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荆州市公安县2018届高三历史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14383582 上传时间:2019-11-11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20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荆州市公安县2018届高三历史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湖北省荆州市公安县2018届高三历史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湖北省荆州市公安县2018届高三历史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湖北省荆州市公安县2018届高三历史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湖北省荆州市公安县2018届高三历史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北省荆州市公安县2018届高三历史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荆州市公安县2018届高三历史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含解析)(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车胤中学2017-2018学年上学期高三年级九月月月考历史试卷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一、单选题(60分)1. 钱穆指出:“总观国史,政制演进,约得三级:由封建而跻统一,一也;由宗室、外戚、军人所组之政府,渐变而为士人政府,二也;由士族门第再变而为科举竞选,三也。”古代中国“政制演进”反映了A. 血缘关系对政制的影响日益减少B. 地方由分裂割据走向国家统一C. 商品经济日益占居社会主导地位D. 专制集权逐步确立与不断加强【答案】D.2. 公元前634年,齐国攻打鲁国,鲁国派使臣见齐君说,鲁国的祖上周公与齐国的祖上姜太公,共同协助周王安天下,有“世世子孙无相害”的盟誓,你打鲁国怎么能对得起先

2、祖?于是,齐君下令退兵。这一结果出现的原因是A. 盟约对春秋各诸侯的政治约束B. 荣辱与共、利益一体的宗族观念C. 诸侯必须服从天子的分封休系D. 文化认同、天下共主的心理渊源【答案】D【解析】分封制下的诸侯国享有世袭统治权,是相对独立的政治实体,盟约对春秋各诸侯的政治约束是有限的,排除A;由材料可知,齐鲁国君并非同一宗族,排除B;材料没有体现诸侯与天子的关系,排除C;由材料“共同协助周王安天下,你打鲁国怎么能对得起先祖?于是,齐君下令退兵。”,可见齐军退兵基于文化认同、天下共主的心理渊源,故选D。3. 战国有云:“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周初分封而建的宋国,曾诞生过大思想家墨子。观察下图,

3、宋国位于A. B. C. D. 【答案】D【解析】根据图示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位于如今河北地区,应为燕国,排除A。位于山东沿海,为齐国,排除B。处于山东南部为鲁国,排除C。处于河南商丘地方,应为宋国,D正确。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熟悉西周分封主要诸侯国的基本位置即可。4. 刘泽华先生所言:“秦始皇称皇帝,同时又称天子,皇帝观中有神性,但突出的是理性、创造性和社会的至上性;天子称号无疑更多的是神性”对秦朝皇帝制度理解正确的是A. 突出了君主专制的政治追求B. 对西周政治观念的彻底舍弃C. 皇帝家族垄断国家政治权力D. 强调了“君权神授”的合理性【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

4、中的“理性创造性和社会的至上性”等字眼字眼意在强调君主专制是合理的,突出了君主专制的政治追求,即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秦朝皇帝制度对西周政治观念是继承和发展而非彻底舍弃,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C自身正确但不是材料的主旨,不符合题意,排除;秦朝还没有“君权神授”的思想,“君权神授”是汉朝董仲舒的思想,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5. 唐太宗要求乡贡要经过州县官和当地尊长,再由户部审阅,才送吏部考试,不是二百九十三姓的人,难得参加乡贡,更难得被录取及第。下面对材料分析正确的是A. 此举强调科举制重视对身份的审查B. 此举尽可能地扩大唐朝的统治基础C. 此举发挥了察举制和科举制的优点

5、D. 此举严格地把控科举制的录取比例【答案】A【解析】材料中“不是二百九十三姓的人,难得参加乡贡,更难得被录取及第”体现出出身的重要性,说明唐朝对于科举考试人员身份审查十分严格,故A项正确;B不符材料的目的,扩大基础,无需注重身份;材料没有比较科举制和察举制优劣,故C错误;材料体现的不是录取率,故D错误。6. 梭伦改革让贵族保留土地,并没有像平民所希望的那样,剥夺贵族的土地把它们重新分给无地的人,但是他取消了債务,禁止债务奴隶。这一做法A. 旨在调节农民与商人的冲突B. 说明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C. 试图采用中立方式化解矛盾D. 实现了公民权利与义务的统一【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贵族保留

6、土地”体现梭伦在维护贵族特权;“取消了債务,禁止债务奴隶”体现他一定程度照顾平民利益;这些做法调和贵族和平民矛盾,C项正确。题干主旨不是调节农民与商人的冲突,而是缓和贵族和平民矛盾,排除A。梭伦改革引领雅典走上民主化道路,伯利克里时代则是雅典民主的黄金时代,排除B。D项说法错误,题干没有体现公民权利与义务等相关内容,排除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C。7. 亚里士多德有一句被广为误解的名言:“人是一种政治动物。”乍听起来,人们很容易以为他是在用厌恶和鄙夷的眼神,打量着那些在政治的泥潭中挣扎的红尘男女。其实,亚里士多德是想说,人从本质上是一种群居动物,只有通过参与集体活动,人们才能不断砥砺切磋,

7、在道德上臻于至善。材料表明A. 亚里士多德反对雅典的直接民主B. 民主制度造就了雅典灿烂的古代文明C. 亚里士多德推崇雅典的公民意识D. 雅典的民主制度有利于公民的个性发展【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强调只有通过参与集体活动才能在道德上臻于至善,意在表明亚里士多德是通过集体活动增强雅典的公民意识,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亚里士多德赞美而非反对雅典的直接民主,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B自身正确,但不是材料的主旨,不符合题意,排除;强调的是集体活动,不利于公民的个性发展,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8. 英国光荣革命后,内阁会议由英王主持,全部行政权是由国王及其

8、任命的政府大臣来掌握的,这些大臣完全对国王负责。1701年议会通过法案,规定:“凡是国王的诏令必须由同意这一诏令的政府大臣签署才能生效。”这项法规A. 扩大了国王的权力B. 开始建立君主立宪制C. 破坏光荣革命果实D. 利于责任内阁制建立【答案】D【解析】材料“全部行政权是由国王及其任命的政府大臣来掌握的,这些大臣完全对国王负责”“凡是国王的诏令必须由同意这一诏令的政府大臣签署才能生效”说明英国光荣革命后,原有光荣革命的果实遭到了破坏,国王的权力受到限制,故C项正确,A项错误;B项错误,1689年权力法案的颁布,标志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材料“内阁会议由英王主持”说明D项错误。材料“全部行政权

9、是由国王及其任命的政府大臣来掌握的,这些大臣完全对国王负责”“凡是国王的诏令必须由同意这一诏令的政府大臣签署才能生效”是解题的关键。9. 阅读下面的英国政府议案在议会被修正情况统计表,其中两类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时间被修正总数年平均数18671869年17项5.7项18801885年11项1.8项18961900年1项0.2项A. 国王权力逐渐被削弱B. 工业资产阶级的壮大C. 三权分立机制逐渐被破坏D. 议会受内阁的影响在加强【答案】D【解析】从材料中可以看出,随着时间的推进,英国政府被修正的议案数在减小,年平均数也在下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政府主要是由内阁掌握,由此可以得出内阁在议会中

10、所占权力增多,表明议会日益受到内阁影响,由此本题选择D选项。A选项错误,此时已经处于君主立宪制阶段,国王统而不治;B选项错误,材料体现出的不是议会改革的作用;C选项错误,英国没有实行三权分立制度。点睛:解答本题我们首先要根据时间线来看变化情况,由变化情况可以得出减小这一现象,之后要结合所学知识来分析变化的原因,由此选出正确选项。10. 1787年宪法规定:参议员或众议员在当选任期内不得出任合众国当局在此期间设置或增加薪俸的任何文官职务;在合众国属下供职者,在继续任职期间,不得担任国会任何一院的议员。美国宪法这一规定A. 维护了司法权的独立B. 推行了议行合一的制度C. 加强了中央政府权威D.

11、确保了国家立法权独立【答案】D【解析】从材料“参议员或众议员在当选任期内不得出任任何文官职务”“在合众国属下供职者,在继续任职期间,不得担任议员”中可以看出,美国宪法的规定确保立法的独立性,故D项正确;美国国会是立法机构,故A项排除;材料强调的是立法权的独立性,故BC项错误。点睛:对材料“参议员或众议员在当选任期内不得出任任何文官职务”“在合众国属下供职者,在继续任职期间,不得担任议员”的理解是解题的关键。11. “这部著作明确表达了通过阶级斗争向不平等宣战,进而实现没有阶级和剥削的理想社会的愿望。”这说明A. 无产阶级革命历史条件已成熟B. 工人运动有了成熟的理论做指导C. 是对空想社会主义

12、思想的否定D. 这一思想成为巴黎公社指导思想【答案】B【解析】材料反映了共产党宣言的内容,这并不能说明无产阶级革命历史条件已成熟,故A错误;共产党宣言标志着马克思主义诞生,从此工人运动有了成熟的理论做指导,故B正确;马克思主义是对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发展,不是否定,故C错误;马克思主义并不是巴黎公社指导思想,故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关键信息“通过阶级斗争向不平等宣战,进而实现没有阶级和剥削的理想社会的”,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共产党宣言的角度入手,即可排除无关选项,得出正确答案。12. 空想社会主义者圣西门认为:“讨论、证明、说服,是工业者所用的唯一方法,他们应该用这

13、种方法去取消贵族、军人、法官、富人等对于社会产业的管理”。这种观点的空想性体现在A. 没有选择正确的阶级斗争的对象B. 工人运动缺乏先进阶级的领导C. 没有意识到工人阶级要夺取政权D. 离开阶级斗争来实现社会主义【答案】D【解析】材料中圣西门认为“讨论、证明、说服,是工业者所用的唯一方法”,表明圣西门没有认识到阶级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而这种矛盾只能通过阶级斗争的方式才能解决。故答案为D项。根据材料中的“去取消贵族、军人、法官、富人等对于社会产业的管理”,说明圣西门正确认识到斗争的对象,排除A项;B项材料没有涉及,排除;C项说法错误,取消其他阶级对社会的管理权,就是要为工人阶级争夺这种权力,排除

14、C项。点睛:空想社会主义否认历史发展的必然性,看不到人民群众特别是广大无产阶级在推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始终没能找到改造现代社会的物质力量,离开阶级斗争去设计、谈论和实践社会主义,因此这种美妙的制度设计根本无法实现,只能是空想。材料所述体现了空想社会主义的这种缺陷。13. 马克思:“人们对(巴黎)公社有多种多样的解释,多种多样的人把公社看成自己利益的代表者。”这说明巴黎公社A. 完全代表了工人阶级利益B. 国家政权性质具有不明确性C. 是各阶级阶层的联合政权D. 政治形式具有广泛的代表性【答案】D【解析】据材料“多种多样的人把公社看成自己利益的代表者”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巴黎公社不仅仅代

15、表工人阶级的利益,还包括其它城市平民,故A选项错误;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故B选项错误;巴黎公社反对资产阶级的统治,且没有联系和发动农民阶级,故C选项错误。材料反映了巴黎公社在政治形式上具有广泛的代表性,故D选项正确。14. 改革开放以来法制建设成就表时间段制定或修订的主要法律改革开放初期至20世纪90年代初1982年宪法、选举法、刑法、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20世纪90年代初到党的十五大召开公司法、银行法、劳动法、合伙企业法、价格法1997年至今证券法、反垄断法、行政复议法、侵权责任法、立法法、反分裂国家法、物权法、社会保险法这表明,三个时期法制建设的共同点是A. 完善法律程序B. 突出

16、社会立法C. 维护国家统一D. 注重经济立法【答案】D【解析】由“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公司法、银行法、劳动法、合伙企业法、价格法”“证券法、反垄断法、行政复议法、侵权责任法、立法法、反分裂国家法、物权法、社会保险法”可以看出这三个时期共同点是都注重经济方面的立法,故本题答案选D项;A项不选,三个时期都没有体现法律程序;B项材料中没有体现;C项不是三个时期的共同点。15. 李可夫在1917年讲道:“社会主义变革太阳将从何处升起?我想,根据现有条件,根据居民的生活水平,开始社会主义变革不是我们的事情,我们没有力量和客观条件来做到这一点我们面临着伟大的革命任务,但我们不能超出资产阶级的利益的范围来

17、完成这项任务。”该讲话时的俄国A. 二月革命推翻罗曼诺夫王朝B. 四月提纲提出用暴力夺取政权C. 一战失利引发七月流血D. 十月革命推翻临时政府【答案】A16. “1963年,周恩来同志把对台湾政策归纳为“一纲四目”。一纲:台湾统一于中国。四目:1、统一后,除外交权统一中央外,台湾军政大权等悉委于蒋介石;2、中央拔款支援台湾建设;3、台湾社会改革可从缓,双方协商进行;4、双方互不派特务,不做破坏团结之举。”上述材料不能说明中央对台湾问题A. 其政策有别于港澳问题的处理方式B. 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C. 决定实行“一国两制”的方针政策D. 灵活务实的原则【答案】C【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央

18、决定实行“一国两制”的方针政策是在八十年代,故C项不符合材料信息,但是符合题意;材料信息“统一后,除外交权统一中央外,台湾军政大权等悉委于蒋介石”说明该政策有别于港澳问题的处理方式,故A项正确,但是不符合题意;“台湾统一于中国”说明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故B项正确,但是不符合题意;“一纲四目”反映了灵活务实的外交原则,故D项正确,但是不符合题意。所以本题答案为C项。点睛:本题属于否定式选择题,解题的技巧是,首先从材料中判定正确的选项,然后排除即可。17. “汇集着西方少有的联合行动的军队官兵、外交官和神甫们的见证录,叙述了维多利亚女王与拿破仑三世军队的丧心病狂和贪得无厌,斥责了傲慢的西方两大

19、帝国对傲慢的东方天朝的横加侮辱。”与这一事件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A. 太平天国北伐B.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C. 第二次鸦片战争D. 鸦片战争【答案】C【解析】“维多利亚女王”是英国国王,“拿破仑三世”是法国皇帝,说明是英法联军发动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故C项正确;A属于国内农民运动,不涉及外国的侵略;B是众多国家参与;D只有英国参与。18. 导致下表中数据变化的原因可能是下表咸丰初年户部银库数量银数单位:万两年份库存银数新收银数支出银数实存银数咸丰元年(1851)8440962850852995699107379581咸丰二年737958183618371032,6172541,5246咸丰三年54

20、15246475339784717461696897A. 国内农民起义的影响B. 清政府急需偿还债款C. 政府投资开办工厂D. 小农经济逐渐解体【答案】A【解析】从1851这个时间来看国内出现了太平天国运动,为了镇压太平天国运动这个农民起义不得不支出更多的银数,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是镇压农民起义而非偿还债款,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C不符合事实,不符合题意,排除;不涉及小农经济的问题,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19. 某次战争后,英国一家报纸评论道:“中国为东方一团大物,势已动摇今欧洲之人,虽田夫野老,无不以瓜分中国为言者。”这次战争后A. 列强开始深入中国内地B. 中国国际

21、地位大大下降C. 中国遭到列强彻底瓜分D. 清廷完全沦为洋人朝廷【答案】B【解析】:材料中“今欧洲之人,虽田夫野老,无不以瓜分中国为言者”这一信息说明欧洲普通百姓都在谈论瓜分中国的事情,反映了在这场战争后欧洲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狂潮,因此,我们知道这次战争应是甲午战争。“列强开始深入中国内地”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出现的,可排除A;C说法不符合史实;“清廷完全沦为洋人朝廷”是在八国联军侵华后出现的,可排除D;所以本题选B。20. 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中间跨越50年,中国社会没有发生大的变化,真正的变化是从1894年甲午战争之后开始的。得出上述结论的主要依据是,甲午战争后中国A. 开始对军队进行西

22、式改革B. 近代化努力收到较大的成效C. 实业救国已成为主要思潮D. 上层建筑变革提上历史日程【答案】D【解析】从材料中的“真正的变化是从1894年甲午战争之后开始的”,说明甲午战争后,中国人的天朝上国美梦彻底破碎,从侧面激起了中国人的民族意识,随后兴起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等事件,表明上层建筑的改革逐渐提上日程,故D项正确。AC项包含在D项之中;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失败,故B项错误。21. 在中共二大上,毛泽东说:“我们无产阶级有自己的阶级利益,民主主义革命成功了,无产阶级只不过得到了一些自由和权利,还是不能完全解放。而且民主主义成功,幼稚的资产阶

23、级便会迅速发展,与无产阶级处于对抗地位。因此无产阶级便必须对付资产阶级,实行与贫苦农民联合的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二步奋斗。如果无产阶级的组织能力和战斗力强固,这第二步奋斗是能跟着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即刻成功的”。对这段话理解正确的是A. 毛泽东对新三民主义持赞成态度B. 提出无产阶级应掌握民主革命领导权C. 民主主义革命后应开展社会主义革命D. 呼吁加快与国民党合作开展民主革命【答案】C【解析】材料中毛泽东指出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没有涉及“对新三民主义持赞成态度”的论述,故A项排除;材料中是关于中国革命分几步走的问题,没有涉及对掌握革命领导权的问题,故B项排除;依据“实行与贫苦农民联合的无产阶级

24、专政的第二步奋斗”“如果无产阶级的组织能力和战斗力强固,这第二步奋斗是能跟着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即刻成功的”等可知民主主义革命后应开展社会主义革命,故C项正确;依据“而且民主主义成功,幼稚的资产阶级便会迅速发展,与无产阶级处于对抗地位。因此无产阶级便必须对付资产阶级,实行与贫苦农民联合的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二步奋斗”可得出第二步必须与国民党斗争,故D项排除。22. 民国十六年一月出版的中国农民问题记载:“凡我军所到,农民必担茶担水,以相慰劳,跋涉险阻,以为向导。常有手持木棍,截击敌兵,夺其枪械,以为我军效力。”材料中所提及的“军”和事件指的是A. 工农红军和土地革命B. 湖北新军和国民革命C. 国民

25、革命军和北伐D. 八路军和抗日战争【答案】C【解析】1911+16=1927,民国十六年即1927年,材料反映的是国民革命军在北伐期间深受农民欢迎的情形,故C正确;A、B、D时间不符合题意。【名师点睛】民国年与公元纪年的换算方法:1911+民国年=公元纪年。23. 国民革命与俄国二月革命存在相似之处,主导方向是资本主义的,但又由于相似的国情,在革命中,无产阶级显示出了惊人的能量,而最后革命的领导权都落入资产阶级之手,而接下来中国确实是走了十月革命的道路。中国走的“十月革命的道路”A. 指导中国的革命最终取得了胜利B. 是农村包围城市的正确道路C. 不符合中国的具体国情D.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

26、结合的产物【答案】C【解析】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共走的“十月革命的道路”,以攻占大城市为目标,但遭到失败,故A错误;攻占大城市为目标的道路并不是农村包围城市的正确道路,故B错误;当时中共攻占大城市为目标的道路并不符合中国的具体国情,故C正确;“城市中心论”并不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结合的产物,故D错误。故选C。24. 1932年3月,国民党四届二中全会通过一系列议案:军队应以国防为主目的,剿匪为副目的,同时并当积极改进,务适于国防之用;陆军应依据常备兵额为有程序的编遣,海军以能供国防上防御为目的;决定以洛阳为行都,以长安为陪都。这反映了国民政府A. 放弃了“攘外必先安内”政策B. 集中全力剿灭中国

27、共产党和红军C. 为应对日本的侵略作抗战准备D. 通过迁都改善中国民族工业布局【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军队应以国防为主目的”“决定以洛阳为行都,以长安为陪都”结合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本加紧侵略中囯的史实分析,国民政府决定以西北作为长期抗日的后方,故C正确;A、B、D材料均未涉及,故排除。【名师点睛】本题考查抗日战争的相关知识,关键信息是“军队应以国防为主目的”。25. 全面抗战爆发后,国民党制定了与日本拼消耗,打阵地战的持久消耗战略。到1938年11月,国民党调整了其抗战战略,强调“政治重于军事,游击战重于正规战,变敌后方为前方,用三分之一力量于后方”。这一变化表明国民党A. 抗战重心转

28、移到敌后战场B. 抛弃了片面抗战路线C. 赞同中共的政治军事主张D. 认可敌后游击战作用【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可知,从国民党作战方针上面的转变可以看出,国民党对游击战的作用是认可的,意识到敌后战场游击战的必要性, D项正确。A选项错误,1938年11月,国民党的正面战场依旧是抗战的重心所在,排除。题干强调国民党对游击战的作用是认可的,没有涉及抛弃了片面抗战路线,排除B。题干强调国民党对游击战的作用是认可的,没有涉及赞同中共的政治军亊主张,排除C。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D。26. 下表选项中,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选项材料结论A195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我国确立了民族区域自治

29、制度B1956年,中共确立与各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形成C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了新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方向和途径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确立D1992年海峡两岸达成了“九二共识”两岸关系取得突破性进展A. AB. BC. CD. D【答案】D【解析】1992年海基会和海协会达成“九二共识”,是两岸关系发展的一次历史性突破。D项说法正确,故答案为D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1949年的共同纲领中即已规定,1954年宪法正式确认,排除A项;1956年“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的提出,使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排除

30、B项;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确立,排除C项。27. 迈克逊说“在民主政体下,人民必集合在一起。亲自管理政府;在共和政体下,他们通过代表和代理人组织和管理政府。”现代中国通过下列哪些举措实现了“民主政体”和“共和政体”的结合: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一国两制”基层民主选举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A. B. C. D. 【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实际上是考查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具体体现。“一国两制”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指导方针,故排除含的选项,选择A项。28.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按界别组成,各界部可以就国家大政方针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问题进行讨论和协商,既可发表个人意见,也可

31、提出所在界别团体的主张,甚至是跨界别的共同建议、这可以表明人民政协A. 主要履行监督职能B. 具有开放和包容性C. 拥有人大部分权力D. 受人民监督和管理【答案】B【解析】“各界部可以就国家大政方针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问题进行讨论和协商,既可发表个人意见,也可提出所在界别团体的主张,甚至是跨界别的共同建议”表明人民政协具有开放和包容性,故B正确;A与材料无关;C不符合史实,错误;D材料无法体现。29. 1955年8月,中美大使级会谈举行前,中国政府主动释放了11名在朝鲜战争期间俘获的美国飞行员。后来,会谈经过多次磋商,美方也允许钱学森等中国留学生离开美国。这表明当时A. 中国放弃了“一边倒”政策

32、B. 中美两国都试图缓和紧张关系C. 美国改变了孤立中国的政策D. 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新中国初期中美外交的相关内容。材料信息“中国政府主动释放了11名在朝鲜战争期间俘获的美国飞行员”“美方也允许钱学森等中国留学生离开美国”表明,中美双方都有缓和紧张关系的意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C两项基础史实错误,排除;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是在1972年,D项排除。故本题选B项。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中美关系正常化关系的缓和【名师点睛】钱学森在美国20年,36岁成为终身教授。作为一流科学家,他得到了优厚的经济待遇和生活条件,完全可以过一辈子富裕享受的生活。而新中

33、国各方面都十分落后贫穷,他却想方设法要回到祖国来。他明知回国后的生活条件和科研设施肯定与美国有很大差距,但他和祖国人民同呼吸、共患难,要用他的智慧建设国家,使祖国强大,人民幸福。30. 周恩来总理在亚非会议全体会议上的补充发言中说:“从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中国与亚非国家之间的“共同基础”是A. 社会制度B. 意识形态C. 联合抗击西方殖民侵略D. 面临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的任务【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获取有效信息,比较、分析,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周恩总理在亚

34、非会议全体会议”、“找共同基础”等,本题实际上考查1955年亚非万隆会议相关内容“求同存异”方针。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周恩在亚非会议上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亚非国家的共同之处在于都有遭受西方殖民主义侵略和奴役的历史,都有共同的历史遭遇和命运。可知,只有D项表述准确。故,本题正确答案选D。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新中国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建国初期的外交活动“求同存异”二、材料阅读3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一个重要的进步是1912年宣告几千年帝制终结的中华民国建立。这是一次搬用西方共和制度的勇敢的实验。它埋葬了君主制度,普及了民主观念,而它的迅速失败又引发了对搬用西方民主的

35、反思和对中国民主化道路的新的探索。徐宗勉等近代中国对民主的追求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请回答: (1)为什么说“中华民国建立”是“一次搬用西方共和制度的勇敢的实验”?辛亥革命后,孙中山是如何对“中国民主化道路”进行“新的探索”的?(2)据材料二,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了我国实行什么根本政治制度?结合所学,指出这一一制度在新中国的曲折历程。【答案】(1)依据:制定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临时约法;效仿美国

36、三权分立制度,总统执掌行政大权;模仿英国,实行责任内阁制,以限制总统权力。探索:辛亥革命后,孙中山逐步认识到西方民主的弊端;他以俄为师,提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为动员工农,他提出耕者有其田和节制资本的主张(或答“提出新三民主义”也可);最终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国。(2)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历程:1954年宪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正式建立;文革时期,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遭到严重破坏;文革结束后,人民代表大会重新召开。【解析】(1)本题据材料一“它埋葬了君主制度,普及了民主观念”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制定临时约法、效仿美国三权分立制度、实行责任内阁制等方面回答为什么说“中华民国建立”是“一次搬

37、用西方共和制度的勇敢的实验”。再从提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提出新三民主义等方面回答辛亥革命后孙中山是如何对“中国民主化道路”进行“新的探索”的。(2)本题据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回答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了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再结合所学即可从1954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正式建立、文革时期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遭到严重破坏、文革结束后人民代表大会重新召开等方面指出这一制度在新中国的曲折历程。3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中国近代民族主义是在与西方国家的交往冲突中被动产生,又在吸

38、收西方民族主义精要与本土思想精华的基础上逐渐丰富完善的。特别是在义和团运动失败之后,排外主义的传统民族思想影响式微,而以民族国家观念和主权意识为基调的近代民族主义则逐渐流行,成为反抗西方入侵的新的思想资源。摘自张鸿石论近代民族主义与中国外交结合材料与所学中国近代史相关知识,论述:近代中国民族主义是在与西方国家的交往冲突中被动产生的。【答案】观点:近代中国民族主义是在与西方国家的交往冲突中被动产生的。论述:古代中国只有诸夏,夷狄观念,没有近代意义上的民族观念。民众没有国家意识、个人权利意识,把天下和国家混为一谈,以泱泱大国自居。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开始经受贫困、战争和外国统治,中国中心的天下观开始

39、被打破,中国逐渐失去昔日的荣光,从大国的顶端滑落。在尖船利炮的打击下,人们终于看到列国并存的事实,开始寻求强国御侮之道。比如:农民阶级的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地主阶级的洋务、自救运动等。一些开明之士倡导开眼看世界,向西方学习的思潮兴起。甲午战后,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主张变法和改革,以救亡图存。结论:由此可见,中国近代民族主义是在西方大举入侵,传统国家行将崩溃的历史背景下,为救亡图存,构建现代民族国家而产生的。【解析】这一题属于观点论证题,考生要先明确题干要求论证的观点是“近代中国民族主义是在与西方国家的交往冲突中被动产生的”,题目要求“结合

40、材料与所学中国近代史相关知识”进行论述,考生先要明确古代中国没有民族主义的观念这一史实,然后才可以论述近代其产生。因为是要说明与西方打交道过程中被动产生,所以要结合所学近代史中先进的中国人谋求国家独立和富强过程中的典型事件(政治、经济和思想均可)及其与列强的冲突与战争的关系,来论证上述观点,比如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甲午海战、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等。最后要总结陈词,说明自己论证的观点即可。33. 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第一次国共合作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高涨。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一九一九年五四运动大事记(部分)时间大事五月五、六日北京总商会为学生

41、被捕事开紧息会议,决以实力赞助学生。五月七日上海举行国民大会。天津、南京等城市群众也先后集会声援北京学生。五月二十日北京、武汉等地商界议决抵制日货办法。六月五日上海工人开始罢工,要求释放学生,昙免曹、章、陆。各地工人纷纷响应。摘编自彭明五四这动史材料二1924年国民党的改组对孙中山重振声威大有帮助,可以统一所有的革命力量在孙中山的领导之下。国民党重视并开展民众这动,也是在改组之后出现的新现象。这一时期,中国民族主义与爱国主义时趋高涨,各界民众反帝爱国的积极行动越来越踊跃。民众运动的开展,为北伐的酝酿与进行创造了十分有利的环境。摘编自朱英北伐之前的国民党与民众这动材料三19241927年国共合作

42、实际上是以“国民革命”为号召的民族革命。这场革命的直接斗争目标就是所谓“打倒列强除军阀”,北伐战争即为这场革命最具体的实现手段。北代战争这一军事统一运动,从一个侧面清楚地反映出,中国社会民族主义观念广泛发酵,多数社会大众对国家统一运动明显抱以期待和欢迎的态度。摘编自王建郎、黄充武主编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民国卷)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五四运动的进程具有哪些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爱国民众积极参与五四运动的直接原因。(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改组国民党的政策举措。据材料二,归纳国民党改组带来的积极作用。(3)据材料三,“这场革命”的实质任务是什么?综合上述材料,请你谈谈推动近代中国走向民族

43、复兴的主要因素。【答案】(1)特点:青年学生揭开运动序幕;运动范围从北京扩展到全国;参与的社会阶层迅速扩大。原因: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2)举措:重新解释三民主义;吸收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作用:国民党的革命性增强,壮大了民主革命力量;促使民众反帝爱国运动高涨;推动国民革命运动走向高潮。(3)任务:实现国家统一;获得民族独立。因素:民族民主意识觉醒;民族凝聚力增强。【解析】(1)由表格,可以从五四运动的发起者、范围和参与力量归纳。结合所学,五四运动的直接原因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2)由材料“国民党的改组对孙中山重振声威大有帮助,可以统一所有的革命力量在孙中山的领导之下”,结合所学,孙中

44、山改组国民党的政策举措有:重新解释三民主义;吸收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由材料“国民党的改组”和“中国民族主义与爱国主义时趋高涨,各界民众反帝爱国的积极行动越来越踊跃。民众运动的开展,为北伐的酝酿与进行创造了十分有利的环境”,可以归纳为:国民党的革命性增强,壮大了民主革命力量;促使民众反帝爱国运动高涨;推动国民革命运动走向高潮。(3)由材料“1924-1927年国共合作实际上是以国民革命为号召的民族革命” 和“这场革命的直接斗争目标就是所谓打倒列强除军阀”,可见,“这场革命”实质任务是要实现国家统一;获得民族独立。第2小问,结合所学,经过新三民主义宣传,民族民主意识觉醒;民族凝聚力增强。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我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定位与通信系统,将来可在全球范围内全天候、全天时为各类用户提供高精度、高可靠定位、导航、授时服务,并具有短报文通信能力。“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抗震救灾中发挥的主要作用有- 19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