不愿出仕异族朝廷者,多避居山林,与友朋往来,其中不乏有以书画交谊。此时的绘画脱离了宫廷气氛,文人画获得了突出的发展。文人画多取材山水、花鸟,借以抒发“性灵”和个人抱负。画家标举士气,崇尚

2、品藻,讲究笔墨情趣,脱略形似,强调神韵,并开启重视诗、书修养的文人条件。此类画家以“元四家”(黄公望、吴镇、倪瓒、王蒙)为代表,并开启后来中国山水画主流。 入仕元庭的画家也对中国绘画有重要影响。如赵宋后嗣的赵孟頫,赵孟頫提倡复古,主张青绿设色和古朴的山水构图,著名的作品如鹊华秋色图可为代表。而由于道教艺术在元代颇为活跃,多有壁画及外销画作流传,永乐宫壁画是此类绘画的代表作。,鹊华秋色图,赵孟頫 浴马图,永乐宫壁画,元代是景德镇真正驰名的时期,最著名的瓷器即为青花瓷和釉里红。此时的瓷器外销极为畅行,所以有研究认为青花的纹样是伊斯兰教客户的要求而出现。龙泉窑的青瓷也非常著名,外销日本与朝鲜半岛的数

3、量甚多,亦大量外销到东南亚一带。,宗教,元代在很大程度上对不同的宗教持包容和开放的态度。各种宗教,包括佛教、基督教等都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在忽必烈时期,佛教(尤其是藏传佛教)获得了元朝廷相当的尊重,命统天下佛教.与此同时,随著中西方的交流,基督教(尤其是景教和天主教)的影响力也逐渐增加,各地商旅乃至教士亦来往频繁。不过,元世祖忽必烈曾在礼节上歧视伊斯兰教,例如不尊重其宰羊方法,伊斯兰教徒被逼吃死。 由于大元对境内各种宗教基本采取自由放任的态度,这种环境自然有利於宗教的传播与发展同时,由于元庭对宗教管制较为宽松,因此民间抗元势力也利用白莲教传教的方式建立秘密组织,进行抗元起事。 忽必烈时期藏传佛教

4、取代了萨满教在宫廷里的地位。但底层蒙古人社会仍然大多信奉萨满教。,为成熟期的第二个阶段。 这个时期的社会状况: 一、中央集权制强化。皇家园林皇气、规模超大。对知识分子的思想管制较严, 人性压抑 二、儒商兴起,引起社会结构的变化,是园林无论从审美上、形式、内容上都发生了变化,以享乐为主的市民园林与陶冶为主的文人园林分庭对抗,促进造园的发展。 三、标志着中国古典园林成熟期的百花争艳阶段的到来。 四、景题、匾额、对联的文字表达更加普遍。园子的意境的蕴含更加深远。 园林艺术比以前更密切地融冶诗文、绘画的情趣,赋予园林更浓郁的诗情画意。,元大都平面图,元代在北京大都 元王朝统治了近百年,园 林均在当代大

5、宁宫的原址上加以建设,成为大内御园。主要造元为开拓后台液池,池中继续“一池三山”的传统模式,最有名的的就是琼华岛万岁山。金在山顶建广寒殿(月宫仙境)。山南坡中为仁智殿,左右为介福殿、延和殿,至今的格局。太液池广植荷花,沿岸设殿堂建筑,均为一派蓊蓊郁郁的自然景观。,元大都遗址公园,狮子林,元代典型的私家园林,苏州四大名园之一 狮子林始建于元代至元二年(1336),最后重修于19171926年间。至今已有650多年的历史。位于苏州市市城东北园林路。因园内“林有竹万,竹下多怪石,状如狻猊(狮子)者”,又因天如禅师维则得法于浙江天目山狮子岩普应国师中峰,为纪念佛徒衣钵、师承关系,取佛经中狮子座之意,故

6、名“狮子林 ” 在北京圆明园、承德避暑山庄中则各有一处仿建。,狮子林原为菩提正宗寺的后花园,高僧天如禅师来到苏州讲经,受到弟子们拥戴。翌年弟子们买地置屋为天如禅师建禅林,由天如禅师惟则的弟子为奉其师所造,初名“狮子林寺”,后易名“普提正宗寺”、“圣恩寺”。 因天如禅师维则得法于浙江天目山狮子岩普应国师中峰,为纪念佛徒衣钵、师承关系,取佛经中狮子座之意,故名“师子林”、“狮子林”。天如禅师谢世以后,弟子散去,寺园逐渐荒芜。 公元1373年,书画家途经苏州,曾参与造园,并题诗作画使狮子林名声大振,成为佛家讲经说法和文人赋诗作画之胜地。 清乾隆初,寺园变为私产,与寺殿隔绝,名涉园,1917年为颜料买

7、办商人贝润生购得,经9年修建、扩建,仍名狮子林。解放后,贝氏后人将园捐献给国家,苏州园林管理处接管整修后,于公元1954年对公众开放。,平面成东西稍宽的长方形,占地1.1公顷,开放面积0.88公顷 由于林园几经兴衰变化,寺、园、宅分而又合,传统造园手法与佛教思想相互融合,以及近代贝氏家族把西洋造园手法和家祠引入园中,使其成为融禅宗之理、园林之乐于一体的寺庙园林,与佛教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狮子林是禅宗寺庙园林,惟则法师为禅宗高僧。园因寺而闻名。在佛学中佛为人中狮子,狮子座为佛之坐处,泛指高僧坐席,林即禅寺。因此,狮子林本身即是一个宗教用语。 禅僧以参禅,斗机锋为得道法门,不念佛,不崇拜,甚至呵佛

8、骂祖。所以狮子林不设佛殿,唯树法堂。而建筑题名全都寓以禅宗特色。如立雪堂,为讲经说教之堂。其名取自慧可和尚少林立雪之事:达摩祖师在少林修禅时,慧可为拜师在门外站了一个晚上,积雪没膝,后被达摩祖师收为弟子,修成正果成为禅宗二祖。 如卧云室,为僧人休居的禅房。还有指柏轩、问梅阁等,都是以禅宗公案命名。即便狮子林成为私家园林,这些建筑重建后,题名依然不改,可见狮子林是禅宗与中国园林相互影响的一个详细例证。,苏州园林甲江南; 狮子林假山迷宫甲园林,狮子林假山是中国园林大规模假山的仅存者,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人道我居城市里,我疑身在万山中”,就是狮子林的真实写照。,狮子林对皇家园林的影响

9、在狮子林的沧桑变迁中,乾隆皇帝。乾隆二十二年春弘历二巡江南到苏州,他取来倪云的狮子林图展卷对照着观赏狮子林。赐匾“镜智圆照”于狮林寺,双题五言诗游狮子林,此诗后被刻成御诗碑并新添一景名为“御碑亭”。 1765年,狮子林已归黄祖兴所有。乾隆游狮子林后(时称涉园),题下“真趣”匾额,又作“游狮子林即景杂咏”七绝三首、七律一首。回京后在颐和园和承德避暑山庄各兴建一座狮子林。 1784年,乾隆再次南巡,见到了徐贲画的狮子林十二景点图,十分感慨。游狮子林后,在游狮子林三叠旧作韵中写到:“真山古树有如此,胜曰芳春可弗寻。”这位75岁的老人自觉年事已高。只能“他日梦寐游”了。,在皇家园林掀起了摹拟江南山水,

10、效法江南园林的高潮。1771年,乾隆在颐和园长春园东北角仿建狮子林,1774年,承德避暑山庄建成,东部是以假山为主的狮子林,西部是以水池为主的文园,合称“文园狮子林”,乾隆对此园非常喜欢,称之“欲傲金阊未有此”。皇家园林广泛采用了江南园林中廊、桥、漏窗与苏式彩画。引入堆叠假山的各种流派,大大丰富了北方园林的内容,是我园园林艺术史的重要,造园手法 狮子林虽缀山不高,但洞壑盘旋,嵌空奇绝;虽凿池不深,但回环曲折,层次深奥,飞瀑流泉隐没于花木扶疏之中,古树名木令人叫绝,厅堂楼阁更是精巧细致,无愧为吴中名园。狮子林的古建筑大都保留了元代风格,为元代园林代表作。园以叠石取胜,洞壑宛转,怪石林立,水池萦绕

11、。依山傍水有指柏轩、真趣亭、问梅阁、石舫、卧云室诸构。主厅燕誉堂,结构精美,陈设华丽,是典型的鸳鸯厅形式;指柏轩,南对假山,下临小池,古柏苍劲,如置画中;见山楼,可览群峰,山峦如云似海;菏花厅雕镂精工;五松园庭院幽雅;湖心亭、暗香疏影楼、扇亭等均各有特色,耐人观赏。园内四周长廊萦绕,花墙漏窗变化繁复,名家书法碑帖条石珍品70余方,至今饮誉世间,狮子林以湖石假山而著称,以洞壑幽深、曲折盘桓、内如迷阵,是藉假山洞壑为特色。,狮子林既有苏州古典园林亭、台、楼、阁、厅、堂、轩、廊之人文景观,更以湖山奇石,洞壑深邃而盛名于世,素有“假山王国”之美誉。狮子林的湖石假山既多且精美,湖石玲珑,洞壑宛转,曲折盘

12、旋,如入迷阵,有“桃源十八景”之称。洞顶奇峰怪石林立,均似狮子起舞之状。有含晖、吐月、玄玉、昂霞等名峰,而以狮子峰为诸峰之首。,明朝政治、经济、文化相当活跃。明代皇家园林,更加显示出皇家气派,其规模之大和建筑的富丽堂皇是前代所无法相比的,而从另一个角度也反映出明以后绝对君权的集权政治的日益发展。 由于佛教禅宗盛行,寺庙园林造园也更加突出,寺观园林由世俗化更加进一步公开开放,使其更多地发挥城市公园园林的职能,成为庶民百姓进香游览之地。 明中期,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萌芽,导致私家园林的造园活动和市民园林的兴盛,民间造园活动频繁,造园理论和实践都取得丰硕成果。在江南地区涌现大批造园家,如计成、张南恒、

13、张然父子等。特别是计成的园冶。 在园林叠山的技艺方面,明代出现许多流派,极大的丰富了造园艺术的内容,形成园林创作活泼的生动局面。所以明代是我国造园史上的重要时期。,二,晚明江南的政治环境 江南尤其是南京的特殊经济地位,影响了江南独特的政治环境,造就了一批养尊处优的官员,形成闲适度日风气。许多官员就大兴土木建造私家园林。 江南政治的另一特色是,结党营社,嘲讽时弊,成为士人时尚。集会、办学是明代士子的活动方式,从而推动造园风气的盛行。 晚明时那些大贾巨富人家建造园林,其目的不仅仅是为了“独乐”,享受舒适闲逸,满足个人生活需要,而聚朋会友的功能显而易见,还为那些政治社团提供活动场所。这也是江南盛行造

14、园之风的原由之一,可以看出,政治性社团的发展,推动了私家园林的发展。,随着江南商品经济,思想文化领域解放思潮的勃兴,晚明江南饱含着浓厚隐逸情调的文学艺术的发展,催促隐逸格调鲜明的江南文人园林的大发展。同时士流园林的风格也受到文人园林的影响,追求清雅、俊逸、富有书卷气韵味,以示摆脱儒家传统规范的约束。因此,晚明江南造园时尚盛行,有文人园林的“书卷气”、新兴市民园林的“市井气”和贵族豪门园林的“富贵气”形成三足鼎立之势,汇聚成了强大的时尚流。,豫园是江南园林艺术的瑰宝之一,原来是明代四川布政使上海人潘允端为了侍奉他的父亲明嘉靖年间的尚书潘恩而建造的,取“豫悦老亲”之意,故名为“豫园”。,豫园平面图

15、,它原是明朝一座私人花园,占地三十余亩.园内有穗堂、大假山、铁狮子、快楼、得月楼、玉玲珑、积玉水廊、听涛阁、涵碧楼、内园静观大厅、古戏台等亭台楼阁以及假山、池塘等四十余处古代建筑,设计精巧、布局细腻,以清幽秀丽、玲珑剔透见长,具有小中见大的特点,体现明清两代南方园林建筑艺术的风格,是江南古典园林中的一颗明珠,豫园平面图,豫园位于上海老城厢东北部,北靠福佑路,东临安仁街,西南与老城隍庙、豫园商城相连。它是老城厢仅存的明代园林。,豫园两件稀世珍宝 奇石玉玲珑和铁狮子,“秀雅灵巧玉华峰”指的就是上海“豫园”里那块以“漏”而闻名的太湖石“玉玲珑”。,明代中、后叶正值江南文人造园兴盛时期,上海附近私家园

16、林不下数千,而豫园“陆具岭涧洞壑之胜,水极岛滩梁渡之趣”,其景色、布局、规模足与苏州拙政园媲美,公认为“东南名园冠”。,豫园总结,全园通体山环水绕,水体有聚有散,主次分明。建筑物穿插于山水之间,循地形而安排,均各得其所。其造园的艺术,堪称江南一流。,一、文人园林涵盖了民间的造园活动,导致私家园林达到艺术成就的高峰。江南私家园林便是代表,市民园林反映了俗与雅的抗衡和交融,产生百花齐放的局面。 二、发达的经济、文化丰富的民间造园经验使清出现一批代表优秀的造园家,甚至成为专业的造园家。一批理论著作刊行于世,如园冶一家言。人们的价值观也变化,这是造园高峰境地的另一个标志。 三、明末清初,叠石假山更为流行,促使写意山水园开辟和发展,带动了造园技巧的丰富多彩。如建筑技巧、叠山技巧、植物配置技巧,尤其积极的一面,负面却是冲击了园林的主题苏州狮子林不乏一例,留园五峰仙观前的假山更是一例。 四、皇家园林的规模有趋大,皇家气派又浓郁,它又能积极的吸收江南私家园林的养分,保持大自然生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