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天门市、仙桃市、潜江市2017-2018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14126383 上传时间:2019-11-10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5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天门市、仙桃市、潜江市2017-2018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湖北省天门市、仙桃市、潜江市2017-2018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湖北省天门市、仙桃市、潜江市2017-2018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湖北省天门市、仙桃市、潜江市2017-2018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湖北省天门市、仙桃市、潜江市2017-2018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北省天门市、仙桃市、潜江市2017-2018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天门市、仙桃市、潜江市2017-2018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含解析)(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湖北省天门市、仙桃市、潜江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化学试题祝考试顺利本试卷分第1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6页。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同9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作答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狳其他答案标号。答在试卷和草稿纸上无效。3非选择题作答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在试卷和草稿纸上无效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卡。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l C-

2、12 O-16 Cu-64第I卷(选择题 共48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 化学与科技、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煤改气”、“煤改电”等改造工程有利于减少雾霾B. 海水中加入明矾可将海水淡化C. M、N经“2M+N =2P+2Q,2P+M =Q”生产Q,不符合“绿色化学”理念D. 燃煤中添加生石灰,在燃烧过程中将硫元素转化为CaSO3,可减少SO2的排放【答案】A【解析】分析:A、从雾霾天气的成因考虑B、明矾溶于水能够形成胶状物,能够吸附水中的悬浮物;C、“化学反应的绿色化”要求原料物质中所有的原子完全被利用

3、全部转入期望的产品。D、CaO与二氧化硫反应生成亚硫酸钙,亚硫酸钙与氧气反应生成硫酸钙。详解:A、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以及可吸入颗粒物这三项是雾霾主要组成,前两者为气态污染物,最后一项颗粒物才是加重雾霾天气污染的罪魁祸首。它们与雾气结合在一起,让天空瞬间变得灰蒙蒙的,“煤改气”、“煤改电”等清洁燃料改造工程减少了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可吸入颗粒物,故有利于减少雾霾天气,故A正确;B、通过过滤、加入活性炭、明矾等物质不能把水中的氯化钠等物质除去,不能使海水淡化,故B错误;C、2M+N=2P+2Q,2P+M=Q的反应中,P是催化剂,发生反应为:3M+N=3Q,生成物只有一种,即原料物质中所有的原子完全

4、被利用全部转入期望的产品,故C错误;D、CaO与二氧化硫反应生成亚硫酸钙,亚硫酸钙与氧气反应生成硫酸钙,所以在燃煤中添加生石灰可减少SO2的排放,故D错误。2. 本草纲目拾遗中在药物名“鼻冲水”条目下写到:“贮以玻璃瓶,紧塞其口,勿使漏气,则药力不减。气甚辛烈,触人脑,非有病不可嗅”。这里所说的“鼻冲水”指的是A. 稀硝酸 B. 食醋 C. 氨水 D. 氢氟酸【答案】C【解析】分析:鼻冲水是指具有刺激性气味、储存于玻璃瓶中易挥发、有毒的物质。详解:A、稀硝酸挥发性较小,故A不符;B、食醋,浓度较小,与“气甚辛烈”不符合,故B错误;C、鼻冲水是指氨水,具有刺激性气味、储存于玻璃瓶中易挥发、有毒的

5、物质,故C正确;D、氢氟酸,剧毒,故D错误;故选C。点睛:解题关键:掌握微观粒子及物质的性质,难点:对氨水物质性质的理解。3. 示意图或图示能够直观形象地呈现化学知识,下列示意图或图示正确的是选项ABCD图式H-Cl-O表示CaCl2的电子式Na+的结构示意图中子数为14的碳原子次氯酸的结构式A. A B. B C. C D. D【答案】A【解析】分析:A、CaCl2是离子化合物,由阴阳离子构成。B、钠的质子数为11;C、中14为质量数;D、次氯酸中心原子为氧;详解:A、CaCl2是离子化合物,CaCl2的电子式,故A正确;B、钠的质子数为11,Na+的结构示意图,故B错误;C、中14为质量数

6、,不是中子数,故C错误;D、次氯酸中心原子为氧,次氯酸的结构式H-O-Cl,故D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常见化学用语的表示方法,涉及电子式、结构式、原子结构示意图等知识,解题关键:明确常见化学用语的书写原则,培养学生的规范答题能力,易错点D,次氯酸中心原子为氧,次氯酸的结构式H-O-Cl。4. 下列变化中,未涉及到电子转移的是A. 人工固氮和自然固氮 B. SO2使含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褪色C. 硫酸型酸雨久置pH减小 D. H2O2使酸化的KI溶液变黄【答案】B【解析】分析:未涉及到电子转移即无化合价变化 详解:A. 人工固氮和自然固氮,人工固氮-工业上通常用H2和N2在一定条件下合成氨

7、。天然固氮-闪电能使空气里的氮气转化为一氧化氮,一次闪电能生成801500kg的一氧化氮这也是一种自然固氮自然固氮远远满足不了农业生产的需要豆科植物中寄生有根瘤菌,它含有氮酶,能使空气里的氮气转化为氨,再进一步转化为氮的化合物氮的化合价变化,有电子转移,故A错误;B. SO2使含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褪色,反应为SO22NaOH=Na2SO3H2O,没有元素化合价变化,故B正确;C. 硫酸型酸雨久置pH减小,2H2O2SO2O2=2H2SO4,硫化合价变化,有电子转移,故C错误;D. H2O2使酸化的KI溶液变黄即H2O2氧化KI生成碘单质,反应前后O、I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涉及到电子转移,故

8、D错误。故选B。点睛:解题的关键:充分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含义,氧化还原反应前后有化合价变化。5.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常压下,0时冰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这与分子间的氢键有关B. 煤是以单质碳为主的复杂混合物,干馏时单质碳与混合的物质发生了化学变化C. 有效碰撞理论不能指导怎样提高原料的平衡转化率D. NH4HCO3(s)=NH3(g)+H2O(g)+CO2(g) H=+185.57kJ/mol能自发进行,原因是体系有自发地向混乱度增加的方向转变的倾向【答案】B【解析】分析:A、冰中存在氢键,具有方向性和饱和性,其体积变大;B、煤是有机物和少量无机物的复杂混合物,其主要成分不是单质碳,煤的

9、干馏是化学变化。C、化学反应速率是表示物质反应快慢的物理量,在一定条件下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各物质的浓度不变,化学平衡为动态平衡,当外界条件发生改变时,平衡发生移动,可通过改变外界条件是平衡发生移动,提高化工生产的综合经济效益。但有效碰撞理论可指导怎样提高反应速率,不能提高原料的转化率。D、反应焓变大于0,熵变大于0,反应向熵变增大的方向进行。详解:A、冰中存在氢键,具有方向性和饱和性,其体积变大,则相同质量时冰的密度比液态水的密度小,故A正确;B、煤是有机物和少量无机物的复杂混合物,煤的干馏是指煤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加热,生成煤焦油、焦炭、焦炉煤气等物质,属于化学变化,煤

10、是有机物和少量无机物的复杂混合物,其主要成分不是单质碳,故B错误。C、有效碰撞理论可指导怎样提高反应速率,不能提高原料的转化率,故C正确;D、反应焓变大于0,熵变大于0,反应向熵变增大的方向进行,NH4HCO3(s)=NH3(g)+H2O(g)+CO2(g)H=+185.57 kJmol1,能自发进行,原因是体系有自发地向混乱度增加的方向转变的倾向,故D正确;故选B。点睛:易错点B,煤是有机物和少量无机物的复杂混合物,其主要成分不是单质碳;难点:反应自发性的判断、有效碰撞理论等,属于综合知识的考查,D注意把握反应自发性的判断方法:H-TS0自发进行。6. 锡是排列在白金、黄金及银后面的第四种贵

11、金属。锡( Sn)位于周期表的第五周期第IVA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原子半径:Sn Si B. 氧化性:SnSiC. 最高正价:Sn Si D. 稳定性:SnH4SiH4【答案】A【解析】分析:A、同主族元素原子半径从上到下逐渐增大;B、同主族非金属性从上到下逐渐减弱;C、同主族元素最高正价相同;D、同主族非金属性从上到下逐渐减弱,氢化物的稳定性减弱。详解:A、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电子层数逐渐增多,原子半径从上到下逐渐增大,原子半径:Sn Si 故A正确;B、同主族非金属性从上到下逐渐减弱,氧化性:SnSi,故B错误;C、同主族元素最高正价相同,锡( Sn)位于周期表的第五周期第IVA族,硅

12、位于周期表的第三周期第IVA族,最高正价均为+4价,故C错误;D、非金属性越强,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稳定性:SnH4SiH4,故D错误;故选A。点睛:解题关键:把握元素的位置及性质变化规律,把握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比较即可解答,易错点C,同主族元素有最高正价时,最高正价值相同7. 用下列实验装置进行相应实骑,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选项ABCD实验装置实验目的完成“喷泉”实验测定中和热制取并收集干燥纯净的NH3制取NOA. A B. B C. C D. D【答案】A【解析】分析:A、极易溶于该溶液的气体能产生喷泉实验;B缺少环形玻璃棒;C、氨气密度小于空气,应选择向下排气法;D、应用分液漏斗。详解:

13、A、极易溶于该溶液的气体能产生喷泉实验,二氧化硫极易与氢氧化钠反应,使烧瓶内的压强减小,从而完成“喷泉”实验,故A正确;B测量中和热时,应用玻璃棒搅拌,以使反应迅速进行,缺少环形玻璃棒,故B错误;C、氨气密度小于空气,应选择向下排气法,故C错误;D、应用分液漏斗,生成的气体会从长颈漏斗管口逸出,故D错误;故选A。8. 在一定温度下,将一定量的气体通人体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使其发生反应,有关物质X、Y、Z的物质的量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有关推断不正确的是A.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3Z3X+2Y B. t0后该反应停止进行C. t0时X的浓度为0.9 mol/L D. t0时,Z的转化率为60%【

14、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X、Y、Z物质的量的变化判断反应物、产物,利用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确定化学计量数,据此书写化学方程式;t0时达到平衡。9. 工业生产甲醇的常用方法是:CO(g)+2H2(g)=CH3OH(g) H1=-90.8 kJ/mol。已知:2H2(g)+O2(g)=2H2O(1) H2=-571.6 kJ/molH2(g)+O2(g)=H2O(g) H3=-241.8 kJ/mol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H2的燃烧热为241. 8 kJ/molB. CH3OH(g)+O2(g)=CO(g)+2H2O(g) H=-392. 8 kJ/molC. “”既表示分子个数也

15、能表示物质的量D. 未注明温度和压强时,H表示标准状况下的数据【答案】B【解析】分析:A、燃烧热是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氧化物放出的热量;B、依据盖斯定律和热化学方程式计算得到;C、热化学方程式前的计量数只能表示物质的量;D、H表示在25,101KPa条件下测定的数据。详解:A、根据燃烧热概念,结合热化学方程式,2H2(g)+O2(g)=2H2O (l)H=-571.6kJmol1,氢气的燃烧热为:H2(g)+1/2O2(g)=H2O (l)H=-285.8kJmol1,所以氢气的燃烧热为285.8KJmol1,故A错误;B、(1)CO(g)+2H2(g)=CH3OH(g) H1=-90.8 kJ/mol(2)H2(g)+O2(g)=H2O(g) H3=-241.8 kJ/mol;(2)2-(1)得到: CH3OH(g)+O2(g)=CO(g)+2H2O(g) H=-392. 8 kJ/mol,故B正确;C、“”不表示分子个数,只能表示物质的量,故C错误;D、热化学方程式未注明温度和压强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