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一轮复习二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地球表面形态

上传人:乐*** 文档编号:114208714 上传时间:2019-11-10 格式:PPT 页数:81 大小:3.2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理一轮复习二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地球表面形态_第1页
第1页 / 共81页
地理一轮复习二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地球表面形态_第2页
第2页 / 共81页
地理一轮复习二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地球表面形态_第3页
第3页 / 共81页
地理一轮复习二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地球表面形态_第4页
第4页 / 共81页
地理一轮复习二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地球表面形态_第5页
第5页 / 共8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理一轮复习二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地球表面形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一轮复习二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地球表面形态(8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 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地球表面形态,考点一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考点突破,基础梳理,1.地壳 的物 质组 成,概 念,具有确定化学成分、物理属性的 是化学元素在岩石圈中存在的 ,矿 物,基本存在形式:气态、液态和固态,金属矿:如赤铁矿等 非金属矿:如 (自然界中最多),分 类,单质或化合物,基本单元,石英,1.地壳 的物 质组 成,岩 石,概念,分类,岩浆岩,侵入岩:如 (最常见) 喷出岩:如流纹岩、玄武岩等,具有 构造 内存化石 形成 举例:片麻岩、大理岩、 石英岩、板岩等,沉积岩特征,变质岩,花岗岩,层理,地 壳 的 物 质 循 环,2.,

2、地质 循环,能量 转化,来源:地球内部 的衰变 转变:放射能热能 能,循环 过程,表现,一些地方岩石圈不断诞生 另一些地方岩石圈逐渐消亡,结果:大地的沧桑巨变以及地壳物质形 态的持续转化,岩石的 转化,含义 过程:,放射性物质,机械,1.三大类岩石的对比分析,深化探究,此图在实际考题中有很多变式图,在判断时牢记以 下“窍门”,便不难得出正确的结论:一是自岩浆 始,到岩浆终;而且生成岩浆岩的只能是岩浆。二 是有一个箭头指向的方框应为岩浆岩;有两个箭头 指向的方框一般为沉积岩或变质岩;有三个箭头指 向的方框必为岩浆。三是沉积岩中含有化石。,强化专练,1.下图中序号与选项内容所述,正确的是(双选)

3、( ),Aa是冷却凝固,b是重熔再生 Bc是外力作用,d是变质作用 C是岩浆岩,是沉积岩 D是沉积岩,是岩浆岩 解析 结合岩石圈物质循环的一般规律,为沉积 岩,为岩浆岩。a为岩浆上升冷却凝固,b为各种 岩石的重熔再生作用,c为变质作用,d为外力 作用。 答案 AD,考点二 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基础梳理,1内力作用,能量来源: 表现形式: 、 、 等 对地表形态影响:使地表变得,2.外力作用,能量来源:地球外部的 表现形式: 、 、 、 和固结成岩等作用 对地表形态影响:使地表,地球内部,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地震,太阳能,风化,侵蚀,搬运,沉积,趋于平坦,高低不平,3地球上的各种地表形态都是内力

4、与外力长期 的结果,其中内力作用对地表变化起主导作用。,共同作用,内、外力作用的判断 判断内外力作用时,主要看某一种作用力的能量来源,如果其能量来源于地球内部,则属于内力作用,如果其能量的最终来源为太阳辐射能,则其应为外力作用。例如,风力的侵蚀作用是由于风的运动对地表物质的一种作用,风要运动首先要有气压梯度力,而由于气温的高低而引起了不同地区之间的气压差异是形成气压梯度力的前提,在现实中不同地区温度的差异是由于不同地区接受太阳辐射的多少引起的,所以风力侵蚀的最终能量来源于太阳辐射。因此,风力侵蚀应为外力作用。,方法指导,强化专练,2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的关系是 ( ) 地表形态是内力作用与外力作

5、用共同参与下的产 物 长江三角洲是长江搬运、沉积作用时的产 物,不受内力作用的影响 高山和盆地是内力作 用为主导作用的产物 内力作用先把地表形成 “粗毛坯”,然后外力作用对“粗毛坯”进行加工 塑造,使地表形态更加丰富多彩 A B C D 解析 能反映内外力作用之间的关系;是阐述某种外力作用的结果;叙述错误,因为影响地球表面形态的内外力作用是同时进行的。,C,考点三 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基础梳理,1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1)板块构造学说认为 不是完整一块,而 是被 分割成六大板块。这些板块处于相对的 状态。板块运动是 作用的重要表现之一。 (2)板块运动形成了板块之间的两种基本关系: ,或者。

6、(3)全球六大板块的名称是:,岩石圈,断裂带,运动,内力,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相邻的板块彼,此分离,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亚欧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南极洲板块,(4)大陆板块相互挤压碰撞的地带,常形成 和 ;在海洋板块与大陆板块挤压碰撞的地带,常形成 、 和 ;在陆地板块内部张裂地带,往往形成巨大的 ,如 。 2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 (1)地质构造最常见的有 和 。 (2)褶皱有 和 两种基本形态。背斜在地貌上常常形成 ;向斜在地貌上常常成为 。但是,有些背斜因 而成为谷地,而向斜 反而成为山岭。,山脉,高原,海沟,海岸山脉,岛弧,裂谷,东非大裂谷,背斜,向斜,山岭,谷地或,盆地

7、,顶部受张力作用,裂隙比,较发育,容易遭受侵蚀,槽部因,受挤压,岩层变得紧实,不易遭受侵蚀,褶皱,断层,(3)岩层受力达到一定的 ,发生 ,两侧 的岩层沿 产生显著的 ,称为断层。在断层中两侧陷落、中间突起的部分叫 ,常形成 ;中间部分相对下沉的断层叫 ,常形成 。 3火山、地震活动和地表形态 (1)岩浆喷出地表即为 ,其熔岩物质的堆 积常形成 、 等火山地貌。 (2)大地由于构造运动而快速震动称为 ,其结果往往造成地壳 和 。 (3)火山喷发和地震对 和 都具有重大影响。,强度,断裂,断裂面,位移,地垒,陡峭的山峰,地堑,盆地或谷地,火山喷发,火山锥,火山口,地震,断裂,错动,自然地理环境,

8、人类生产生,活,深化探究,1板块的相对移动形成地球表面的基本面貌,2.常见的地质构造主要有褶皱和断层两种形式,3.地质构造规律的应用 (1)利用向斜构造找水 向斜构造有利于地下水补给,两翼的水向中间汇集,下渗形成地下水,故打井可在向斜槽部打。,(2)利用背斜找油、气 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由于气最轻,分布于背斜 顶部,水最重分布于底部,中间为石油。,(3)利用向斜、背斜确定钻矿位置 背斜顶部易被侵蚀,背斜岩层中的矿石很可能被侵 蚀搬运走了,因此岩层中如含有某种矿产层如煤、 铁矿等,往往保留在向斜部分的地下,钻探或打井 应在向斜构造处。 (4)利用断层找水 断层往往是地下水出露的地方。 (5)建

9、筑、工程隧道选址 在断层地带搞大型工程易诱发断层活动,产生地 震、滑坡、渗漏等不良后果,造成建筑物塌陷,因 此选址应避开断层。向斜构造在地形上一般表现为 盆地,修筑铁路、开凿隧道时应避开向斜部位,因 为如果在向斜部位开凿,向斜是雨水汇集区,隧道 可能变为水道。,3.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强化专练,(1)A、B、C、D四处中属于背斜的是_,属 于向斜的是_,属于断层的是_。,(2)比较完成下表,(3)找油气应在图中的 处,找地下水应在 图中的 处。 (4)如果修建地下隧道,应选择在 处,原因是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地质构造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解题时应把握以下几点:第一,连续岩层上凸为背斜

10、,连续岩层下凹为向斜;断层处有断裂面,岩层断裂面相错运动。第二,一般背斜成山,向斜成谷;外力影响下,亦可能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第三,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向斜是良好的储水构造。,答案 (1)D C B (2) (3)D C (4)D 如果在向斜部位开凿,将可能使隧 道变成水道,在背斜部位建地下隧道难度较小,工 程造价较低,而且符合力学原理,更为安全,考点四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基础梳理,1外力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包括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和固结成岩等。 2风化侵蚀的产物,经外力 作用离开原来的位置,随着 、 或 等,这些物质又在地表 。在侵蚀沉积过程中,形成各种各样的 3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11、主要表现在对 的改造,有些是 的,有些是不合理的,甚至 是 的。,搬运,河流流速降低,风力减小,冰川融化,侵蚀堆积地貌,地表,沉积下来,合理,有害,方法指导 列表法比较主要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貌形态,强化专练,4.下图中等高线表示被地质地貌专家认定的一种新的 岩石造型地貌。读图回答(1)(2)题。,(1)该种岩石造型地貌是 ( ) A山东“岱崮地貌” B广西“乐业天坑” C广东“丹霞地貌” D云南“喀斯特地貌” (2)此类地貌是由 ( ) A内力作用形成的 B外力作用形成的 C内外力共同作用形成的 D人类活动形成的 解析 图示地貌外表是圆形状,山顶平展,周围峭壁如削,为“崮”地貌。“崮”是岩层(灰

12、岩)经强烈的地壳切割和抬升运动,经过侵蚀、溶蚀、重力崩塌、风化等 外力作用形成的。 答案 (1)A (2)C,考向一 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考向调研,【例1】由云南石林、贵州荔波、重庆武隆共同组成 的“中国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申报项目, 2007年6月27日在第三十一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获全 票通过,成功跻身世界自然遗产之列。回答(1)(2)题。,(1)图中石林的形成原因是 ( ) A风力侵蚀作用 B岩浆作用 C流水溶蚀作用 D变质作用 (2)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岩石的透水性越好,喀斯特地貌发育越典型 气候越湿润,喀斯特地貌的发育程度就越好 气温愈高,愈有利于喀斯特地貌的发育 喀

13、斯特地貌与生物活动没有关系 A B C D 解析 石林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形态,它是流水溶 蚀作用的产物,同时和石灰岩自身的透水性、气候 条件及生物活动等有关。 答案 (1)C (2)C,不同外力作用的空间分布规律及相应的地貌表现 (1)不同区域的主导性外力作用不同 干旱、半干旱地区以风力作用为主,多风力侵蚀 地貌和风力沉积地貌。 湿润、半湿润地区流水作用显著,多流水侵蚀地 貌和流水沉积地貌。 高山地区多冰川作用,多角峰、冰斗、“U”形 谷、冰碛丘陵等地貌。 沿海地区多海浪作用,常见海蚀柱、海蚀崖和沙 滩等地貌。,借题发挥,(2)同一种外力作用在不同区域形成不同的地貌 流水作用:上游侵蚀,中游搬

14、运,下游沉积。因 此,上游为高山峡谷,中游河道变宽,下游为冲积 平原、河口三角洲、冲积岛等。 冰川作用:高山上部侵蚀冰斗、角峰等;山 下堆积冰碛丘陵、冰碛湖等。 风力作用:在风源地附近,以侵蚀作用为主,形 成风蚀蘑菇、风蚀城堡等;在风力搬运途中,风力 减弱会形成沙丘、黄土堆积地貌等。,【预测1】 读“地貌景观图”,回答(1)(2)题。,(1)主要受内力作用而形成的地貌景观是( ) A甲和乙 B乙和丙 C丙和丁 D甲和丙,(2)地貌景观乙和丁的成因差异是 ( ) A前者为流水堆积作用而成,后者为流水侵蚀作用而成 B前者为风力堆积作用而成,后者为风力侵蚀作用而成 C二者均为流水侵蚀作用而成,前者以

15、化学作用为主, 后者以机械作用为主 D二者均为流水侵蚀作用而成,前者以机械作用为主, 后者以化学作用为主,解析 结合景观图获取信息是解答问题的关键。第(1) 题,火山喷发为地下岩浆喷出地表的现象,属于内 力作用;褶皱为地壳的水平运动使岩层弯曲变形而 成,也属于内力作用。第(2)题,峰林为喀斯特地 貌,由流水溶蚀而成,以化学作用为主;“V”字形 峡谷由河流侵蚀作用形成,以机械作用为主。 答案 (1)D (2)C,考向二 地壳物质循环运动 【例2】 (2009江苏地理)下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图中、分别代表沉积环境、熔融环境和变质环境,箭头线代表不同的地质过程。读图回答(1)(2)题。,(1)2008北京奥运金牌上镶的昆仑玉和大理岩的形成过程同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