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小蠊在光下的行为学反映.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4482505 上传时间:2019-11-11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0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德国小蠊在光下的行为学反映.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德国小蠊在光下的行为学反映.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德国小蠊在光下的行为学反映.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德国小蠊在光下的行为学反映.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德国小蠊在光下的行为学反映.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德国小蠊在光下的行为学反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德国小蠊在光下的行为学反映.(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德国小蠊在光下的行为反应德国小蠊在光下的行为学反应摘 要德国小蠊 (Blattella germanica )属于昆虫纲蜚蠊目,虽以德国为名,但实际上原产非洲。因国际间的贸易往来,在商品流通的过程中输入我国。其种群的消长受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而光照对于德国小蠊生长发育具有重要的影响。本实验通过用瓦数25W,40W,60W的白炽灯,以及用红光做对照组,研究德国小蠊在光下的行为反应,测试反应时间,以及速度。结果表明:不同光照强度对于德国小蠊成虫的刺激程度不同,其中红光对德国小蠊的刺激最小,60W灯对德国小蠊的刺激最大。关键词德国小蠊;光照强度;红光;透明塑料管;行为反应AbstractGerman

2、 cockroaches (Blattella germanica), belongs to Blattaria in Insecta, is origin from Africa although it is famous as its name. Because of international trade, it was input in our country by the process of commodity circulation. Growth and decline of its population affected by various environmental fa

3、ctors while light is a significant factor for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German cockroaches. The test study the behaviour response、reaction time to different light and escaping velocitywhen it was exposed to different specifications wattage( 25w, 40w, 60w ) electric incandescent lamp and red lamp as

4、control group.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German cockroaches have a characteristic of photophobia, it is photophobia insects. With the different light intensities for the stimulation of adult German cockroaches, it show varying degrees of reaction, and the result show that Red light stimulation

5、is of the smallest while 60W light bulb is maximum stimulation to German cockroaches. Key wordsBlattella germanica; light intensity; red; transparent plastic tube; behavioral responses 德国小蠊在光下的行为反应1 前言1.1 概述德国小蠊 (Blattella germanica )属昆虫纲蜚蠊目姬蠊科,俗称油婆子,德国小蠊是世界性的重要卫生害虫。根据蜚蠊化石的考证,它们在地球上生存了3 亿多年林启彬1980。生

6、物学家认为,昆虫是寄宿在行星上最成功的动物类群,蜚蠊是最有适应性和最成功的昆虫类群,而德国小蠊是蜚蠊目中分布最广泛、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和最难治理的害虫。它的原产地是非洲,因国际间的贸易往来,在商品流通的过程中输入我国,目前已成为我国室内栖居蜚蠊的优势种(杜云静等,1991;齐欣和孙耘芹,2004)。1.2 德国小蠊的生物学特性成虫体形为扁平的椭圆形,呈淡赤褐色,体长约为13-19mm 。前胸背板上有两条深褐色至黑褐色纵条纹。早龄若虫体小呈深褐色近于黑色,无翅。形成翅后的若虫,在背中央有一条明显的淡色条纹。卵囊细长约7-8mm,内含40-48粒卵。(齐欣等2004)。德国小蠊一年能经历4-5个世

7、代。德国小蠊属于不完全变态昆虫,生活史分为成虫、卵、若虫3个阶段。若虫经最后一次脱皮羽化为成虫,雄性虫在羽化的第3 d,雌性虫在羽化的第5 d就有交配行为。雄虫一生可多次交配,但雌虫只一次。雌虫在交配后2-3天就能产出卵鞘,卵鞘呈长肾型,长约7-9毫米,一直拖在雌虫的尾端,直至孵出若虫才脱落,若虫因此随母体到处扩散。这种母虫携带着卵鞘内的卵的方式,使得胚胎发育受到较好的保护,既能保证卵在母体温度下正常孵化,同时又能保护卵不受天敌和其它行为的危害,因此卵化率高(沈培谊等,2003)。德国小蠊的繁殖力强,一只雌性成虫一生平均产卵鞘6.86个,每只卵鞘平均含卵34.8只,从卵囊形成至孵化需28 d,

8、卵孵化率95.17,卵鞘孵化率为97.14而且孵出若虫后的成虫羽化率可高达54.8,一对成虫一年理论上可繁殖1000亿只。德国小蠊从卵发育到成虫1个世代约需2-5个月,时间长短与环境湿度、温度有关。若虫经5-7次蜕皮后成为成虫,发育历期为40-125d,存活率为55.98(杜云静等,1991)。若虫经最后一次蜕皮羽化为成虫。德国小蠊能从身体不同部位排出怪味分泌物,从而使食物变味和变质。在群体密度高时,这些分泌物会在它们侵扰的场所产生一种特异的气味。它们除咬食和破坏食品、药材、纤维织品、纸张和文物藏品外,更重要的是还能携带多种致病菌,痢疾杆菌、沙门氏菌、蜡样芽胞菌、变形杆菌、霉菌、E1一tor弧

9、菌、腺病毒、埃柯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和寄生虫卵等多种病原体,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朱道弘等,2005)。其排泄物和蜕落的表皮也会带有过敏原。由于德国小蠊无孔不入,可爬进了现代化的电子仪器和电器设备中,形成事故隐患(齐欣,孙耘芹等,2004)。德国小蠊具有适应能力强,但夜间怕光、怕噪声、怕振动特点(潘国绍,2004),所处的生存环境需要温暖、水分、食物等,其中影响生活史最大的环境因素是:温度和食物。德国小蠊最适宜繁殖的温度是24-32摄氏度,德国小蠊可适应温度0至600均可生存,由于虫体较小,常在缝隙中栖藏,喜好群居,常出现在宾馆、酒店的中西厨房、酒吧、餐厅、包房等场所(潘国绍,20

10、06)。长期以来,我国主要采用化学防治的方式对德国小蠊的危害进行控制。德国小蠊在与化学药剂的长期接触过程中,不断适应药剂,对于多种药物敏感度降低,形成了多种抗性机制具有多样性,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性(薛素琴等,2004)。1.3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德国小蠊在进入室内危害以前,已在自然界繁衍了数亿年,形成了固有的季节适应模式。同时近年来,德国小蠊对于多种杀虫剂形成了不同程度的抗性(薛素琴等,2004),面对德国小蠊的危害,我们急需要寻求新的诱杀方式,把德国小蠊的危害控制到最低程度,以提高人类的环境质量和健康水平。目前已有许多学者通过多方面对德国小蠊的生长发育进行研究,其中包括温度、湿度、喂养饲料、光

11、周期、饲养密度等因子的分析研究。谢秀霞等(2007)通过德国小蠊在不同饲养密度下的实验表明,在空间、食物等资源有限的环境中,德国小蠊的生殖力对于密度变化有一定调节能力,随着种群密度增高,密度抑制效应越来越明显。李蓓思等(1992)通过温度、湿度、密度和饲料的设置,研究了不同养殖条件下德国小蠊生长发育的综合性研究。杜云静等(1991)通过德国小蠊在不同饲养温度下的实验表明,温度对德国小蠊存活的影响因不同发育期而有所变化,其中对若虫期的存活影响较大。德国小蠊在25-28 条件下, 生长发育正常,繁殖力强, 种群增长快。在本实验中采用28 作为德国小蠊的饲养温度。德国小蠊具有畏光性的特点,光照作为一

12、种环境因子,对于其的生长发育具有一定的影响。朱道弘等在2005年研究了德国小蠊生活史的季节控制机理,分析了光照对于德国小蠊生长发育的影响。朱道弘等在2006年研究了光周期对于德国小蠊生长发育的影响,发现采自湖南省采自株洲市市郊林地的种群其若虫在短日条件(LD1212h)下滞育越冬。而在长日条件下(LD168h)若虫发育最快,在本实验中采用然而,作为家栖卫生害虫,德国小蠊现在已适应了温暖潮湿和黑暗隐蔽的栖息场所,且已成为室内栖居的蜚蠊优势种(杜云静等1991,齐欣等,2004)。为了充分了解德国小蠊的生物学特性以及在光下的行为反应,本实验将在温度为28 (杜云静等,1991),湿度为60%(李蓓

13、思等,1992)的饲养条件下,通过用瓦数25W,40W,60W的白炽灯,以及用红光做对照组,研究德国小蠊在光下的行为反应,测试反应时间,以及速度。2 材料与方法2.1 供试材料2.1.1 供试昆虫德国小蠊(Blattella germanica),由湖北省疾病控制中心馈赠。饲料主要成分:豚鼠饲料,由湖北省疾病控制中心馈赠。复配饲料的配制方法:85%豚鼠饲料粉:5%白糖:5%肝粉:5%酵母粉,均匀混合并加水,压制成长条状,经微波炉烘干处理,供德国小蠊食用。饲养容器:选取直径为15cm,高度为10cm的塑料透明饭盒多个,盒盖上扎多个小孔。通风透气。一次性塑料杯多个,用于容纳水和饲养饲料。海绵多个,

14、置于装有水的塑料杯中,便于德国小蠊饮水。滑石粉,涂于饲养容器壁上,防止德国小蠊爬出。饲养条件:温度28 ,湿度60%。2.2 研究方法2.2.1 实验设计德国小蠊在本实验室进行全黑条件下人工饲养多代后,取出成虫。将同一代的成虫作为试验虫体。选取白炽灯(25W,40W,60W各一个) ,红色灯泡一个,60cm 透明塑料管,秒表。取出试虫,分别装在5个透明的塑料饭盒中,编号分别为ABCD W,ABCD每个容器5头成虫,W容器30头成虫。塑料饭盒内壁涂有滑石粉,将剪好的5cm高的一次性塑料杯两个置于每一个塑料容器中,一个放置喂养饲料,一个放置水和海绵。考察了不同光照强度下德国小蠊的行为反应,因此设置

15、有不同光照组和红光对照组。将放有德国小蠊的容器D作为对照组,ABC W作为试验组。其中ABC做为测试德国小蠊在不同瓦数灯下的反应时间,以及反应速度,而W组作为德国小蠊在不同光照强度下的分布情况。2.2.2 德国小蠊在不同功率灯下的反应时间及反应速度从ABCD中取出成虫,每次1头,放入60cm透明塑料管中,关闭周围光源,用一微弱红光作为背景灯,待其静止后,打开不同瓦数的灯,用秒表计时,测试打开灯到成虫开始跑动的时间,之后用灯尾随其跑动的方向,测试跑完60cm透明塑料管所需的时间2.2.3 德国小蠊在不同功率灯下的的分布情况将W三组取出,分别将30头成虫放入60cm透明塑料中,关闭周围光源,用一微

16、弱红光作为背景灯,将塑料管平置于桌面,将塑料管分为360,分别将25W,40W,60W灯置于60,180,360,打开电源,放置半个小时然后统计在0-120,120-240,240-360 分布情况。2.3 数据统计分析方法实验记录的数据采用Microsoft Excel、SPSS的常用函数进行处理。3 结果与分析德国小蠊实验结果为德国小蠊具有避光性,是畏光昆虫。本次实验利用德国小蠊这种特点测试德国小蠊在不同瓦数灯下的反应时间及反应速度以及查看查看德国小蠊在不同瓦数灯下的分布情况。3.1 德国小蠊在不同功率灯下的反应速度德国小蠊在不同功率灯下的反应速度见表1。从表1可以看出,德国小蠊在不同光照强度下的反应速度不同,在25W时的平均反应速度为3.132cm/s 在40W时的平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