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中有什么》教学反思

上传人:野鹰 文档编号:1141353 上传时间:2017-05-2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空气中有什么》教学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空气中有什么》教学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空气中有什么》教学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空气中有什么》教学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空气中有什么》教学反思(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空气中有什么教学反思我在教空气中有什么一课时就出现了这种情况。本课主要教学目的是让学生知道空气中至少含有两种气体:一种是支持燃烧的气体,另一种是不支持燃烧的气体。这节课要做两个实验,让学生自己经历实验,通过实验得出真理。上课开始,教师引入新课后并讲实验要求:把粘有蜡烛的玻璃片放在盛有红水的水槽中,不点燃蜡烛,用去底塑料饮料瓶把蜡烛扣上,立即拧紧瓶盖,观察水能否进入瓶子。 学生分组实验,并汇报结果。 生:水不能进入瓶子。 师:为什么不能进入呢? 生:因为瓶子内的空间被空气占据着。 师:很好,请同学们接着实验:把瓶盖拧松,把瓶子拿起来,点燃蜡烛,等蜡烛燃旺后,再用瓶子把蜡烛扣上,然后立即盖上瓶盖,

2、拧紧观察有什么现象。 学生分组实验后并汇报实验结果。 生:蜡烛慢慢熄灭,水涌进了瓶子。 师:为什么水会涌进瓶子呢? 生:因为燃烧用去了一小部分空气, “腾” 出了一部分空间,所以水涌进了瓶子。 师:真不错,同学们都很聪明,这个实验说明了空气中有一种气体是支持燃烧的,这种能支持燃烧的气体叫做氧气,那么剩下的气体能支持燃烧吗? 生(猜测):不支持燃烧。 师:究竟是否不支持燃烧,我们要用实验来证明。 师讲实验要求:先用细铁丝的一端绕在火柴柄的一端,一个同学擦火柴,另一个同学拧开瓶盖,拧开瓶盖后立即将燃烧的火柴放入瓶内,观察有什么现象。 学生分组实验后汇报实验结果。 生 1:火柴没有熄灭。 生 2:火

3、柴顿时熄灭了。 生 3:火柴燃烧了很久才熄灭。 面对同学们这么多的答案,我不知所措。为了给同学们一个满意的答复。我又给同学们把这个实验演示了一遍,每一个步骤我都十分仔细,可是当我把火柴放入瓶内时,火柴并没有顿时熄灭。很显然这堂课以失败告终。 分析:为什么这个实验会失败呢?为了弄明白,我又将这个实验反复的做了几次。我分别用大小不同的饮料瓶来做实验。我发现:用小饮料瓶时,火柴会顿时熄灭,而用大饮料瓶时,火柴不能顿时熄灭。 我还发现,如果把火柴放入大饮料瓶瓶口时不能顿时熄灭。为什么呢?我想,大饮料瓶的空间大一些,空气多一些,蜡烛会燃烧掉一大部分氧气,但不可能将瓶内的氧气全部烧光。因为当蜡烛把它周围的

4、氧气烧掉时,其他地方的氧气,特别是离蜡烛比较远的瓶口的氧气还没来得及补充时,蜡烛已经熄灭了。所以将火柴放入大饮料瓶瓶口时不会顿时熄灭,因为瓶口还剩有氧气。原来这个实验与饮料瓶的大小有关。如果上课时都准备小一点的饮料瓶,实验也许不会失败。 启示:我认为我们科学教师在备实验课时,要亲自做一次完整的实验,并且要反复的多做几次,选用大小不同的实验用具。事先要像科学家一样进行科学探究,只有亲身体验,才能发现问题及时调整,这点绝对不能省略。另外,从教材的呈现上来看,确实也存在着一些值得商榷的内容。其实,任何一种教材都只是课程标准的具体表现,我们不能过分依赖于教材,它不可能也不应当成为教师教学的“圣经” 。因此,我们在用教材教的同时,对教材中的内容要有自己的思考和正确的判断,只有这样,我们的科学课才会更加严谨,更加科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