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5 搭船的鸟第二课时 人教部编版

上传人:烟*** 文档编号:114173630 上传时间:2019-11-1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5 搭船的鸟第二课时 人教部编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5 搭船的鸟第二课时 人教部编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5 搭船的鸟第二课时 人教部编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5 搭船的鸟第二课时 人教部编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5 搭船的鸟第二课时 人教部编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5 搭船的鸟第二课时 人教部编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5 搭船的鸟第二课时 人教部编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搭船的鸟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搭船的鸟选自统编版语文教科书三年级上册习作策略单元“观察”。本单元旨在通过一系列阅读和习作活动,引导学生体会“留心观察”和“细致观察”的好处,着力培养学生主动观察生活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今后的习作能力发展奠定基础。在编排体例上,搭船的鸟是本单元的第一篇精读课文,具有呈现单元主题,唤起观察意识的特殊意义。本文作者是著名儿童文学作家郭风,课文描写了“我”在去乡下的路上观察并认识翠鸟的过程。只是一次平常的探亲之旅,对于司空见惯的雨天、船夫、短暂停落在船上的鸟,常人往往熟视无睹,习焉不察,但作者却独具慧眼,在平凡细微的物象中发现美好,将其淡淡写来,有一种素缟淡雅之美。毫无疑

2、问,本文是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留心观察的极佳载体。但是教学在完成对学生观察意识的启蒙后,还可以往前更进一步。比如,文中对翠鸟的外形描写:这样的观察是作家对稍纵即逝的事物所进行的粗线条掠影,浸染着作者的艺术追求,并非浓墨重彩,它洗尽铅华,空灵恬淡。就小学生的习作能力进阶而言,他们的观察需要趋向于精细,语言表达也是一个不断“做加法”的过程。文中这样“疏可走马”的表达,对于他们的学习来说太难。因此,教学中可以将(原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翠鸟一文中描写翠鸟外形的片段引入,作为“文本支架”,指导学生学习如何细致观察、有序表达。二、学情分析观察是发现、思考和表达的前提,一切科学的产生和发展都建立在观察基础上,写作

3、也概莫能外。作为刚升入三年级的小学生而言,他们要初步尝试写习作练笔,达成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二学段的习作要求“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观察力的培养势在必行。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仔细观察”是本单元教学的两个语文要素,对于它们的教学,苍白、空洞的说教会使学习因缺少抓手而不落地。因此以课文为例展开教学,能够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认识到观察的重要。如果说搭船的鸟第一课时重在启迪学生留心、细致观察的意识,那么第二课时则须解决怎样将细致观察的所得有条理地进行表达的问题。因为“言之有序”是习作的基本要求,但是刚升入三年级的小学生对自己观察到的事物写起来往往凌乱。因此,如何

4、有序表达,对于他们来说是难点。有鉴于此,依托课文,在第二课时将菁莽写的翠鸟片段(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课文)作为习作例文,既可以进一步学习作者对翠鸟外形的精细描写,更为重要的是可以借助范文支架,解决习作“言之有序”的问题。三、教学课时两课时四、教学准备1.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2.学生课堂练笔作业纸(带格子的作文纸,便于补充修改,清晰展示)。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 正确读写本课的生字新词,了解作者所观察的事物。2. 品析生动表达的语句,感受作者细致的观察,准确的表达。【教学重难点】品析生动表达的语句,感受作者细致的观察,准确的表达。【教学环节】(略)环节一:检查预习,导

5、入新课环节二:问题驱动,整体感知环节三:品读感悟,深入发现环节四:聚焦主题,畅谈理解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 阅读描写翠鸟外形的片段,感受作者观察的精细。2. 学习作者有序描写的方法,练写片段。【教学重难点】学习作者有序描写的方法,练写片段。【教学环节】环节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一)回顾课文,明确脉络。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搭船的鸟,一起来回顾一下课文的内容吧。在这篇课文里,作者因为一次探亲,观察到了一些很有意思的事物:雨天、船夫、短暂停落在船上的鸟。起初作者并不知道这只鸟叫什么,所以课题叫搭船的鸟。直到课文的最后,作者才从母亲那里了这是一只翠鸟。(二)联旧引新,引出例文。师:同学们,

6、你们喜欢翠鸟吗?对于喜欢的事物,我们要进行更加细致地观察。瞧,这里有一个同样喜欢翠鸟的人写的片段,我们一起来欣赏。【设计意图】第一,以“翠鸟”作为课内外读写的链接点,根据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引导学生将观察“进行到底”,立足课本但不囿于教材;第二,依据单元目标,将精读课文与“初试身手”的单元练笔进行整合,使习作策略单元的教学“知行合一”,学生学习更有系统性。环节二:学习例文,探究写法(1) 自主阅读,交流所获。师:喜欢这段话吗,为什么?(指名学生交流,聚焦作者的观察,顺学而导。)预设追问:你认为作者对于翠鸟的观察,只有几次就能写出这样的文字吗?这段话和搭船的鸟中作者写的翠鸟的样子有什么不一样?你从

7、哪里看出作者的观察经过了很长一段时期?(二)梳理脉络,探究表达。1.对照例文,借助“图式”,明晰作者的言语密码。师:同学们,现在请你再读读这段话,看看作者都写了翠鸟的什么?然后试着填填这张表。黑板出示:2.学生相互交流,集体反馈,在黑板上完善图表。3借助文本的表达“图式”,引导学生畅谈发现。师:同学们,作者在描写翠鸟外形的时候就是这样写的。你有什么发现?作者的描写是按什么样的顺序呢?4.归纳总结,提点写法。师:同学们,我们要描写一个事物,观察必须很仔细,但对于观察所得不能凌乱地去写,需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来描写。此外,对于事物最突出的特点还需要重点去写。【设计意图】第一,精心选择翠鸟片段作为“支架

8、例文”,因其文本的表达“图式”已暗含了写作的顺序、详略等要素,便于学生研读,习得写法。第二,借助例文支架的研读,将写作中“看不见”的方法转为清晰可视的“图式”,从而引导学生发现表达秘妙,探寻学习章法,对观察所获做到“言之有序”。环节三:观察表达,初试身手(一)呈现对象,自主观察。1.师: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两只可爱的小动物,请你经过仔细观察后,也这样有顺序地写一写。瞧,它们是谁啊?红色的鹦鹉叫“小红”,蓝色的叫“小蓝”。2.指名学生描述自己的观察所获,在相互交流中完善观察的细节。(二)自主练写,互动评议。1.学生在“课堂练笔作业纸”上练写片段,任选其中的一只鹦鹉来写。2.指名学生上黑板展示习作片

9、段,教师基于学生的习作现状,出示习作评改标准,紧扣训练点,使评有引领,更具针对性。3.学生依据评改标准,同桌间相互评议,提出修改意见。师:同学们,刚才我们交换阅读了同伴的习作,他写得怎么样呢,你为他点了几个赞?谁来夸夸自己的同桌?你给同伴什么建议了?(三)归纳总结,修改完善。1.就本次课堂练笔中突出的问题,给予归纳总结。2.布置后续的修改完善任务:了解更多鹦鹉的习性,在片段练笔后接着写,使之成为一篇完整的习作,最后加上习作的题目。【设计意图】第一,先前的例文与教师适时出示的同题材练笔,整合、构建起了“读写一体”的大支架,使本课教学如同挖到一座矿脉,既能让学生从中挖掘习作的秘妙,实践写作方法,也能让学生的习作有话可说,有话可写;第二,体现习作的全程指导,注重评议与修改,评价的标准紧靠教学目标,使学习效果得以当堂检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