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海事大学气象学教案:气旋和反气旋讲解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4481611 上传时间:2019-11-11 格式:PPT 页数:74 大小:1.5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连海事大学气象学教案:气旋和反气旋讲解_第1页
第1页 / 共74页
大连海事大学气象学教案:气旋和反气旋讲解_第2页
第2页 / 共74页
大连海事大学气象学教案:气旋和反气旋讲解_第3页
第3页 / 共74页
大连海事大学气象学教案:气旋和反气旋讲解_第4页
第4页 / 共74页
大连海事大学气象学教案:气旋和反气旋讲解_第5页
第5页 / 共7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连海事大学气象学教案:气旋和反气旋讲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连海事大学气象学教案:气旋和反气旋讲解(7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第七章 气旋和反气旋 Cyclone and Anticyclone,1. 气旋和反气旋定义和分类; 2.锋面气旋的形成、各发展阶段的主要特征、天气模式和卫星云图特征; 3.锋面气旋的主要源地和活动规律; 4.冷高压的天气模式和卫星云图特征;寒潮的定义和天气特征; 5.副热带高压活动规律、天气特征,西太平洋副高与我国天气的关系。,2,气旋定义 definition of cyclone,北半球逆时针旋转(南半球顺时针旋转)的水平空气涡旋称气旋。而由闭合等压线围成的,中心气压比四周低的系统称低压。前者是从流场定义,后者是从气压场定义。除低纬度地区外,两者可以相互换用。,气 旋,3,地面气旋气

2、流,北半球地面流场为逆时针旋转向中心辐合,而南半球地面气旋流场为顺时针旋转向中心辐合。,4,反气旋定义 definition of anticyclone,在北半球作顺时针旋转(南半球逆时针旋转)的水平空气涡旋称反气旋。由闭合等压线围成的,中心气压比四周高的系统称高压。前者是从流场定义,后者是从气压场定义。除低纬度地区外,两者可以相互换用。,反气旋,5,地面反气旋气流,北半球地面反气旋流场为顺时针旋转向四周辐散,而南半球地面反气旋流场为逆时针旋转向四周辐散。,6,气旋、反气旋强度和范围,强度(intensity):气旋(或反气旋)以低压(或高压)中心气压值来表示。中心气压值越低,表示气旋越强(

3、或反气旋越弱),中心气压值越高,表示气旋越弱(或反气旋越强)。 水平范围(horizontal coverage):以地面图上最外围的闭合等压线围成区域的平均直径表示,平均为1000Km,大的达2000-3000Km。一般反气旋范围大于气旋范围。,7,气旋、反气旋加强和减弱,当气旋中心气压值随时间降低时,称气旋发展(Developing)或加深(Deepening);反之,当气旋中心气压值随时间升高时,称气旋减弱(Weakening)或填塞(Filling)。 当反气旋中心气压值随时间升高时,称反气旋发展或加强;反之,当反气旋中心气压值随时间降低时,称反气旋减弱。,8,气旋的分类,根据气旋形成

4、和活动的地理区域,将气旋分为温带气旋(Extratropical cyclone)和热带气旋(tropical cyclone) 。 根据气旋的热力结构,将气旋分为锋面气旋(Frontal cyclone)和无锋面气旋。无锋面气旋包括热带气旋和热低压。,9,反气旋的分类,根据反气旋形成和活动的地理区域,将反气旋分为极地反气旋、温带反气旋和副热带反气旋(Subtropical anticyclone) 。 根据反气旋的热力结构,将反气旋分为冷性反气旋和暖性反气旋。活动于中、高纬的温带反气旋属冷性反气旋,又称冷高压。阻塞高压和副热带高压属暖性反气旋。,10,锋面气旋的生命史,1 初生阶段:从发生波

5、动到绘出第一条闭合等压线,又称波动阶段。 高纬冷,低纬暖,随着锋面波动出现,冷空气向南侵袭,暖空气向北扩张,开始出现冷、暖锋及锋面降水。地面图上可分析出一条闭合等压线,向暖气团移动,移速快,24h可移十几个纬距。 2. 发展阶段:波动振幅加大,冷、暖锋进一步发展,中心气压继续下降,出现多根闭合等压线,锋面降水增强,雨区扩大。气旋向暖区移动,移速略减。,11,锋面气旋的生命史,3. 锢囚阶段:冷暖锋相遇,出现锢囚,中心气压降到最低,辐合最强,降水强度合范围增大,锋速增大,移速大大减慢。 4. 消亡阶段:气旋与锋脱离,变成一个冷性低涡,受摩擦辐合作用慢慢填塞。,12,锋面气旋的生命史,13,锋面气

6、旋发展演变的温压场特征,1. 波动阶段:高空锋区呈波动式,温度槽落后于高度槽,气旋位于高空槽前,气旋前部的暖平流使其减压,其后部的冷平流使其加压;槽前正涡度平流,槽后负涡度平流。这两种因子联合作用的结果,使地面气旋一面向前移动,一面向前发展。地面摩擦作用很小。,14,锋面气旋发展演变的温压场特征,2.发展阶段:高空槽已加深且出现闭合中心, 温度槽仍落后于高度槽,但位相更接近,温度平流和涡度平流的联合作用使气旋继续发展并向前移动。地面摩擦作用增大,但不占主导地位。 3. 锢囚阶段:高空槽进一步出现闭合中心,温度槽趋于高度槽,气旋发展到最强阶段,出现锢囚,温度平流变小,涡度平流减弱,移动缓慢。摩擦

7、作用相对增大,成为主要因子。 4. 消亡阶段:温压场重合,冷暖平流趋于零,气旋变为一个冷性低压,锋面脱离气旋,由于摩擦辐合作用,气旋逐渐填塞而消亡。,15,锋面气旋发展演变各阶段,16,北半球锋面气旋示意图,南半球锋面气旋示意图,17,锋面气旋的卫星云图特征 一个发展成熟的锋面气旋在不同阶段的云图特征(理想化),18,锋面气旋的天气模式,北半球锋面气旋,南半球锋面气旋,19,锋面气旋的天气模式(暖锋前天气),云系:云依次为Ci,Cs,As,Ns。 降水:锋前34百公里连续性降水。 气温:逐渐升高。 气压:逐渐下降,最大负变压在锋前。 能见度:西区差,有雾。 风:在北半球,锋前ESE,锋后SSW

8、,过境顺转。 在南半球,锋前EEN,锋后NNW,过境逆转。 一般锋前风力大于锋后。风速46级。 浪: 海浪中浪,20,锋面气旋的天气模式(暖区天气),云系和降水:若来自热带海洋气团,水汽充沛,出现St、Sc;大片平流雾或毛毛雨;若来自热带大陆气团,干燥少云,无降水。 气温:升高。 气压:缓慢降低。 能见度:差。 风:北半球吹SSW;南半球吹NNW。风速24级。 海浪:在低压SSW300600海里为大浪区。,21,锋面气旋的天气模式(冷锋后天气),云系:第型冷锋Ns、As、Cs、Ci; 第型冷锋出现积状云Cb。 降水:第型冷锋连续性降水。 第型冷锋阵性降水。 气温:迅速下降。 气压:迅速升高。

9、能见度:变好。 风:在北半球吹NNW;在南半球吹SSW。风速69级。 浪:中到大浪。,22,当测到风向随时间作顺时针变化,船舶通过气旋的低纬一侧(南侧); 当出现云系依次为:Ci-Cs-As-Ns时,船舶通过气旋的高纬一侧(北侧)。 当测到风向随时间作逆时针变化,船舶通过气旋的高纬一侧(北侧)。 当出现云系依次为:Ci-Cs-As-Ns-Ac-Cb时,船舶通过气旋的低纬一侧(南侧)。,23,锋面气旋中的波浪分布特征,风浪特征: 气旋区中的风、浪分布不对称; 气旋南侧的强风、大浪大于北侧;最大的强风中心和大浪中心出现在气旋中心南南西方300-600公里处。,风,浪,24,气旋再生和气旋族,气旋再

10、生:衰亡的气旋,在一定条件下又重新发展起来的过程,称为气旋的再生。再生的情况有两种: 副冷锋加入后再生; 气旋入如海后加深引起再生。 气旋族:在一条锋上一连串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气旋,称为气旋族。气旋族长与高空长波槽和锋区相对应,气旋族中的一个锋面气旋都和高空长波槽前的一个短波槽相对应。,25,东亚锋面气旋的源地,锋面气旋的生成区大体分为三个区域:蒙古气旋生成区、江淮气旋生成区和沿海气旋生成区。 1.蒙古气旋生成区位于45-55N之间的区域,即黄河以北、贝加尔湖以南的广大地区,气旋称为北方气旋。包括蒙古气旋、东北气旋和黄河气旋; 2.江淮气旋生成区位于25-35N之间的区域,属南支锋区气旋;,2

11、6,东亚锋面气旋的源地,3.沿海气旋生成区较为宽阔,在3055N,120160E区域中有一条西南-东北走向的带状海域是高发区,其中包括东海北部、日本南部海域、黄渤海、日本海和千岛群岛附近洋面生成的气旋,冬春偏多,约占全年70。,27,东亚气旋的移动路径和移速, 蒙古、东北气旋先是向东南,而后折向偏东移动,穿过鄂霍次克海继续东移到阿留申群岛,有的进入白令海,有的移入阿拉斯加湾,最后锢囚消失。 产生于江淮、黄河流域的气旋,入黄海、渤海得到发展,向东北方向移动,进入日本海进一步发展,然后移至阿留申群岛附近进入白令海或阿拉斯加湾。,28,东亚气旋的移动路径和移速, 东海气旋、江淮气旋的一部分和产生于日

12、本南部海面的气旋向东北方向移动,经日本南部海面发展,移过阿留申群岛南岸,一部分到达白令海锢囚消失,另一部分到达阿拉斯加湾或北美沿岸。 上述气旋若移动过程中并不消失的话,最终都要移至阿留申群岛附近以及以东洋面,在那里锢囚消失。 平均移速30-40Km/h,慢的15Km/h,快的达100Km/h左右。一般初生快,锢囚消亡慢;春季快,夏季慢。,29,东亚气旋的移动路径,30,中部和东部太平洋锋面气旋,在太平洋中部和东部生成的气旋,一般向东北方向移动,最终移至北美的东岸和阿拉斯加湾,平均移速35-40Kn,最大频率出现在10-12月。 冬季北美的太平洋沿岸的气旋发展最强烈,活动最频繁。夏季中心强度减弱

13、,活动明显减少,范围向北收缩。,31,北大西洋锋面气旋,影响北大西洋的锋面气旋主要来自北美大陆和美国的东部沿岸,冬季主要有三条路径: (1)气旋在45-50N之间自西向东沿着与纬圈平行的路径移动,进入大西洋后向东北方向移动。 (2)在美国中部向南移动,然后向东北朝着圣劳伦斯湾移去。 (3)在美国的东部沿岸和墨西哥湾产生后,向东北方向朝着纽芬兰移去。 季节变化:冬春季发生频率高,强度大;夏季明显减少,路径偏北。,32,我国近海的锋面气旋黄河气旋,黄河气旋:指产生于黄河流域的气旋。影响黄河下游、辽东半岛、渤海。黄海北部和南部的洋面。 特点:一年各季均可发生,夏半年(5-9月)最频繁,多造成大风,水

14、汽充沛时有大雨和暴雨。 路径: 气旋东移入海,不大发展; 向东北方向沿山东半岛入海,也不大发展; 自北北东方向经渤海进入东北地区,气旋往往得到发展。,33,我国近海的锋面气旋江淮气旋,江淮气旋:指发生在江淮流域和湘赣地区的锋面气旋。 特点:春季和初夏出现较多,造成范围较大的降水和沿海大风。在冷锋前和暖锋后形成很低的碎雨云和锋面雾,使能见度恶劣,影响海上船舶安全。 路径:一条是向东北东,经东海北部到日本海南部附近;另一条是想北北东,经黄海到日本海。,34,我国近海的锋面气旋东海气旋,东海气旋:指东海海域发生、发展的气旋。形成时中心气压不低,边向东北方向移动边发展,到达日本南部海面迅速加深,有时作

15、爆发性发展,并伴有10级以上大风,天气变化剧烈。移到千岛群岛以东洋面气压降到970-940hpa,最终在阿留申一带锢囚消失。 特点:春季最多,冬季次之,夏秋两季最少,后部的偏北大风影响我国沿海,降水区主要分布在气旋中心附近。 路径:先向东北偏东方向移动,到日本南部加深发展,有3东北东转为东北方向移动,影响朝鲜和日本的天气,带来大风和降水。,35,日本海低压,日本海低压:产生于黄海、东海的低压移至日本海后迅速加深发展,引起日本地区吹强劲地西南风,海况恶劣。春季较多。,36,双 低 压,双低压:当发生于黄海的低压进入日本海并迅速发展时,同时发生于东海的低压朝日本南部沿岸移动,形成双低压的形势。两大

16、压逐渐接近,在北海道以东迅速加深,常常达到台风的强度。,37,热 低 压,热低压是浅薄而移动缓慢的暖性低压系统,是近地层的无锋面气旋。通常出现在夏季内陆地区,由于近地层空气受热不均匀而形成。 大陆的热低压日变化明显,夜间和早晨弱,白天强,午后达最强。,38,爆发性气旋,爆发性气旋:当温带气旋发展速度达到 P/24h sin60 / sin 1(:气旋中心所在纬度;P:气旋中心气压24h降压幅度,单位为hPa)时,称为爆发性气旋。 船舶采用定义法:即气旋中心不论在哪一纬度上,其中心气压的加深率只要24h达到24hPa或12h达到12hPa,就定义为爆发性气旋。 爆发性气旋俗称“气象炸弹”,是冬半年中高纬度洋面强烈发展的锋面气旋。它常伴有大范围的911级强风速,具有很大的摧毁力,严重威胁远洋的航行安全。,39,爆发性气旋的源地,北太平洋爆发性气旋主要发生在135E以东,160W以西,35N以北的洋面上。东亚大陆及邻近海域很少有气旋作爆发性发展,而在其东侧的西北太平洋海面(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