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洛阳市洛龙区2016-2017学年高一生物6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14318498 上传时间:2019-11-10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61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洛阳市洛龙区2016-2017学年高一生物6月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河南省洛阳市洛龙区2016-2017学年高一生物6月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河南省洛阳市洛龙区2016-2017学年高一生物6月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河南省洛阳市洛龙区2016-2017学年高一生物6月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河南省洛阳市洛龙区2016-2017学年高一生物6月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南省洛阳市洛龙区2016-2017学年高一生物6月月考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洛阳市洛龙区2016-2017学年高一生物6月月考试题(含解析)(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学期月考考试高一生物试卷一、选择题1. 下列关于物质跨膜运输实例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细胞吸水和失水是水分子顺相对含量梯度跨膜运输的过程B. 水分子跨膜运输总的方向是由低浓度溶液向高浓度溶液C. 无机盐离子可以逆相对含量梯度进行跨膜运输D. 生物膜是选择透过性膜,小分子物质都能通过,而大分子物质则不能通过【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细胞膜的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还有少量的糖类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流动性,功能特性是选择透过性解:A、细胞吸水和失水的方式都是自由扩散,动力都是浓度差,所以水分子顺相对含量梯度跨膜进行运输,A正确;B、由于水分子跨膜运输的方式是自由扩散,动力是浓度差,所

2、以其跨膜运输总的方向是由低浓度溶液向高浓度溶液,B正确;C、无机盐离子跨膜运输的方式是主动运输,可以在载体的协助下,消耗能量,从低浓度向高浓度运输,所以无机盐离子可以逆相对含量梯度进行跨膜运输,C正确;D、生物膜是选择透过性膜,水分子可能通过,细胞需要的小分子物质能通过,而不需要的小分子物质和大分子物质则不能通过,D错误故选:D考点: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其异同;生物膜的功能特性2. 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 龙胆紫可将染色体染成紫色B.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中,酒精与重铬酸钾反应呈灰绿色C. 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各种色素扩散速度不同是因为其在无水乙醇中的溶解度不同D.

3、 盐酸在实验“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和“观察植物根尖的有丝分裂”中的作用不同【答案】C【解析】龙胆紫可将染色体染成紫色,A正确;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中,酒精与酸性重铬酸钾反应呈灰绿色,B正确;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各种色素扩散速度不同是因为其在层析液中溶解度不同,C错误;盐酸在观察细胞中DNA和RNA分布中的作用除了改变细胞膜的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外,还具有使染色体中的DNA和蛋白质分离,加速DNA与染色剂结合的作用;在观察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的作用是解离,使组织细胞分离开来,D正确。【点睛】解答C选项,关键能理清叶绿体中色素提取和分离的原理,用无水乙醇来提取色素,用层

4、析液来分离色素。3. 如图表示在不同条件下,酶催化反应的速率或生成物质量的变化,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图虚线表示酶量增加一倍时,底物浓度和反应速率的关系B. 图虚线可表示增加酶浓度,其他条件不变时,生成物质量的变化C. 图中的虚线可表示增加底物浓度,其他条件不变时,生成物质量的变化D. 图表示在反应开始后的一段时间内反应速率与时间的关系【答案】C【解析】酶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所以酶量增加一倍时,酶促反应速率也加快,所以图虚线可表示酶量增加一倍时,底物浓度和反应速度关系,A正确;增加酶浓度就会加快反应速率,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生成物量能尽快达到最大值,B正确;如果增加底物浓度,其他条

5、件不变时,生成物的总质量应该有所增加,C错误;反应一段时间后,底物浓度降低,反应速率下降,故图能表示在反应开始的一段时间内,反应速率与时间的关系,D正确。【点睛】解答B选项,关键要理解酶的作用原理,酶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不能改变反应结果。4. 实验“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所运用的原理是()A. 单独利用甲基绿对细胞染色,可显示DNA在细胞中的分布,从而推知RNA的分布B. 单独利用吡罗红对细胞染色,可显示RNA在细胞中的分布,从而推知DNA的分布C. 利用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剂对细胞染色,同时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D. 在细胞核、细胞质内可以分别提取到DNA和RNA,由此

6、说明DNA和RNA的分布【答案】C【解析】单独利用甲基绿对细胞染色,只能显示DNA在细胞中分布,A错误;单独利用吡罗红对细胞染色,只能显示RNA在细胞中的分布,B错误;利用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剂对细胞染色,同时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C正确;在细胞核、细胞质内可以分别提取到DNA和RNA,只能说明DNA和RNA在细胞核和细胞质中是存在的,D错误。【考点定位】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名师点睛】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原理与解析:(1)真核细胞的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内,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2)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甲基绿对D

7、NA亲和力强,使DNA显现出绿色,而吡罗红对RNA的亲和力强,使RNA呈现出红色。用甲基绿、吡罗红的混合染色剂将细胞染色,可同时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3)盐酸的作用 盐酸能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的跨膜运输; 盐酸使染色体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便于DNA与染色剂的结合。5. 如图为人体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示意图,分别表示人体内不同部位的液体。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人体的内环境是由、组成的B. 体液中含有激素、呼吸氧化酶、尿素、固 C02等物质C. 葡萄糖由经到达的过程依靠自由扩散来完成D. 氧气由中的红细胞到达处至少要穿过4层膜【答案】D【解析】是毛

8、细血管(内有单行的红细胞)中的血浆,是组织细胞间的组织液,是细胞内液,为淋巴管(盲管)中的淋巴。人体的内环境是由组成的,不包括,A错误;呼吸氧化酶存在于细胞内,不属于血浆的成分,B错误;葡萄糖的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C错误;氧气由中的红细胞进入要穿过1层红细胞膜,1层毛细血管管壁细胞(2层膜),1层组织细胞膜,共4层膜,D正确。【考点定位】内环境的组成【名师点睛】(1)体液是由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组成,细胞内液是指细胞内的液体,而细胞外液即细胞的生存环境,它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等,也称为内环境。(2)血浆、淋巴、组织液中物质:小肠吸收的物质在血浆、淋巴中运输:水、盐、糖、氨基酸、维生素、血浆蛋白

9、、甘油、脂肪酸等。细胞分泌物:抗体、淋巴因子、神经递质、激素等。细胞代谢产物:CO2、水分、尿素等6. 某人由于营养不良,身体浮肿,其食疗补救措施是 ( )A. 多吃蔬菜 B. 多喝豆浆C. 多吃馒头 D. 多喝水【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人体内各项生命活动常常同时受神经和体液的调节,这两种调节协调作用,各器官、系统的活动才能协调一致,内环境的稳态才能得以维持,细胞的各项生命活动才能正常进行,机体才能适应环境的不断变化。血浆和组织液之间双向渗透,组织液也可渗透进入淋巴,淋巴回流到血浆。当人由于营养不良,身体浮肿,说明组织液多,血浆蛋白含量偏低,因此要多喝豆浆,补充蛋白质。考点:人体内环境点评

10、:本题难度一般,要求学生识记人体内环境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内环境稳态的理解。7. 下列关于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比较,说法正确的是 ( )A. 体液调节即激素调节B. 跳水运动员一刹那做出精美复杂的动作是由于神经调节的结果C. 体液调节的途径是血液的运输D.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体液调节包括激素调节,但不是激素调节,故A错误。跳水运动员做出精美复杂的动作是神经-体液调节的结果,故B错误。体液调节的途径主要是血液,但也有其它体液的参与,故C错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故D正确。考点:本题考查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关系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识记理解掌握程度

11、。8. 感染赤霉菌而患恶苗病的水稻植株,要比周围的健康植株高50以上,患病植株 结实率很低;将赤霉菌培养基的滤液喷施到水稻幼苗上,没有感染赤霉菌的幼苗也表现出恶苗病的症状;从赤霉菌培养基中提取出有以上效应的活性物质赤霉素。上述实验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A. 赤霉索是植物激素B. 使水稻患恶苗病的是赤霉菌的代谢产物,不是赤霉菌本身C. 赤霉菌产生的物质使水稻患恶苗病D. 上述实验还不能证明赤霉素是植物激素【答案】A【解析】由题意无法确定赤霉素是植物激素。9. “小儿麻痹症”是由于病毒侵染了位于脊髓的传出神经元的细胞体,而传人神经元及神经中枢未受到侵染,所以。小儿麻痹症患者”会表现出下肢 (

12、)A. 能运动,对刺激有感觉 B. 运动障碍,对刺激有感觉C. 能运动,对刺激无感觉 D. 运动障碍,对捌激无感觉【答案】B【解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病毒侵染了位于脊髓的传出神经元的细胞体,而传入神经元及神经中枢未受到侵染,说明传入神经元及神经中枢未受到侵染,所以刺激能传到中枢处理,对刺激有感觉;传出神经元受损,效应器(肌肉)没有应答,运动障碍。【考点定位】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名师点睛】总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构成。10. 神经元接受刺激后产生兴奋并传导兴奋过程中,发生了机械刺激(或其它刺激)转变为电

13、信号、电信号转变成化学信号和化学信号转变为电信号等变化,上述这些转变依次发生在 ( )A. 突触小体、突触前膜、突触后膜B. 刺激部位、突触前膜、突触后膜C. 刺激部位、突触小体、突触后膜D. 突触小体、突触间隙、突触后膜【答案】C【解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神经元接受机械刺激或其它刺激,Na+内流,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产生动作电位,该部位与相邻部位产生电位差而发生电荷移动,形成局部电流。当电信号传导到神经元的轴突末梢,使突触小体中位于突触小泡内的神经递质释放,导致电信号转变成化学信号。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导致突触后膜兴奋,使化学信号又转变为电信号,故选C。11. 下列

14、关于人体在寒冷时维持体温稳定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寒冷时,酶活性自然增强,因而代谢加快,产热增加B. 寒冷时,因产热增加,所以经皮肤所散失的热多于高温环境C. 寒冷时,代谢增强、产热增加与多种激素分泌增加有关D. 寒冷时,经皮肤所散失的热是对生命活动无意义的热量【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在寒冷时,人通过神经-体液调节使温度维持相对稳定,酶活性不变,故A错误。寒冷时,因为散热较多,才使机体产热较多,同时减少散热,使产热和散热达到平衡,故B错误。寒冷时,代谢增强、产热增加与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分泌增加有关,故C正确。寒冷时,经皮肤所散失的热可以用来维持体温,故D错误。考点:本题考查体温调

15、节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12. 下列有关淋巴细胞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免疫作用的主要是淋巴细胞B. B细胞和T细胞都是由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分化、发育而成C. T细胞是过敏反应的主要免疫细胞D. B细胞和T细胞的核基因相同,但它们的遗传信息的执行情况不同【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免疫作用的主要是淋巴细胞;B细胞产生的场所是骨髓,T细胞产生的场所是胸腺;B细胞和T细胞都是由骨髓中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形成;ABD正确。过敏反应中,具有免疫效应的细胞有效应B细胞;C错误。考点:本题考查免疫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记所列知识点,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13. 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若在S处给予刺激,则在A处可测知有兴奋存在B. 线粒体在D和B分布最多C. 兴奋在AB的传导速度等于DE的传导速度D. 兴奋在神经细胞之间通过电信号传导、【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由图可知A是轴突,C是突触小泡,D应是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