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第五讲).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4237153 上传时间:2019-11-10 格式:PPT 页数:52 大小:4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第五讲).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第五讲).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第五讲).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第五讲).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第五讲).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第五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第五讲).(5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评价古代诗歌的 思想内容及作者的观点态度,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属必考内容。 一般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内容主题的评价,二是思想感情的评价,三是作者观点态度的评价。 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就是分析作品主题的社会意义,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分析评价要实事求是,要中肯,既不贬低也不拔高。 命题规律 考查的主要方面有:思想感情积极或消极,健康或颓废;内容论史、叙事、抒情、言志;风格豪放或婉约。 试题形式:综合要求,将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多个因素放在一起综合考查;单项提问;与评价思想内容结合起来考查把握形式与内容的关系。,评价古代诗歌的 思想内容,“诗歌内容”指诗歌中描写的物、人、事的总和,

2、是诗歌赖以表现作者情感和作者观点的关键,分析诗歌的内容要结合诗歌中的景物、事物、人物、事件等因素,综合观照,这样才能够顺利地解读、体味作者的创作意图。 文以载道,诗以言志”,诗歌以表情达意为最终目的,我们在鉴赏诗歌时,无论对其表达技巧、形象还是语言的揣摩,都是为了解读诗歌的思想情感。 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思想内容及表达的思想情感:,咏史诗:对具体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有所感慨而创作。怀古诗:因登临古地,凭吊古迹,追念往事,抒发感慨而创作。这类作品多用典故。 思想情感: 1)通过昔盛今衰,古今变化,达到借古讽今或者感慨世事沧桑、物是人非的目的。 如 乌衣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

3、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2)借古人的遭遇来类比自己的遭遇,抒写怀才不遇之叹。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悲伤,或对现实不重用人才进行批评。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3)赞扬古人建功立业的事迹,表达自己建功立业的雄心。,一、咏史怀古,例.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南宋)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背景:南宋是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因为黄河以北的大部分地区被异族金人

4、占领,因此南宋的很多诗词抒发了收复失地的爱国主义情怀。但由于南宋统治者懦弱,不想抗战收复失地,所以很多有识之士的诗歌中又有许多英雄报国无门的感慨和对统治者苟且偷安和不能任贤唯能的讽刺和谴责。辛弃疾的许多词都有这方面的思想与情怀。 【析】这是一首咏史诗。作者借赞扬历史人物孙权、刘裕、刘义隆、廉颇 ,表达了自己想要仿效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去干一番伟大事业的雄心壮志,希望能有朝一日为国效力,讽刺南宋主和派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表现出作者抗金的主张和恢复中原的决心。恰当传达了词人当时那种壮志犹存、报国无路而深感悲愤的复杂情绪,具有动人心弦的力量。,例: 山坡羊潼关怀古 (元)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

5、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踯蹰。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问:作者站在长安附近的潼关边,想到了什么? 明确:这首散曲,从潼关要塞想到古都长安,又从古都长安想到历代兴亡,想到了无论盛世和乱世百姓所受的苦难。 问:你觉得哪句最能体现作者可贵的人文主义情怀?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两句可贵之处在于它有深切的人文关怀,体现了对老百姓疾苦深切同情与关怀。 在怀古咏史诗赏析时,要注意下面几点: 要弄清史实,作者“怀”什么“古”; 要体会意图,作者为什么怀古; 要领悟感情,作者在怀古中表达了什么感情。,二、山水田园,内容:这类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

6、居生活见长,以田园风光以及农民、牧人、渔父等为主要描写对象。特征有:高山、流水、明月、清风、农家风光、山间胜景等。 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 思想情感:有的诗歌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表达自己的隐逸情怀,即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诗人往往从山水中或体验人生的真谛或借山水来阐释其人生观、世界观。 例 山居秋暝 (唐) 王 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这首诗揭示了一个什么主题?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析】这是一首山水田园诗。诗人选取空山、新雨、明月、松树、清泉、石、竹、浣女

7、、莲、渔舟等意象,营造了清幽静寂的意境 ,反映了诗人对安静淳朴生活的向往和对污浊官场的厌恶 和保持人格高尚的志向。,三、送别悼亡,内容:送别诗,描写景物、表达离愁别绪,从而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这类诗歌大多缠绵凄切,充满感伤情调。在艺术手法上大多是采用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抒情方式,也借助于想象、联想塑造形象。 送别诗常见的意象:长亭、短亭,阳关、古道,北梁、南浦,芳草、杨柳,明月、夕阳,青灯、美酒等。 思想情感: 1.表达诗人的离情别绪、依依难舍之情和关切之心。 如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深切地表达了李白对挚友王昌

8、龄的同情和怀念。,2.坦陈心志的告白。 如 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表达了诗人在友人离去后的孤寂之感和对洛阳亲友的深情坦陈告白。 3、情深意长的勉励。 如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全诗开合顿挫,气脉流通,意境旷达。一洗古送别诗中的悲凉凄怆之气,慰勉勿在离别之时悲哀。音调爽朗,清新高远,独树碑石。,例 : 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

9、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析】这是一首悼亡诗,在诗中,诗人通过回忆妻子对窗梳妆的片段。表达了对亡妻一如既往的深切怀念 。,悼亡诗:多借追怀往事表现伤逝之情。,四、思乡怀人,思想内容:古人或久宦在外,或长期流离漂泊,或久戍边关,(边塞诗)总会引起浓浓的思乡怀远之情,所以这类诗文就特别多,它们或写思念故国,或写羁旅之思,或写思念亲友,或写征人思乡。写作上或触景伤情,或感时生情(中秋望月、重阳登高、伤春悲秋、日暮思归),或托物传情(月、雁、笛、角声、鸦鸣、柳、亭),或因梦寄情。 行

10、旅诗的主要意象:归雁、圆月、客船、天涯、他乡、孤灯、无眠、晚钟、醉酒、凄风、苦雨、慈母。,思想情感: 1、抒发自己的羁旅愁绪、乡情乡思来表达自己的孤独寂寞或对亲人的思念; 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 思 (张籍 ) 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 王安石评论张籍诗歌的风格是:“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试析张籍此诗写了生活中哪个“寻常”的细节?表达了他什么样的情感? 【答案】诗中作者写了这样一个(寻常的)细节:家书将要发出时,又觉得有话要说,故“又开封”。作者客居洛阳见秋风起,从而引起对家乡亲人无限的深切思念,所以又打开信封补写。,2

11、、抒发不得重用、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单寂寞、忧怨、愤慨之情; 例1: 春日思归(唐李频) 春情不断若连环,一夕思归鬓欲斑。 壮志未酬三尺剑,故乡空隔万重山。 音书断绝干戈后,亲友相逢梦寐间。 却羡浮云与飞鸟,因风吹去又吹还。 例2: 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写出了羁旅的惆怅,故乡的思念,仕途的失意,理想的幻灭,人生的坎坷等千愁万绪 。 3、抒发厌恶战争之情。 渔家傲 秋思( 范仲淹 )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这是一曲

12、戍边思乡、壮志难酬的塞外悲歌。抒发厌恶战争之情。,五、爱情怨女,内容:爱情诗是以爱情生活为题材的诗歌。怨女诗,又可以分为宫怨诗和闺怨诗。宫怨诗,主要描写帝王后宫的与世隔绝的大量女性的精神生存困境;闺怨诗,则多是抒写闺中妇女对丈夫的思念或抒写独居闺中的孤独等内容的诗歌。 思想内容:(1)描写男女之间深厚的情感,歌颂真挚爱情。 (2)表达闺中生活的孤独寂寞或对丈夫、家人的思念。 (3)对虚度光阴、青春易逝的哀怨,对自由自在生活幸福生活的向往。 (4)因被丈夫冷落、抛弃之后的怨情,或借此表示自己不被朝廷重用等。 上邪 (乐府民歌) 上邪 ,我欲与君相知, 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 江水为竭, 冬雷震震

13、, 夏雨雪, 天地合 ,乃敢与君绝 ! 【析】这是汉乐府中的一首情歌,是一篇爱情的誓词。主人公通过选取一系列自然界中不可能出现的现象向冥冥上苍发誓的方式十分坚决地对自己所爱的人表示,无论什么时候,无论遇到什么变故,自己都要和对方相爱到底,世上没有任何事情可以使自己对爱人真挚热烈的感情发生丝毫的动摇。,闺 怨 ( 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曾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1) 本诗标题为“闺怨”,一开头却写“闺中少妇不曾愁”,是否违反了题意? (2)诗中如何描写少妇的心理变化?为什么“陌头杨柳色”会勾起少妇幽怨的情怀? (1)答:没有违反题意。前面写“不曾愁”,正是为后面的

14、“悔”作铺垫,采用欲抑先扬的手法。 (2)答:先写少妇兴致勃勃,梳妆打扮后上楼观景;转而写她看见路边的杨柳,勾起了对丈夫的离愁,心情由高兴变为懊悔。 因为杨柳是古人临别时的赠物,少妇看见杨柳,自然就想起与丈夫分别的情景,后悔之情也就油然而生。,六、边塞征戍,思想内容: 以边塞战争、边塞生活、边塞风光和其他边塞问题为题材。常出现大漠、烽烟、长城、落日、黄沙等景物。艺术风格:豪放旷达、雄奇壮美、豪壮悲慨。 出现下列意象的常常是边塞战争诗歌: 金河、玉(门)关、青冢、轮台、龟兹、黄河、黑山、楼兰、羌笛、阴山、孤城、疆场、沙场、燕山、匈奴、无定河、塞下、狼烟、瀚海、凉州、长城、受降城、单于、吐谷浑、羌

15、笛、胡笳、李广(飞将军)、龙城、烽火 思想情感: 1.赞颂将士英勇作战,保家卫国;建功立业的渴望和保家卫国的豪情。 从军行 (唐)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做一书生。 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表达作者保家卫国一种建功立业的理想。,2.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惨烈,控诉战争痛苦;报国无门的怨愤和归家无望的哀痛。如 范仲淹 渔家傲 秋思 3.思念故乡、亲人或家人思念戍边的亲友。 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析】烽火台、沙漠、高城、月色,构成了征人思乡的典型

16、环境;如泣如诉的笛声更触发起征人无限的乡思。 “一夜”和“尽望”则道出征人望乡之情的深重和急切。 4.反映独具风格的塞外风光和塞外的风土人情。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唐】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这是一首送别诗,全诗融合着强烈的主观感受,在歌咏自然风光的同时还表现了雪中送人的真挚情谊。,七、咏物抒怀,通过细致地描绘自然之物,寄托诗人思想感情。常与言志连在一起,表达自己的精神、品质、理想。即写物就是抒发自己的志向与理想。 .把握所咏之物的特点:咏物诗,写所咏之物的形态、色泽、特征,追求贴切逼真,不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