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关于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调研报告

上传人:bub****888 文档编号:1143329 上传时间:2017-05-30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关于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调研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7关于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调研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7关于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调研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17关于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调研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17关于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调研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关于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调研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关于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调研报告(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 关于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调研报告近期,瓜州县委宣传部成立调研工作组深入乡镇、村组及相关单位,就全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开展了深入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主要做法及工作成效近年来,全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紧紧围绕建设新农村这一主题,广泛深入地开展文明村镇、文明农户、诚信文明户创建活动,农村基础工作不断夯实,工作力度不断加大,理论宣讲对谈、千台大戏送农村、“文化、卫生、科技”三下乡产生了广泛影响,切实提高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水平。1、抓生产,促发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物质基础不断夯实。坚持把发展“一特四化”现代农业作为转变农业生产和农民增收方式、加快农业产业化的首要任务,不断优化农业

2、产业结构,进一步加快了传统产业向专业化布局、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转型步伐。以蜜瓜、枸杞、甘草为主的特色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达 32.7 万亩,占全县农作物播种面积的 65.4%。全面推进养羊大县建设,全县牛羊饲养量达到 68.5 万头(只),农业综合经济效益大幅提高。坚持“政府鼓励推动,政策扶持引导,市场服务运作,城乡统筹兼顾”的思路,建立健全乡、村两级劳务输出服务体系。“十一.五”期间,累计输转劳务 6.8 万人次,实现劳务经济收入 4.85 亿元。老乡镇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 7200元,移民人均纯收入达到 950 元,农村收入水平稳步增长。2、抓基础,促提升,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各乡镇

3、始终坚持以改善村容村貌和人居环境为抓手,不断加强基础建设。紧紧抓住我县被确定为全省新农村建设试点县的大好机遇,按照规划先行、适度超前、分步实施的原则,在全市率先编制了瓜州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完成了 15 个乡镇规划和 73 个行政村的村庄建设规划。2015 年在来,通过将村组道路、抗震安居房工程、农村沼气、安全饮水、中低产田改造、扶贫开发、农村教育卫生设施建设等项目进行整合,集中连片组织实施,争取整合农村项目资金两亿多元,农村乡镇共开工建设各类新、续、扩、改建项目 40 多项,积极推进集镇道路铺筑、人行道改造、树木栽植、环卫设施配套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突出抓好商业门店改造以及小

4、康住宅建设等工程。示范村也大力实施通村道路铺筑、铺筑人行道、生产通道整修、“五改四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全县已建成居民点改造提升点 59 个,完成农村住房建设总投资过亿元,完成新建市级高标准小康住宅建设 350 户,县级分散小康住宅 2000 户,农村危旧房改造已落实 8750 户。投资 9.33 亿元,实施了中低产田改造、双塔总干节水改造、生态节水灌溉、水库除险加固、渠道改造维修、饮水安全、农村沼气等项目;投资 2.2 亿元,实施了通乡油路、通村油路等通乡通村道路,全县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 1718 公里,通行能力得到显著提升。3、抓整治,优环境,努力打造清洁优美新农村。针对农村环境卫生差的状况

5、,出台了瓜州县村容村貌和环境卫生管理考评办法和瓜州县村容村貌和环境卫生管理考核验收标准,通过健全县、乡、村三级管理机构,落实专(兼)职保洁队伍,完善卫生基础设施,初步建立起卫生清扫垃圾集中清运制度。县建设局根据新农村建设的需要,编制了关于村庄整治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村容村貌整治的标准要求。各乡镇按照“政府主导、分级负责、全民参与、集中整治”的要求,实施了城乡清洁工程,以公路沿线、村庄周边房前屋后和集镇市场为重点,在所有乡镇开展了大规模的环境卫生集中整治活动,组织广大村民广泛参与,清除陈年垃圾,打扫卫生死角,有效改善了环境卫生脏乱差的状况。大力实施绿化造林工程,以林业项目建设为支撑,投资 1

6、.05 亿元,突出抓好千米农田防护林、绿色通道、日协贷款石岗墩风沙口二期治理、退耕还林工程续建、封滩育林、三北四期防护林、重点生态公益林和防护林等林业生态项目,生态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十一.五”期间,共完成人工造林 10.36 万亩,天然林草植被封育 200 万亩,义务植树 220 万株,全县森林面积达到 298 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 6.5%,较 2016 年提高了 4.3 个百分点,整体生态环境得到明显好转。4、抓教育,树典型,新型农民培养成效显著。认真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狠抓农民群众的思想道德教育,编印瓜州文明公民读本8000 多册,下发文明礼仪读本、酒泉有礼等 4000 册。

7、大力开展“五五”普法活动,加强法制教育,提高了农民群众的法律意识。连续多年开展冬季集中教育活动,加强了农民党员的培训,提高了群众的政治素质。注重典型引导,大力组织开展道德模范、飞天骄子、陇原骄子等典型推荐评选活动。深入开展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和农民道德教育以及科普知识,狠抓农村劳动力实用技术、创业技能培训,五年来,共举办各类实用技术培训班 260 场次,培训农民 2.35 万人(次),有效提高了农民的道德素养、文化素质和农村的文明程度。投资 670 万元架设 172.9 公里的电视广播信号主干线,解决了 265 个村民小组 5.9 万人收听广播、收看有线电视的问题,极大地丰富了移民群

8、众生活内容,使农民群众生活习惯和思想意识明显转变,积极向上的文明乡风在逐渐形成。5、抓载体,创机制,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开展。各乡村把星级文明户、文明村镇等创建活动作为新时期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通过在全县广大农村组织开展“五好家庭”、“致富能手”、“创业标兵”、“敬老好儿媳”、“十星级文明户”、“文明诚信农户”、“文明村镇”等评选活动,做到精神文明建设与物质文明建设的有机结合。文明乡镇、文明村创建成绩斐然。止目前,共创建全国、省级、市级、县级文明单位(村镇、社区)分别是 1 个、12 个、44 个、194 个,占全县单位总数的 98%以上。全县信用社共评定信用乡 1 个,信用村 2

9、4 个,评定信用农户 15387 户,占总农户的 70%,对信用户予以信贷支持和利率优惠,对培育诚实守信的文明乡风民风及诚信的社会氛围也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把健康文明、向上的文化活动作为实现乡风文明的抓手,组织了“千台大戏送农村”“移民乡镇文艺调演”活动,在春节期间开展了大型秧歌调演、传统灯展、烟火晚会、戏剧晚会、书画展览等群众性文化活动。通过深入开展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活动,大力弘扬了瓜州的特色地域文化,有力促进了乡风文明的提升。把建立一套符合农村实际,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作为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开展的保证,近年来,我们从组织领导、资金投入、目标考核、监督激励等方面入手,不断创新精神文明建

10、设的机制,在管理上,将精神文明建设纳入综合目标责任管理,严格考核。同时,依托省、市文化项目,加大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全县 15 个乡镇都建起了文化站,配有文化专干 20 人;59 个行政村建起了文化室,占行政村总数的 81%,建成农家书屋 67 个,今年计划再建的 7 个书屋已列入 2011 年全省农家书屋工程配送计划,届时将全面实现农家书屋全覆盖的目标,形成了一批集村级阵地、文化室为一体的群众活动场所,并以此为依托,切实加强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二、存在的问题1、乡镇精神文明建设投入不足、重视程度不够的问题不同程度存在。一些农村干部对精神文明建设的长期性、艰巨性、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存在“

11、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把主要精力投入到抓生产、抓收入、抓增收的问题上,对村民精神文化、道德层面的东西抓得不够紧。2、部分乡镇扶贫开发任务艰巨,物质条件滞后,影响精神文明建设。由于全县乡镇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村与村之间自然条件、经济条件、认识程度不一致等原因,造成抓精神文明建设程度不一样。我县被纳入省级扶贫参照县管理,贫困面大,特别是移民乡村财力困难,对村民的文化生活和文化设施很难有足够的资金投入,村容村貌改善不大,“脏、乱、差”现象依然存在。3、移民乡镇村民的思想教育有待进一步加强。我县是重点移民大县,大部分移民群众思想观念保守,思想意识、价值取向、道德观念与本土农民反差较大,生产生活习惯存在

12、诸多的不适应,依然没有摆脱“等、靠、要”等落后思想,崇尚科技文化氛围不浓。4、基层公共文化资源投入不足与作用发挥不尽充分的问题并存。随着文化惠民的工程的落实,村级图书室、农家书屋、村级健身场所等逐步建立起来,但由于村干部大部分都不能脱产,公共场所开放时间得不到保证,文化资源作用发挥不尽充分。三、对策建议(一)建立和健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工作机制。一是健全领导组织机制。要切实加强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领导,确保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融入各部门各行业的业务工作,尤其要把各级领导抓农村文明建设工作纳入岗位责任制,一同谋划、一同部署、一同落实。要着重改变目前乡镇党委副书记兼职过多的现象,

13、乡镇应配备专(兼)职人员,明确每个干部抓精神文明建设的职责,形成人人抓,人人参与的格局,确保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有人抓、抓得起。二是健全考核激励机制。要建立相应的考核机制,形成完整的考核体系,量化、客观、全面并重点考核工作创新、社会效益和长远规划。要逐步改革投入模式,探索实行以奖代补等方式,完善考核激励机制,将工作进展和群众满意率同班子主要领导绩效考核、物质奖励相结合,按照工作绩效,奖优罚劣,进一步调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积极性、创造性,提高实效性。各乡镇要结合县“十三五”规划,制定精神文明建设长、短期规划,通过制定规划明确乡镇精神文明建设的奋斗目标,对精神文明建设各方面的内容要有明确的规定,对各部

14、门单位、个人担负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任务要有明确的要求。通过规划对农村基层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起到导向作用,促使农村基层干部群众将目标转化为具体行动。(二)把精神文明建设作为社会管理创新的一项重要内容。一是以加强群众教育为切入点,不断提高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着眼于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加快由传统农民向现代农民转变,为建设新农村提供强大的人力支撑。要加强对农民的传统文化与形势政策教育、民主法制教育和知识技能教育培训,引导广大农民分清是非、善恶、美丑,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诉求,努力培养一批“有道德、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二是以培育“文明乡风”为切入点,不断提高农村文明程度。各乡镇、各村要

15、从当地的历史、文化、传统、风尚出发,制定出得到普遍认可的乡规民约,使农民在乡规民约的约束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得到提高,形成自身的文明乡风。进一步深入开展文明新村、十星级文明农户、婚育新风进万家等丰富多彩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在广大农村形成尊老爱幼、邻里和睦、见义勇为、扶危济困、崇尚科学的文明新风,塑造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风尚。深入开展移风易俗活动,引导农民群众树立文明意识、健康意识、卫生意识、节俭意识,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促进农村形成健康文明新风尚。(三)以“三园”建设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推动载体。一是以“文化乐园”建设为切入点,不断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民对精

16、神文化需求也不断增长,但移民农村的精神文化生活相对贫乏,迫切需要以思想文化阵地为依托,大力发展群众文化、完善文体设施。要通过“政府和社会化投入”相结合的办法,大力加强农村文体设施建设,下功夫建设好包括农村广播室、文化活动室、阅览室、阅报栏等各种思想文化阵地,把思想宣传工作、文体活动向农村延伸、向农民渗透,把教育农民的工作做实。二是以 “清洁家园” 建设为切入点,改善群众生产生活环境。乡村面貌是农村经济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集中体现。要把农村环境卫生治理、村容村貌建设纳入村镇发展的总体规划,从教育引导农民改变陈规陋习、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抓起,把经常性工作和集中整治结合起来,把宣传教育和制度规范结合起来,下功夫解决“脏、乱、差”问题,努力建设环境整洁优美、生态良性循环、管理规范有序的新农村。探索建立农村环境卫生长效保洁机制。要按照“三个一”标准,建立农村环卫工作长效管理机制,做到建立一支卫生保洁队伍,建设一批环卫保洁设施,制定一套卫生管理制度。乡镇要建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