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ps系统的自动着陆系统研究

上传人:E**** 文档编号:114123146 上传时间:2019-11-10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258.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gps系统的自动着陆系统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基于gps系统的自动着陆系统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基于gps系统的自动着陆系统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基于gps系统的自动着陆系统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基于gps系统的自动着陆系统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基于gps系统的自动着陆系统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gps系统的自动着陆系统研究(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基于G P S 系统的自 动粉陆控制系统研究 戴宁 ( 飞 行自 动控 制 研 究所 西 安 7 1 0 0 6 5 ) 脚 要 自 动.陆 是 一个复 杂的 控制 难题, 本文 介绍了 现有的 几种粉陆导引系 统, 并详 细分析 了自 动粉陆的 控制策略及控制律,给出了 一种实用的自 动粉陆控制律,以 实现安 全、可靠的 自动.陆。 1 引言 进场着陆是飞行的 复杂阶段,在此阶段,飞行状态 ( 速度、高度、 航向),飞 机外 形 ( 襟具、 刹车板、 扰流片等) ,以 及发动机的 工作状态都有很大的变化。 飞行员 要观察 大t的仪表指示, 井在分 析这些仪表指示的 墓础上, 采取决策以 及

2、操纵飞 机、 发动机和其 他系统。 在这段很短的时间内 要正确完成这些操作是很不容易的事, 要求飞 行员 有高度熟 练的 技术。 与此同时, 外界的 气象条件 ( 如能见度和风向、 风力) 和地面效应也对粉陆及 其操纵产生影响, 而且这些外界 条件不是人力所能 控制的。 根据有关的统计资料, 虽然进 场着陆的时间仅占 整个飞行的2 % “ 3 % ,却大约有 1 13 的飞行事故发生在进场着 侧段,而 高速喷气式飞机的飞 行事故有一半以 上是发生在此阶段。 频萦事故的 发生, 使得人们不得 不重 视 着陆的自 动控 制问 翅, 研究 各种控制方 案,以 保证飞 机安 全 粉陆. 随粉航空事业的

3、发展, 粉陆系统得到了巨 大的发展。从仪表若陆 系统 ( I L S ) 发展到 徽波若陆系统 ( M L S ) , 现在一些发达国家又将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 P S 应用于进场猎陆。 2 现有粉陆系统概述 仪表着陆系统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 现井得以 应用的。一般的仪表 若陆系统 I L S 发射3 .的下滑波束, 波束的宽度是每侧 ( 上下) 0 . T ,中心是垂直参考航迹, I L S 能 提 供飞 机距垂直参 考航 迹的 偏 差信号。 另 外I L S 提 供飞 机对准跑道中 心 线的 偏差信号, 其线 性搜盖范围为每侧 ( 左右) 3 0。 1 9 4 8 年, I L S 被国

4、际民 航组 织 ( I C A O ) 采纳为飞 机进场引导 的 标 准设 备,至 今已 有 5 0 年的历史,目 前在提供I 级和n级 若陆方面正充分发挥它的效能,在 个别设施完备的 机场I L S 也能 提供I II级 精密进场和自 动潜陆引导。 它的主要特点是以固定 波束形成等信号区的方式,提供一条下滑角度不变,且与跑 道及其延长线处于同一垂直面的 进场费陆 航线。 这种系统的主要缺点 是: 1 ) 它只能 提供单一且固定的下滑道,由于I L S 进场粉陆航线规定 在跑道中心线的延 长线所在的平面内, 下滑角又很小, 这会引起低频噪音污染。 另 外对某些机动性能好的飞 机, 用I L S

5、 进场比 较费油。 2 ) 波束被盖区很小,成比 例的 控制区更小,不能引导飞 机作曲 线进场或分段进场。 3 ) 地面需要昂 贵而复 杂的监测设备,并须定期进行飞行测试。 仪表粉陆系统在技术上和使用上所存在的局限 性,使徽波漪陆系统 ( M L S ) 得以 迅 速发展。 M L S 主要有以 下特点: 1 )系 统工 作于 微 波 段, 可以 减小多 径效 应。 2 )能提供全天候导引 功能。 3 )能提供多 种进场航线。 4 )可以导引 进场速度、 下滑角、$f都极不相同的各类飞机进行若陆。 显 然, 与m s 相比, 徽波 老陆系统是一种性能比 较优越的若陆导引系统, 但它仍存在 5

6、1 7 拱”,飞箱尸一., 造价高、地面和机上设备要求较高等缺点。 G P S是美国 军方 研制的第二代卫星导航系统,是继惯性导航之后,导航技术的又一 重大发展。 它可以 提供两种服务, 一种为 精密定位服务 一P P S , 实现高 精度的实时定位( 使 用精密的P 码信息) , 精度达到l o in , 供美军 事用户与 特许用户使 用。 另一种为标准定位 服务-S P S , 实现较高精度的实时定位 使用非精密的C I A捕获码信息) , 精度约为l o o m , 提供给民用导航,在国际范围内公开使用。 象我们这样的一 般用户只能 利用C I A码,l o o m的定位精度对飞机的进场

7、着陆而言是 不够的。为了 尽可能地利用G P S的C I A码信息, 提高其定位潜能,国 外许多公司 厂家竟 相 研究诸如差分技术、 伪卫星技术、 积分多 普勒技术、 载波处理技术等等,以 便使高 精度 用户从中获得巨大的好处。而差分技术就是 其中比 较成熟且颇受重视的一种。 近十年来, 随着G P S 应用技术的 发展, 美国 及欧洲国 家在基于G P S 的进场着陆 技术 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美国F A A己 选定广域增强系统 ( W A A S ) 和区域增强系统 ( L A A S ) 作为军用和民 用飞机的新型进场着陆导引系统。 两 种系 统都建立在差分G P S 基 础上。

8、WA A S 具 有I 级进场能力; L A A S 具 有II 级和I II级 进场着陆能力。 H o n e y w e ll 公司 和 美 国 空 军( U S A F ) 最 近 完 成了P m一 码 差 分G P S 精 密 进 场 系 统 的 验 证。 它 的 主 要 特点 是: 1 )能在全球范围内, 全天候地、 连续实时地为用户提供高精度的三维位置、 三维速 度和时间信息。 2 )精度大大优于II . S 和M L S e 3 )和I L S 及M L S 相比,造价比 较低廉。 全球定位系 统在不久的将来, 一定会替代仪表着陆系统和微波着陆系统, 成为主要的 着陆导航系统。

9、3 控制策略及控制律设计 通常的着陆过程取决于飞机类型、 进场类别或进场精度、飞 机上的仪器设备以及地 面辅助设备的 情况。 仪表着陆系统和微波着陆系统可给飞 机提供一条基准路径, 它包括方 位角、 迎角和相对跑道的距离。 在飞机上的 惯性设备可以向飞 机提供姿态、 位置和速度的 附 加数据。 在通常的自 动着陆系统中, 飞 机的 着陆路径被控制在能使飞机着陆时 达到要求 的位置和速度精度的一个圆锥体内。而 利用 G P S所提供的地心坐 标,转换为当 地具体坐 标系,由此可方便地设计出 任意一条着陆的空间 三维基准路线。 在着陆过程中比 较重要的是下滑阶段和拉平阶段。 在这两个阶段有不同的控

10、制策略 供选择。 下滑阶段一般按下滑角度的大小分为 普通角度 ( 2 . 5 0 - 3 0 ) 和陡峭下滑 ( 5 0 - G 0 ) 两种 下滑方式。陡峭下滑具有以下特点: 1 ) 减少了 对机场附近的噪声污染。陡峭 下滑方式与普通角度下滑方式相比, 下降同 样的距离,实际上只使用了普通角度下滑的一半时间; 2 ) 陡峭下滑时飞机所提供的 推力较小 使得总的燃油消耗减少: 3 ) 采用陡峭下滑,可以 有效地避免飞 机 ( 尤其是大型飞机) 产生的涡流。 采用陡峭下滑方式也存在一些缺点: 1 ) 使飞机下滑时所受的阻力增大。 2 ) 采用陡峭下滑,使飞机的下降 速度较大,当遇到紧急 情况,飞

11、行员改出 脱离的时 间较少。 正常角度下滑方式的优缺点与陡峭下滑方式相反。 自 动拉平阶段常用的拉平控制律有以 下几种。 1 ) 下降速奉控制是时间的函 数。 这种控制方案在拉平时9 要某些调整以 获得需 要的 一一一一一一下 一一一一下I A 初始下降速率或飞 机的 地速。 同时采用这种控制方案需要飞机在特定的高度开始拉平才能 工作。 另 外, 由 于拉平开始阶段初始高度和下降速率的获得都孺要无线电高度表, 采用这 种控制方案着陆精度比 较差,所以 很少使用。 z ) 下降速率控制是高度的函 数 也叫固定时间常数的拉平控制律) 。 这种控制方案是 目 前在自 动着陆中最常用的拉平控制律。 它

12、反映了 高度和下降速率之间的一种固定的比 例 关 系 即 K ,( h + 编) + K b . h ” 。 , 而 拉 平 时 间 常 数a = 气K h 为 固 定 值 。 因 此 , 在 接地时, 飞机有固 定的下降 速率。 如果飞 机的下降速率指令能 够被实时 跟踪, 则拉平高 度 和下降速率在时间上成指数规律减小。 采用这种方案, 随者飞 机速度的不同, 拉平初始高 度也不同。另外, 风的 扰动经常会造成下降速率的变化,从而造成拉平初始高度的变化, 以及 使得拉平的 距离 发生变化, 难于实现糟确定点着陆。 3 ) 拉平高 度是沿跑道距离的函 数。这种拉平控制律分为两种,一种是变时间

13、常数的 拉平控制律, 另一 种是固 定轨迹的拉平控制律。 对于变时间常数的拉平控制律, 它令高 度 增益k L 正比于飞 行速度, 使得拉平时间常数反比 于飞机的速度, 从而排除了飞机速度变 化对拉平初始高度和接地位置的影响, 使得飞 机能沿着一条固定的轨迹着陆。 对于固定轨 迹拉平控制律, 拉平轨迹是下滑线的 延伸, 包括拉平初始点在内的“ 固 定” 轨迹每一点相 对于计算着陆点有完全确定的 位里, 采用这种拉平控制律, 导航系统必须要提供高精度的 位置和速率信息,同时系统必须具备较高的可靠性。它具有以 下 特点: a ) 它排除了 地速对 接地点的影响; b )拉平的 初始高 度是定值;

14、c ) 拉平控制系统和拉平轨迹可以分别优化; d ) 如果有无线电测距装盆, 由 拉平初始阶段的跟踪误差造成的接地误差可以消除。 。 ) 给 定 指 令 h , k , la , 可 以 紧 密 的 跟 踪 参 考 轨 迹 。 对于前两种拉平控制律,拉平过程就是跟踪下降速率的过程。 对于第三种拉平控制 律, 拉平过程实际 上是高度跟踪过程。 从控制效果来看, 固定轨迹拉平的 跟踪效果和接地 效果最好,而且随 着无线电 测距装置的广泛使用,这种方法前 景广阔。 设计自 动着陆控制律的 方法从根本上说,还是分为荃于经典控制理论和现代控制理 论两类,己 知的 实际应用的自 动着陆控制律 ( 及其他控

15、制律) 都是 用经典法设计的, 因而 有成功的经验可以 利用。但经典法不能充分发挥飞机的能力, 而着陆是非常危险的阶段, 在若陆过程中期望飞机具有尽可能大的剩余机动能力, 从这方面来说, 现代控制理论应该 具有优势,目 前国内 外也有一些相关的研究,但未见实际应用的 例子。 在 用经典法设 计 控制 律时, 一 般 将控 制系 统分 成两个独 立的 子系 统:1 ) 垂直 控 制系 统, 保持飞 机按3 。下 滑角进场。 2 ) 横侧向 控制系统, 保持飞机处于跑道中 心线的延长线 上。 其中, 控制处理算法又分为两个独立的部分。 一个是处理天线反回的信号而确定飞 机 的位置 ( 相对于着陆点

16、) 。另一个是计算数字控制的差分方程。 横向 部分主要考虑了稳定裕度及抗干扰方面的内容, 并据此设计了 控制器的形式。 飞 机本身一般是稳定的。 但着陆时需要更高的 德定裕度, 所以 控制器采用P D控制。 其干扰 按 来源分 为三类。 1 ) 是 相对的 常 值误 差 ( 一 般由 于速串陀螺愉出 造成的) 为消除 此误差, 要 求 控制器为P S 型。 2 ) 是 风扰 动误差, 通过调节 控制器的 零极点, 可 使得系 统在风 扰动 信号 的 频 带内 有较小 的 增 益以 减小风 干扰的 影 响。 3 ) 是雷达 误差, 可 采用滤 波器来得到 干 净的和, 再另用一 滤波器 低通) 来减弱高频干扰, 这同时需要与 稳定裕度的要求做一个 折衷。 下面是采用经典法设计的自 动若陆控制律的一个例子。 整个控制律分为5 个子模态, 纵向 两个子棋态: 坡度下滑和拉平; 横侧向 三个子棋态: 猎陆 航向 信标、 跑道对准和滑跑。 5 1 9 犷月 珑 I ) 坡度下滑 坡度下滑模态用来捕获并 保持规定的下滑轨迹,它使用的是垂直位置控制律。 模态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