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专题复习(二).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4238075 上传时间:2019-11-10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28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歌鉴赏专题复习(二).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诗歌鉴赏专题复习(二).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诗歌鉴赏专题复习(二).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诗歌鉴赏专题复习(二).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诗歌鉴赏专题复习(二).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诗歌鉴赏专题复习(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歌鉴赏专题复习(二).(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军行 杨炯,找出下面这首诗直接抒情的诗句,加以分析。 答:最后两句直抒胸臆,意思是宁愿做一个带兵的军官,也比做一介书生强,表达了作者忠君报国和建功立业的思想,也反映了当时唐王朝强盛国势下举国上下尚武好战的民族心态。,本诗的突出特点是融情于景,请结合实例具体分析一下。(4分) 答:本诗运用了融情于景的抒情方法。全诗通过写竹凉、朗月、重露、稀星、暗飞的萤、水宿的鸟这些具有凄凉色彩的意象,融入自己对政局和现实的担忧,营造了一种幽寂悲凉的意境。景物描写用空间的变化暗示时间的推移,表明诗人担心政局和现实而夜不能寐,达到了物我为一、情景相融的境界。,杜甫的诗作倦夜,端居 李商隐,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在艺术

2、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在艺术手法上,第三、四句的最大特点是借景抒情。诗人借助对“青苔”、“虹树”以及“雨”景、“月”色的描写,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现色彩,营造出了冷寂、凄清的氛围,表达了悲愁,孤寂和思亲的情感。从其他角度(如互文手法)回答,言之成理也可。,小斋即事 刘一止,作者为什么要写琴棋二物?他想借琴棋抒发一种什么样的情怀? 答:作者写琴棋二物是托物言志。他以琴棋二物的“品”,来写自己的 “志”;直正直、方有棱角。正因为自己的方直之品不变,结果到头来“世愈疏”、“万事妨”,只落得小斋独处,无关乎国家的兴亡了。这些都抒发了作者对个人遭遇的感慨,对世事讥讽的情怀。,约客 赵师秀,“闲

3、敲棋子”虽是诗人一个小小的动作,却将诗人的心理刻画的细致入微。请结合全诗作简要的赏析。 答:末句“闲敲棋子”是一个细节描写。诗人约客下棋,可是时间已过夜半,客人还未到来,诗人百无聊赖之际,有意无意地拿起棋子,将灯花都震落了。这一细节貌似闲暇,实则反映出诗人内心的焦躁烦闷。,寻陆鸿渐不遇 皎然,问:这首诗是怎样刻画(塑造)了陆鸿渐这一人物形象? 答: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逸士形象。 前四句通过对陆鸿渐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的景物描写,表现了他的高洁不俗。最后两句通过西邻对陆鸿渐行踪的叙述,侧面烘托了陆鸿渐的潇洒疏放。 作者通过陆鸿渐这一形象的塑造表现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4、清明 黄庭坚,问:这首诗首联写景抒情有什么特点? 答: 1.运用拟人、对比的修辞手法。描写清明时节两种不同的景色,这是诗人触景生情之作,通篇运用对比手法,抒发了人生无常的慨叹。首联以清明节时桃李欢笑与荒冢生愁构成对比,流露出对世事无情的叹息。以乐景写哀情,哀景衬哀情。 2 两个侧面同时并写:就其秾春烟景而言,桃李是欣欣而笑;就其属于扫墓时节而言,又使人联想到野田荒垅,发生死之悲。一笑一愁,互为对衬。,早行 陈与义,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步骤一:准确指出用了什么手法或何种技巧。 答:本诗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 步骤二:结合诗句阐释这种手法在诗文中是如何运用的。 天未放亮,星

5、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骤二)。 步骤三:运用这种手法有何效果。 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之情。(步骤三)。,反衬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以乐景衬哀情。 2、以动衬静,以有声衬无声。 3、以虚衬实。,雨后池上 刘攽(bn),(3)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答:一二句以“水面平”、“明镜”、“照檐楹”等写出了荷花池塘雨后幽美迷人的的静态。三四句“忽起”垂杨舞”以及垂杨叶上的雨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万点声”响等,写出了雨后池塘上的动态之美。 全诗动静结合,组成了一幅富于生机的异常优美的雨后池塘春景图。表达

6、了作者的喜悦之情。,送魏二/(唐)王昌龄,(2)这首诗在艺术构思上虚实结合,请对这种艺术手法及其作用作简要分析。 答:这首诗的第一、二句写在一个空中飘散着橘柚香气的清秋的日子里,诗人在靠江的高楼上设宴为朋友送别,然后在秋风秋雨中送友人上船。这两句是写眼前实景。 后两句诗人以“忆”字为行人虚构了一个典型的旅夜孤寂的场景:在不久的将来,朋友夜泊潇湘之上,一轮孤月高照,恐难成眠,即使诗暂时入梦,两岸猿啼也会一声一声闯入梦境,使他无法摆脱愁绪。这两句是虚拟,月夜泊舟已是幻景,梦中听猿,更是幻中有幻。这样整首诗虚实结合,借助想象,拓展了表现空间,扩大了意境,使诗更具朦胧之美,深化了主题,更有助于表现惆怅

7、别情。,“实”是指客观存在的实象、事实、实境。“虚”是指知觉中看不见、摸不着的虚幻世界和梦境等。一般情况下,“虚”包括三种类型: 1.虚幻世界和梦境 2.想象和回忆。 3.设想之境。,田 家 聂夷中,本诗表现田家的悲惨命运,却没有一句议论和抒情的句子,诗歌是怎样表现这一主题的?请作简要赏析。 【诗歌分析】本诗四句写了四个场面,似乎不见作者的情感态度,但作者的情感态度又充满字里行间,显示了高超的表现艺术。回答本题只要抓住题干中“没有一句议论和抒情的句子” 的提示语,自然就会联系到白描的手法。中晚唐为数众多的悯农诗中,短小精悍之作首推李绅 悯农二首 ,下来就要算聂夷中田家了。乍看去,此诗的内容之平

8、淡、语言之明白、字句之简单,几乎没什么奥妙可言,但它能以最少的文字取得了很大的效果,显得十分耐读,这又决不是偶然的。封建时代农民遭受剥削的主要的形式便是地租 。在唐末那样的乱世 ,封建国家开支甚巨而资用缺乏,必然加重对农民的榨取。此诗的写作目的就在于揭露这样的黑暗现实。 【参考答案】本诗运用白描手法,寥寥数语就勾勒了父子辛勤耕耘劳作、官家筑仓虎视以待的画面,表现封建统治者残酷剥削、压榨农民的深刻主题。,咏山泉 储光羲,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的妙处。 解析:该题考查鉴赏古诗的语言,暗含考查鉴赏表达技巧,属于炼句型试题。 这两句诗的大意是:山泉平缓流淌时,清澈见底,水面映照

9、天光云色;凌空而下时,水石相激,做风雨之声。山泉虽无名,却有映地照天,兴风作雨的奇观。 参考答案:诗人从广阔的立体空间着笔,生动地摹绘出山泉的澄澈与灵动:它流淌在平地之时,恰似一面新亮的镜子将蔚蓝的天宇尽映水底;它飞泻于山下之际,又如潇潇春雨般泼洒半空,煞是壮观。此联取景清晰,摹象精致,对仗谨严,通过大胆的想象,细腻的刻画,把飘逸的山泉的形象描绘得生动可感。,书湖阴先生壁二首(选一) 王安石,“两山排闼送青来”一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结合全诗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该句使用了拟人的手法。(步骤一) 写开门见“山”,“两山”似迫不及待地把苍翠的山色“送”进门来。(点明拟

10、人具体内容)化静为动,化无情为有情,赋予山以灵性,生动地写出了田园风光的盎然生机。(步骤二) 写出了诗人身处其间的愉悦,表现了诗人对这种美好的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步骤三),题龙阳县青草湖唐温如,(1)后人评说这首诗极有“太白(李白)遗风”,对此你是如何看待的? 答:本诗运用拟人和夸张的手法,想象奇特。 开头一句用一“老”字,赋予洞庭湖的水波以人的情感,由眼前的水波联想到人生易老,并想象到美丽的湘君竟一夜间愁成了满头白发。 后两句用了夸张的手法,醉酒后仿佛觉得自己不是在洞庭湖中泊舟,而是在银河之上荡桨,自己所做的梦,也有了体积压在船上,也压在星河之上。 所以说极有太白遗风。,雨后池上 刘攽(b

11、n),一二句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请作简析。 答:比喻。水面如同轻轻磨过的明镜一样,倒映出池塘边的房檐和楹柱,以此形象地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表达了作者的喜悦之情。,齐安郡中偶题(其一)杜牧,问: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请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答:拟人表现手法。 (步骤一) 前一首的“绿荷”有“恨”而“背西风”,(步骤二)含有诗人之恨,表露了伤感不平之情,基调凄怨低沉。(步骤三) 后一首的“荷花”被西风吹动而躲藏于荷叶之中,似是“愁,却呈现娇羞之态,(步骤二)表露了作者的怜爱喜悦之情,基调活泼有趣。(步骤三),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杜

12、审言,(1)本诗的开头很别致,请结合全诗分析它的作用。 解析 答作用题注意内容上和结构上的作用。 答案: 1、首联写游子离别家乡,奔走仕途,看到异乡的节物气候焕然一新,感到惊心。“独有”“偏惊”两个词,生动表现出诗人宦游江南的矛盾心情;(2分) 2、结构上引出下面对江南新春景色的描写。(2分),贾生 李商隐,问:这首诗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答:欲抑先扬。 一二句写贾谊的才能无与伦比,汉文帝求贤若渴,将贾谊从放逐地召回至“宣室”访问。 三四句写“夜半”孝文帝虚心垂询,像是在极力地表现孝文帝求贤若渴的美德,而最后却点明了垂询的内容,原来不是在问治国安邦之策,而是在问鬼神、怎样长生不老等荒诞不经的事情。 讽刺文帝的昏庸与贾谊的不遇。,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 张先,下阕前两句在结构上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案:下阕前两句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2分) 上句写云去山昏,游人散后,郊外一片空寂,为上阕白天赛龙舟、踏青的热闹场面作结;下句写笙歌已歇,喧嚣一天的池院显得分外清静,为下文写静谧优美的夜景作了铺垫。(2分),Thank you!,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