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章末复习方案与全优 评估

上传人:f****u 文档编号:114456367 上传时间:2019-11-11 格式:PPT 页数:50 大小:2.0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章 章末复习方案与全优 评估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第二章 章末复习方案与全优 评估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第二章 章末复习方案与全优 评估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第二章 章末复习方案与全优 评估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第二章 章末复习方案与全优 评估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章 章末复习方案与全优 评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章 章末复习方案与全优 评估(5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二 章 点、 直线、 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章末复习方案与全优评估,要点整合再现,高频考点例析,阶段质量检测,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1线线关系 空间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且只有相交、平行、异面三种两直线垂直有“相交垂直”与“异面垂直”两种情况 (1)证明线线平行的方法:,(2)证明线线垂直的方法:,2线面关系 直线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有且只有线在面内、相交、平行三种 (1)证明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方法:,(2)证明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方法:,3面面关系 两个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有且只有平行、相交两种 (1)证明面面平行的方法:,(2)证明面面垂直的方法:,4空间中的三种角,例1 正方体ABCDA1B1

2、C1D1中,对角线A1C与 平面BDC1交于点O,AC,BD交于点M,求证:C1,O, M三点共线 证明:如图,AA1CC1, AA1,CC1确定一个平面A1C. 显然有A1C平面A1C, 又A1C平面BC1DO,ACBDM, 点C1,O,M三点在平面A1C内,也在平面BC1D内, 从而C1,O,M三点都在这两个平面的交线上, 即C1,O,M三点共线,借题发挥 证明线共点、点共线、线共面问题,主要是应用平面的基本性质,先证部分元素共点、共线、共面,再利用基本性质1,2,3证明其他元素也具有这个性质,要熟练地掌握这三个基本性质,1如图,已知l1,l2,l3,l4四条 直线两两相交且不过同一点,

3、交点分别为A,B,C,D,E,F. 求证:四直线l1,l2,l3,l4共面,解:法一:l1l2A, 直线l1与l2确定一平面. Bl1,l1,B. 同理D. 又Bl3,Dl3,l3. 同理可证:l4. 所以四直线l1,l2,l3,l4共面,法二:l1l2A,直线l1,l2确定一平面,设为. 又l3l4F, 直线l3,l4确定一平面,设为. B,Dl3,El4,且l3,l4, B,D,E. 又Bl1,D,El1,且l1,l2, B,D,E. 因为经过不共线的三个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所以与重合故四直线l1,l2,l3,l4共面,例2 (2012济南高一检测)如图,在四棱锥PABCD 中,底面AB

4、CD为菱形,BAD60,Q为AD的中点 (1)若PAPD,求证:平面PQB平面PAD; (2)点M在线段PC上,PMtPC,试确定实数t的值, 使得PA平面MQB.,证明:(1)连结BD,四边形ABCD为菱形 ADAB,BAD60, ABD为正三角形 又Q为AD的中点, ADBQ, PAPD,Q为AD的中点, ADPQ. 又BQPQQ,AD平面PQB. 又AD平面PAD,平面PQB平面PAD.,1平行、垂直关系的相互转化,2证明空间线面平行或垂直需注意三点 (1)由已知想性质,由求证想判定 (2)适当添加辅助线(或面)是解题的常用方法之一 (3)用定理时要先明确条件,再由定理得出相应结论,2如

5、图所示,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M, N,P分别是C1C,B1C1,C1D1的中点 求证:(1)APMN; (2)平面MNP平面A1BD.,证明:(1)连接BC1,B1C, 则B1CBC1,BC1是AP在面BB1C1C上的射影 APB1C.又M,N分别是CC1,B1C1的中点, B1CMN,APMN.,(2)法一:连接B1D1. P,N分别是D1C1、B1C1的中点, PNB1D1. 又B1D1BD,PNBD. 又PN平面A1BD,BD平面A1BD, PN平面A1BD.同理MN平面A1BD. 又PNMNN,平面PMN平面A1BD.,法二:连接AC1,AC,如图 ABCDA1B1C1

6、D1为正方体, ACBD. 又CC1平面ABCD, AC为AC1在平面ABCD上的射影 AC1BD.,同理可证AC1A1B. 又A1BBDB, AC1平面A1BD. 同理可证AC1平面PMN. 平面PMN平面A1BD.,3如图所示,在三棱柱ABCA1B1C1中,E是AC的 中点,求证:AB1平面BEC1.,证明:如图,取A1C1的中点F,连接AF,B1F, E为AC的中点, AFC1E, AF平面BEC1,C1E平面BEC1, AF平面BEC1. 连接EF,由E,F分别是AC,A1C1的中点,可知 EF綊AA1綊BB1, BEB1F,,又B1F平面BEC1,BE平面BEC1, B1F平面BEC

7、1, B1FAFF, 平面BEC1平面AB1F. AB1平面AB1F,AB1平面BEC1.,4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P是正方形ABCD 对角线的交点,G是PB的中点 (1)根据三视图,画出该几何体的直观图; (2)在直观图中,证明PD平面AGC; 证明平面PBD平面AGC.,(1)解:该几何体的直观图如图所示,(2)证明:连接AC,BD交于点O, 连接OG,因为G为PB的中点, O为BD的中点,所以OGPD. 又OG平面AGC,PD平面AGC, 所以PD平面AGC. 连接PO,由三视图,可知PO平面ABCD,所以AOPO.又AOBO,所以AO平面PBD. 因为AO平面AGC,所以平面PBD

8、平面AGC.,例3 如右图,在RtAOB中,OAB30,斜边AB4,RtAOC可以通过RtAOB以直线AO为轴旋转得到,且二面角BAOC是直二面角动点D在斜边AB上 (1)求证:平面COD平面AOB; (2)当D为AB的中点时,求异面 直线AO与CD所成角的正切值; (3)求CD与平面AOB所成角的正切值的最大值,解:(1)证明:由题意,COAO,BOAO, BOC是二面角BAOC的平面角, 又二面角BAOC是直二面角 COBO. 又AOBOO, CO平面AOB. 又CO平面COD, 平面COD平面AOB.,构造三角形,转化为平面知识是求角的常用方法,对于异面直线所成的角,一般是利用平移构造三

9、角形;对于线面角一般是找到斜线在平面内的射影构造三角形;而对于二面角一般是利用特殊点作棱的垂线构造三角形,5.如图,正方体的棱长为1,BCBCO,求: (1)AO与AC所成角的度数; (2)AO与平面ABCD所成角的正切值; (3)平面AOB与平面AOC所成角的度数,解:(1)ACAC, AO与AC所成的角就是OAC. OCOB,AB平面BC, OCAB且ABBOB. OC平面ABO. 又OA平面ABO,OCOA.,(2)如图,作OEBC于E,连接AE, 平面BCCB平面ABCD, OE平面ABCD, OAE为OA与平面ABCD所成的角,(3)OCOA,OCOB,OC平面AOB. 又OC平面A

10、OC,平面AOB平面AOC. 即平面AOB与平面AOC所成角的度数为90.,解:(1)连接A1D交AD1于O, ABCDA1B1C1D1为长方体,而B1BBC, 则四边形A1ADD1为正方形, A1DAD1, 又AB平面A1ADD1,A1D平面A1ADD1, ABA1D,A1D平面ABD1, DD1O是DD1与平面ABD1所成角, 四边形A1ADD1为正方形, DD1O45. 则DD1与平面ABD1所成角为45.,(2)连接A1B, A1D1平面D1DCC1,D1D,D1C平面D1DCC1, A1D1D1D,A1D1D1C, DD1C是平面BD1C与平面 AD1D所成二面角的平面角,,点击下列图片进入“阶段质量检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