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一物理教案第第九周.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4420717 上传时间:2019-11-11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4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修一物理教案第第九周.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必修一物理教案第第九周.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必修一物理教案第第九周.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必修一物理教案第第九周.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必修一物理教案第第九周.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必修一物理教案第第九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一物理教案第第九周.(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九 周 第( 1 )课时 课型:习题课(四)本章专题剖析例1一物体以初速度v1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经时间t速度变为v2求:(1)物体在时间t内的位移.(2)物体在中间时刻和中间位置的速度.(3)比较vt/2和vx/2的大小.【解析】 (1)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时间t内的平均速度,则物体在时间t内的位移x=(2)物体在中间时刻的速度vt/2=v1a,v2v1+at,故vt/2=.物体在中间位置的速度为vx/2,则由两式可得vx/2= (3)如图所示,物体由A运动到B,C为AB的中点,若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则经时间物体运动到C点左侧,vt/2vx/2;若物体做匀减速运动,则经时间物体运动到

2、C点右侧,vt/2vx/2,故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vt/2vx/2【说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较多,每一问题都可以用多种方法求解,解题时要注意分析题目条件和运动过程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公式和简便的方法求解.例2特快列车甲以速率v1行驶,司机突然发现在正前方距甲车s处有列车乙正以速率v2(v2v1)向同一方向运动.为使甲、乙两车不相撞,司机立即使甲车以加速度a做匀减速运动,而乙车仍做原来的匀速运动.求a的大小应满足的条件.【解析】 开始刹车时甲车速度大于乙车速度,两车之间的距离不断减小;当甲车速度减小到小于乙车速度时,两车之间的距离将不断增大;因此,当甲车速度减小到与乙车速度相等时,若两车不发生碰

3、撞,则以后也不会相碰.所以不相互碰撞的速度临界条件是:v1at = v2不相互碰撞的位移临界条件是s1s2s即v1tat2v2ts由可解得 a【说明】 (1)分析两车运动的物理过程,寻找不相撞的临界条件,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2)利用不等式解决物理问题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在解决临界问题时经常用到.例3一船夫驾船沿河道逆水航行,起航时不慎将心爱的酒葫芦落于水中,被水冲走,发现时已航行半小时.船夫马上调转船头去追,问船夫追上酒葫芦尚需多少时间?【解析】 此题涉及到船逆水航行、顺水航行两种情况, 并且有三个不同速度:u水速、(v-u)船逆水航速、(v+u)船顺水航速.虽然都是匀速直线运动但求解并

4、不很容易.该题如果变换参考系,把参考系在顺水漂流的葫芦上,则极易看到,船先是以船速离去, 半小时后又原速率返回.取葫芦为参考系,设船远离速度为v,则s = vt1,式中s为船相对葫芦的距离,t1为远离所用时间.设船返回并追上葫芦所需时间为t2,由于船相对葫芦的速度仍然是v,故s=vt2易得t1t2.【说明】由于物体的运动是绝对的,而运动的描述是相对的,所以当问题在某参考系中不易求知,变换另一个参考系进行研究常可使问题得以简化,其作用在此题中可见一斑.例4跳伞运动员做低空跳伞表演,他在离地面224 m高处,由静止开始在竖直方向做自由落体运动.一段时间后,立即打开降落伞,以12.5 m/s2的平均

5、加速度匀减速下降,为了运动员的安全,要求运动员落地速度最大不得超过5 m/s(g取10 m/s2).(1)求运动员展开伞时,离地面高度至少为多少?着地时相当于从多高处自由落下?(2)求运动员在空中的最短时间是多少?【解析】 (1)设运动员做自由落体运动的高度为h时速度为v,此时打开伞开始匀减速运动,落地时速度刚好为5 m/s,这种情况运动员在空中运动时间最短,则有v22ghvt2v22a(Hh)由两式解得h125 ,v50 s为使运动员安全着地,他展开伞时的高度至少为Hh224 125 99 .他以5 m/s的速度着地时,相当于从h高处自由落下,由vt22gh得h 1.25 (2)他在空中自由

6、下落的时间为t1 s5 s他减速运动的时间为t2 s3.6 s他在空中的最短时间为tt1t28.6 s(五)课堂练习1.几个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t s内位移最大的是A.加速度最大的物体 B.初速度最大的物体C.末速度最大的物体 D.平均速度最大的物体2.若某物体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则A.第4 s内的平均速度大于4 s内的平均速度B.4 s内的平均速度等于2 s末的瞬时速度C.第4 s内的速度变化量大于第3 s内的速度变化量D.第4 s内与前4 s内的位移之比是7163.一物体由静止沿光滑斜面匀加速下滑距离为l时,速度为v,当它的速度是v/2时,它沿斜面下滑的距离是A.l/2 B

7、.l C.l D.l4.A、B、C三点在同一直线上,某物体自A点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B点的速度为v.到C点的速度为2v,则AB与BC两段距离大小之比是A.14 B.13C.12 D.115.一辆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在5 s内通过相距50 m的A、B两根电线杆,若汽车经过B杆后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到达下一根电线杆时速度达到15 m/s,若B、C两杆相距也是 50 m,则此汽车的加速度是_ m/s2.6.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它的初速度是1 m/s,在第1 s内的平均速度是15 m/s,它在第6 s内的平均速度是_ m/s.7.一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在第3 s内的位移是15 m,第8

8、 s内的位移是5 m,则物体的初速度为_,加速度为_.8.一滑块由静止从斜面顶端匀加速下滑,第5 s末的速度是6 m/s,求:(1)第4 s末的速度;(2)前7 s内的位移;(3)第3 s内的位移.参考答案1.D 2.ABD 3.C 4.B5.1.25(提示:vB= vC2-vB2=2as)6.6.5(提示: (t=1 s),故a=1 m/s2, =at,t=5 s)7.20 m/s;-2 m/s2(提示:利用平均速度求解)8.解:(1)由v=at得a=v/t=1.2 m/s2所以v4=at4=1.24 m/s=4.8 m/s(2)前7 s内的位移s1=at2=1.272 m=29.4 m(3

9、)第3秒内的位移:s2=at32-at22=a(t32-t22)= 1.2(9-4) m=3 m课余作业复习本章内容。 第 九 周 第( 2、3)课时 课型:新授课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了解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认识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2知道力的三要素,会画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 3知道重力的方向以及重力的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 4知道物体重心的含义 5知道重力产生的原因及其定义6了解四种基本相互作用过程与方法 1知道人类认识力的作用是从力的作用产生的效果开始的 2能通过探究活动体验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三个因素有关 3能

10、通过多个实验现象归纳得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4自己动手,找不规则薄板重心的实验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 5通过“重心”概念的引入渗透“等效代换”的物理学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例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激励探索与创新的意识 2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全面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 1力的概念、图示以及力的作用效果 2重力的概念及重心的理解教学难点 1力的概念 2重心的概念和位置教学方法:探究、讲授、讨论、练习课时安排:新授课(2课时)教学过程:新课导入 多媒体投影 播放“运动员踢球、守门员接球、运动员用头顶球、人推物体(但没有推动)、火箭发射、压

11、缩海绵”等录像资料 学生观察讨论,引发学生的兴趣 师:通过以上的观看,大家可以总结出这几个物体的共同点吗? 生1:这几个物体都在运动 生2:不对,有的在运动,有的静止,比如说人推物体时并没有推动物体 生3:海绵的情况和那几个物体有所不同,那几个物体都是从运动到静止或者从静止到运动,形状都没有发生变化,但是海绵形状变化比较明显 师:刚才这位同学观察得很仔细,除了海绵之外的其他物体形状好像没有发生变化,或者说它们的变化从图中观察不出来是不是真的没有发生变化呢?其他几个物体从运动到静止或从静止到运动,而海绵的形状发生了变化,这些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生:是因为物体受到了力的作用 新课教学 一、力和

12、力的图示 演示实验 演示用手压锯条、拉橡皮条等等,提出问题 师:类似这些你还能举出哪些生活实例? 生:类似这样的例子很多,比如小树在大风的作用下的弯曲,直尺在力的作用下的弯曲,绳子在力的作用下的扭转,弹簧对压缩它的物体的力的作用 师:所有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 生:要使物体形状发生变化,要对它施加力的作用 师:物体形状或体积的变化称为形变,从刚才几个例子我们可以得到什么样的结论? 生:力是使物体产生形变的原因 师:这是力的作用效果之一,除了这样一种作用效果之外,力还有什么样的作用效果呢?试举例说明生1:用力推箱子,可以发现箱子开始运动了,说明是力使物体从静止变为运动了可见力可以使物体从静止变为运

13、动生2:汽车停下来,首先要刹车,可见要使物体从运动变为静止,需要力的作用。生3:飞行在空中的足球,当一个运动员用头顶一下,发现足球的运动方向发生了变化,可见运动方向的变化需要力的作用师:刚才几个同学举例非常好,物体速度的变化称为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那么我们能不能把上述几位同学的话总结成一句话呢?生:力是物体运动状态发生变化的原因 师:结合上面的分析,再加上我们初中所学的知识,大家给力下一个定义生: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是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原因,力是物体发生形变的原因师:当我们向东拉一个物体和向南拉一个物体时,同样大小的力产生的作用效果一样吗?生:不一样师:所以力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这样的物理量叫什么?以前我们所学的哪几个物理量和力具有相同的情况?生:这样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称为矢量,我们在以前的学习中位移、速度、加速度都是矢量师:物理量都有自己的单位,力的单位是什么呢?生: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是N师:要想测量力的大小,我们可以用什么工具呢?生:可以用测力计(弹簧秤)师:要具体描述作用在物体上的一个力,我们可以采用什么样的方法?生:可以用力的图示的方法师:要想画力的图示,需要了解哪几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